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在人間歡喜修行】 維摩詰經 15╱第四講③ 直心、發心、慈悲心 皆是道場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在人間歡喜修行】 維摩詰經 15╱第四講③ 直心、發心、慈悲心 皆是道場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莫高窟第159窟維摩詰經變相之香積品菩薩/中唐/甘肅敦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文/星雲大師

二、菩薩問疾



羅漢弟子們一個一個的敗下陣來,不敢前去探病。佛陀於是勞駕更高層的菩薩。以下就進入《維摩經》的〈菩薩品第四〉: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現在生,現在生無住……』」

最初佛陀找來彌勒菩薩,「你代我去向維摩居士問病好嗎?」

但是彌勒菩薩一聽,立刻說:「不行!佛陀,我不是他的對手。有一次我和他相遇,他問說:

「『彌勒菩薩!你是佛陀授記的一生補處菩薩。那麼我問你:你的授記是過去的授記?現在的授記?還是未來的授記?如果你說過去,過去都已經過去;說現在,現在沒有一刻停留;講未來,未來也還沒有到。』問得我啞口無言,實在很為難,所以我不是他講話的對手,我不要去。」

彌勒菩薩不肯去,佛陀再叫光嚴童子:「你代表我去探病好嗎?」光嚴童子說:「我也不行!記得有一次我在路上和維摩居士相遇,我和他打招呼說:『你從哪裡來?』他說:『從道場來!』我問:『道場是什麼樣?』他說:『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辦事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簡直叫我不知道怎麼回應他才好?」

維摩居士的意思是說:不要以為只有寺廟才是道場。道場在哪裡?就在我們的心裡。舉凡信心、直心、發心、慈悲心、喜捨心、六度萬行、八正道等等都是我們的道場。

因此,光嚴童子說:「那個維摩居士辯才無礙,我實在講不過他,所以我不能去探望他的病。」

接著佛陀再叫持世菩薩去,持世菩薩說:「佛陀,我代你去探病,一定不會成功的!記得有一次我在打坐的時候,帝釋天王帶了一萬兩千位美貌的天女要來侍候我。我說:『帝釋天,你怎麼可以這樣子?我是個出家人,你送這許多美女給我做什麼呢?』

「這時候維摩居士正好走來,他說:『持世菩薩,他不是帝釋天,是魔王變來破壞你的修行。』隨即轉頭對魔王說:『一萬兩千位天女他不要,通通送給我好了。』

「我看維摩居士毫無猶豫的收下這一萬兩千位天女,還跟他們講說大乘法,到最後,這許多天女都不跟魔王走了。天女告訴魔王:『我們已經獲得真理的快樂,不歡喜世俗五欲的快樂了。』維摩居士的智慧辯才,不是我所能及的,所以我也不去了。」

一般人看到年輕的比丘、比丘尼,總覺得奇怪:「這麼年輕,社會那麼多的快樂不去享受,怎麼跑去出家?好傻!」其實,一點都不傻,為什麼?他們已經體會到法樂,佛法裡的快樂遠勝於世間的欲樂。

佛陀沒有辦法,再叫長者子善德菩薩:「你代我去探病好嗎?」沒想到善德菩薩也說:「不行!記得有一次我在父親家裡舉行齋會,供養比丘、比丘尼以及十方的修道人,維摩居士趕來了,說:

「『善德啊!做齋會供養不是這樣做的,不光是吃一餐就算了,還要有佛法呀!』我問他:『什麼叫法施大會?』他說:『法施會者,無前無後,一時供養一切眾生,是名法施之會。尤其必須有平等心,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曰:具足法施。』」

由於善德菩薩曾受到維摩居士的教訓,所以他也不肯去。

到最後,多少的菩薩都不肯去,佛陀不得已跟文殊菩薩說:「文殊菩薩,你代我去向維摩居士探病吧!」

吉藏大師在《維摩經義疏》卷四裡,有一段話說得極為貼切,他說:「此品來意,有五因緣:一者命之次第,前則命小乘,今次命大士;二者破病前後,上破小迷,今呵大執;三者欲具顯淨名之德,小乘不堪,未足彰其道高,今大士辭讓,始顯其德遠;四者欲彰文殊之德,聲聞不堪,菩薩憚往,而文殊獨能擊揚者,則知位超大小,處眾獨尊故也;五者欲述昔法,以利今會。」



三、文殊菩薩問疾

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演說三百餘次大乘法,文殊菩薩幾乎每次都參與。以下是〈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從這一段經文裡,可以看到《維摩詰經》的文學之美,也可以看出文殊菩薩妙高的智慧。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祕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佛陀叫文殊菩薩去探病,到底文殊菩薩是不是跟其他人一樣不敢去,或者昂昂乎的說好,自以為只有他能去呢?

文殊菩薩對佛陀說:「佛陀,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意思是說:維摩居士實在是不容易應對,大家說的都是實情。

儘管維摩居士的智慧、辯才非常相當,但是文殊菩薩還是說:「雖然如此,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意思是:「不過佛陀您的命令,不能大家都不去,我只有遵照佛陀的意旨去探病。」

文殊菩薩這段講話,非常婉轉。如果當時他即刻說:「好!我去!」會讓那許多不願前往的羅漢、菩薩們失去面子。相反的,如果他推辭,則又顯得好像「大唐朝中無人」,僧團裡沒有能人,所以最後他直下承擔,「讓我代佛去探病!」

大家一聽文殊菩薩要去向維摩居士探病,即刻一片騷動,這個說讓我們也跟著去、那個說讓我們也跟著去,就這樣,八千位菩薩、五百位羅漢、千百位社會大眾都紛紛表示要去探病。為什麼?大家都想要聽聽文殊菩薩是如何和維摩居士論對、講話。

於是,文殊師利菩薩帶了諸大菩薩、羅漢、長者、居士們,浩浩蕩蕩的出發前往維摩居士的住所。

維摩居士的住處就只一間小小的丈室,千百位菩薩、羅漢怎麼進得去呢?

當維摩居士獲悉文殊菩薩帶那麼多人來,便「空諸所有」,把室內擺放的東西全都搬走,只留下一張病床,作為自己休養之處。

很快的,文殊菩薩領著眾人來到維摩居士的丈室。儘管室內空間甚小,但是所有人等竟然統統都擠進去了。

這時候,維摩居士看到文殊菩薩帶那麼多人來,非常高興,說道:「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所謂「不來相而來」,意指法身本性沒有來去。也就是說:你的真如自性還在僧團裡如如不動,並沒有來,現在是為了世俗應酬,所以來了。「不見相而見」,是說:真如本性無形無相,是不能見的,今天為了隨應世俗,所以我們見面了。

維摩居士會這麼問,其實是在考驗文殊師利菩薩的智慧,雖說是你來看我的病,事實上,法身真理的世界,哪有什麼來去?

文殊菩薩的回答也很高明。他聽了以後,說:「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

不過,文殊菩薩很快的言歸正傳,他說:「今天我主要是奉佛陀的命令來探你的病,不是來跟你談玄說妙的。居士,那些話就暫時不談。現在我想問你的是:你的身體好嗎?飲食順暢嗎?四大調和嗎?一切如意嗎?怎麼會忽然生病了呢?」

假如有人問我們:「你怎麼會生病呢?」或許你會說:「我受了風寒。」「我飲食不調和。」「腸胃不好。」等等。

維摩居士回答得很好,他說:「從痴有愛,則我病生。與其說人身體上的毛病是因為風寒、飲食、環境不調和而起,不如說眾生的病是由心裡的愛執、愚痴影響而來。我之所以患病,是因為這許多眾生生病,為了要幫助他們病癒,所以示現生病;假如眾生沒有病,我也就沒有病。好比說兒女有病,父母因為擔心掛念,也生了病;等到兒女病癒,父母的病也就好了。」

接著,文殊菩薩又問:「維摩居士,你的病是由四大中的哪一大所引起的?」

維摩詰居士回答:「人的身體是四大假合而生,所以彼此之間都是有關聯的。」

一般人常說「四大皆空」,「四大」是地、水、火、風。地,是堅硬性的;水,是潮溼性的;火,是溫暖性的;風,是流動性的。人的骨頭、毛髮、牙齒,是地大;大小便溺、汗水,是水大;體溫,是火大;呼吸,是風大。因為四大和合,人才有朝氣;一旦四大不調,有病了,那就麻煩了。

不但人是四大假合,宇宙之間任何事物也都一樣。例如花的生長,需要土地,是地大;需要流動的空氣,是風大;需要水分,是水大;需要陽光,是火大。少了任何一大,就不能開花結果。

「四大皆空」指的是四大種是因緣和合,沒有獨立性,不能自主的。「空」不是沒有,是「因緣」的意思,因緣聚合則有,因緣不聚就散滅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