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 466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10 浩浩乎!巍巍乎! 2-2 太虛大師八秩誕辰紀念大會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20】隨堂開示錄 466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10 浩浩乎!巍巍乎! 2-2 太虛大師八秩誕辰紀念大會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四、永不冷卻的熱心 在這一段裡,我所要講的是太虛大師的「護教」與「護僧」。 大師的信心、道心、慧心,激盪了大師的熱心和悲心。當然年輕人也有為教的熱心,但那是熱得快也冷得快的心,唯有大師悲心所薰的熱心,在護教護僧之前,你毀謗也好,你打擊也好,他為教為人都一本初衷的熱心。圖/新華社
隨堂開示錄─青年勉勵 10

浩浩乎!巍巍乎!  2-2

太虛大師八秩誕辰紀念大會
時間:1969年2月4日
地點:佛光山東方佛教學院三慧堂

四、永不冷卻的熱心
在這一段裡,我所要講的是太虛大師的「護教」與「護僧」。
大師的信心、道心、慧心,激盪了大師的熱心和悲心。當然年輕人也有為教的熱心,但那是熱得快也冷得快的心,唯有大師悲心所薰的熱心,在護教護僧之前,你毀謗也好,你打擊也好,他為教為人都一本初衷的熱心。
你批評大師,你破壞大師,到你向大師求助的時候,他一樣給你幫助;你和大師意見相左,思想不同,到你要向大師接近的時候,他一樣給你攝受。有人作文攻擊佛教,大師一定與之辯難,在大師的著作裡,很多著作是為了鞭辟邪說而作的;官府勢力欺侮佛教,大師一定與之論爭,在大師的全書裡,很多偉論是為了護持佛法的利益而寫的。
說到大師的講說,路不辭遠近,人不分僧信,只要有人請他講說佛法,大江南北也好,海內海外也好,從學術演講到通俗弘法,從教室黑板到隨處開示,大師學不厭教不倦,大師的智慧宏深,大師的精神更是無與倫比!
在三十年前,政府未實施憲法,軍閥割據地盤,貪官把持政權,有的地方在毀廟逐僧,大師挺身而出,但並不見有人感謝大師;有的地方鬧廟產興學,大師奔波疏解,但並不見有人懷念大師。這一切冷卻不了大師護教護僧的熱心。大師對佛教的熱心,永遠像熱烘烘的太陽一樣,只要溫暖別人,從不計較報酬;永遠像光亮亮的蠟燭一樣,只要照亮別人,從不怕犧牲自己。
我們皈投佛教,是為了信仰真理,所以我們要為信仰熱心,為真理熱心,人事上的冷嘲熱諷,我們可以不必熱著去爭執;世間上的功名富貴,我們可以不必熱著去爭取。但在信仰和真理之前,我們不能不熱心。大師永不冷卻的熱心,正好是我們的榜樣!
五、永不失望的悲心
在這一段裡,我所要講的是大師的「興學」與「助人」。
大師的悲心,在於興隆佛教和服務眾生。當然,要興隆佛教,創辦僧教育,造就人才,是刻不容緩的大事。說到僧教育,大師明知不容易辦好,但他仍是辦了又倒,倒了又辦。佛教人士對大師都不諒解,但大師從不失望。能容數千人居住的叢林寺院,很少有人發心讓出地方來供給僧教育之用,而大師的武昌佛學院的房舍,據說還是向民間租借的。甚至有時得不到董事會的支持,理想抱負都無法實現,但大師仍不失望。大師的悲心,浩浩乎,有如滄海;巍巍乎,有如山岳。
大師除了興學培植青年外,就是分批資送僧青年出國留學深造,印度、錫蘭、日本、西藏,都有大師的學生前往求法,大師的希望是吸收彼邦佛教之長,而能助長中國佛教的復興。出國求學的青年,有的中途變節,有的未成退心,有的人因此嘲笑大師,但大師仍不失望,一批批的留學生在大師的資助下,走向國外,一批批的少能成功;大師英文系、藏文系、日文系、巴利文系等世界佛學一家的理想建立,愈來愈渺茫,但大師為教助人的悲心仍不失望。因此,有人說,太虛大師是失敗的,但我的意思,失敗的是今日的佛教,是今日的佛教青年,而大師仍然是成功的,大師的偉大與崇高,大師的功德與成就,就在這些失敗中莊嚴了。
大師為教為人的悲心,不但不會失望,反而愈來愈積極,為了推動國際佛教,他倡導世界佛教聯合會,曾在江西廬山開第一次會議,他又曾率領佛教訪問團,在對日抗戰期中,國際風雲緊急之際,大師為了祖國的抗戰而出國訪問,以便增進國際人士對我國的了解。大師不但熱愛佛教,而且更熱愛國家。
我們要紀念大師,我們就要學習大師永不失望的悲心!
上面所講的大師永不變易的信心、不退後的道心、不息滅的慧心、不冷卻的熱心、不失望的悲心,是僅就記憶所及,提出一說。其實,大師的偉大行誼,又哪裡是我所能說盡的呢?大師對佛教的影響是深遠的,今日佛教能夠苟延殘喘的存在,可以說都是大師所賜。
青年人應該以大師為偶像,以信仰為中心,依著大師的足跡向前邁進,發願為大師接棒,你們在佛教中的慧命才能生根。唯有這樣才是對大師最大的感恩,最大的懷念。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