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1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27】幸福第十道① 怎樣能命終時一定見佛,往生佛國?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1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27】幸福第十道① 怎樣能命終時一定見佛,往生佛國?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6觀看次
觀無量壽經變相之樂舞/位於莫高窟第112窟
文/星雲大師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諸佛現前。何等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滿足;二者、於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於諸菩薩,施莊嚴具;四者、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生死是人生大事,以佛教徒的立場來說,臨終時若能見佛,得佛接引,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但是要想命終見佛,還得要如《阿彌陀經》所說的:「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倘若生前沒有種下善因善緣,就如同一個人沒有努力賺錢,沒有經濟能力,又怎麼可能移民到心所嚮往的國家呢?因此,佛陀告訴妙慧,要想臨命終時,諸佛現前,就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成人之美,滿人所願

關於布施,前章已有提及,此處「他有所求,施令滿足」的重點在於「滿人所願」。滿人所願,也就是給人希望。

《大乘起信論》有一句話說:「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正是為人處世最好的性格。所謂「隨緣」,就是隨順因緣。世間萬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每個人都離不開因緣和合而存在,因此,人與人之間相處應該要隨順因緣,滿人所願。

隨緣滿願是佛教徒致力努力的方向,隨緣放下,心情自然愉悅;給人滿願,就是最大富足。

經常有人問我如何管理佛光山的人事?其實,我對管理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不過,我大部分都是與人為善,給人「OK」、「YES」,有人向我提出要求,我很少說「NO」,我覺得那很煞風景,也很傷感情。不過,有時候,世間事也不是統統都說 YES、OK 就好了。

別人有所求,能夠滿其所願,皆大歡喜,當然是最圓滿。但實際上,我們卻很難做到事事滿足別人所求,這時也就可以用替代的拒絕。例如有人邀請你出席表演活動,你無法親至會場觀賞,可以改致贈花籃給予祝賀等等。能有替代,就不會讓對方覺得難堪,也不會因此而結怨。總之,人間相互助成是很重要的。

過去有一位女學生在我們叢林學院念書,有一天他跟我說:「院長,我要去看白雪溜冰團的表演。」還說:「如果不給我看,我一生都會遺憾。」我聽了之後想:這實在很麻煩,我做為院長,怎麼能夠只承諾一個學生去看溜冰團的表演,其他的學生又該怎麼辦呢?但是如果我不准許,他一生都要感到遺憾,這可就嚴重了。

在我的理念,在有規矩的學生面前,不用規矩,規矩是為不守規矩的人而施設。這個學生平常表現不錯,所以我就拿了二百塊錢,告訴他說:「你替我做一件事,幫我到高雄買一些文具,剩餘的錢隨你花用,十點鐘以前回來就好。」

他看了白雪溜冰團以後,一生都不覺遺憾,我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免得他為了一個小小的心願無法成就,而退失修道的心。

還有一個女孩,雖然人在佛學院讀書,但是對紅塵仍懷有夢想。有人故意問他要不要出家,他說:「我還沒有擦過口紅,沒有化過妝,沒有穿過玻璃絲襪,也沒穿過牛仔褲。」我一聽,確實沒錯,他心裡有很多罣礙還沒放下,怎麼能叫他出家呢?因此,之後為了滿這許多女孩的願,我出國弘法,就買了玻璃絲襪、牛仔褲、口紅,帶回來送給他們。當時,海關很嚴格,每一樣東西都要翻箱查問,他看到一個出家人買那麼多玻璃絲襪、口紅,就在旁邊冷笑:「哼!大法師,買口紅。」我心裡倒是想:你懂什麼?不過,我行得心安理得,也就不去計較了。

總之,我覺得,佛教攝受眾生要有方便,有些時候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在佛光山立下的工作信條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也就是要為你服務,讓你歡喜,滿足你的希望。人得到了滿足,受到了尊重以後,什麼事情也就都能合作得來了。

二、行善信善,提升生命品質

《大集會正法經》云: 「善法為知識,能救護眾生。」所謂善法,即順理益世之法。佛法能令眾生離苦得樂,是世間至善之法,舉凡明白三法印、四聖諦,就能透澈世間的實相;守持五戒、十善,便能遠離煩惱塵垢;奉行四攝、六度,就能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善法就如同善友,能指引我們如法修行,圓滿道業。

《大毗婆沙論》說:「有智無信,增長邪見;有信無智,增長愚痴。」所以,一個修道者除了堅定的信仰,對於佛陀所教導的義理,還要能勝解;「信」與「解」要相輔相成,偏一不可。

說到信解善法,在所有善法之中,「五戒十善」是做人最基本的善法。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是五戒的延伸,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五戒的功用在於防非止惡,十善則進一步讓我們保有清淨的身、口、意,不造作惡業,果能如法奉持,也就沒有下墮三惡道的因緣,甚至將來還可以轉生人天。

很多人志氣高昂,認為自己是要做大菩薩事業的,守持五戒十善僅可轉生人天,故而不把它放在眼裡,這是非常錯誤的認知。切莫小看五戒十善,事實上它並不容易持守,但是一輩子若能持守其中一兩條戒,也就能讓人受益無窮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