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死自在】星雲大師的生死自在與生命示現 (三) | 人間福報

【生死自在】星雲大師的生死自在與生命示現 (三)

THE MERIT TIMES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星雲大師的生死宏觀與洞見 (續)

在上周的文中,談到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二十則要義」,其中有關「生命不死、生命永恆」的闡述就占了七則,超過三分之一,有相當大的比重,可見「生命不死」是人間佛教的核心信念。

當然,不少人還是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遲早有一天都會死啊!大師怎麼說生命不死呢?喔!大師所說的「生命不死」,指的不是我們肉體的有限生命,而是一切有情的無限心性生命,也就是眾生的「佛性」,如《般若心經》所云,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要正確如實地理解人間佛教生死流轉的道理,須先掌握佛教對於有情生命的根本見解,根據大乘佛教的核心教義,有情的生命同時蘊含有二重層次:一者、「不生不滅」,二者、「緣起緣滅」。

首先,就勝義諦的義理層次而論,有情眾生的生命之流是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的,有情的「性命」──亦即有情的內在主體性生命,假名曰「佛性」──並不是(也不須要)被所謂的「造物主」所創造,此即「不生」之義;同時,有情眾生的「佛性」,也無法被任何力量所摧毀滅除,此即「不滅」之義,所以說「不生不滅」,此一「不生不滅」義,乃是屬於聖者解脫道的見地。

其次,就世俗諦的事相層次而論,雖然有情眾生的「佛性」(亦即內在主體性生命)是「不生不滅」的,但是由於芸芸凡夫眾生的無明煩惱未斷,因此其無窮無盡的心識之流,則會隨順個別有情的無明煩惱、我法二執以及因緣業力,而不斷地被牽引及驅使,以至於生死流轉六道世間,在其輾轉歷經不同的時空因緣條件時,會感應得到不同的色身構造與認知狀態,其層次可以不斷地提升,希聖希賢,成佛作祖;也可能一時不慎墮落惡道,披毛帶角,銅床鐵柱,此一「緣起緣滅」義,乃是屬於凡夫流轉六道的現象。

從大乘佛教的生命二重觀綜合而論,「不生不滅」與「緣起緣滅」乃是生命的一體兩面。有情生命的實相是無始無終、無窮無盡的,然而,芸芸眾生因為無明煩惱而流轉世間,所感應受報的色身是會輾轉生老病死的,因為肉體的生命是物質的結構,必然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但是吾人內在佛性的生命是不會斷滅,也不曾消亡的,生命之輪,永不止息。因此,星雲大師闡述人間佛教「生命不死」的核心信念,強調「不生不死」的境界與「不生不滅」的存在,是與大乘佛教的義理一致的。

「老、病、死、生」的深層意涵

雖然從勝義諦層次的理解上來說,「生命不死」是人間佛教的核心信念,但是光有信念還不夠,就世俗諦層次的日常生活經驗來說,我們需要將「生命不死」的信念,轉化為一種「勇於」乃至「坦然」面對「死亡」的生命力量與生活態度,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的生死課題。

師父上人在他的《貧僧有話要說》一書第三十八說〈我對生死的看法〉一文中,特別提出「老、病、死、生」的觀點,開示我們重新認識生命。二月二十四日,我到宜蘭蘭陽別院演講,講題是〈從《星雲大師全集——八大人覺經十講》談老病死生的身心安頓之道〉,人間衛視記者來採訪,問道:星雲大師說「老、病、死、生」,而不說傳統的「生、老、病、死」,有什麼特別的意涵嗎?答曰:有的!大師說「老、病、死、生」的意涵非常深遠。各位讀者一定也會好奇,大師這麼說究竟有何深意?以下為大家解析。

傳統「生、老、病、死」的說法,會讓人們認為生命是一種從出生到死亡的線性過程,這種說法代表著一個人的「出生」就是他生命的開始,而「死亡」就是他生命的終點,同時也意味著恐怖的結束,猶如落入一個不可知的黑洞,或者就此灰飛煙滅,看不到生命的未來可能性,遑論生命未來的出路。

師父上人將「生」移到「死」之後,而說「老、病、死、生」,意即「死亡」並不是結束或終點,而是迎接「來生」,意即開展下一世「未來的生命」,這個「生」是動態的「往生」,可以是乘願再來,可以是上升天堂,也可以是往生佛國淨土,所有的可能都表示「生命的永續」,因此生命充滿未來無限的機緣與希望,意涵非常深遠。

(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