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文學星雲 渾無涯涘 | 人間福報

文學星雲 渾無涯涘

THE MERIT TIMES
文/李瑞騰(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395冊,可說是集佛學大成的一部百科全書。 圖/人間社記者梁清秩
文/李瑞騰(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評議委員會主任委員)

2023年2月19日晚間,高雄佛光山總本山舉行星雲大師圓寂讚頌會暨《星雲大師全集》增訂版發布會,邀我從文學角度看大師的《全集》,由於時間有限,我說得匆促,有些疏漏,謹以文字補述。

我當天以「文學星雲」為題,談的重點有四:首先肯定大師《全集》之浩瀚;其二,大師來台之前在傳統佛教叢林,學習文史的情況;其三,《全集》中的佛教文學著作;其四,以《無聲息的歌唱》為例,說明對於研究者來說,在《全集》之外還有版本問題。



星雲大師是一代高僧,作家林清玄曾譽為「浩瀚星雲」。365冊的《星雲大師全集》在中外出版史上,堪稱空前,今又增編成395冊,可說是集佛學大成的一部百科全書。用《文心雕龍‧事類》的話說,即是「夫經典沉深,載籍浩瀚,實群言之奧區,而才思之神皋也」(奧區,深奧或豐富的區域;神皋,神聖或肥沃的地方。本指儒家經典)。

星雲大師的佛教事業是來台灣後才開始的,那一年他甫逾弱冠,前此近十年間,在大陸,他讀過兩間佛學院(棲霞律學院、焦山佛學院),到其他寺廟參學(常州天寧寺等),初步有了弘法的作為(編佛教刊物《怒濤》等)。

由於學院教育除佛學外,亦有國文,在《百年佛緣‧僧信篇》(2013)提及的就有圓湛法師教《莊子》、聖璞法師及北京大學薛劍園教授教國文,也提到他有關唐詩及《古文觀止》之學習、聖璞法師對他在寫作方面的培養及鼓勵等,在在影響他日後熱愛寫作,並發展成以文化弘揚佛法,特別是愛用淺近語言講深奧佛理,且以不同文類創作佛教文學。

他自謂得之於文學者甚多,我曾多次近距離聆聽他談論文學;在《百年佛緣》及《合掌人生》(2017)諸書中,也讀到他敘說進出古今文學的過程,皆語含謙遜與感恩,閃現著智慧靈光。



因閱讀,大師對歷史長河多少興亡事,以及「人」在其中的回應表現,每有體會。在亂離初定,就出版《無聲息的歌唱》(1953),寫佛教器物以詠一己振興佛教之志,創新散文文體。

稍後又有《玉琳國師》(1954)、《釋迦牟尼佛傳》(1955)問世,前者是歷史小說,自有想像和虛構,後者是以文獻和體悟為基礎的傳記,說明他對於歷史經驗有反思的興趣與能力,理性與感性兼具。其後著《海天遊踪》(1963),是旅行寫作,一種日記體報導文學,足跡所至,觀察、思考、紀錄、批判;《人間福報》創辦以後,因要供稿,但視力衰退嚴重,他改以口說,如《人間萬事》(2009)等,都是說出來的好文章,裡面有極豐富、平實而有力量的敘事力,深情面對人間社會。

高希均教授和王力行發行人以極具創意的編輯理念,策畫出版《詩歌人間》(2013),收入大師的詩、歌、祈願文、《佛光菜根譚》,詩皆語近情遙;歌詞則流動自然、聲情雙美;50篇祈願文廣被眾生,至情大愛;《佛光菜根譚》則胸懷寬厚,為語錄體處世寶典。



以上提到的著作,都是文學作品,曾分別出版過單行本,全都收入《星雲大師全集》,分別歸屬於第五類「文叢」、第六類「傳記」、第七類「日記」。此三類中大師其他著作,皆屬廣義文學。另外可當文學作品讀的還有「書信」,和日記一樣,除保存大量的個人生平史料,並有極珍貴的當代佛教史料價值。

星雲大師說他「在持續一生的自學過程裡,深受文學陶冶,也以文學寫就自己的人生。」所有的努力當然是為了佛教,他努力闡揚教義,不論手寫,還是口說,都可親可近,在他的帶領下,弟子中能用淺語講經說法者眾,而且都有面向俗世的實踐能力,這也就形成佛光山獨特的文化。

《全集》中也收入一些非大師的著作,「傳記」類中的年譜和符芝瑛、林清玄的書,以及「附錄」中的相關研究專書,都能幫助讀者認識星雲大師。大師自己的著作,詮釋經義、論述人間佛教和教科書,有興趣的人,需要計畫性閱讀;文叢之類、傳記、日記、書信,則比較可以隨興輕鬆閱讀。



對於研究者來說,《全集》也不一定夠用。舉例來說,在《全集》第五類「文叢」中,《無聲息的歌唱》用的是香海文化的版本(2010),它最新也最圖文並茂,但先前已有佛光文化出版社(1979)、佛光文化服務處(1965)及菩提樹出版社(1953)的版本,如果去讀《覺生月刊》(第10期至27期)及《菩提樹雜誌》(第3期至第7期)的單篇,閱讀的趣味又大不同。

菩提樹出版社的版本,在本文之前有:心悟〈序《無聲息的歌唱》〉、勁草〈讀覺生連載「物語」後的感想〉、星雲〈我寫「物語」的話〉、摩迦〈無聲息的歌唱──為「物語」作序〉;除了星雲〈我寫「物語」的話〉,另三篇都不見於在佛光文化及香海文化的版本;後者在〈序〉前增一篇〈編者序 ── 一甲子善美的因緣〉,當年《菩提樹雜誌》在《無聲息的歌唱》初版時曾發表〈本刊鄭重介紹〉(主編朱斐手筆),二文並讀,還真可以感覺到那一甲子善美的因緣。



書籍有它自己的生命和發展歷程,《無聲息的歌唱》從發想寫作到一字一句的組織篇章,到一篇一篇的「物語」,到成為一本書,再發展成版本流變之書史。《無聲息的歌唱》是大師的第一本佛教文學創作,太重要了。

手稿可能早已消失,但發表於刊物的一篇一篇的「物語」還在,四個版本的流通足跡仍可探查;不要忘記,它還有英文版(佛光山國際翻譯中心翻譯、美國佛光出版社出版,2013);還有音樂家的再創作(黃雪新〈無聲息的歌唱〉,音樂劇《浩瀚星雲》中文插曲,2004)。

如果有一座星雲大師紀念博物館,裡面應該要有一個「無聲息的歌唱」展區,展出該書的歷程,以及書中所記20件佛教的法物器具等。以此類推,擴而大之,《全集》當能更全,則文學星雲,渾無涯涘矣!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