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㊱】福田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㊱】福田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圖/123RF
我們的心田,就等於土地,在我們的田地裡播種,當然也必有收成。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中國過去以農立國,要種田才有收成,有收成才能生活。可以說,從早期先民的打獵,殺生害命為生,慢慢到了農田種植的生活,這是人類道德的一大進步。

耕種時,好田、良田,收成才會好;貧瘠的田,播種下去,收成不多。所以過去的大富之家,有良田千頃、良田萬畝,當然就豐收了。佛門中,田也代表我們的心,在田地裡面播種,就會有收成;我們的心田,就等於土地,在我們的田地裡播種,當然也必有收成。

在佛教裡,一般稱出家僧人為福田僧。意思是說,出家人清淨自己的德行,堪受人天供養,信施供養僧眾,可得大福德。而出家僧人身披袈裟,又稱福田衣,這是模仿田地畦畔;喻指僧眾受信施供養,可以滋養色身,而僧眾為施者說法,增長其慧命,共同成就福德。

佛教所謂的「福慧共修」、「解行並重」,了解佛教各種的宗派、教義、歷史,是解門,那需要有學問;修行、念佛、參禪、禮拜,是行門。修福修慧是種福田,解行也是福田,等於為自己播種,肥沃心田。

佛經裡說有八種福田,即:佛、聖人、僧、和尚、闍黎、父、母、病人。在八福田中,你奉事三寶,孝順父母,敬重師長,和睦朋友,隱惡揚善,當然都有功德,都是福田。但是在佛教裡更強調對於有病、苦難的眾生,要多一分的照顧,所謂「八福田中,看病是第一福田」。

因此,我們對於邊疆的、貧窮的、苦難的兒童、民眾,我認為他們更應得到我們的幫助。我們看到一些小孩子失怙、看到一些有病的人,住在醫院裡面,在病床上呻吟,能給予一些照顧、照料,這就是種福田。

佛教裡談修行,也不一定說要到遠處燒香、朝山,不用到遠處的寺廟去參拜;在我們的左近,哪一個人不是我們的福田呢?也可以說,今天的社會都是我們的福田,我幫助他,在他的身上也能得到一些利益,就等於種田一樣。

過去有信徒布施給佛光山,有的人就心生嫉妒地說:「為什麼老是給佛光山,不給我們一點呢?」這位信徒就對他說:「我們賺錢也不容易,捐獻也等於種福田,我們也要看看這一塊田,能收成多少,我們怎麼樣來投資。只要佛教的道場,領導的僧侶發心弘法利生,做社會的福利事業,都是在種福田,我們就要跟隨他,護持、幫助他一起來求福。」

求福,要先結緣,所謂「要學佛道,先結人緣」。人緣結的多了,田地裡的收成就會多,你想要成就其他的事業,還怕不會順利嗎?等於你播種,播在路上不能生長;播在草堆裡面,它生長也不能發育良好。你要有一塊好的良田,才能收成,所以「佛、法、僧」都是很好的福田,大家就選擇一塊好的福田來種植吧。

修福修慧,解行並重,廣種福田。



財富

每逢春節過年,大家見面都會互道「恭喜發財」。財富是人人所希求,它是一般人所共同的願望。佛教也非常重視財富,主張發展淨財、善財,重視均富、共有、施他、利濟。

當初佛陀制定托鉢制度,提出對財富更深一層的新觀念,就是希望讓信徒富有,所以我代為提出「儲財於信眾」的主張,我想佛陀應該不會反對。出家人在托鉢時,心懷平等觀,為信眾說法;信徒布施飲食,也獲得出家人的法施、祝福,如此施與受謂之「財法二施,等無差別」。

「鉢」就是一塊「田地」,我們投到鉢裡的雖然只是微少的一點善款,就像播下的種子,在未來的時間,一粒種子,卻能一收百、千收萬,成長無限的果實。

人的財富可分為︰一時的財富與永久的財富、共有的財富與私有的財富、物質的財富與精神的財富、心外的財富與心內的財富、日減的財富與日增的財富、有形的財富與無形的財富、天然的財富與創造的財富。佛教認為財富從前世到今生,再到來世,是一體連貫的;財富不能只看一時,要看各種因緣關係。所以人在開發自己的財富之餘,更要創造全民的財富。

一般人的歡喜,大都建立在發財之上。但財富的意義要擴大,因為財富不僅限於美金、鈔票而已。能與人結緣、行慈悲、發心、服務,給人一個親切的微笑、點頭,說好話讚美人,對他人行善能生起隨喜的善心,所謂的「隱惡揚善」,口業的清淨,也能為我們積下人緣、福德的財富。

此外,願意喜捨自己的物品、金錢,接濟有需要的人,這是積集慈悲的內心財富。再者,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出入平安、交到真心朋友、心中有信仰,這都是我們的財富。又如:你建了大樓,我就可以在屋簷下躲雨;你建了公園,我可以在裡面散步;你買了電視,我可以站在旁邊看……這些不是我的,但我可以享用。所以,財富要從很多方面去發掘,而不要只限於「金錢」。

由此而知,世間上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窮人,每一個人都可以自我生產出無量的財富,如︰腦生智慧的財富、心生歡喜的財富、雙手生勤勞的財富。一個擁有萬貫家產的人,若不歡喜,一樣很貧窮;擁有智慧、常懷歡喜心才是我們真正的財富。有限的財富總有用完的時候,天天跟著我們的腦、身、手、心的財富是永遠用不完。

我曾應邀到日本市中心的朝日新聞紀念館(朝日ニュ─ス紀念館)舉行一場以「人心、命運、金錢」為主題的佛學講座。我說:一般人普遍關心前途、命運、金錢,較少重視心靈淨化。其實這三者是互為因果關係的,心好命就好,命好錢就多,真正的財富在身體的健康、內心的滿足、正確的信仰、包容的心胸、前途的美好、生活的幸福、眷屬的和諧、靈巧的智慧及發掘自我本性的能源,只要心靈能夠淨化,這些內財自然具備。

佛教認為真正的財富,不是指銀行裡的存款,也不一定指土地、房屋、黃金、白銀,因為這些都是五家所共有,即:水、火、天災,能讓你傾家蕩產;強盜土匪,會劫奪我們的財富;貪官汙吏以種種的手段侵奪百姓的財產;不孝子孫,浪蕩家財;國家的苛政賦稅,使民不聊生。人生唯有佛法、信仰、慈悲、發心、滿足、歡喜、慚愧、人緣、平安、健康、智慧等,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