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7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恆河七寶不如無為分第十一❶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7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恆河七寶不如無為分第十一❶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69觀看次
莫高窟第112窟金剛經變相/中唐/甘肅敦煌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我們讀誦《金剛經》不要只讀半部經,

佛陀雖是強調無為福德的勝妙,

但並非完全否決有為布施的福德,

而是付囑我們從財施的層次,

更上一層樓去開發無為解脫的性德。

講話

佛陀在第八分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與般若的福德性作校量,表明珍寶布施的福德是世間有漏的果報,般若性德才能出生無漏的善法功德。第十一分佛陀再次申述,以恆河沙數珍寶的布施,比不上無為福德的勝因。

一、財施破慳,獲福無量。

二、受持讀誦,第一供養。

三、深解經義,解脫生死。

四、無為福德,究竟常樂。

經文中,佛陀告訴須菩提,如果用恆河中所有沙的數目來做比喻,一粒沙喻為一恆河,那麼所有的恆河中的沙數是無法計算的。又如果將上述的恆河沙,每一粒沙又做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人用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所獲的福德是很多的。但財施究竟不如法施,哪怕乃至只是受持本經短短的四句偈,並為他人講說,它的福德就勝於前述用無量七寶布施的福德。

一、財施破慳,獲福無量

佛陀以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為例,校量有為、無為的福德差別。財布施可以使我們放下財物的貪戀,以此破除內在的慳吝,佛陀並非完全否定資生布施的利益,在佛陀本生譚中,佛陀捨王位、國土、財寶、童僕、車乘、妻子等等,看似有相的布施,但是以恆順眾生,心不起瞋怨,也能感應到三輪體空、無為功德的法喜。

《諸德福田經》提到有七法布施,名為福田,可得生天:

一者、興立佛塔、僧房、堂閣。

二者、植建園果、浴池、樹木清涼。

三者、常施醫藥,療救眾病。

四者、作牢堅船,濟度人民。

五者、安設橋梁,過度羸弱。

六者、近道作井,渴乏得飲。

七者、造作圊廁,施便利處。

這七法皆從方便利行眾生,心存慈佑悲憫而來的,我們知道天人的特點之一是身形巍巍,五欲滿足快樂。其實能施與的人,所行就如同富有的天人,內在充滿濟度眾生莊嚴的心念,自然獲得快樂與滿足。因此,我們讀誦《金剛經》不要只讀半部經,佛陀雖是強調無為福德的勝妙,但並非完全否決有為布施的福德,而是付囑我們從財施的層次,更上一層樓去開發無為解脫的性德。

財富是毒蛇或黃金,端看運用者的智慧,財富能自利利他,也能令父子、兄弟、宗親等心生怨隙。

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佛陀的座前,向佛陀稟告:「佛陀!舍衛國內,有一位長者,名叫摩訶男,他擁有金銀珠寶數千萬億,無法稱量,並且有許多房舍田產,也難以算計。摩訶男坐擁財寶千斛,良田萬頃,他卻從不享用,每天吃粗糠米渣,殘餘酸腐的食物,穿著粗劣的布衣,乘著破舊的車。他從不供養沙門、婆羅門,更不施捨貧苦的乞丐。每到吃飯時,一定要把門窗鎖緊,深怕有人上門向他乞食。佛陀!鉅富的摩訶男,卻過著如此貧窮恐懼的生活,我們對於財富要如何運用,才合乎正道呢?」

「大王!如摩訶男之人,內心充塞著無知的邪見,雖得到豐富的財利,卻不能自己受用,又不知孝養父母,及供給妻子、宗親、眷屬,也不救濟奴婢僕役,不施與知識朋友,更不知供養沙門、婆羅門,以此種植福田,長受福樂。摩訶男雖獲得財富,卻不懂得廣為應用,藉此得到世間的喜樂和出世間的功德。

「大王!慳貪者就如一塊鹼地,雖有少許池水,但由於本質鹼苦的緣故,沒有人願意飲用,最後枯竭乾涸。布施者,譬如聚落裡的一泓清泉,流出好水,滋養周圍的林木繁茂,並生長柔軟的香草及種種鮮花和果實。一切眾生都能在水池洗浴,渴乏時可以暢飲泉,享用美果。林間的鳥獸,也能無懼的快樂嬉戲。

「大王!擁有財富者,要如瑩澈的泉水,使人得到歡喜飽足的受用,如此,生活自然富足自在,死後也能生於天界,享受福樂。」

人的一生有多長?不過如晨間的露水、空中的電光、水中的泡影、風中的火苗。財富的擁有,又能維持多久?如何從有限的財富經營,昇華到精神性靈的財富,做一個永續經營的智者?我以為:

(一)經營人情,不經營利益。

(二)經營分享,不經營個人。

(三)經營善友,不經營錢財。

(四)經營知足,不經營五欲。

有形的財富,終有散盡毀壞的時候;而人與人的情義相助,彼此分享成果的交流互動,善友的護念提攜,聞法知足的安適等,才是永續經營我們內在的財富。

譯文

「須菩提!如恆河中的所有沙,每一粒沙又如一恆河那麼多,你認為這麼多的恆河的沙數,算不算多呢?」

須菩提回答:「太多了,佛陀!恆河尚且無法計數,更何況是恆河裡的沙數呢?」

「須菩提!我現在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積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那樣多的七寶來布施,他們所獲得的福德多不多呢?」

須菩提回答:「非常多,佛陀!」

佛陀進一步告訴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對這部《金剛經》能夠信奉受持,哪怕只是受持短短的一首四句偈,並能夠將義理向他人解說,使別人對這部經也生起無限信仰之心,那麼,這個法施的福德,要勝過以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那樣多的七寶來布施的福德。」

原典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①

「須菩提!如恆河②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註釋

①所謂的「福德」有兩種:一是有為的福德,一是無為的福德。有為的福德,是有限量的,多做善事即多增福德,少做善事即少增福德,所謂種如是因,即得如是果。無為福德,並不一定要有何造作,乃是本性自具,不假修證,是充塞虛空、周遍法界的。用財寶布施,所獲得的只是有為的福德,受持本經,體悟般若無住真理,就是無為的福德。本分要說明的就是,無為福德勝過有為福德,故曰「無為福勝」。

②恆河:為印度五大河之一,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向東南流,注入孟加拉灣。其源高且遠,其河寬且長,河中的沙,因細故多,為閻浮提諸河所不及,又為大家所悉知悉見,所以佛陀說法時,常以之譬喻極多之數。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