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小風徐行】烏甜菜的進擊 | 人間福報

【小風徐行】烏甜菜的進擊

THE MERIT TIMES
文/劉克襄
字級
收藏文章
23觀看次
文/劉克襄

早晨沿著文山區興德路散步,循一條隱密的小徑進入淺山雜木林。久旱無雨,少有人跡的小徑,明顯地露出缺乏昆蟲活動的死寂。

以前散步時,蝴蝶不消說,蜂虻之類的飛蟲總是繁多,我得忙著舞動手腳,揮趕蚊蠅。若沒穿著長袖和長褲,絕不願貿然進去。必要時還得著雨鞋,以免踩得一身泥濘。

小徑愈深入,樹林的溼氣愈加濃厚。路邊有一地下湧泉,雖說略為髒汙,但附近菜畦不少,旁邊的種菜人都會利用此一泉水澆灌,甚而清洗。我在那兒停留一陣,期望看到蜻蜓和豆娘,尤其是黃腹細蟌,但並未見到任何動靜。

近幾星期,在中南部健行,放眼望去山稜盡是枯乾之色,心頭難免一陣惆悵。一堆人在旁並行,竟有種孤單感。現在只一個人,周遭密生著姑婆芋、過溝菜蕨等,綠蔭蔚然,反而有著生機勃勃的氣息。

還有山腳不時傳來蛙鳴,縱使裡面夾雜著斑腿赤蛙的隱伏叫聲,我都感到欣慰。霎時間,似乎只要有生機,便不那麼苛求此蛙為外來種。空氣汙濁的市區,更因咫尺之地便有濃郁的芬多精,頓時洋溢著微小的幸福。

沿著菜畦彎來繞去,翻過一小土丘,欲結束行程。只見登山口有一老翁拎著十來罐裝滿水的塑膠瓶,堆放於路口。小土丘缺乏水源,一看即知,他想從外面宅配水進來,澆灌菜畦裡的蔬果。

經過時,我不免好心跟老翁提示,這樣拎水太辛苦了。再進去的山邊,有一湧泉可供利用。從那兒挑水較為方便,省去大老遠的運送。

他笑笑回答,湧泉是別人的,人生地不熟,不好意思取用。還好他家路程不遠,騎個三四趟單車,載運的問題便可解決。

原來,他老家不在此,而是坪林山區,後來覺得年紀大了,搬下來定居。但閒閒沒事,身子容易出毛病。因而在此一小土丘邊角,掙得一片斜坡空間,種些葉菜類,滿足過往日日農事的習慣。

緊接著,探問他種什麼菜,結果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烏甜菜和地瓜葉,其它如角菜、山芹菜和魚腥草等,數量並不多。地瓜葉到處可見,我能明暸,但烏甜菜何以要特別照顧,尤其是台北市區,我委實不明白。

根據老翁的說法,烏甜菜以前只有南部人食用,北部人多不識此物。但最近地瓜葉吃的人較少,購買烏甜菜的反而多了。或許,許多南部人來台北生活,看到此菜有情感,購買者逐漸增加。老翁如此研判,還看到烏甜菜的商機。眼前整片山坡種的便是鳥甜菜,地瓜葉反而擠到邊陲。

他的說法,我不盡認同。轉而好奇,眼前的菜在哪裡販售。怎知他只懂得栽種,販售的事全交給老婆。老婆在市場的經驗,決定了他在小土丘栽種何種葉菜。

興德路傳統市場中途轉角的地方,有一小菜攤,便是他老婆擺售之處。老翁特別強調,攤位撐有一把大傘遮陰。

其實,不一定撐傘。這一攤我可熟悉了,買了好幾年,沒想到今天才知,原來她的蔬菜來自旁邊的小山丘。我繞到市場時,她正在整理蔬菜。適才提到葉菜,攤位上都有,而且數量非常豐富。

買小農的蔬菜,我最愛追問來源。以前探詢時,阿婆遙指那頭,我只看到公寓大樓和捷運軌道線,還以為她隨便應答,殊不知真有一片菜畦,提供了多樣的大超市買不到的蔬菜品系。

我跟她提到,在小土丘遇到老翁,阿婆竟有些害臊。以前買賣之間,只是點頭之交,這下更為熟識了。

去年地瓜葉非常好銷,一天可以賣到八十幾把,今年反而是烏甜菜較有人青睞,她研判主因可能是明目。現代人經常上網,需要保養,因而成為新寵。

還是阿婆厲害,懂得從時事潮流觀察。但我仔細檢視這些烏甜菜,花萼都微微捲起,顯見非龍葵,而是外來種光果龍葵。依自己的野外經驗,台灣郊野的龍葵,恐怕都是外來種的天下。

我們吃的烏甜菜,早已不是阿公阿嬤那個年代的,只是外型和葉片都長得神似,一般人難以辨識。但管它光不光果,這外來種,顯然已本土化,仍是烏甜菜。

做為新進的野菜,就接受吧。更何況,前幾日,在美濃還嘗試了一道菜──烏甜菜的黑色漿果,繽紛地撒在馬鈴薯泥上。美感美味盡出的創意料理,讓人驚喜不已。

又,老翁如何栽種呢?這幾日觀看路邊的烏甜菜,茄二十八星瓢蟲大量棲息於枝葉上。瓢蟲大發生時,常吃得烏甜菜體無完膚。

阿公有一整片十來坪,他如何防治瓢蟲的入侵。這課題頗深奧,下回可要好好請教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