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企業海外買碳權 專家籲設上限 | 人間福報

企業海外買碳權 專家籲設上限

THE MERIT TIMES
本報台北訊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本報台北訊】《氣候變遷因應法》二月中上路後,環境保護署預計半年內提出碳費徵收的十二項子法,並於明年開始徵收,其中明定碳費徵收對象須進行「自主減量」,也搭配非碳費徵收對象可「自願減量」,並於即將成立的碳交易平台進行交易。環保署昨天表示,碳交易平台最快七月底成立,不過針對碳費費率怎麼算,備受各界關注。

環保署昨日舉行「溫室氣體自願減量推動策略專家論壇」,聚焦討論國內外碳權交易發展。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表示,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台灣推動「碳定價」共有兩大工具,其一是針對排碳大戶課徵碳費,可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申請優惠費率;另外若非屬碳費課徵對象,則可提出「自願減量」專案,經環保署核定後據此執行減量,可取得減量額度(碳權)。

國外碳權比率  環保署:審慎研議

企業追求碳中和,紛紛到海外買碳權,不過專家學者示警,境外碳權運用要非常謹慎,若要用來抵減國內碳費,建議設置百分之五上限,應以國內減碳為優先。環保署表示,扣抵比率上限尚未定案,會非常審慎研議。

前台北市環保局長、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指出,過去《溫管法》明訂,用來扣減超額排放的國外碳權不能超過百分之十,然而在修法成為《氣候法》時,未將境外碳權抵減碳費上限寫死,而是授權子法訂定,他建議可參考新加坡等國家地區,國外碳權用來扣抵碳費比率不應超過百分之五。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未在《氣候法》訂定上限主要是保留國際合作彈性空間,她認同國內企業購買境外碳權,用途確實應該非常謹慎,環保署接下來訂定自願減量額度相關子法,會審慎訂定。環保署官員表示,境外碳權設定抵減碳費上限,目前尚處於研商階段,會再與大家討論。

碳抵換有質疑 應視為最後手段 

台灣碳交易將採「自願減量」機制,不採總量管制,然而國際上自願性碳市場面臨誠信問題。學者指出,碳抵換品質應從嚴審核,並慎防「幽靈碳權(phantom credits)」、垃圾碳權,碳抵換應視為「最後手段」。

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劉仲恩表示,碳抵換機制在國際上漸漸面臨不少質疑,各國管制力道增強,在思考台灣抵換機制時,應以實質減量為優先,碳抵換品質應從嚴審核,同時要避免讓抵換機制推延其他淨零政策。

台灣金融研訓院資深研究員陳鴻達表示,國際上對自願減量機制已在重新審視中,歐盟不再接受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核發的碳權,預期歐盟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也不會採認,他提醒未來碳權交易可能有限,呼籲業者優先自行減碳。

環保署表示,目前正在研議自願減量抵換相關辦法,將依國際原則確保達到實質減量,也規畫簡化程序,提升額度審核效率,企業現階段應優先掌握自身排放量,並規畫減量措施,必要時再透過自願減量額度交易機制輔助,達到減量目標。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