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我行遲遲】走過虎丘 | 人間福報

【我行遲遲】走過虎丘

THE MERIT TIMES
文/葉含氤
字級
收藏文章
25觀看次
虎丘一景 圖/葉含氤
已逾千年的虎丘塔 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我閒坐在塔邊的石椅上,遙望遠方,看佛塔,看穹蒼,看日陽從綠葉間篩落,看天地流轉,看光陰迭代。看著山遠了,雲也遠了,卻恍惚地看見一個又一個從古代走來的身影……



蘇州,舊稱「姑蘇」,也稱「吳」。自古以來,此地聚集眾多文人墨客,人文底蘊深厚。蘇州的美,婉約柔麗,連空氣都能軟出水來。但在蘇州西北方有座山,不軟,反而很陽剛,很硬氣,名喚「虎丘」。虎丘也是寺廟,即虎丘寺,常見的寺廟是山中有寺,而虎丘則是寺中有山。

虎丘曲澗潺湲,修篁掩映,留有許多史蹟。蘇軾來過之後說了句:「到蘇州不遊虎丘乃憾事也」,讓虎丘火紅至今。而我到蘇州,還沒有去看著名的園林,而是先來虎丘,也是因為這句話。

這座山不高,皆是緩坡,曾是春秋吳王闔閭的別宮。虎丘山下有一劍池,據《吳地記》載:「闔閭葬其下。」意思是吳王闔閭的墓就在劍池底下。因闔閭生前酷愛寶劍,其子夫差遂將三千柄名劍陪葬,故名「劍池」。

吳國以鑄造兵器聞名,這不得不說起著名的鑄劍師干將、莫邪夫婦。闔閭曾命他倆鑄劍,他們也鍛造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兩把劍。而莫邪之父歐冶子,更是鑄劍大師,鑄有湛盧、巨闕、魚腸等名劍。其中「湛盧」還成為台灣現在一家咖啡店的店名。

只不過春秋歷史是遠的,是貴族的,是不知虛實,甚至是殘酷的。到了唐代,陸羽將原本屬於王公貴冑的虎丘,帶入了一點生活氣息。陸羽晚年曾寓居虎丘,為了研究水質對煎茶的作用,掘了一口井,進而發現此泉質甘味美,因而給予「天下第五泉」的美譽。他還利用此地泉水,培育蘇州茶,並歸納出一套適宜吳地的植茶方法,將種茶飲茶融進蘇州人的日常中。

至於蘇州產的茶,流傳至今最有名的是碧螺春,在唐朝時已是進貢給皇帝的貢茶。此茶有「形美、色豔、香濃、味醇」這四個特點,清朝以前名喚「嚇煞人香」。到了清朝,康熙覺得這名稱俗氣不雅,遂依其茶色碧綠、形態如螺,以及產於早春這三個特點,改名為「碧螺春」。

此外,虎丘還有許多著名景點,例如虎丘塔、真孃墓、千人石、憨憨泉……各有典故。二十年前我來過,也都走過,不過當時太年輕,對文化歷史的知識不成熟,行跡草草。

也許是因為曾經的草率,也許是因為後來的我對歷史文化更有興趣。以至於近十年來看史料時,知道有許多我傾慕的文人畫家都曾經走過這個地方,才發覺自己當年入寶山卻空手而回的淺薄無知。

虎丘有一斜塔,是座佛塔。在所有歷史建築中,我最愛看佛寺與佛塔。這座斜塔全稱是「雲嚴寺塔」,七層八面,建於五代時期,完成於宋朝初年,距今已逾千年。此塔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唐末五代磚石塔的典型,也是最早的江南閣樓式磚身木檐塔。

這樣的佛塔,我最初只在虎丘看到,但後來幾天,我往南方走,在浙江紹興也看到一座,規模較小,年代也較晚,不過雖說「晚」,也是六百年前的明朝建築。

虎丘這座千年佛塔,其木製塔檐與拱斗,經歷多次的火災已全部燒毀,僅留下青磚結構,在明朝時已有傾斜跡象,當時曾整修頂層企圖改變重心,但依然無法遏止。直到半世紀前加強對基底的固定,才解除塔身傾斜的危機,也才有今日我所見到的佛塔模樣。

那日我出門得早,抵達得也早,景區裡遊客零星,佛塔旁闃靜無聲。朗朗麗日,碧澄萬頃,氣溫爽宜,風迤迤然。太安適了,安適得讓人神思晃蕩,心緒馳遠。

我閒坐在塔邊的石椅上,遙望遠方,看佛塔,看穹蒼,看日陽從綠葉間篩落,看天地流轉,看光陰迭代。看著山遠了,雲也遠了,卻恍惚地看見一個又一個從古代走來的身影──有白居易為真孃作詩時的惆悵緬懷,有蘇東坡於古木山林間的徜徉信步,有唐寅與祝枝山的談笑晏晏,有袁宏道熱鬧喧騰的虎丘賞月。他們踏著千年不變的日昇月落,緩緩地從我身邊走過。

我瞇起眼,看著他們的曾經,看著他們各自的意氣風發與寂寞愁苦,看著他們走過的花之朝,雨之夕,月之夜,雪之晝,看著他們遺留下來的風骨與風流。

長空萬古,歲月無垠,虎丘依舊,斯人已遠。

我知道,來日,也會有人走過我的走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