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舊球拍繡花 針線新世界 | 人間福報

舊球拍繡花 針線新世界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33觀看次
克勞(圖)擅長將復古網球拍、T恤和紮染織物作為布,以鮮豔的繡線創作。 圖/取自「Danielle Clough」官網、IG
克勞擅長將復古網球拍、T恤和紮染織物作為布,以鮮豔的繡線創作。 圖/取自「Danielle Clough」官網、IG
克勞擅長將復古網球拍、T恤和紮染織物作為布,以鮮豔的繡線創作。 圖/取自「Danielle Clough」官網、IG
克勞擅長將復古網球拍、T恤和紮染織物作為布,以鮮豔的繡線創作。 圖/取自「Danielle Clough」官網、IG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提到刺繡或編織,大多會想到「傳統」、「手工藝」,但在南非藝術家丹妮爾.克勞(Danielle Clough)手中,針線就如同畫筆和色彩,編織著各種可能;克勞擅長將網球拍、羽球拍、T恤和紮染織物等當作布,在上面以鮮豔的繡線創作,她表示,用傳統的箍作為框架裝置,並考慮如何將這種媒介轉化為意想不到的表面,她很享受這樣的創作過程。

克勞的創作目標是,希望透過藝術表達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她喜歡以各種鮮豔的線,大膽撞色,遠看就像是精心疊加色彩、光影的繪畫作品,聯合國、非洲創新組織等機構,以及Gucci、Nike等品牌都曾找她合作。

加入串珠點綴 更添生命力

克勞從小就喜歡創作,除了刺繡,她也擅長攝影、音樂、平面設計,當她學會使用針線、縫紉機之後,她就開始用舊窗簾、布料為自己做衣服,還會為朋友特製絨毛娃娃;克勞分享,「我會將表情等細節縫到玩具上,並以線繪製小元素,一切都是從那裡開始的,我剛開始以為自己發明全新的創作方式,甚至將其命名為『線素描』。」

其中,克勞最出名的作品是〈What a Racket〉,該系列以花卉為主,她捨棄一般的刺繡底布和繡框,而是以舊球拍作為載體;首先,她會依循當下心情挑選主色調,再鎖定花卉主題,先畫草稿之後,才在球拍經緯線上開始刺繡,她也會在作品加入珠子點綴,讓花隨著光線折射,看起來更有生命力;克勞形容,沒有了繡布就像是在「縫空氣」一般,線是否繡在正確的位置,有時候靠的是運氣。

刺繡無法重來 須專注當下

為什麼特別偏好花?克勞表示,花朵的色澤及背後隱含的寓意,是她深深著迷的原因,且花卉植物也是刺繡領域常見的題材,這樣傳統題材出現在沒有繡布的球拍上,更顯得有新意。

克勞分享:「刺繡沒有返回鍵可以按,操作起來也非常耗時,但這些特性對我來說,正是刺繡最真實和最神奇的部分,每一針每一線都必須專注於當下。」

除了標誌性的球拍刺繡,她也常受邀到街頭創作;其中,〈Boundaries and Borders〉(底限與邊界)是應聯合國之邀,為第一屆世界人道主義會議而作,克勞特地選擇了一家廢棄汽車廠,在其鏽跡斑斑的鐵門上,繡上了一隻亮麗的小鳥,「人們的善意與理解總是被背後的感覺支配,就像門的兩面,取決於我們要站在那一邊」,克勞說:「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我們更能包容彼此間的差異,就像門上的刺繡一樣,我們彼此都縫合、聯繫在一起,找到心底的和平。」

為什麼作品總是充滿活力的色彩?克勞表示,她翻開以前的剪貼簿和日記時,發現裡面都是亮片、螢光筆等,她才發現自己一直都著迷於這些飽和、明亮的顏色,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顏色語言,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對克勞而言,刺繡帶給她的,不只是名聲,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生所愛。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