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千年地下城 藏抗暖智慧 | 人間福報

千年地下城 藏抗暖智慧

THE MERIT TIMES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6觀看次
住宅客廳 澳洲小城鎮庫柏佩迪,最獨特的景觀是居民全住在地底,從住所、教堂到其他設施,全都在地底下。圖/取自網路
澳洲地底小城 庫柏佩迪 光從外觀來看,不易發現庫柏佩迪鎮有許多地下建築。圖/法新社
土耳其地底古城 埃倫古布古 土耳其地下城埃倫古布古城,是當前已發現的最大地下城市。圖/取自網路
文具店 澳洲小城鎮庫柏佩迪,最獨特的景觀是居民全住在地底,從住所、教堂到其他設施,全都在地底下。圖/取自網路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全球氣溫持續攀升的趨勢,在可見的未來內恐難扭轉,這也促使各界急迫尋求解決之道;除了從源頭解決暖化的因素,科學家們也致力開發各種抗熱降溫的技術。在各種應對極端氣候的方案中,一種數千年前即已出現的生活方式再次受到關注:地底城市。

澳洲南部阿得雷德(Adelaide)北方約850公里、大維多利亞沙漠(The Great Victoria Desert)的邊陲地帶,是澳洲最乾旱的地區;位於這片荒涼地帶,有一座居民約2500人、礦坑多達2.5萬座的小城鎮庫柏佩迪(Coober Pedy);當地盛產蛋白石(Opal),最獨特的景觀則是居民全居住在地底,從住所、教堂到其他所有設施全都在地下。

庫柏佩迪的名稱相當有趣,在澳洲原住民的語言中意為「洞穴裡的白人」,準確描述了這種看似古怪的生活型態;然而,每到夏季就能充分體會居民選擇住在地底的原因;此區的氣溫常高達52℃,鳥類甚至被熱到從空中掉落,電子產品也必須存放在冰箱。

聯合國報告預估,全球氣溫最快可能在2030年代初期升高2.7℃,屆時將有許多國家地區的平均氣溫高到不適合人類居住;在這個背景下,民眾若不能遷往他處,地底城市將是繼續在酷熱地區生活的解決方案之一。

土耳其古城 可容納2萬人

事實上,在地底定居的歷史悠久,庫柏佩迪鎮並非特例,也稱不上大規模的地下定居地點。過去幾千年來,人們經常避居地底,以應對各種嚴峻氣候,考古學家甚至在南非的洞穴發現200萬年前人類祖先使用的工具,也發現17.6萬年前冰河時期尼安德特人在洞穴裡生活的跡證;此外,科學家也觀察到塞內加爾的黑猩猩會利用洞穴避暑。

土耳其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地區的地下城埃倫古布古城(Elengubu),目前的名稱為代林庫尤(Derinkuyu),是當前已發現的最大地下城市。卡帕多西亞有數座地下城市,也建構完整的通風井、水井、馬廄、教堂、倉庫及地下屋舍,可容納2萬人。

令人驚嘆的是,卡帕多西亞的地下城,有助該地區的居民應對大陸性氣候,包括30℃的炎熱乾燥夏季,以及遠低於零度的寒冷多雪冬季,因為地底的溫度通常維持在13℃左右。

全年保持23℃ 建造成本低

庫伯佩迪的地下建築也有相同作用,當地的夏季酷熱,冬季嚴寒,但地下住宅的室溫可全年保持在舒適的23℃。此地的地下建築也有經濟上的優點,包括節省空調費用,地下屋舍的建造成本也遠低於一般建築。

當地居民萊特(Jason Wright)指出,地下房屋的優點還包括安靜、沒有光害以及避免昆蟲入侵,「蒼蠅不喜歡黑暗及溫度較低的地方」。此外,由於當地為出產蛋白石的礦區,地下住宅有時會帶來驚喜,曾有一名男子在開鑿淋浴間時,在牆壁發現了一顆蛋白石;也有一家飯店擴建時,發現了價值約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174萬元)的蛋白石。

專家指出,庫伯佩迪或其他地下城市,未必能在世界各地複製,主要的挑戰是潮溼,這也是地底城市多數位於乾燥地區的原因。

但在極端氣候加劇之際,這種生活型態可供許多地區參考,幫助居民克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