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新時尚 衣服能穿能當肥料 | 人間福報

新時尚 衣服能穿能當肥料

THE MERIT TIMES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58觀看次
近年許多服飾品牌,紛紛研發可生物降解的衣物,圖為日本「Syncs.Design」以日本紙、有機棉,創造能在土壤完全分解的衣服。圖/取自網路
愛爾蘭「We Make Good」衣服上的印花,都是手工印製。 圖/取自「We Make Good」臉書
近年許多服飾品牌,紛紛研發可生物降解的衣物,圖為日本「Syncs.Design」以日本紙、有機棉,創造能在土壤完全分解的衣服。圖/取自網路
為了讓衣物防水、防汙,有些品牌會使用永久性化學物質製衣。 圖/取自網路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服裝產業對環境產生巨大負面衝擊,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資料,服裝和紡織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8%,高於航運和航空旅遊的總和,是僅次於石油業的第2大汙染產業。

近年來,雖然許多環保人士大力推動減少購買、選用自然材料、舊衣回收、選購二手服飾等行動,但成效有限;據統計,84%的衣物被送往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所幸,一些品牌已開始生產更環保的可堆肥衣物,將服裝與食物殘渣一起做成肥料,藉此緩解時尚產業對地球的傷害。

天然材料製衣 100%回歸土壤

專門研發科技服裝材料的英國品牌「Vollebak」2019年發表一款能100%生物分解的T恤,主要材料為桉樹、雲杉和山毛櫸的纖維,印花也是用藻類染上去的,埋在土裡約12個星期後,就可分解完畢;日本「Syncs.Design」近年則以日本和紙、有機棉,成功製作能夠100%回歸土壤的衣服。

服裝品牌「Stripe & Stare」創辦人羅培茲(Katie Lopes)表示,她希望自己的產品舒適又時尚,更重要的是最終能消失在花園裡,她說:「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材料,避免舊衣物成為環境的負擔。」

H&M、Harvest & Mill等品牌,也加入生產可生物降解產品的行列;「Harvest & Mill」創辦人派翠西亞(Natalie Patricia)表示,該公司衣服完全使用有機棉,目前正與非營利組織「Fibershed」合作,測試美國加州的堆肥設施,研擬舊衣物堆肥計畫。

堆肥是指回收食物殘渣、樹葉等有機物,當成肥料使用,製作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然而,許多衣物雖然是以棉花、絲綢、羊毛等天然纖維製成,卻無法進行堆肥,原因是許多品牌為了讓衣物防水、防汙或抗皺,便添加「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

服裝品牌「Sustain」創辦人奎格麗(Katherine Quigley)指出:「許多品牌雖然使用棉花、亞麻,但他們使用的染料、織線卻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或聚酯纖維,除非把每條織線都挑掉,才能進行堆肥。」

舊衣物堆肥的另一項挑戰是,目前多數堆肥設施不接受紡織廢棄物;顧問公司「Circuthon」創辦人佛克斯─亞里蘭諾(Paul Foulkes-Arellano)指出,紡織品的具體成分很難核實,所以多數堆肥公司不願意處理,衣物堆肥的理念,不能只靠企業,也需要國家政策、政府機構推廣。

慢速時裝行動 反擊快時尚

相較於「快時尚」,愛爾蘭服飾品牌「We Make Good」反其道而行,推出「慢速時裝」企畫,讓難民、低收入戶、更生人等弱勢,學習車衣、絲網印刷等技術,再僱用他們擔任生產技師。

成員娜汀15歲染上不良習慣,2011年起找不到工作;「We Make Good」讓她重新看見希望,經過培訓後,她學會使用縫紉機,也會製作坐墊、布偶等,娜汀表示:「這份工作讓我找到起床的動力,看著紙上的草圖變成產品,讓我知道訂立目標、盡力而為,是我有能力做到的。」

「We Make Good」不只採用有機棉或循環再造的物料做衣服,顏料也是天然物料製成;為了實現全無浪費,一些質量不達標準的T恤會以半價發售,或是送到紡織工場,再造成新的產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