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85】白衣上座是末法時代?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2 佛學思想85】白衣上座是末法時代?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1觀看次
心中對世界的一切都認知、都照見了,便能明心見性、心如虛空,就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了。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末法時代,白衣上座」,這一句話常用來貶損、質疑在家信眾護法的功德。其實,從佛教史上來看,白衣也發揮了很大的貢獻。

佛陀時代,維摩居士不是到處講經傳道,佛陀不也一再讚歎他能助佛宣教?甚至他還曾經藉由「示疾說法」,大大的教訓了許多的二乘羅漢。另外,勝鬘夫人雖是一名女性,但他講經傳道,度化兒童,他的《勝鬘夫人經》不是一直到現在還流傳於世嗎?甚至《妙慧童女經》裡,八歲的童女妙慧,連文殊菩薩都向他禮拜,尊他為老師。為什麼佛世的在家信眾,白衣可以上座,反而是到了當今,白衣上座就是末法時代呢?

佛教從印度傳來中國,可以說都是靠白衣居士在傳播佛教。例如梁武帝在宮中說法,例如裴休宰相設立經堂,例如彌蘭陀王和那先比丘論道,那許多佛教真理,也影響了希臘的文化思想。

歷代的在家居士,有的捨家宅為寺院,有的做各種善舉助佛宣揚,有的寫詩文弘揚佛法,如謝靈運、王維、李白、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李商隱、蘇軾、黃庭堅、王安石、朱熹、湯顯祖等;沒有他們,哪裡有什麼佛教文學?這都要稱作末法時代嗎?在我認為,白衣可以助佛宣揚,這也是四眾平等,是值得歌頌的事情,這才是佛法的真義。

就是到了近代,當初佛教衰微,如果沒有楊仁山居士大力出來成立祇洹精舍、金陵刻經處,何有現代的太虛大師、仁山法師等一些佛教的英才?上海的哈同夫人設立華嚴大學,他也喜歡講說佛法。沒有章太炎,梁啟超,甚至孫中山、王小徐、 智表、陳海量等居士,又哪能有現代的人間佛教呢?

尤其,趙樸初在改革開放後,復興許多寺院;還有一些佛教的學者,如雨後春筍般在各處舉辦論壇,著書立說,如章太炎、譚嗣同、蔡元培、梁啟超、胡適、方立天、樓宇烈、賴永海、陳兵、方廣錩、程恭讓、錢文忠等。大陸上的這許多弘揚佛法的教授、學者、居士,何止千百人以上?他們能講說、能為文宣揚、能在學校授課,所以才帶來今日大陸的佛教,受到政府的特別重視。他們對於佛教的貢獻,可以說比出家的僧侶還要更多;僧侶們只是靠賣門票維生,把弘揚佛法的主導地位讓給白衣,沒有白衣,佛教能有什麼辦法存在呢?

另外,在台灣,錢穆、唐君毅、牟宗三、張澄基、周宣德、李炳南、趙夷午、李子寬、朱鏡宙、周宣德、蔡念生、詹勵吾、楊秀鶴、鄭石岩、林清玄等居士、學者,沒有他們當初播灑人間佛教的種子,台灣佛教如何能有今日的蓬勃發展呢?

尤其今日,國際佛光會很勇敢地成立在家信徒可以傳道的「檀講師」、「檀教師」制度,近三十年來,豈止千人以上,在全世界講經說法。舉其要者,如鄭石岩教授,豈止講過數百間學校;趙翠慧女士在五大洲講過多少個國家地區,數萬聽眾聆聽;甚至於演藝人員鄭佩佩、香港大學教授李焯芬,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編輯蕭依釗女士、英國的倪世健女士等,他們也是到世界各處講說佛法。

現在不但白衣上座,還有很多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父,甚至沒有皈依的佛光之友一起助佛宣揚的,如高希均、嚴長壽、陳長文、李濤、李開復、盛治仁等,都是講佛法的人。

其實白衣上座的友人,像過去天主教的主教羅光,甚至回教徒白先勇、猶太裔的耶魯大學教授外因斯坦、基督教徒的夏威夷大學教授恰波,甚至美籍諾貝爾獎審查委員桑德士博士,諾貝爾文學獎審查人瑞典籍漢學家馬悅然教授(Goran Malmqvist)等,都遠從外國到台灣公開講說佛法。

白衣上座,對佛教有什麼損傷嗎?信仰不合乎佛法,引導眾生走向邪路,那才是危險。我認為那許多有成見的人士,破壞了佛陀所說的眾生平等。當初佛陀不也說有五種人可以說經嗎?但是一些心量狹小的人,假藉佛陀之名,指稱居士不可以說法,不免讓人想到,野狐的「不落因果」,與百丈禪師的「不昧因果」,只有一字之差,卻要墮五百世的野狐身,真不知歷朝以來那許多胡說的言論,他們又是如何看待因果報應的。

今天我在這裡要高聲的呼籲,因為佛陀是倡導「佛性平等」的,豈只白衣說法,過去還有野干說法,都能讓人得度。所以,今日我們應該感念弘揚佛法、助佛宣揚的在家白衣居士,那許多正信、正派的大德、朋友們,你們沒有錯的,你們對社會的淨化,對人心的安頓,對佛法的宣揚,功德無量。當然,除了上述所舉之外,還有好多為教宣揚的大德居士,因為我一時無法記起名字,不能一一舉出,非常抱歉。



草木是否能成佛?

有一個學僧問禪師:「花草樹木能成佛嗎?」

禪師反問他:「你怎麼不問問自己能不能成佛?你關心樹木花草,不關心自己,不是太多管閒事了嗎?」

樹木花草能不能成佛?這不是重要的問題,是要看我們自己能不能成佛。我們成佛了,世界就跟著成佛;這就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相反的,我們自己不能成佛,世界就跟著我們像現在的世界一樣,樹木是樹木、花草仍只是花草啊!

因此,不管是樹木花草,或是山河大地,或是一切宇宙萬物,其實都是從我們自性演化而來的,一切眾生都是我們心中的眾生。這就是所謂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說明外在的境界,都會隨著我們的心識而轉變。

我舉個故事來說:宋朝大學士蘇東坡,有一天和佛印禪師在一起打坐。蘇東坡問佛印禪師:「我坐的姿態像什麼啊?」佛印禪師說:「你坐得像一尊佛。」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我的坐相又是如何呢?」蘇東坡說:「你的坐姿像一堆牛糞!」蘇東坡很高興,自以為贏了佛印禪師。但是蘇小妹告訴他:「禪師的心中是佛,看人都是佛;你心中是牛糞,所以看禪師的坐相就像牛糞。」

所以,我們應該時時探究自己的內心是善還是惡?是大還是小?是佛心還是牛糞心?如果是牛糞心,那就要想辦法去改變、去開發、去開闊。所謂「石中之火,不打不發」,當你的心量開發了,心中對世界的一切都認知、都照見了,便能明心見性、心如虛空,就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了。 有一個青年去爬山,在高山上海闊天空,他感覺世界真大。回到家裡,看到當教授的父母和鄰居吵架,只是為了樹葉掉到別人家的院子。他覺得世界如此寬闊,為什麼要為芝麻綠豆的小事而爭執呢? 

世界就在我們自己的心中,「我們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不要把心放在手掌上、眼皮下,要把心放在高山之巔、大海之上。置心於山巔,就會「山高我為峰」、「一覽眾山小」,飽覽無數精采迷人的風景。

因此不要問樹木花草能不能成佛,應該反問我們自己能不能成佛!看看自己的心量容下的是什麼?古人常以「數點浮萍容不得,如何肚裡好撐船」,來提點世人要放大心量。明朝的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的肚子裡能乘船、乘菩薩、乘佛嗎?可以的話,這樣子的心量還不能包容天地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