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 戒的真義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 戒的真義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在家戒會團體照。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佛教講:「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當初佛陀制戒,就是為了維護僧團的和樂清淨,為了讓正法久住,所以戒是僧團的基石。但是戒律也不是只有出家眾才須要受持,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人人都需要有戒來規範自己,人生的道路才會安全。

戒不是拿來講說的,而是要去實踐。尤其,戒是活用的,不是呆板的。就拿大乘佛教的「三聚淨戒」來說,第一是攝律儀戒,教你行住坐臥都要合乎威儀;第二是攝善法戒,凡一切行事都要以慈善為根本;第三是饒益有情戒,就是主動的關懷眾生,利益有情,這才是積極的持戒。

在佛教裡有一則記載,古印度有一位波斯匿王,他的皇后人稱「末利夫人」。國王和皇后平日感情很好,但是自從夫人皈信佛教、受持五戒以後,嚴格遵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有一次,波斯匿王征戰歸來,因為對廚子準備的飯菜不滿意,大發雷霆,下令要將廚師處死。

末利夫人聽說此事,心想:該怎麼救廚師呢?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當她和波斯匿王見面時,就說:「大王,你回來了,我好高興!今天我要擺設酒席,陪你喝酒,表示對你的歡迎。」

波斯匿王一聽,非常高興,但是心中不免又有些懷疑,就問末利夫人:「你不是受過戒了嗎?」

末利夫人回答:「為了迎接大王,今天破例一次不要緊!但是大王,我有一個請求,好酒要有美膳相配,我希望御廚能親手做我喜歡的菜色。」

國王聽後,想到:不得了!最會做那道菜的廚師,我剛才已經下令要砍他的頭了。於是大喊:「刀下留人!刀下留人!」趕快又派人前往刑場,把廚師給救了回來。

現在我們要問,末利夫人這樣的行為,究竟是有犯戒呢,還是沒有犯戒?戒是心中的一念,不應該拘泥在戒的條文表相裡。若你是因為貪瞋愚痴而造作不當的行為,那你就會犯戒;若你是為了救人救世,即使行為有所違犯,也不能等同一般的犯戒來看待。

中國也有這樣的一個事件,明朝末年,張獻忠起兵作亂。山賊進入到一個寺廟裡,裡面除了出家人,還有許多入寺避難的老百姓。住持破山和尚為了保護寺中所有人等,於是挺身而出,要求山賊不要傷害人命。因為破山和尚平日持戒嚴謹,山賊故意要刁難他,就叫人端來一碗肉,對著他說:「好,大和尚,你把這碗肉吃了,我就不殺他們;如果你不吃,我就把大家通通都殺光。」破山和尚當下毫不猶豫的,把一碗肉都給吃完,山賊果然也很遵守約定,就把大家給放了。所以你說,破山和尚是犯戒呢,還是持戒呢?

救人救世動機 是饒益有情戒

其實,我們的心如果是出於救人救世的話,那都是菩薩饒益有情戒,都是比丘的根本自性戒。持戒不是拘泥於戒相,而是要活用戒體;戒是講究行持,講究行道的,所以我們的佛教徒,對於戒律要有這種正確的看法。

不過,假如有人要偷東西,叫我幫他拿;不拿他就要殺了我,那我就幫他偷盜。或是有一個人追求我,他說如果我不從,他就要自殺;我為了他,不得不犯戒。像這一些都是「一對一」,是個人自私的行為,這是沒有理由的,這是犯戒的。所謂「戒」,就是眾善奉行,你要能愛大眾、愛社會,要能為眾人犧牲奉獻,那麼即使是「割肉餵鷹,捨身飼虎」,也都不算犯戒。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