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越南拚觀光 纜車建設冠亞洲 | 人間福報

越南拚觀光 纜車建設冠亞洲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56觀看次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越南正處於纜車榮景之中,國內擁有全世界4條最長的纜車,都建於過去10年,凸顯了經濟與旅遊的驚人轉型。纜車專家戴爾(Steven Dale)指出,全球纜車業的大部分成長是在城市交通和旅遊市場,而旅遊業的大多數活動是在亞洲,亞洲最多產的纜車開發者之一就是越南,「按人均計算,我會猜越南超過了任何其他亞洲國家」。

根據纜車製造商數據,整個越南的十幾個地點,在過去20年蓋出了約26條的纜車線。雖然歐洲在同一段期間也修建了數百座滑雪纜車,但越南在旅遊設施的快速升級方面,堪稱引人注目。

越南的大多數纜車系統,是由奧地利的多貝瑪亞集團(Doppelmayr Group)為越南太陽集團(Sun Group)建造。多貝瑪亞集團是執纜車業牛耳的兩大財團之一,太陽集團則是越南最大的不動產和旅遊開發商之一。

沙壩觀光客 10年增50倍

纜車可以視為驚人的工程壯舉,提供方便前往偏遠地區的工具、交通娛樂的極致與低碳足跡,但往往也屬於大規模旅遊的綜合設施,有些旅人、公民與環保活動人士,視之為景觀上的傷疤,強大企業集團開發過度猖獗的表徵。

吉婆島毗鄰越南東北部知名的下龍灣,太陽集團對此地斷斷續續的開發,讓環保人士感到焦慮,計畫包括了纜車網、度假村、高爾夫球場與遊輪港口,全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的區域內。

在越南西北部鄰近番西邦峰(Fansipan Mountain)山頂的地方,太陽集團於2018年建成1個佛教主題建築群,兩位泰國遊客蘇維薩與帕崔里都認為,這個計畫在環境保護與發展之間做到良好的平衡。

在山腳下的沙壩(Sa Pa),在2010年接待6萬5000名遊客,直到2014年從河內修築了1條高速公路,2016年纜車啟用。根據沙壩政府說法,到了2019年時,觀光客已經猛增到330萬。2022年的後新冠疫情反彈時,也達到了250萬。

專家:越南天生適合纜車

創辦了纜車業追蹤網站「Gondola Project」的戴爾指出,越南有大量的山脈、叢林與島嶼,天生適合纜車。比起公路,纜車蓋得更快、成本更低,對環境的破壞也更少。

對於1個有著大約1億人口與中產階級快速成長的開發中國家來說,纜車的發展也合情合理。越南中產階級或許難以負擔羅馬或巴黎之旅,卻可以買得起25至45美元的來回纜車票,享受一下「偽」歐洲之旅的滋味。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