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教壇心語】要聰明,更要善良! | 人間福報

【教壇心語】要聰明,更要善良!

THE MERIT TIMES
文/林文瑛
字級
收藏文章
43觀看次
文/林文瑛

據報載,台灣大專以上學歷者近一千萬人,高教人口比率全球第二。這數據意味著,有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會在學校度過十多年的黃金歲月。受這麼長的教育是為了什麼?老實說,學生時代的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問題,只知道上學是為了上更高一級的學校,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升學考試。

回想起來,或許連父母、老師都有「讀書是為了升學」的想法吧,否則為什麼有標準答案的知識學習,幾乎是學校教育的全部內容?在學校,考試科目的成績定義了學生的能力與價值,而學生的升學表現則定義了老師、學校的優良與否。

我們可曾好好想過,這看來無害的升學文化,讓我們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一個無法忘懷的經驗是,曾經在醫院走道上,遇見一位國中生模樣的男孩,推著輪椅上的爺爺,要跨過有接縫的不平路面。他先把輪椅的前輪用力頂上去,等過了凸起的接縫處,才輕輕放下來,接著再小心翼翼地抬起後輪,跨過不平處。隨後,他把輪椅固定好,附在爺爺耳邊對他說了幾句話,然後用雙手從後面奮力將爺爺扶正,等確定老人家安穩坐在輪椅內,才繼續往前走。

年輕男孩的體貼照顧讓我驚奇又感動,看得目不轉睛,旁邊男孩的媽媽也注意到了,我不禁開口讚美:「好兒子!好福氣!」媽媽看了兒子一眼,微笑點頭:「是,這孩子什麼都好,只可惜書讀不好!」

考試不看孩子是否夠「善良」,只看孩子是否夠「聰明」。獨尊考試能力的後果是,讓擁有其他能力的人受到歧視,而持續的歧視,會成為內化的信念,傷害被歧視的人。

另一個例子是,有位老師告訴我,她在班上採取「同儕教學法」,讓小老師帶領分組討論。結果有家長抗議:「老師為什麼讓我孩子浪費時間去教程度不好的小孩?」

升學的競爭意識讓我們只想要孩子「比別人更好」,而不是「幫助不如自己的人變得更好」。我們想讓孩子更聰明,卻不知道善良能增進聰明。

有名的神經心理學家理查‧戴維森,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健康心靈研究中心」主任,長年研究大腦與行為的關係,他說:「善良是健康大腦的基礎!」善良的人通常較聰明,因為善良需要發展出能考慮自己又同時顧慮他人的能力。這也是同儕教學法中,小老師自己常獲益最多的原因。

反之,聰明的人卻未必善良,這個月轟動美國的山姆‧班克曼‧弗里德被判有罪的案子最是典型。三十一歲的他,六年前曾被譽為「加密貨幣神童」,五年間創造了百億財富,每個人都相信他非常聰明,是能夠引領風潮的企業家。如今,卻因為教唆做假帳、竄改程式、欺騙投資人,將面對漫長的刑期。

「善良」不僅能激發「聰明」,也能讓我們發揮聰明才智時不致出錯;如果沒有善良的心靈,聰明可能反被聰明誤,做出讓自己身敗名裂又禍延社會的行徑。事實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注意到教育轉型的必要性,提出「打造更善良的大腦」(Building Kinder Brains)做為未來教育的願景。

我們要不要開始思考,如何在教育裡,讓善良被看見?

只要我們願意,便能想出千百種作法:可以仿效「快樂國家」丹麥,讓孩子們修習「同理心」課程,因為同理心是善良的基礎;可以讓同學選出「最富同情心」、「最熱心助人」的孩子;可以讓各科老師提名「最負責任」的同學……

培養聰明的頭腦和善良的心靈,對這個社會都具有價值;而讓善良優先於聰明,對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進步,可能有著更巨大的價值!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