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真義3 佛教常識 104】神通 | 人間福報

【佛法真義3 佛教常識 104】神通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47觀看次
閉關的意義應該是:一、關閉六根賊;二、禁遏妄想心;三、正觀三毒軍;四、清淨身口意。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有些人對神通非常嚮往,想盡各種方法要修神通;而在佛經裡也提到,有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等。但是此中只有漏盡通是斷除煩惱、了生脫死的究竟神通,唯有聖者的阿羅漢和佛陀才能證得。

神通看似能帶給我們方便,但佛陀卻不鼓勵弟子追求神通,主要的原因是:神通非究竟解脫之道,神通敵不過業力,神通比不上道德,神通及不上空無。過去的祖師大德,不少人也都證得神通;然而所謂「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會神通的,常亡命於神通。例如,提婆、目犍連雖有神通,卻仍難逃定業,死於外道之手。

佛世時,釋迦族因為侮辱琉璃太子,而遭到滅族的惡運;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運用神通力拯救了五百人,但最後他們仍然化為血水。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這些都是神通不敵業力的明證。

一般人認為,有了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就什麼都能聽到、看到、知道,就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殊不知這反而是更大的障礙與煩惱。比方你沒有他心通,人家要害你,你不知情就能活得自在;若事先知道了,你還能快樂嗎?你沒有天耳通,聽不到人家罵你,耳不聽心不煩。

相反的,如果你有天眼通,看到人間的苦難重重,你還能快樂得起來嗎?所謂「耳不聽,眼不看,心不知」,沒有神通,你的日子反而過得好。因此,一般人最好不要有神通,有神通反而是害了自己;神通必須要證果、有禪定,依於慈悲、住於淨戒,像菩薩基於慈悲,以神通來攝化眾生。所以,有般若智慧的人擁有神通,才不會障礙自己,傷害別人。

佛陀曾說過,佛法是要用道德來感化他人,用慈悲來救護眾生,而不是以神通來迷惑大眾;一旦有了神通,更要嚴持淨戒,做有益於大眾的事情,而不是依仗神通胡作非為。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神通;只是我們和它太接近,反而感覺不出奇妙。比方說,肚子餓了,吃一碗飯就飽了,這不就是神通?天冷了,多加一件衣服就暖和了,這也是神通。精通各國語言的人,與人交談沒有障礙,就是「天耳通」;電視傳訊,給我們看到世界,不也是「天眼通」;遊走世界,只要搭乘飛機,數小時便能抵達,可說是「神足通」。其實,一切經驗的累積及智慧的判斷,都是相似的神通。

神通是人類經驗的累積,是智慧的呈現,是潛能不斷開發的超絕運用。神通若建立在有形、有相上求,這個「有」,就是有限、有量、有盡;唯有空無的真理,才有無限的妙用。所以神通不必處處求,日常生活裡處處都可以體驗,就看自己有沒有用心,有沒有智慧罷了。具有神通並不一定擁有幸福,只有道德、慈悲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閉關

閉關,就是閉門謝客,隱居修行。閉關期間的住所,就稱作「關房」;關房外要有人「護關」,護持這一段期間的飲食、醫護等雜務,讓閉關者能摒除外緣,做專修的法門。閉關的時間、目的各有不同,有的人閉關一年,或二、三年,甚至進了關房就不出來,一生就在關房裡閉「生死關」。

閉關者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志願來專修,有的閉「法華關」,專誦《法華經》;有的閉「華嚴關」,專念《華嚴經》;有的閉「般若關」,念《般若經》;也有的閉「淨土關」,專修念佛。

閉關最怕的是「身在關中心在外」,關房的修行,不是人人都做得到的。如果在關房中,心不能安寧、不能自在,心有所執著,有種種的煩惱困擾,不能安住,那就「千年不出也徒然」了。古德說:「沒有心開意解,不可閉關;沒有開悟入道,不可住山。」沒有積集足夠的福德因緣,未能具備大死一番的決心,卻奢言住山閉關,了生脫死,就如緣木求魚。

有一個禪師被人冤枉,遭了牢獄之災。有一天,牢裡飛進一隻蒼蠅,禪師在這頭抓,牠就飛到那頭;禪師在那頭抓,牠就飛到這頭。禪師抓累了,說道:「哎呀!這個地方好大啊!連一隻蒼蠅都抓不到。」

所謂:「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即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閉關閉習慣以後,虛空宇宙就在我心裡,就不會一天到晚想往外跑了。

禪門裡有「不破參,不閉關;不開悟,不住山」的教示,意思是,對佛法還沒有體證、開悟,還沒破除煩惱之前,不可以隨便閉關,因為煩惱未除,在關房中盲修瞎練,容易走火入魔。因此,修行者在佛教裡修行,快者十年,慢者要二十年以後,才有資格講閉關。另外,閉關必定要勞動他人來護關,若初學者修行才剛起步,就馬上閉關,又有何功德讓人來護關?

我認為閉關的意義應該是:一、關閉六根賊;二、禁遏妄想心;三、正觀三毒軍;四、清淨身口意。六根就像盜賊一樣住在我們身體裡,讓我們沉迷於痴惑瞋愛,所以修行過程中,最要緊的就是要「密護根門」,轉六根賊為六波羅蜜,才能脫離苦海。

閉關是一種剋期取證、超越凡間的一種自我提升方式,其境界如人飲水,就像封得很緊閉的醬缸一般,經過長期的貯放,才會更香醇。閉關的人進步會很快,人雖然被關閉起來了,心卻很自由,所以思想自然會開闊。一個修行的人在關房內,要先把自己縮小,以便養深積厚,將來出關後,再擴大自己,利益群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