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對症下藥】學佛像是爬一座大山 | 人間福報

【對症下藥】學佛像是爬一座大山

THE MERIT TIMES
文/李連杰
字級
收藏文章
42觀看次
朝禮西藏拉薩大昭寺的覺沃佛,2018年。圖/聯合文學提供
作者簡介 李連杰(Jet Li) 1963年生於北京,連續5屆中國全國武術冠軍,國際知名好萊塢影星,公益慈善「壹基金」發起人,在武術、電影與公益慈善等領域,皆有亮眼的國際級成就。受國際肯定的聲音之外,李連杰也是一位虔誠追隨佛法的佛弟子。近年來,潛心修行佛法,目前致力於將佛法融入生活中,希望在佛法中找到生命的真諦,以及可以和更多人分享佛法的智慧。圖/聯合文學提供
文/李連杰

學佛的進程就像攀爬一座大山。大山底層的人最多,目標是「求佛」,也就是為了世間的安穩利樂而學佛,諸如祈求身體健康、家宅平安、事業順利、姻緣美滿等,帶著這些世俗的願望而親近佛教,求佛保佑滿願。

中層的人不再著重求佛,轉而進入佛法文字的理解,認同佛法的理論,著重心靈的平和,喜愛在佛法的領域中呼朋引伴;他們同時能夠理解佛法義理,也能從事具體的善行。現在有很多佛教團體正是如此,提供許多弟子參與的管道。

頂層的人最少,他們專注在求解脫輪迴、證悟佛果,並為此目標精進不懈。這群人可以完全放下世俗的功名利祿,只為了實踐修行而努力,不攻山頂絕不罷休。

以究竟的離苦得樂而言,頂層的人自然是最穩健的,但是中層的人很可能會因為同儕環境太舒適,而模糊了皈依學法的焦點;沉浸在彼此認同的環境,分享相同的生活理念,逐漸忘了這個舒適圈仍在輪迴裡,逐漸忘了佛法要給我們的是「出離輪迴」的救贖。

有一則比喻,說皈依佛法就像為了脫離輪迴病苦而求醫問診。佛陀能夠判斷眾生的病苦,也懂得用藥治療,所以被稱為「大醫王」。佛陀是醫師,他所宣說的法是藥,而上師善知識就是助理醫師與護理師。我們皈依三寶之後,以佛為導師,以法而修,以僧伽為我們的友伴,就像是求診之後,謹遵醫囑,接受治療,直至病苦療癒。

以佛法為藥方,對治我們的無明痛苦。這麼多修行方法,這麼多藥方,我們該如何選擇?

某次我在一座深山中的佛寺進行三日閉關,圓滿之後禮謝法師,有些該寺的弟子看見我,覺得好奇,於是邀請我一起打坐。那炷香坐了四十分鐘,結束之後有個小型討論。

一位法友問我:「李先生,您學了這麼多年怎麼還是用錯的方法呢?」

我不太明白他說的是什麼,於是請他指教。

「您打坐的時候睜著眼睛,豈不胡思亂想?打坐要閉眼啊!您怎麼犯這個錯?」

我笑著回答:「您看佛像是睜著眼呢?還是閉著眼?」

「佛法實修有許多不同傳承,每一種指導都很有價值,我認為沒有對錯的分別。如果你接受的指導需閉眼,而您也習慣,那就閉著吧。」

哪部經最好?

另一位法友接著提問:「李先生,每一部佛經的最後總是述說這一部佛經多麼殊勝,功德多麼大,您覺得哪一部經最好呢?」

我看了看法師,他沒有出聲,於是我接著回答。

「請教您一個問題,當您走進一間藥房,裡頭都是世界名藥,您認為哪一種藥最好呢?」

法友答:「那得看說明,或問藥師啊。」

「是啊。通常藥師會問您是什麼病需要什麼藥,對吧?」

「回到您本來的問題,其實佛陀沒有騙我們,每一部佛典都是最殊勝的,只要因緣契合,對您來說就是最好的。」

不只是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很重要,遵照醫生囑咐,維持穩定治療也很重要。假如病患今天看這個醫生、吃這種藥,明天又換那個醫生、吃另種藥,很難想像這樣的治療會奏效吧?修學佛法的路上,需要有合格的上師指導,這點非常重要,這就像是所有的醫療行為都需要有醫師診斷才能執行,如果沒有醫師的協助,自己誤將治腳氣的藥拿來治心臟病,能不出狀況嗎?

我認為學佛也像這樣,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修行方式,就要按照上師善知識的指導走下去,才能看見效果。這點道理跟練武術也很相似,兵器有十八種,拳法有幾百種,兩者相乘之後千變萬化,如果每一種兵器都要練,每一種拳法都要學,到頭來什麼也學不會。與其練一堆不精通,不如練一種到極致,這其中的選擇,端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皈依學佛的終極目標是超越生死,這條道路會從「相對」的修行,走向「究竟」的修行,就像蜿蜒而上的山徑。佛陀與歷來的祖師大德已經揭示了明確的道路,從皈依開始,陸續有從廣而專的修行方法,一步一步,帶領弟子拾級而上。

(摘自《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聯合文學出版)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