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死自在】現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念佛三昧」與「念佛四感」?(十六) | 人間福報

【生死自在】現代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念佛三昧」與「念佛四感」?(十六)

THE MERIT TIMES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字級
收藏文章
39觀看次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

與《阿彌陀經》中的六方諸佛「加好友」,每天誦經時即時連線(續)

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已經一一介紹了北方、下方諸佛以及上方第一尊佛的聖號意涵,接著介紹上方世界其餘九尊佛的聖號意涵。

上方世界諸佛

宿( ㄒ一ㄡˋ )王佛:這尊佛如明月照破黑夜,「宿」是星宿,明月為星宿中王。眾星朗朗,不如孤月獨明,以譬喻佛為法中王,於諸法自在。三乘聖眾,一切智、道種智,不及佛一切種智,如月為眾宿中王,故名「宿王佛」。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同本異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所譯相同,作「宿王如來」。

香上佛:這尊佛的五分法身香,人所不能及。彼佛具足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以為一切香中之上,眾生聞是香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名「香上佛」。

香光佛:這尊佛香光莊嚴,遍照法界,破除眾生無明黑闇。香光佛者,此佛乃修習持名念佛法門,而以香光莊嚴,終得成就佛道,何以知之?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故知此佛,定由念佛所成之佛也。《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所譯相同,作「香光如來」。

大燄肩佛:這尊佛的身光發燄,光燄出於兩肩,表權實二種佛智,照真俗二種諦理,燒滅眾生無明煩惱之薪,故名「大燄肩佛」。此尊大燄肩佛,與前南方世界的大燄肩佛同一名號,凡夫世界有同名同姓的人,諸佛世界也有同名號的佛。

雜色寶華嚴身佛:這尊佛以雜色眾寶莊嚴其身,令眾生目睹佛的相好,而心生歡喜。此佛以其修行而立名,在因地中廣修六度萬行,所修之萬行既多,故以「雜色華」喻之。萬行屬「自利利他」兩利行,較之二乘的自利行,更為可貴,故曰「寶華」。以此因地之修行,莊嚴其法身,故得是名。

娑羅樹王佛:這尊佛如娑羅樹王,庇蔭眾生。「娑羅」者,意譯為「堅固」。此樹高大,一切林木無能及者,而且歲寒不凋,故稱堅固樹王,以譬喻佛證究竟堅固法身理體,高超九界以獨尊,為諸法中王,故以名焉。

寶華德佛:這尊佛功德如寶,亦如寶華開敷。此佛勤修六度萬行之因華,莊嚴一乘佛道之果德,因地之修行可貴,喻如「寶華」,果位之功德亦尊,稱為「佛寶」,故名「寶華德佛」。《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作「紅蓮華勝德如來」。

見一切義佛:這尊佛之五眼圓明,遍觀法界,洞悉一切諸法甚深之義。此佛於世出世間,諸法之義通達無盡。此佛得一切種智,具足五眼,故能悉知悉見,即所謂真知無所不知,真見無所不見也。《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作「示現一切義利如來」。

如須彌山佛:這尊佛之功德智慧如須彌山,巍巍高峻,眾聖中尊。此佛從喻立名,由四寶所成之須彌峰,高出眾山之表,以比喻四德圓證妙法身,獨居十界之尊,故稱「如須彌山佛」。

以上我已經將《阿彌陀經》中「東、南、西、北、下、上」等六方世界之三十八尊佛的聖號,一一解說其意涵,用意在於幫助各位讀者認識及熟悉這六方諸佛,在心理上化解那種無謂的陌生感,拉近距離感以及增強熟悉度,進而與這六方諸佛一一「加好友」,培養一種親切感,然後在持誦《阿彌陀經》的時候,就可以和這六方諸佛即時連線(Online),再加上「感情」與「感動」,久久功深,就能夠「感應道交」。

第二、感情:稱念佛號時,要有一種「子若憶母,如母憶時」的深厚感情

以上我已經詳細解說了「念佛四感」的第一感:感覺,接下來要講解第二感:感情。承前文所述,當我們在誦經以及念佛的時候,首先要對諸佛、菩薩的聖號有一種「熟悉的親切感覺」,而不能將祂們當作是「路人甲、路人乙」一般,毫無感覺地就隨口念過去。

然而,只有「熟悉的親切感覺」仍然不夠,還要更進一步,要有一種「感情」的內涵,就像是媽媽掛念兒子,兒子想念媽媽一樣,自然而然地帶有一種「深厚的感情」。

那麼,我們要如何能夠培養出念佛的「感情」呢?其實不難,關鍵就在於我們是否深刻地了解到經文中的微言大義,也就是我在前文中所說經文中暗藏的「密碼」。(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