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6)香嚴智閑禪師悟道詩偈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6)香嚴智閑禪師悟道詩偈

THE MERIT TIMES
唐.香嚴智閑
字級
收藏文章
121觀看次
大陸貴州鎮遠的古鎮風光。圖/莊美昭

香嚴智閑禪師悟道詩偈
               唐‧香嚴智閑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持;
從容揚古道,
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
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
咸言上上機。

【作者】
唐‧香嚴智閑(?~八九八),青州(今山東為濰坊青州市)人。身材高大,博聞強記,成年後即辭親出家,觀方慕道。初參百丈懷海,後嗣法於溈山靈祐。

【作者小故事】
香嚴禪師原本跟隨百丈禪師學道,後來因為百丈禪師年老,就指示他向溈山禪師參學。
溈山禪師問他:「師弟,我聽師父說你聞一知十,聞十知百,聰明過人,今天我有個問題要問你。」香嚴禪師就說:「請問是什麼問題?」溈山禪師說:「父母未生你之前,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香嚴禪師被這麼一問,愣住了。
父母還未生養我們之前,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做過什麼嗎?不知道。因為人有隔陰之迷,過去生的身體死亡了,今生換了一個身體,就迷糊了,過去世的事也不記得了。
香嚴禪師答不出來,就回房努力翻書,尋找答案,可是還是找不到。於是把所有的書全部燒毀,然後向溈山禪師辭別,前往南陽慧忠國師的故居,自耕自食,每天種田除草。
有一天,他在田裡除草,當鋤頭和石頭碰撞的那一剎那,忽然悟道了,便說出了這首詩偈:

一擊忘所知,
更不假修持;
從容揚古道,
不墮悄然機。

香嚴禪師在鋤頭那一擊的當下,忘記了知識上的種種分別,因而悟道了。
從此之後,不需要刻意持戒修行,生活中自然處處就是修行,因為擁有了般若、平等、無分別的智慧,這與過去的分別心是不一樣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一揚眉、一瞬目,都可以是讓人開悟的古仙人道,都是聖賢之道,都是佛道,都有佛法,就看我們自己怎麼去悟了。
──摘自星雲大師《星雲說偈》

行立坐臥

《學佛行儀》裡說:「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人生的「四威儀」不一定學佛的人要如此,其實每個人的生活上,都應該要有此「四威儀」。

我們和人初次見面,但看他的氣質和行儀,大致就能知道他的素養與教育程度了。所謂「行儀」,就是指在行立坐臥上所表現的言語動作是否威儀有禮,行止進退之間是否得體有分。
當一個國家要派遣外交人員到其他國家當使臣,必先訓練他的外交禮儀,尤其行立坐臥之間,不可失去一國國民應有的教養。

一個家庭裡,父母從小就教育兒女,對人要有禮貌,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行立坐臥的規矩,這是做人最初應該學習的一門重要功課。進了學校,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識上的傳授,生活上的教育同等重要;所謂生活教育,就是在行立坐臥上應有的禮儀。

現代的青少年教育出現了問題,大都是因為不重視生活教育,例如走路沒有走路的樣子,甚至坐無坐相,站沒站樣,睡沒睡姿,所以就不像一個人的樣子。
在一般人家所豢養的動物,所謂好的貓狗都不會亂走亂睡,好的寵物也都能養成聽話的習慣,何況萬物之靈的人類,如果沒有很好的行儀,怎麼能成為人呢?

然而我們現在的社會,經常看到要選中國小姐了,才知道要訓練她的禮儀;要選中國先生了,才懂得要他注意儀表。
其實,行立坐臥也不只是外表,所謂鸚鵡學叫,總不是人的聲音;猴子學樣,總不是人的樣子。行儀必須誠於衷,才能形於外;行立坐臥必須要從內心的心念、思想,發展到成為習慣,如此表現到行為的外相上來,才能合乎自然。所以,平常的人沒有把行立坐臥的威儀教養成為習慣,到了臨時,呆女婿去見丈母娘,總會露出馬腳的。

過去禪門裡,揚眉瞬目都有教育,吃飯睡覺都有佛法,因為久經修行的歷練,一舉手,一投足,都合乎美的威儀,所以衣食住行是佛法,行立坐臥是佛法。
理學家程頤曾在一次見了佛門排班過堂用齋的庠序隊伍後,大歎「三代威儀,盡在此中矣!」此即人間的佛教、生活的佛法,從行立坐臥間,即可嗅到它的芬芳,感受到它的美妙。因此,懂得佛法的人,行立坐臥間,無一不是修行。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第三冊 第八十八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