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高山症求診率增2成 專家推「階梯式」爬法先適應 | 人間福報

高山症求診率增2成 專家推「階梯式」爬法先適應

THE MERIT TIMES
字級
收藏文章
108觀看次
政府開放山林政策,以及疫情及國內旅遊增加等因素,因高山症求診的患者增2到3成。圖為示意圖。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台灣擁有上百座山脈,加上戶外活動風氣興盛,喜好登山的民眾愈來愈多。急診醫學會野外醫學會委員會主任委員陳穎信表示,隨著政府開放山林政策,以及前幾年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民眾在國內旅遊比率增,導致近3年高山症來求診的比率增加二到三成,同時高山、野外意外事件也隨之增加。

陳穎信表示,台灣平地與高山的距離近,開車可以一路直上海拔3000公尺高山,高山的可近性高,民眾大多忽略「高山症」的發生,近年愈來愈多國人喜歡爬山,但卻沒有培養「正確爬山」的觀念,常在沒有事先預防的情況下逕自上山,出現輕重不一的高山症狀。

陳穎信表示,上山的速度愈快,且上山的過程中毫無停留,出現高山症的機率就會大幅增加,高山症有「延遲發生」的效應,身體因不適應高度到出現高山症症狀,大約會延遲4到6小時。當出現高山症狀,最好的改善方式是快速下山,不過不是每座高山的交通方式都是便捷的,如攀爬中央山脈大縱走,基本都是10天起跳,當高山症發作時,無法立即下山恐會直接威脅到生命。

陳穎信說,爬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千萬別一口氣衝上山,爬山應採取「階梯式」爬法,前一晚先待在海拔2000公尺處讓身體適應環境,隔天再往海拔高的地方爬,才能降低高山症發生的機會。

常見的高山症狀如頭痛、頭暈、沒胃口,依照不同的症狀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度可透過休息或是服用丹木斯等藥物改善症狀,中度以上則需要使用加壓袋,患者進入加壓袋中,降低身體的海拔高度,達到改善高山症症狀,若已經出現昏迷等嚴重高山症狀,應立即下山送醫。

陳穎信建議,民眾如果是初次嘗試爬百岳,或是海拔超過3000公尺的山峰,上山前應多作準備,並諮詢高山醫學專家,或是野外高山相關門診求助,目前也有醫院提供遠距會診的方式,提供高山諮詢或即時評估症狀等救援。

由於近年高山或野外意外頻傳,急診醫學會野外醫學委員會積極推廣「野外救命術」,如高山、潛水、中暑、蜂螫、溺水等意外,該如何處理急救。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