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4法華經大意7】第三講① 《法華經》的方便法門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4法華經大意7】第三講① 《法華經》的方便法門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2觀看次
王卉娟作品〈歡喜自在〉。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法華經》中一再說明,眾生的任何小善都可以成佛。佛陀如何讓眾生能成就佛道呢?即是「一佛乘」的教說。如何引導眾生進入佛道?即如經中所言:「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何謂方便?在《維摩經》裡有一句話:「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法華經》在〈序品〉之後,就進入了〈方便品〉的善巧權智中。方便是一種權教,由權教才能進入真實大乘的根本佛法,因此,方便是最高的智慧、最高的慈悲。

明朝末年,張獻忠做亂,山賊到處殺掠。有一群百姓逃入寺院裡,住持破山和尚收留他們。山賊追來,破山和尚求山賊不要傷害這些百姓,山賊不肯。其中一人拿著一碗肉,故意為難說:「出家人不能吃肉吧!如果你把這碗肉吃下,我就放過他們!」破山和尚毫不猶豫的將這碗肉吃下肚裡。山賊大驚,但因為有言在先,只好放過這群百姓。

我們能說這位住持和尚是吃葷犯戒嗎?我認為這是他的慈悲方便,比吃素的人更是清淨。

另外,末利夫人,他是受過菩薩戒的弟子,當然不飲酒。不過,有一次波斯匿王從前線打戰回來,對菜餚不滿意,就要把御廚推出去斬首消氣。大家只好求救於末利夫人。末利夫人來到波斯匿王面前說:「我今天好高興!為了你回來,我來跟你飲酒,不過,我要點平常最喜歡的那道菜。」波斯匿王一聽,說:「最善於煮這一道菜的廚師,正要被推出去斬首,趕快刀下留人!」像末利夫人這樣齋戒飲酒,看起來好像破戒,但是這種以善巧方便免御廚於死刑,正是慈悲的菩薩行。

《菩薩地持經》中提到,菩薩化導眾生有六種善巧方便。即:隨順巧方便、立要巧方便、異相巧方便、逼迫巧方便、報恩巧方便、清淨巧方便。這些善巧方便,同樣展現在《法華經》裡。

一、六種善巧方便

(一)隨順的方便

指菩薩隨順眾生的根機,給予教導,使他們生起信樂之心。《法華經》也說娑婆世界的眾生垢重、善根微少,所以「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更一再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來講說,讓我們能夠了解。所以,佛陀對上根機的人,直接告訴他諸法實相的道理;對中根機的人,用種種譬喻,引導眾生進入實相;對下根機的人,以種種宿世因緣述說實相。佛陀對三根人的說法,就是隨順眾生根機的方便。若應用在世間,如對父母要孝順、對朋友要守信、對同事要互助、對社會要隨緣……都是隨順的方便。

曹仲植先生是台灣生命線的創始人,曹夫人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常常鼓勵先生親近佛教。有一天,法會結束,曹夫人把先生拉到我面前,說:「師父,請您度我的先生學佛、拜佛吧!」

我見曹先生一臉尷尬的表情,連忙打圓場:「曹先生不必拜佛,行佛就好了。」

曹居士一聽,高興極了,此後逢人便說:「師父說,我不必拜佛,我是行佛的。」

從此以後,曹居士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活動,不遺餘力。當別人讚美他善名遠播時,他總是說:「念經不如聽經,聽經不如講經,講經不如實踐;我只是『行佛』而已。」

這種隨順的方便,會結下很多善緣,也容易得到貴人相助。

(二)立要的方便

立要即立約,就像立一個契約,或立一個誓願。為了讓眾生持戒行善,菩薩有時會先滿足他們金銀財寶上的需求。在〈譬喻品〉中,長者為了引誘孩子們離開火宅,答應給他們羊車、鹿車、牛車等玩具,即是「立約方便」的表現。

另外,佛陀為許多菩薩、弟子授記,說他們來世當作佛、佛號是什麼、國名為何、國土如何如何……被授記的弟子,也都立下廣宣此經、普度有情的誓願。這種給予信心、希望的授記,也是一種「立約」的方便。

乃至〈化城喻品〉中,智慧的領導者,見眾人疲累不肯前進,就施設「化城」讓大家休息,過後,再引導大家繼續向前。「化城」也是一種「立約」的方便。

曾有一段趣事,在地獄裡,閻羅王審判:「這個人轉世做什麼人,那個人轉世做什麼人。」旁邊有一隻猴子向閻羅王抗議說:「閻羅王,大家都去做人,我老是做猴子,您可不可以讓我也到世間也做一次人,好不好?」

「人的身上沒有毛,你這猴子身上那麼多毛,怎麼能做人?」

「您可以把我的毛拔了,這樣總可以做人吧!」

閻羅王說:「這也對,好吧!我來替你拔毛。」

才拔了一根毛,猴子就叫著:「哎喲!好痛喔!」

「你看,你連一根毛都不拔,一毛不拔怎麼能做人?」

閻羅王對猴子的教育,也是一種巧妙的方便。最後,逼著這隻猴子,必須立誓、發願,到人間要「喜捨」,要做好事、行善事,才讓牠投胎做人。

同樣,也有一個人向閻羅王抗議:「別人到世間去做人,有窮有富,時窮時富。但是,我到世間做人,都是一世窮人,您太不公平了!」

閻羅王把生死簿拿出來一看:「這個人的命中,應該會擁有一萬兩黃金的富貴,怎麼反而一世都貧窮?這一萬兩黃金為什麼沒送給他用﹖」

閻羅王又找了些官員來詢問。首先文曲星報告說:「過去玉皇大帝確實是有一萬兩黃金要給他,但是我在等他讀書,將來要把一萬兩黃金給他用。但是,他才開始讀書,就不耐煩,不要讀書,轉而去學武。所以,這一萬兩黃金,我就轉給武曲星君去幫他的忙。」

接下來武曲星登場報告:「我確實代收這一萬兩的黃金,準備等他學武成功交給他。怎知他這個人沒有耐性,學武藝沒幾天,就不肯吃苦,又跑去做生意。我沒有辦法,只好把這筆錢轉給財神爺,去幫助他做生意。」

財神爺聽到前面的說明,嘆口氣說:「是啊!我收了一萬兩黃金,要幫他做生意,哪裡知道,他還是沒有長遠性,嫌做生意奔波辛苦,不肯學做生意;最後跑去跟人種田,我再把這一萬兩黃金轉給土地公。」

土地公說:「不錯,我是收到一萬兩黃金,正想要幫他種田,哪裡知道他懶惰,不肯工作,後來就餓死在田裡。我這一萬兩黃金放著也不是辦法,最後還是還給玉皇大帝。」

父母希望子女念書,就告訴他們:「你把哪一科考一百分,我就給你一千塊。」採用這種鼓勵的方法,要他進步,也等於是立約的方便。主管激勵屬下:「你要做多少事,完成什麼任務,我就給你多少的獎金、福利。」

立約,是要對方立誓、發願,也是一種方便法門。同樣的,我們為了自己的命運、事業、前途……確實有必要和自己簽訂布施、助人、精進、持戒等契約呢!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