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環保 | 人間福報

生活

碳費費率公布時間延宕 薛富盛:不應以喊價方式決定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境部原本規畫今年第一季公布碳費費率,但昨日召開第二次審議委員會仍未有決議,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坦言,確實與當初規畫有落差,但強調委員認為應審慎評估碳費課徵對產業層級之影響,不應以喊價方式決定費率。 環境部原定今年第一季公布碳費費率,昨日下午召開第2次碳費費率審議會,最終未能決定,下次會議預計將於4月召開,碳費費率時間表確定延宕。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日出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針對「邁向碳有價時代,碳費擬定時程表及碳費審議委員會相關內容」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針對碳費費率未能如期公布,薛富盛表示「很抱歉」,確實與當初規畫有落差,環境部以主責單位去規畫是應當的,委員們提及應以科學為本討論,認為與其用喊價的方式,馬上投票決定費率,還不如請環境部提供更周全的資料,因此環境部會尊重審議會決定。 薛富盛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在碳費審議委員會尚未成立之前,環境部的確希望能在3月底能夠討論出碳費費率,但在審議會成立之後,費率審議就交由委員會來進行。 薛富盛指出,委員認為應審慎評估碳費課徵對產業層級之影響,包含之前立委提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影響,加上過去國內環境也有一些變化,央行利率調整、台電調漲電價等因素,委員會認同不以喊價的方式決定碳費費率,因此昨天會議沒有做出決議;至於其餘氣候變遷因應法重要子法,將在3月底或4月上旬預告。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詢問是否在520之前可以決定碳費費率?薛富盛答詢時表示,這塊屬於委員會的權責,站在環部的立場會全力提供審議會所需資料,強調會完成法制面的工作。

MORE

不慎購買汙染土地整治需花千萬 環部提供3招自保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近年來常發生土地、廠房遭不法業者棄置、掩埋廢棄物的情事,有民眾購買法拍土地與廠房後,發現用地土壤已有重金屬汙染,後續整治使用要花費數千萬;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呼籲民眾謹慎,購買或租賃前確實查資料、看現場以及參考專業人士意見。 環境部今天舉辦「土地交易查看聽 掌握要訣好安心」記者會;有民眾購買法拍土地與廠房,先前為廢棄物處理廠使用,廠內外曾堆放含重金屬汙泥,經環保機關主動查證,確認用地土壤已有重金屬汙染,所有權人必須清除廢棄物及進行土壤汙染整治。 另有事業設廠前進行用地評估調查及土壤檢測,結果發現用地土壤重金屬銅超過法規標準(管制標準),環管署表示,由於事業尚未營運,即可釐清該汙染應非該事業所造成。 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提到,現在進行汙染整治花費高,普通廠址要花費數千萬,甚至到上億都有可能,雖然汙染整治技術已經多元化,但每一種金額都很高,所以能夠做好事先預防工作,就能避免後續花費的時間跟金錢。 劉瑞祥指出,廠房、土地遭到廢棄物棄置掩埋,不僅容易衍生土地土壤汙染的問題,甚至可能造成地下水汙染;土地汙染整治需花4到6年,若牽涉地下水汙染,則需耗費6到8年的時間。 環境管理署呼籲,民眾購買土地或廠房,要掌握「查、看、聽」3要訣,也就是查資料、看現場以及聽意見,避免購入遭廢棄物棄置或已有汙染的土地;民眾出租廠房或土地時,也要特別注意承租者實際用途。 環境管理署說明,民眾可於環境部列管汙染源資料(含裁處資訊)查詢系統,查詢用地事業的環保列管情形;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網查詢用地是否為汙染場址;民眾亦可透過申請土地登記簿謄本確認有無汙染場址資訊登載。 其次,民眾可看現場有無異狀,並視需要進行評估調查及檢測;民眾可聆聽熟悉用地相關人士的看法,並參考各種專業人士的意見;藉由「查、看、聽」3要訣,民眾可更加瞭解用地的歷史背景與品質狀況。 此外,土地所有人、使用人與管理人均應善盡責任,掌握「查、記、報」3要訣,定期巡查土地並做成紀錄,倘發現涉有環境汙染情事,可利用公害陳情專線0800-066666通報環保機關查處。

MORE

「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溫室氣體減量草案 環境部最快2周內再審

【本報台北訊】森林扮演重要的減碳角色。環境部今天審查農業部「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會議主席、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會後表示,今天是第一次專案小組審查,委員跟專家針對森林經營方式、疏伐、森林固碳效果等等都有提出想法與建議,待農業部針對意見修改後,預計最快兩周內召開第二次審查會議。 《氣候變遷因應法》去年由總統公布施行,明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環境部也依氣候法訂定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並受理新的減量方法審定申請,農業部提送「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竹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及「改進農業土地管理」等三案。 農業部報告指出,我國淨零排放路徑之自然碳匯關鍵戰略中,森林為重要角色,藉由「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及「提升國產材利用」等三大策略達成森林增匯目標。 報告指出,目前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已廣泛流通於自願性、區域性及國內性碳市場,須建立一套符合我國適用的森林經營碳匯方法。草案目的是建立一套具本土可行性的森林經營碳匯效益評估標準,可供後續國內有關森林碳匯專案活動執行。 會中學者專家都提出相關建議,包括森林定義及最小面積是否仍須0.5公頃限制、相關名詞定義、森林火災是否納入碳排、收穫林產品固碳計算機制、碳排監測方式等等。 農業部回應表示,面積每筆還是要符合0.5公頃,才是定義上的森林。另外,收穫林產品的固碳部分,因國際不同方法學計算方式有差異,將再檢討修正,朝簡化及具可操作性考量擬定。 蔡玲儀表示,此方法學將為全國適用,期待內容嚴謹,但也避免審到天荒地老,會盡快處理討論。農業部與會人員表示,認同不只求有也要求好,將研擬更清楚。 此外,蔡玲儀也說,氣候法通過之後,各界都相當關心,當時設了諮詢專線,幾乎每天都接幾十通電話,她詢問同仁,大部分是哪些疑問,得知大多來電民眾是表明自己有一塊土地,是否可以參與碳權。蔡玲儀表示,根據現行規定,個人無法申請,必須是事業單位、各級政府才符合申請資格。

MORE

台灣海底垃圾 農業廢棄物占比驚人

【本報台北訊】根據環境部資料,2023年全台海岸廢棄物約940噸,但海底垃圾的數量多寡?分布熱區,甚至是種類、結構,目前尚未有全面數據。有鑑於此,「骯 der the sea 海底農廢調查小隊」從2023年底,跟大溪漁港的黃士洋船長合作,展開為期一年的調查,每周兩次,在濃郁氣味纏繞的漁獲裡,努力分門別類。 「骯 der the sea 海底農廢調查小隊」的陳彥翎也是臺灣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研究生,她表示「河川垃圾有人做了,海岸垃圾有人做了,海底的垃圾卻沒有什麼被關注」。陳彥翎說,她有時看到農藥、除草劑出現在海裡,的確是會傷心,但更重要的是,該怎麼用全觀的調查,去掌握到垃圾的整體比例,包括環境、氣候、甚至是產業等等因素造成。 聯合報推出的影音專題「當農廢沉到海廢」,紀錄陳彥翎、黃士洋等人撿拾海底垃圾並分析的過程,他們從中發現農業垃圾的比例頗高,除了輸水帶、育苗盆等田間常見用具之外,又以農膜的比例最多。該怎麼理解農膜為何沉落至龜山島外海底,陳彥翎預計花上一年的時間,除了蒐集撿拾回來的農膜之外,也會用軟體推估,這一年撿到的農膜面積大小。但,最大的疑問還是農膜究竟從何而來? 聯合報採訪團隊逆著蘭陽溪河谷向上,找出農膜為何從可用工具,但最後卻變為海底廢棄物的原因。 圖/資料照片 蘭陽溪中下游河床,由於海拔漸高,日夜溫差極大,加上砂質地排水良好,是著名的西瓜、高麗菜產地。一行行的西瓜幼苗,要能成功在夏季完熟,用石頭壓住的農膜其實有其作用,因為材質反光緣故,所以能有效抑制雜草,許多農民使用初衷是避免使用大量除草劑,瓜農黃子誠也表示,農膜可以保持土壤溼度,有效保護根部以及土壤。但能這麼指稱海底廢棄物的來源,就等於是蘭陽溪覆蓋在西瓜田上的農膜嗎? 陳彥翎表示,調查海廢最困難的一點就是追查源頭,因為包括河川流域、使用行為、甚至洋流都會影響,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則說,人類犯罪行為可能可以驗指紋來抓兇手,但海中廢棄物是沒有記名跟標示的,頂多只能確定,這是農業行為產生的,要找到丟棄行為人的確很困難。 圖/資料照片 宜蘭縣環保局回覆,未發現大規模丟棄整塊農膜的現況,而實地探查其他西瓜田之後,發現有些西瓜田中間,的確容易找到些許的碎裂農膜,形狀大小與陳彥翎等人蒐集的海底農廢極為相似。瓜農黃子誠分析,如果有農民只顧節省成本,選用品質不好的農膜,的確會因為過薄而容易碎裂。宜蘭縣農業處處長李新泰則說,有些田地因為重複種植,本來應該屬於一次性使用的農膜,第一時間沒有回收,但也沒有好好撿拾,等到颱風季或雨量大的時候,可能就被一起沖入河谷沖入海。 該怎麼解決農膜問題?顏寧以韓國處理海廢保麗龍為例,她說,當地政府花許多時間請來漁民開會溝通,讓當地跟漁業有關係的產業都能直接對話,了解彼此的需求,同時也鼓勵產業界去開發替代的輔具,並且增加回收機制,花了10年的時間,海廢保麗龍的量從80%減少到28%。如果對應到宜蘭的海廢議題,她則建議加強跟當地農民溝通,不管是回收的頻率或地點都可以增加,讓農民不要覺得回收很麻煩而不願意去做,甚至是隨時可以拋棄,或者是思考農膜還有沒有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減少農膜成為環境廢棄物的機會。 圖/資料照片

MORE

環部擬加嚴空品標準 各縣市轄內所有監測站須全數達標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環境部昨日預告修正「空氣品質標準」草案,加嚴細懸浮微粒(PM2.5)標準,年平均值將由15微克/立方公尺加嚴至12微克/立方公尺,根據環境部推動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預期2027年降至13微克/立方公尺,盼盡早達成空氣品質標準草案12 微克/立方公尺的目標。 環境部指出,以PM2.5而言,我國年平均濃度已由2016年20微克/立方公尺,下降至去年13.7微克/立方公尺,但面對疫情後全球經濟活動復甦與極端氣候影響,未來空氣品質改善將面臨更大挑戰。 環境部表示,本次空氣品質標準修正已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引建議之考量因素、各汙染物不同階段性目標、各國修法歷程等,加嚴我國各汙染物標準值,除PM2.5之外,也同步加嚴懸浮微粒(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汙染物濃度標準。 環境部說明此次加嚴項目,懸浮微粒(PM10)日平均值標準,從100微克/立方公尺加嚴至90微克/立方公尺、年平均值從50微克/立方公尺加嚴至40微克/立方公尺;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值,從15微克/立方公尺加嚴至12微克/立方公尺。 二氧化硫(SO2)小時平均值則從0.075ppm加嚴為0.065ppm、年平均值從0.02ppm加嚴為0.008ppm;二氧化氮(NO2)年平均值從0.03ppm加嚴為0.021ppm;一氧化碳(CO)小時平均值從35ppm加嚴為31ppm;臭氧(O3)小時平均值則從0.12ppm加嚴為0.100ppm。 另修正各縣市轄內所有監測站須全數符合標準,才能畫定為二級空氣汙染防制區,取代過往以所有測站濃度平均值判定達標與否的方式,環境部盼2027年降至13微克/立方公尺,盼盡早達到12微克/立方公尺的目標。 環境部說明,此次標準修正後,我國空氣品質標準將朝向世界衛生組織所訂目標邁進,其中SO2、CO、鉛(Pb)皆已達世界衛生組織最終目標或世界最嚴標準;PM10及PM2.5較日本、韓國、香港及中國大陸嚴格;NO2及O3則與日本、韓國等鄰近國家相當。 有環團認為加嚴進度龜速,應至少加嚴至10微克/立方公尺,以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值;環境部表示,希望以分階段方式逐步加嚴達成目標,未來也會滾動檢討。 空氣品質標準修正對照表。圖/環境部提供

MORE

登革熱拉警報 高市社區檢出27個病媒陽性容器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雨後高溫溼熱的天氣,積水容器易成為登革熱的孳生源,高雄市衛生局今(5/1)天指出,在苓雅區高風險社區做病媒蚊調查,發現27個孳生病媒蚊的陽性容器,包括水桶、盆栽底盆等,已依法告發,並籲民眾徹底清除積水容器,以免孳生病媒蚊。 衛生局指出,高雄市上周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全市今年以來累計134例。本土個案居住在苓雅區,4月21發燒,衛生局於4月22日於社區擴大採檢,PCR檢驗結果呈陽性,研判為社區大樓群聚感染所衍生。 另外,高雄市也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全市累計7例。30多歲的移工從小港機場入境後有發燒經快篩確定陽性。 衛生局針對確診個案社區做高風險病媒蚊調查,發現苓雅區社區有27個孳生病媒蚊陽性容器,陽性點在室內有15個,另發現大樓內的住家浴室水桶積水孳生大量孑孓,且大樓公共空間大量雜物積水,周邊環境也髒亂不已,易成病媒孳生源。 圖/高市府提供 衛生局指出,埃及斑蚊是登革熱的病媒蚊,偏好棲息於戶內,大雨後會進入戶內,籲民眾務必將戶內花器、盆栽底盆、積水地面等全部清乾,並清掃環境。特別是雨後48小時要清除戶內外積水處,如被查獲孳生病媒蚊幼蟲,會被裁處最高1萬5000元罰鍰。

MORE

全電動化 漢程客運取得首例公車碳權折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為了提升客運營運環境、實踐淨零運輸,漢程客運配合執行減碳計畫,不僅申請到「電動公車抵換專案」全面化電動公車,並通過第二階段註冊申請,一旦順利通過,業者3年期監測可取得1367公噸的減碳額度,也將成為交易標的。 全球努力朝「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邁進,如何減碳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包括交通工具電動化等。 高雄市今(4/10)日宣布自去年4月底TPASS月票開賣以來,已售出65萬張月票,達到一年3.6噸減碳量的會員數近300人次,後續將會再回饋達標會員399月票一個月,以鼓勵民眾多加使用低碳運具,打造市民健康綠色生活。 除了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減少自有交通工具的使用,也鼓勵客運業者汰換燃油公車為全電動化客運。 交通局指出,漢程客運於高雄行駛的公車已有92輛,全面電動化,同時業者也通過「電動公車抵換專案」第一階段註冊申請,去年再輔導進行第二階段額度申請,並通過第三方查驗機構查證,正式提送環境部申請審查,若順利通過審核,業者3年監測期約可取得1367公噸減碳量額度,相當於1.45座都會公園一年減碳量。 圖/高市府提供 交通局科長蕭宛琳肯定漢程客為作為全國首例公車碳權額度申請案,具有指標性意義,特別是業者取得認證的碳權後,未來可做為交易的標的。 在強化公共運輸方面,高雄市還有多項配套,包含加速其它客運業者公車電動化的進程,向中央爭取電動大客車汰舊換新補助,調整公車路網及運力配置,全面朝交通平權目標前進。

MORE

反對老舊核電延役 環團宣布4月27日占領街頭靜坐

【記者吳亭頤綜合報導】藍委日前提修改《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多個環團今日至立法院門口召開「反對危險老舊核電延役 427反核占領十周年再上街頭」記者會,呼籲立法院不應草率修法,4月27日下午徵求300位公民行動者再上街頭,在中山南路上靜坐並模擬核災演習表達訴求,阻止不當修法。 台灣綠黨發言人王彥涵表示,不管是福島核災以及能登半島地震等天災,外界憂心核電廠狀況,台灣還沒有找到核廢料終極的處置方法,1970年代國民黨政府,當時它們偷偷欺騙達悟族人民把核廢料偷偷運到蘭嶼上,2002年政府第一次承諾要把低階核廢料遷出蘭嶼,迄今無下文,若無法處理這個問題,怎敢提核電廠的延役。 台灣基進秘書長吳欣岱提醒,台灣南電北送、區域不平衡和電網的脆弱才是多次停電的主因,而非去延役不穩定的核電廠。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核一二廠均已在停機除役階段,此次地震,核一廠有3500公升核廢水溢出用過燃料池,核二廠爐水淨化系統幫浦也一度跳脫 ;唯一運轉中的核三廠,此次地震位於震度相對較小的區域。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祕書長楊順美強調,「延役」不是紙上作業提出申請,寫寫書面「核安老化管理方案」、「安全分析報告」就可以,實際延役作業,5年遠遠不夠,核電延役必須處理的機組老化檢查、設備更新的專業問題,不能因政治立場輕鬆帶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目前「老舊危險核電不延役」的連署已有96個團體共同參與連署,並已寄連署書邀請各政黨的立委加入。 她呼籲勿忘日本曾因大地震與海嘯,導致福島核災的歷史教訓,立委應以人民安全為最優先考量,在尚未釐清台灣社會可承擔的風險與成本,也未得社會共識前,立法院絕對不應草率修法,擅改核安專業審查機制與審查年限,讓危險老舊核電延役,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將在4月27日之前公布立委連署名單。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出「老舊危險核電不延役」連署主張,包含在老舊核電廠的核安疑慮未釐清前,在核廢料尚未有解決路徑前,老舊核電不應延役;行政院、經濟部、核安會,依據國際最嚴格的標準提出核電安全分析、地質風險評估等報告,向社會充分揭露延役的風險與成本,並提出核廢料處理對策;立法院各黨派及委員放下意識形態,為人民把關核電延役的風險與成本,並啟動核廢處置立法。

MORE

迎接世界地球日 15項有趣行動助環保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來,這項跨國界的情祝活動旨在提升環境保育意識,保護自然環境;這項活動已成為全球最盛大的公民活動之一,除了各界舉辦不同活動,以下幾項建議不僅有趣,也能為環保貢獻一份力量。 1. 種棵樹 這是世界地球日的經典活動。樹木不僅能降溫,還可淨化空氣,釋放更多氧氣。 圖/美聯社   2. 騎自行車 減少路上的汽車,就能減少空汙和導致全球暖化的碳排放。騎自行車和散步可減少碳足跡,另外則是共乘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與朋友或家人以遊戲方式,進行交通碳排放量的競賽,看看誰能最大程度地減少與交通相關的碳排放。 圖/法新社   3.勇敢發聲 主動接觸並了解一些優秀的青年氣候活動家組織,參與他們的行動。世界地球日有助了解如何投入志願服務,也可以發起或簽署請願書,要求做出改變。 4. 節約用水 全面檢討用水習慣,例如安裝節水淋浴噴頭、刷牙時關掉水、檢查廁所是否漏水、謹慎使用洗碗機,選擇種植抗旱樹木和不需要經常澆水的植物。節約用水是長期任務,需制定真正有效的計畫。 5. 重複使用袋子 據估計,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使用365個塑膠袋,光是生產塑膠袋就需要約1200萬桶石油。購買美觀、可重複使用的袋子,不僅更時尚,還有助環保。 圖/美聯社   6.使用可重複裝水的水瓶 回收塑膠水瓶,仍會損害環境。購買可重複使用的瓶子,最好帶有過濾器。 7. 採購當地種植的農產品 購買當地生產的水果和蔬菜,可幫助地球。生鮮雜貨商店裡的食物,平均要經過1500英里的運輸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但所有運輸都會造成汙染,增加化石燃料消耗和碳排放。採購當地農產品,可減少運輸距離。 圖/美聯社   8. 審慎購買衣物 購買衣物,也可以很環保。購買二手物品,有利地球環境,因為這可以減少消耗新資源。此外,一些研究顯示,線上購物對環境更有利,因為所消耗的能源減少約30%。 9. 舉辦衣物修補工作坊 什麼對您的錢包和環境影響較小?尋找新方式來對待已擁有的衣物,讓其煥然一新,可以減少對荷包和環境的衝擊。學習基本縫紉技巧,有助減少被送往垃圾掩埋場的紡織廢料。 10. 社區花園 參與社區花園能了解鄰居,建立社區人際關係,且能透過種植水果、蔬菜和草藥,減少對工業化農業的需求,並降低運輸相關的碳排放。 11. 回收海岸線廢棄玻璃 海岸線侵蝕日益嚴重,一些組織已開始把回收的玻璃變成沙子的替代品,以緩解海岸線遭侵蝕的速度並保護生態系統。如果你住在海岸附近,可嘗試加入這項行動。 圖/法新社   12. 改造後院供野生動物棲息 許多野生動物面臨棲息地喪危機,你可以在後院栽種當地植物,為當地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支持生物多樣性,庇護野生動物。 13. 投入環保工藝 有關升級再造工藝品和環保DIY裝飾的創意,在網路上可輕鬆查詢到相關資訊。減少購買新品,用回收材料製成花盆等物件。 14. 捨棄紙本目錄 紙漿和造紙工業是森林砍伐的主因,用於生產目錄的木材,估計占全球木材消耗量的15%,現在,你可以選擇取消訂閱這些目錄。 15. 出門欣賞當地植物和野生動物 對周圍的自然環境了解愈多,愈能欣賞她的美里並體認其重要性,也會萌生保護它的責任感。我們的身邊有許多脆弱、複雜的自然生態系統,你可能每天經過同一棵樹,卻不知道它的種類,或者沒發現住家附近就有動物棲息地。帶上當地的動植物指南,趁著地球日出門走走。

MORE

環保版愚公 30年移走垃圾山

【本報綜合報導】「這些垃圾一下子清理不了,但我再花1年、2年、3年、4年,大不了5年,肯定要清理完。」1990年代,中國大陸一名年輕人南加剛到青海湖草場工作,被遍地的「垃圾山」震驚,難過之餘,他默默許下這個「搬山」的宏願,沒想到一搬就超過30年。青海湖東南方這片已經枯竭的泊湖溼地,因為他的努力而復活,也讓他得到環保界「愚公」的稱號。 今年60歲的南加,杵著柺杖,慢慢行走在草原上。如果不說,或許大家看不出來他的右腿小腿是義肢。南加說,10多年前,他騎摩托車摔傷腿,留下腿疾,醫生叮嚀他要遠離風寒。 但他常年在環保一線,經常要下水清理垃圾,保護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種,久而久之,腿部感染惡化發炎,最終只能選擇截肢。即便失去一條腿,他仍不覺得遺憾,繼續守護著青海湖,堅持為環保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近期他剛做完心臟支架手術。花甲之年的他,靠自己的腿,再也走不到青海湖了。但從1991年開始,先後保護普氏原羚、復甦小泊湖溼地、救助青海湖裸鯉(俗名湟魚)、360公里環青海湖撿拾垃圾的他說:「現在普氏原羚保護好了,青海湖垃圾治理好了,盜捕湟魚也絕跡了,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拚命跑腿去保護了。如今少了條腿,也不會遺憾。」 花3年清溼地  讓嘲笑變尊重  在他最初開始清理垃圾時,他變賣掉家中所有牛羊。換來的錢,用來設圍欄,買發電機及抽水泵,以便清理垃圾與種樹防沙。但當時的人們普遍缺乏環保意識,他的舉動招來了牧民的冷嘲熱諷,許多人說他無事可做才去撿垃圾,甚至笑他「腦子有病」。 南加不在意,他花了3年,終於將一片乾涸、滿是垃圾的溼地清理乾淨,然後找了草籽,播種、澆灌,細心照顧。這段期間,他還將他拍到的垃圾成山照片,展示給村民看。慢慢地,村民被南加的行為感動,加入撿垃圾的隊伍。一段時間後,溼地慢慢恢復,泉眼也重獲新生,草長鶯飛,甚至吸引黑頸鶴等珍稀動物的棲息。 「愚公」南加的努力,帶動了周邊的牧民,在經過媒體報導,更吸引中國大陸各地的義工加入,最多的時候,有300人一起跟著南加撿垃圾。他們在小泊湖設立溼地保護站、物種監測站以及生態博物館,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青海湖環保教育。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終於讓當地的生態有了較大的起色。 不斷巡邏草原 拯救野生動物 事實上,在開始清理垃圾之前,南加已開始救助青海湖周邊的野生動物。他不斷巡邏草原,幫助受傷的普氏原羚,無數次解救被掛在圍欄網上奄奄一息的羚羊,最終成功說服農戶,降低草場的圍欄網高度並拔去刺絲,避免刮傷羚羊。 南加的不斷努力,加上大陸環保政策加大對普氏原羚的保護,羊群數量從1990年代的300來隻,增加到目前的近3000隻。 現今,小泊湖從乾涸的鹽鹼地,變成墨綠的溼地,當地生態變得愈來愈好。現在的南加,把他的環保精神傳承給了孫子、孫女和無數的當地人,「有環保,才有未來」正在成為當地人的共識。他說:「我已經做了30年了,我還想做下去。」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