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職場 | 人間福報

生活

【國際職場最前線】印度崛起 將牽動台灣職場

文/Sunny 近年來有相當多國人前進印度就職、創業、設廠,十分看好印度崛起後的經濟發展,相對的,2024年初,台灣也將迎來數萬名印度移工……事實上,印度如今的現況,就像20年前的中國市場,而印度未來可預期的爆發式成長,勢將牽動及影響台灣的貿易發展和職場變動…… 專家預言:印度將在未來10年,成為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而印度的快速崛起,也將牽動東北亞、東南亞,乃至全球的經濟、職場的板塊變動。 印度現在在全球的經濟地位,和20多年前的中國大陸有許多相似之處!印度利用境內豐富的資源,以低價發展基礎重工業,吸引國際間企業前往競相投資,目前已有許多企業在印度成立亞太營運中心、技術研發中心,或是直接開設工廠,就地生產。 全球人才及勞力大國 此外,由於印度已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勞工已逐漸取代菲律賓、印尼和越南,成為東南亞低階勞動人力主要市場,台灣也積極爭取於2024年初,引入數萬名印度勞工,來台解決製造業、建築業、農業和漁業……等領域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此外,印度從18世紀起到1947年,將近200年是英屬殖民地,再加上印度人幾千年來優秀的數學基礎,使得印度知識分子的英文及數理能力質量均佳,除了長期為世界(台灣)提供優秀的科技人才及外包工作團隊,前往國外進修並留在美國、英國等地工作的人更不在少數,因此印度人早已在全球職場脈動中,占有一席之地。 比想像中更拼勁十足 而近期中美兩國的經濟大戰,更讓許多投資及合作案湧向印度,讓印度占到不少便宜。有「印度比爾蓋茲」、「印度IT之父」之稱的印度富豪Narayana Murthy(同時也是英國首相岳父),是印度知名IT公司Infosys Ltd.創辦人之一,近期曾對國際媒體表示:「印度現在正試圖聯手美國和中國競爭,如果印度想要取得偉大成就,那麼每周工作70小時就是人們必須做出的犧牲!」 事實上,關於「印度人不積極」的刻板印象早已不存在,相反的,印度人真得很拼很勤奮,而這個事實,已經逐步影響到台灣未來的職場動態,甚至有可能影響台灣在全球的商業地位。 全球資源流向印度中 特別是當世界級的上市公司,將原本投資在近年戰亂地區的資金轉向印度,或是外資將台海評估為高度危機警戒區域,進而把資金轉向印度,絕對會削弱台灣的優勢,助長印度的成長,就長遠發展而言,對台灣的經濟和職場,有可能形成不利的影響。 不可否認的,印度和台灣在許多領域和行業,如貿易、半導體等關鍵產業,兩國雖一向是潛在的合作夥伴,但同時也存在著競爭的關係。 台印之間的競合關係 根據報導,去年台印雙邊貿易額已超過70億美元,也正在考慮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並致力於在印度建立半導體製造中心。台印合作對印度而言,可以提高他們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並可能可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至於對台灣,則可以增加在印度市場的影響力,並可能開拓新的商機和合作夥伴。 簡而言之,要持續維持台灣人才在國際間的就業競爭力,政府和民間都需要持續監測和評估印度對台灣職場的影響,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應對策略。透過採取積極主動和適應性強的方法,台灣可以應對印度崛起的挑戰並利用機會,來加強工作場所的發展,並保持在國際間的經濟競爭力。 (本文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面對變局 多提升職場能力 根據近期觀察全球的動向,我認為印度對台灣職場的影響,是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問題,需要台灣各界都做出謹慎和策略性的回應,採取的因應方式可包括: 1. 提升台灣人的職場能力 為了減輕負面影響,台灣應專注於發展國內勞動力並強化其職場能力,以滿足全球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這涉及對教育、職業培訓以及促進創業和創新的項目進行投資。 透過培育技術熟練、適應能力強的勞動力,可以增強面台灣對外部影響的競爭力和適應力。 台灣可以與印度等國家進行文化和教育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尊重,也可以利用台灣多元文化和語言方面的優勢,與印度等國家進行學術研究、文化活動,和人才培養,以提高彼此的互動和溝通 。 同時,政府和企業應重視投資研發、促進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透過利用數位化進步,優化台灣工作場所、簡化營運架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透過這些行動,台灣將可在全球市場中占據強而有力的地位,減少因外部因素導致的脆弱性。 2. 強化產業間的聯繫合作 台灣應該推動產業內的合作與知識分享,讓各個企業可以互相學習和支持。例如:可以多支持行業協會間的交流、研究聯盟或技術集群的建立,讓中小企業可以透過跨界合作、共享資源,結合力量共同應對世界級的挑戰,提升整體職場能力和競爭力。 為了與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國家建立互利的夥伴關係,台灣應該積極尋求和促進國際間的合作,積極參與各種聯合研發項目、知識共享和技術轉移的活動或計畫,並從其他國家的優勢和專業知識中獲益,進而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3. 協助印度移工適應台灣 台灣應該對來自印度的移工表示歡迎,並提供讓他們盡快進入工作狀況的必要條件與環境。這群新的移工進入台灣就業市場後,可以幫助台灣解決因為人口老化和失業率低,而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應視為是台灣產業的新生力軍。 一旦企業為這群印度移工,提供較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並提供他們必要的醫療和法律服務,就可以保障他們的健康和安全。 同時人力仲介業者或雇主應主動提供培訓,幫助他們面對與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如語言障礙、文化差異、歧視和剝削等,讓他們盡快適應台灣的風土人情,融入台灣社會,減少文化衝突。 對社會穩定來說,這也是雙贏的局面。

MORE

【國際職場最前線】國際企業招募員工 管道多

文/Sunny 國際企業招募新進人員的方式,往往既創新又多樣化,特別是在國際職人轉職需求旺盛,同時各國都在搶人才的時期,如何突破傳統招募模式,將人才吸引到自身的企業,成為各國際企業人資(HR)最重要的任務。 半導體產業爭搶人才 其實2024年全球經濟前景並不樂觀,美國不少企業甚至出現「預防性裁員」,但台灣往年在過年前後,本來就是轉換工作最活躍時期,而今年的轉職需求,春節後仍然持續成長! 加上幾家AI和半導體產業,持續在台灣和全球擴廠,對專業技術與科技人才的需求擴增下,台灣其實正處於各國際企業積極「搶人才」階段。 招募管道依需求而變 所以為了吸引優質人才,甚或只是要填補必要的職缺,國際企業通常採取多種招募方式,才能找到所需人力。加上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各個公司的要求和需求不同,雇主必須根據自己的就業環境和企業發展目標,選擇合適的招募策略。 有時,即便是同一家公司,因為內部不同的職位和部門需求人才的背景不一,也需要採用不同的招募方式。 例如,在製造業,HR需要負責招募設計、技術、行銷、銷售、財務、管理和工匠等不同工作內容和層級的人員,不可能用樣的招募方式來找尋各個部門的最佳人選,也唯有採用多元的招募管道和方式,才能有效且成功達到招募目標。 外企招才方式更多元 國內廠商徵才,常藉由「就業博覽會」或上人力銀行進行招募,但效果未必符合企業需求。至於外商企業,雖然也會入境隨俗採用上述方式,但更常用的招募方式還包括:直接刊登廣告、鼓勵員工推薦、委請聘用招聘機構代為尋覓,及國內企業較少採用的「口耳相傳」。 .發布廣告:量大風險高 在招聘網站、社交媒體和行業出版物上發布招聘廣告,是找到大量求職者的有效方法。它還可以展示雇主品牌並提升公司的聲譽。缺點是外部廣告的成本通常很高。此外,如果沒有精準地定位廣告的投放位置,可能會吸引不適合者上門,或是收到的申請者太少。 .員工推薦:適應性較佳 外商公司很常用此管道找到合適的專業人員,鼓勵現有員工推薦他們認識的人來應徵職缺,因此大多數外商公司,通常也都有一些員工推薦計畫。員工推薦是內部招募和外部招募相結合的舉才方式,其優點在於成本效益較好且快速,一般來說員工不會推薦不適合的候選人。此外,推薦來的新員工有公司老員工引導,通常也比外部員工更熟悉企業組織和文化。 .委外代招聘:利於挖角 一般國內企業,比較不熟悉也不太採用這種找人才的服務方式,但外商企業卻很習慣將招募流程外包給代招聘公司(例如:獵頭或獵頭公司),由代招聘公司代表客戶(企業)進行整個招募程序。儘管成本可能很高,但可以讓企業更精準找到人才,且能節省時間專注於更重要的事務。 這類職位,通常也是較難以填補、覓才的職位,此外,對於沒有內部人力資源或招募新人部門的公司來說,委託給代招聘公司反而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過程中,外部招募人員代表公司,聯繫並探尋特定的一至數位人才,了解其專業及綜合能力、原有薪資、跳槽意向……甚至是向競爭對手公司挖角(企業本身不好直接聯繫),這時候,獵頭或獵頭公司將是理想的選擇。 .招募活動:撒網撈才 對於規模大的組織或企業,或計畫大規模擴張的公司來說,招募活動通常可以吸引大量的各類人才參加。活動的形式包括舉辦開放日、招聘會、黑客馬拉松和校園畢業生招募活動等。 缺點是活動成本較高,所以企業如果想要獲得最佳的投資回報,必須事前準確了解徵才候選人類型,以及自身企業的價值主張為何,才能有效吸引合適人才上門。 老人和新人各有優勢 除了上述的方式,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招聘方式,雖然不一定每家公司都樂於採取,但效果通常還不錯。 1.回歸員工(俗稱:回鍋員工) 優秀員工因為某些原因離職,之後重新被公司回聘的現象愈來愈普遍。由於雇主或主管深知回歸員工的價值和能力,而員工也對公司文化有所認同,大大節省招聘的時間和成本,減少錯誤招聘的風險,並可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和滿意度。 2.實習生和學徒 透過一定期限的實習或學習,實習生或學徒可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主管也可在過程中觀察和評估其潛質,最後再予選用,算是一種頗為有效的招聘方法。實習生和學徒也可在過程中,為未來的職位做好準備。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精明且專業的招募人員,必須擁有多種靈活的選擇,才能以不同的方式吸引人才!此外還有一些非傳統和創新的招募方法,例如遊戲化、入站招募、影片行銷、人員分析和人工智慧……都有機會吸引和激勵候選人,並幫助企業找到合適的人選。 (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內招外招加服務外包 目前全球企業的招募方式和類型非常多樣,取決於不同的招募來源、方法和策略。招募方式基本上可以分為:內部招募和外部招募,以及混合招募和服務外包。 .內部招募:是指組織通過考評、晉升、調動或推薦等方式,從現有的員工中進行招募遴選。 .外部招募:是指組織針對現有員工以外的人群進行招募,例如通過招聘活動、社群媒體LinkedIn、獵頭公司或代理商來進行招募。 .混合招募:是指結合內部和外部的來源進行招募,例如同時通過人才庫、員工推薦和外部廣告進行宣傳,將人才吸引過來。 .服務外包:這種方式一般人比較不熟悉,其進行方式,除了持續招募新的人才,職缺的功能也可以通過服務外包的方式來完成,即僱用另一家公司,來提供部分服務或特殊技術研發,例如計算薪資、會計記帳或IT相關功能研發。 招募方式很多種,究竟內部招募和外部招募哪個比較好? 其實,兩者沒有絕對的優劣,各有利弊,具體取決於部門業務和需要填補的職位。

MORE

不具IT技能 也能從事AI工作

文/蘇郁晴 如果有內行人告訴社會新鮮人:「每個人都能進科技業。」相信會有不少人熱血澎湃,覺得生涯發展希望無窮。事實上,IBM的生成式AI經理Matthew Candy,不久前就曾公開表示:多虧人工智慧,就算不具備資訊軟硬體相關學位,有志者也能找到科技相關工作…… 取得資訊軟硬體相關學位,曾是從事科技產業工作的敲門磚,但隨著生成式AI軟體日新月異,想投入該產業的人才,或許不再需要相關背景! 使用AI更需要創意 負責跨國整合科技與顧問服務公司IBM的AI經理Matthew Candy說:「現在人們就算沒有科技專業技術,也能輕鬆打造出一項產品。」因為有AI這項利器,能協助人完成各種專業工作,是否畢業自資訊科系,已經不是人才招募的必要門檻了。 但業界人士提醒:雖然科技業的技術門檻降低了,相對的,人們的軟實力卻變得愈來愈重要,如果不具備使用AI的紮實能力,依然難以從事科技方面的工作。 話說回來,哪些軟實力是AI世代人才必備的能力呢? 軟實力決定創新力 Candy說,AI世代,人類比起過往更需要培養批判性思考和創意思維;教育科技新創SageX Inc.創辦人Heide Abelli則認為,除了上述能力外,AI世代中必備的軟實力中,更重要的是,應具備優異的社交技能、好奇心和具道德感的決策力。 他們的觀點與LinkedIn副總裁Aneesh Raman的想法不謀而合。2023年底Raman受訪時,也提到:AI的進步讓軟實力變得至關重要,「而學位的重要性,則逐漸下降」。 相似的情況不只發生在科技業,藝術產業也是如此。Candy表示,AI圖像生成技術也深深影響藝術及設計相關產業,「你想擔任設計師、藝術家等,不再一定需要取得藝術或設計學位,卻一定要有絕佳的創意和風格。」 科技門檻大為降低 2023年高盛的一份報告指出,未來將有超過3億個工作,可能受到AI發展的影響。原因之一是:業界將有全新的職稱出現,Candy以「提示工程師」為例,這份工作不需要紮實的IT技能,只要了解如何訓練聊天機器人,就有機會獲得6位數(美元)的薪水。」 另外,未來也有部分工作會消失。像是IBM已暫停招募AI能取代的工作職位,尤其是與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他們對外解釋:「因為現在多數員工,都已經能夠接受與聊天機器人對話。」 學習使用占得先機 這是否表示人們要開始擔心AI會讓自己沒了工作嗎? 對此,跨國顧問公司Accenture技術長Paul Daugherty認為,不會使用生成式AI的人,的確要擔心會失去工作,但搶走工作機會的不是AI,而是擅長使用AI的人。 原因不言而喻——未來,人人都需要會用AI。站在這個基礎上,唯一能比出高下的,反而是誰能夠更懂得使用這種軟體來幫助工作推展。(原載於「科技報橘」)

MORE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AI改變世界但不會讓人類工作消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輝達(Nvidia)晶片正掀起人工智慧(AI)革命。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認為,AI將改變世界,但他不認為人類的工作會因此消失。 黃仁勳在CBS的「60分鐘」訪談中表示,企業在AI協助下自然會壯大。 他說:「勞工為公司工作。因此,當公司變得更有生產力時,獲利就會增加。我從沒有見過那哪家公司獲利增加卻不增募人手的。」「我相信在這種循環中,仍會需要用人。」 黃仁勳表示,「即使有些工作會變得不符時宜,但我相信在這種循環中,仍會需要用人,因為我們人有良好的判斷力,因為有些情況是機器無法理解的。」 黃仁勳談到Nvidia最新圖形處理器(GPU)Blackwell時表示,AI的能力是無可限量。他說:「我們希望它能做令我們驚奇的事,整個重點就在這裡。像在發現藥物、設計更輕而堅固的材料等領域。我們也需要AI幫助我們探索宇宙中我們自己從來無法達到之境。」 輝達預定於5月22日公布上季財報,預料將再度繳出驚人業績,繼2月公布業績較展望超出近20億美元之後再創佳績。

MORE

勇闖東南亞 事先宜多評估

文/程憲 印尼成長快 應借力使力 世局多變,東南亞市場雖未飽和,發達程度相對低許多,但各國皆成長快速,也都有人才及熱錢大量湧入,所以充滿挑戰和考驗。唯有經過完整評估,能帶著一身本領與正確心態前往東南亞的人,才有機會大展身手,許自己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本周先以泰國、印尼職場進行剖析…… 東南亞最大電商字節跳動集團子公司、印尼菲律賓總經理許詮說,想到印尼工作或創業,機會確實比台灣多,台灣人才的能力和態度雖然勝出一大截,但相比於其他國家外派人才,台灣人的優勢並不明顯。 許詮27歲勇闖海外,30歲就當上新加坡商Likee短視頻公司印尼總經理,如今更擔任字節跳動電商集團印尼和菲律賓市場總經理,聽起來似乎一帆風順,但他表示,自己可是做好3個心態準備,才出發前往東南亞工作的。 1.英語能力至少需高中水平,且樂於學習新事物。 2.開發中國家的生活偶有不便,心理先有準備。 3.除了溝通與協調,還需有解決問題能力,隨時克服各種突發狀況。 心態堅定才最重要 許詮認為,在海外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於心態堅定及扎根效率,但效率即使不好也能用時間換,所以重點還是在於心態是否堅定。 在許詮眼中,印尼「既落後,又領先」。從生活環境的角度出發,其基礎建設的低效率,如第一條高鐵7年還沒蓋完,肉眼可見的貧富差距、相對稀薄的藝文氛圍,會讓在台灣生長的人感受到其發展較為滯後。 此外,印尼高等教育比例低於4%,民族性較為樂天知足,聰明且勤懇工作的本地人才相對稀缺,且產業結構仍待轉型。 市場遠景十分看好 不過從絕對值體量來說,印尼的經濟發展速度、整體就業機會,已大幅超越台灣。從宏觀市場論,印尼人口是台灣的十幾倍,過半人口在30歲以下,龐大的內需市場,帶動GDP成長快速,每年平均都在5%左右。 再以許詮所熟悉的網路業來說,外資投入量級、獨角獸數量都是台灣的數十倍,創造的高階職缺比台灣多,打工仔總監年薪拿200至300萬台幣的所在多有。 同時,每一波外資和商業模式進入印尼,都造就新一波創業的「風口紅利」,如秀場直播、電商直播、遊戲直播、新聞聚合、短影音、OTT、小說漫畫……等,都可看到外資砸錢比拼,間接養肥了一批又一批的供應商及個體戶。 人才競爭靠硬碰硬 所以總的來說,無論是打工者或創業者,這裡的空間和利多都遠勝台灣,外加人口紅利還能吃一陣子,在未來可預見的幾年內,將會持續拉開與台灣的距離。 相對來說,台灣人才的教育素質及職場訓練,在綜合能力、工作態度、英語水平上,均明顯優於印尼人才,但若與歐美、日韓的人才相較,乃至與全球各地的外派人才比較,台灣人在硬實力上,卻沒有明顯優勢。 畢竟在各大產業中,歐美中日韓仍多半領先台灣,其在印尼設點的分公司數量、外派人員數量也高於台灣,而他們形成的產業聚落、關係壁壘,也是過來單打獨鬥的台灣青年難以匹敵的。 知名企業是敲門磚 如果真的想勇闖印尼,許詮給的實用建議是: 1.努力證明自我價值: 來到新的市場,一切認知、關係都要從零重新建立。千萬別想著一到東南亞,就跟著本地人一起耍酷,而是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讓自己成為新市場即戰力,展現能管理本地團隊的能力。 2.選擇知名公司起步: 在沒人認識個人能力經歷的地方,如果能巧妙「借力使力」,先進入被認可的企業,是讓市場玩家認識自己的極佳敲門磚。除了國際大廠FAANG、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之外,也推薦嘗試印尼當地有名的企業。 3.靠時間證明一切: 人生本就是一場長跑,只要清楚跑的賽道長線看好,把心態放正、持續耕耘,時間久了就成了在地專家,外來企業要落地都會優先找你。 泰國具優勢 人才持續搶進 泰國一直是近年表現亮麗的國家之一,特別在東協(ASEAN)成員國中,泰國具有絕佳的地緣優勢,往北有興建中的中泰高鐵直通中國,往南可貫穿馬來半島直抵新加坡,左右則分別是柬埔寨、越南、寮國、緬甸等,可謂是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中心。 泰國市場廣大,文化包容度高,基礎建設相對完善,儼然居於北東協老大哥的位置。泰國首都曼谷,更是除新加坡之外,全東南亞最為繁榮的城市,甚至在國際化與多元程度方面,曼谷比起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城市更為出色,不少世界品牌更以曼谷為試水溫的指標地。 和全球人才相競爭 但也因此,曼谷可謂人才濟濟,競爭程度不亞於歐美職場──無論是企業在地徵才,或者新創團隊搶食創投與資源,雖說機會很多,但挑戰一點也不小。 所以若想前往謀職,最重要的心態是:能否心胸開闊、融入當地生活,並做出一番自己熱愛的事業。 在曼谷國際公司及聯合國相關單位工作多年的台灣人Jack I.C. Huang便提醒:泰國雖然歡迎任何人前往謀生,但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情況下,處境很有可能比在台灣更不樂觀,畢竟在台灣職場會經歷的種種挫折,在泰國也很類似。 學好泰語機會大開 「不要一廂情願以為只要換個環境,一切就會迎刃而解。」Jack I.C. Huang認為,出發前應好好研究當地市場、人文與情況……泰國已不再落後,先學好泰語,比較有可能找到心儀的工作。若要創業,門檻更高,必須先具備好專長,再找資源、人脈、政策來輔助自己的雄心壯志,比較不易失敗。 事實上,光看媒體報導,很容易失之偏頗。「媒體往往刻意聚焦於正面案例,或放大商機蓬勃訊息,對於負面的案例和風險資訊,卻並未如實報導。」Jack I.C. Huang認為,如果不真正做好功課,只會與東協現況脫節。 有能力者才能勝出 此外,泰國的企業,無論本土商或外商,確實對於有能力的應徵者,很敢開出豐厚的條件,但前提是必須得是「有能力」的人才行。 如果在台灣既無學歷與經歷,也無專業能力,又未曾精進能力或隨時學習新事物,就算滿懷希望到了泰國,面對曼谷人才競爭激烈,肯吃苦的各國精英也多,根本很難找到能留下來的工作(必須月薪泰銖4萬5千元以上,才能拿到長期居留證)。

MORE

Urlaub! Holiday! 德國人工作餘暇的小確幸

文/Sunny 在德國就業,即便沒有碩博士學歷,只要是公司正職人員、可加入工會及享有健保及勞退的人,一般都能獲得和辛苦付出對等的薪酬,即便如此,德國上班族還是會在工作餘暇,積極追求「生活小確幸」,每年為自己和家人,安排固定的度假出遊活動…… 對德國人來說,最必要的「小確幸」就是「Urlaub(假期)/Holiday(假日)」。這種在德國社會生根已久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觀,讓德國人每年在預排下年度計畫時,總會優先放進既定行程中。 台德幸福觀不太相同 旅德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多年,前幾年剛回台灣時,初次聽到 「小確幸」一詞,完全不知道這是啥意思,也深覺自己中文真的退步很多…… 後來陸續體驗台灣人的「小確幸」生活觀後,不禁深思:在德國社會中,是否也存在「追求小確幸」的心態? 幾經分析後, 我個人認為,其實德國人渴望「小確幸」的心態挺普遍的,而且德國社會中存在「小確幸」已經很久啦,只是對於「幸福」的關鍵感受,和台灣人不同而已! 一定要休假但會錯開 德國人習慣在前一年規畫次年的度假行程,而且員工在安排休假時,會主動選擇錯開休假,家裡有小孩還在就學的,就排在學校放假期間,輪流進行家庭旅行,一出門絕對是一周到二周以上時間,事先安排好山好水的鄉村野地,去小住沉澱一段時間。 正因為大部分上班族都要去度假,所以德國每一州(Bundesland) 高中以下學校,放暑假的時間也刻意錯開,從6月到8月中,每個州的每個學校,可以彈性選擇放假時段,也有7月底放到9月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大批外出度假的家庭,可以避開度假地區的擁擠人潮,同時可以降低費用開銷,避免業者物以稀貴、哄抬價格。 家裡沒有還在就學小孩的人,就會安排學校假期以外的時間去度假,一方面可以成全有小孩的同事便於進行家庭活動,同時非旺季的度假景點人潮較少,旅遊品質較佳,相對價錢也會便宜許多! 歐盟境內南北走透透 不過要加以說明的是,德國人所謂的「Urlaub (假期)」,其實和台灣「有長假就想出國」的度假觀念截然不同!首先,德國人沒有護照的比例過半(說不定更高),因為在歐盟境內旅行是不需要護照的,而光是歐盟就有27個會員國,大可以南來北往走透透! 所以德國人談起「度假」,基本就是在德國境內或到鄰近國家、跨海到北歐遊玩,當有需要護照時,可能就是去土耳其探親或旅遊(早年德國引進相當多土耳其移工)。這和多數美國人一輩子沒離開過國土很相似,也和身在小島上的台灣人,出門旅遊度假大概一半以上就是坐飛機出國,是完全不同的理念! 非名勝景區同樣好玩 德國人外出度假,可說是充分體現「小確幸」的觀念。開一輛RV休閒露營車,帶著全家人前往靠山靠海之地、露營區,或只是可以過夜的露營車停車場,就可以玩上好幾天。 路上隨時到超市補充食材,傍晚到了可過夜的定點,休閒桌椅拿出來往車外一放,小孩開始四處放風玩耍,飯吃好了就喝喝酒精性飲料,和隔壁車的人聊天,或是在附近散步消食! 所以假期高峰期,德國高速公路上RV一台接一台。更節省的,會在自用車後面拉個Trailer Wohnwagen(拖車),完全不用再買或花錢租RV。 失業者也能申請出遊 這樣的「度假小確幸」對德國人而言非常重要,一年至少安排一次到二次,即使是領失業救濟金的家庭,也可以向社會局申請全家出遊,一定要安排個年度休假,來感受一下「幸福」。 其實大多數德國人度假時,住宿旅店通常不崇尚(或是基本住不起)五星級飯店或度假旅館,只要是可以自己煮飯一周到二周、有點風景可看的住宿點, 如河邊、湖邊、海邊、森林步道、國家公園或是有休閒設備的露營區,一般都廣受家庭歡迎。 德奧兄弟邦殊途同歸 至於願意花錢的人,可能會選擇坐廉價航空到旅遊景區度假,歐洲因此出現幾家專飛旅遊航線的航空公司,更有些景點在度假高峰期,滿街講德文的人比講當地語言的人還多,例如:西班牙的Mallorca和Málaga, 被公認為「德國超市收銀員也可以負擔得起的坐飛機出國度假景點」。 再更有錢一點的人,則會在夏天選擇開船出遊,或冬天去山上滑雪度假,或是來個長途國際旅行去亞洲、美國,或是其他五星級度假區享受一下!而這樣的「小確幸」心態,不只是德國人有,同為德語系的奧地利人,其實也差不多。 幸福感爆表的熱麵包 事實上,德國和奧地利職場給勞工年假,不分年資基本就是28~30天,為的就是方便讓員工不定期去度假,適時讓身心調整平衡(life-balance) . 除了Urlaub(假期)/Holiday(休假)的「小確幸」外, 對德國人來說,不論身在何處,最簡單的「小確幸」就是可以每天吃到香噴噴、剛出爐的各式麵包!對傳統德國人而言,亞洲美食雖然令人驚艷,但是平日吃得到簡單樸實的各式手工麵包,所帶來的「幸福感」才是最真實的! (本文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尊重彼此的休假觀 其實不僅對歐洲人來說,暑假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美加地區的上班族,通常也會把假期安排在8月。隨著夏日假期結束,工作及學業回到軌道,歐美各國的外貿活動也終於「回溫」。 根據調查,台灣從事對歐、美、加等地貿易的公司,在6~9月期間,超過8成明顯感受到業務「很冷」,訂單量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則降2、3成,多的降5成以上,使得這些企業不得不提前分散市場,轉往沒有休假文化的非、亞、拉各洲,讓訂單量不受暑期淡季影響。 有趣的是,或許受到英國文化影響,香港企業往往在這段期間,乾脆也給員工放個小假;台灣員工素以熱愛工作聞名國際,這段期間就會安排培訓課程,精進技術和能力;內需市場大的國家,這段期間就加大力度就近刺激產銷…… 地球村時代,人和人之間既親近又遙遠,也唯有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才能和氣生財! 畢竟,歐美有歐美習慣的休假模式,亞洲各國也各有不同的休假模式,比如兩岸在農曆春節期間,歐、美、拉、非、澳各地可是沒有放假的,所以也常見台灣不少國貿業務員,春節期間還得加班忙碌接單、出貨呢。

MORE

捨科技業返鄉務農 他找回健康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高樹鄉47歲芭樂農許宏鵬,2年多前辭去在北部科技業的工作,回鄉接手年邁父母親的芭樂園,他用草生栽培,善用剪枝分區調節產期,一年四季都有果,他笑說,以前辦公室久坐,經常偏頭痛、胃食道逆流等職業病,務農後病痛不藥而癒,陪伴父母親也找回健康。 47歲芭樂農許宏鵬跟媽媽68歲洪孟淑,母子穿梭在芭樂園忙碌著。許宏鵬說,先前在從北部從事科技通訊產品研發,考量科技業工時長,雖然薪水高,但漸漸出現職業病,像是坐骨神經痛,胃食道逆流,偏頭痛,困擾已久,加上父母親年事已高,管理1.2甲芭樂園相當辛苦,決定回鄉。 許宏鵬開心從農,他說,芭樂雖然是國民水果,但營養成高,回來兩年多,身體也有些變化,以前一周4、5天偏頭痛,現在幾乎沒有,胃食道逆流也大幅改善,務農兼顧家庭、照顧身體。 談起種芭樂,許宏鵬說,傳統都認為芭樂一年只有1到2季產季,現在善用剪枝調節,面積夠大可以分區調解,讓芭樂一年四季都可採收,從剪枝到長小芭樂約2個多月,從小芭樂到套袋採收,夏天需1.5個月到2個月,冬天需要2個月到2.5個月。 許宏鵬大學念的是電訊工程,他也到社區大學上農業課程,遇到問題,跟高樹鄉農會請益,許宏鵬說,農會的植物醫師提供諮詢,收穫良多,像是去年底將芭樂土壤化驗後,近期在植物醫師建議下做土壤肥料施肥改善,也提供微生物菌防治。 許宏鵬種植珍珠芭樂,他說,特色是酸中帶甜,從農理念希望從友善土地,永續角度出發。種芭樂除克服病蟲害,還面臨缺工問題,芭樂套袋一顆一顆套,是機器無法取代,且套袋有技巧,要綁的很緊,避免病蟲害侵入。 屏東縣高樹鄉農會總幹事洪銘聰說,高樹鄉是水源保護區,農產豐富,除大眾熟悉鳳梨、芋頭、蜜棗外,芭樂種植面積約291公頃,是鄉內種植面積第六大的蔬果。

MORE

上班族薪資調查滿意度僅38分 63%自認曾被「變相減薪」

【本報台北訊】龍年開工了,上班族對自己的薪資是否滿意?yes123求職網「龍年薪資滿意度與升遷難關調查」發現,高達91%上班族不滿意自己的薪資水準,平均滿意度只有38分,而且有63%上班族表示,過去一年曾因加班費被刪、分紅縮水等原因,自認被「變相減薪」。 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若衡量每天「投入工作的時間與獲得的報酬」,有高達91.4%的上班族透露,「不滿意」目前工作的薪資待遇,不過比例已低於去年93.7%。在這些「薪情差」的勞工當中,有87.7%坦言因此「有」離職念頭。 雖然數據有些令人失望,但上班族仍期望「金龍年行大運」,公司能替自己加薪。調查發現,想要達到「滿意」程度的話:其中有27.7%希望,今年月薪至少多「五千元」;甚至有17.3%表示,要加「一萬元(含)以上」。此龍年平均調薪期望值落在6,016元,比去年的5,831元,又多了185元,增幅為3.2%。 「薪情」差更加反映在滿意度上,勞工評估自我的「薪資滿意度」,平均僅落在37.7分,雖然略高於去年的36.5分,還是創下十一年次低水準。其中自評「零分」比例15.7%。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認為,想要真正評價上班族的薪資滿意度,不能只看薪水高低的「絕對值」,還要考慮到工時長短,以及職場壓力大小。有些工作看似領高薪,像是在科技業、金融業、運輸業、醫護業、大傳業,從業人員卻經常「勞心勞力」,導致生活與事業失衡,甚至引發過勞影響身心健康,最終得不償失,那麼真正的薪資報酬率,其實不算太高。 更糟糕的是,若回顧過去一年,去年曾經遇過「變相減薪」的上班族,比例更高達63.3%。 調查發現,在可複選狀況下:其中63.3%遇到「年終獎金縮水」;43.6%屬於「刪減加班費」;33.8%為「分紅縮水」;有的則屬於「刪減績效獎金」(31.5%),以及「刪減三節獎金」(29.5%)。另有「刪減職務津貼」(22.1%)、「刪減交通津貼」(20.4%)、「刪減全勤獎金」(18.8%),以及「刪減用餐津貼」(17.3%)、「刪減差旅費」(14.4%)。

MORE

別當辦公室隱形人

文/May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成6的Z世代,害怕被ChatGPT取代,專家建議,Z世代應更積極裝備好自己的軟硬體,才能不被「自動化」潮流取代。 不少中低階主管發現,誕生於網路世代的年輕員工,只喜歡被動接收資訊,卻連基礎的Excel、Google sheet、Office……等應用軟體都不會(或不熟悉)。更令人擔心的是,他們有如辦公室「隱形人」,幾乎不和同事交流、互助,或彼此分享工作心得。 一般說來,企業主管都曾經歷菜鳥時期:打些無謂的表格、負責收發郵件、寄會議通知給同仁……但也從這些看似不重要的簡單工作中,摸清辦公室不同職位的眉角、掌握往上爬的訣竅。 但據世界經濟論壇估算,全球在未來5年內將有1400萬個職位被AI取代,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辦公室中的行政文書或初階助理職位。不少公司開始不再聘用實習生、助理等初階職位新人,導致有76%的Z世代,擔心工作會被ChatGPT取代。 也由於管理階層對新AI技術的迷戀,企業也專注於導入AI,以自動化取代更多基本工作,連帶削減了培訓新人的成本,也扼殺年輕世代順利銜接職涯的機會。 確實,年輕世代如果具備駕馭AI工具的能力,在未來勞動市場會更吃香。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發現,剛到職兩個月的員工,在使用相關AI工具輔助後,生產力表現幾乎超過在職半年的員工。 在此同時,牛津大學經濟系教授Carl Benedikt Frey也提醒:能在 AI 時代中蓬勃發展的人,不是技術純熟的人,而是那些能在辦公室展現個人存在感、迅速建立有效人脈、激勵與說服眾人的人才。 這也意謂著,Z世代除了要鍛鍊好操作各項軟體的能力,更要培養能實際與人溝通合作的「軟實力」,才能順利打開自己的職涯之路。

MORE

【國際職場最前線】 女性也能在工業出頭天

文/Sunny 長久以來, 工業的職場環境一直都以男性為主導,原因可能是工業類科的工作環境相對較差,需要面對各種困難和危險;同時工業的設備或製程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勞力來完成,需要有強壯的體力和耐力…… 工業類的職場範圍很廣泛,包括了工廠內有大型生產機器設備的製造業,提供製造的原材料供應商,或是化學材料上下游的產業,以及因為經手笨重的原材料及超大體積的產品,而被稱為「重工業」的相關產業…… 硬底子專業無可取代 在工業的環境中,除了產線的工人負責生產的重任外,負責各種不同項目的工程師,是最重要的職務之一。工程師們要負責設計、維護、改善、監測、管理工業的設備或製程,以確保工業的品質、效率、安全、環保等方方面面,可說是整個產線中最關鍵的角色群組。 除了工程師,其實工業類職場還需要有負責供應鏈管理的採購、資材和業務人員,他們負責與供應商、客戶、合作夥伴等進行溝通、協調、談判、合約、訂單等事務,以確保工業的供需、成本、利潤、風險等方面。 此外,公司內部也要有其他後勤人員,來協助完成及整合各專案工作,例如行政、財務、人事、法務、公關等人員。 女性若願意萬事不難 換言之,不論男女,若要從事工業生產的工作,任何環節的員工都必須對「工業」的相關市場訊息,以及知識、常識、成本、材料……有基本的暸解和認知。 此外,女性想要在工業領域中取得成功,不僅要面對工作上的困難和挑戰,還要克服社會上的偏見和歧視,難度比男性自然更高許多! 然而,如今喜見許多女性在這個領域中,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能和貢獻,成為了工業的領導者和創新者。這周我不想講一些傳奇般的成功故事,而是要分享兩位女性,在工業領域職場展現優越表現的故事! 只要夠優秀就能突圍 我真心認為,在強調女權主義的時代,只要女性在職場上夠優秀,即使在男性為主場的工業領域,女性的優秀也會被看見,並有機會爭取到自己應有的地位。 也就是說,女性不需要在陌生的、非熟悉的職場或產業,去刻意強調「女權」的重要,更不需要產業因為要尊重女權,而給予女性特殊的待遇。只要女性持續認真,把自己變的好還要更好,就有機會走進工業相關職場並站在前列, 把那些懶惰的男性遠遠拋在後面! 有意前進工業界職場的女性夥伴們,加油!(本文作者為國際人資專家,現居於德比荷邊境) Ivy 全球農機集團發光 Ivy是一個在工業界發光的女性經理人,她從念外文到攻讀政治研究與MBA之後,以流利的多國外語及優越的談判分析能力,進入一家外商汽車產業,執掌美國上市公司亞太區的商務採購,以及需要高度機械專業技術的供應商品質管理業務。 Ivy因著外語能力的優勢,畢業後選擇從事國際企業的業務工作,初入職場的工作即跟零件物流的採購及銷售有直接相關,也奠定了她對於機械零組件的喜愛。後來進入同公司的採購單位,轉任零組件的直接物料採購。 Ivy透過與研發部門以及品管部門專業工程人員的現場直接學習,培養了在商務採購以及工程品質方面的專業能力,透過新產品的開發到與供應商不斷的溝通協調,加上在生產現場的實際考察,了解零組件的製程,累積深耕專業技術知識。 所以縱然Ivy不是理工科背景畢業的,也能讓自己在技術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及零組件採購以及品管方面,成為專業的經理人員。 幾年前Ivy被邀請加入在歐洲、南北美以及亞太區約有15間中心組裝廠的全球大型農機集團的East Asia辦公室,負責管理以及開發亞太區包括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等國家的供應商採購及零件開發品質管理。 這個職位需要能獨當一面,並有足夠的抗壓能力,足以應對集團內部的各國客戶──也就是世界其他15個以上工廠和與外部供應商順暢的溝通。從Ivy多年來在這家大型農機集團工作備受肯定的表現,可知台灣女性已成功站穩世界工業職場一隅。 Anita 專業自信散發魅力 今年,我為一家國際大型工業集團台灣分公司招募高階主管人才,其中有幾位候選人是40出頭的女性精英。這個職位是這家外國工業產品公司,在台灣的最高主管職,要負責帶領台灣地區的業務表現。 由於這個職位需要與台灣地區的製造業工廠或經銷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並對工業產品具備深入的知識和經驗,集團的最高主管,最後還特地來台做最後面試。 在首輪視訊面試中,出現了一位女性候選人Anita,她的儀態、外貌、氣質都讓我印象深刻。她雖然不是天生絕美漂亮,但是她散發著自信的魅力,對談時從容有禮,妝容得體,聲音悅耳,讓我一小時的時間都聽得入迷。 這次是因為「業內人士」的推薦,我們才找到了她,並邀請她來嘗試新的工作機會。第一次面試後,我真的被她的專業和才華所吸引,覺得她真是個優秀傑出的人才! Anita有著優秀的外語能力,她是外文系畢業的,和商業毫無相關,但是有絕佳的邏輯思考能力。她從大學起就為自己設定了要進入工業產品領域工作, 所以一畢業就憑著優秀的外語能力,從業務助理職位展開職涯。 因為工作認真,得到了跑業務的機會,透過自身的努力精研市場的動向與發展,就這樣在某集團工作了14年,一步一步地,做到了外商工業產品的台灣業務最高代表,也受到了其他外商的賞識,得到了其他跳槽和晉升的機會。

MORE
/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