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蔬食園地 | 人間福報

蔬食

棉線圈出可愛南瓜麵包

文/朵澐 秋天是個很有溫度的季節,也是秋收儲備的開始。尤其是美國秋天的大型南瓜節,甚至以吃南瓜為主的萬聖節跟耶誕節為主軸,黃澄澄的顏色也讓「秋」增添滿滿的美拉德大地色彩。 台灣南瓜產季也很長,因此可以日常料理食用,秋冬吃南瓜正是時侯,不管清蒸、南瓜濃湯等,都是很棒的料理。型塑出南瓜外型的南瓜麵包,出爐後,贏得大人小孩子們的喜愛,讓食這學問,在生活中多了滿滿的儀式感。 食 材 (16個) 高筋麵粉400公克、低筋麵粉200公克、南瓜泥約220公克、橄欖油40毫升、椰漿80毫升、酵母粉8公克、鹽6公克、砂糖20公克、核桃數顆。 工 具 白棉線16條。 作 法 ❶南瓜去皮切小塊蒸軟,壓成泥備用。 ❷棉線洗好晾乾,拿小碗放入橄欖油浸泡棉線,棉線與麵包體才不會沾黏。 ❸拿一盆容器,放入高筋、低筋麵粉後,加入酵母粉,放入鹽、糖(加速發酵)攪勻;接著,將南瓜泥分次加入,再分次倒入椰漿,來回搓揉均勻,用保鮮膜包好;大約醒發2小時,待發酵至2倍大,取出麵糰再整揉,太乾或太溼時可加水或補些麵粉,再次醒發30分,之後再揉整壓出空氣,分成16顆,蓋上保鮮膜放置10分鐘。 ❹開始整型:把麵糰型塑成圓球,用浸泡的棉線綁出南瓜線條,注意別綁太緊,麵糰外面上下刷上油,上端插入核桃(插深入些,免得烤的時候蹦開),接著再度醒發25分鐘。 ❺此時烤箱預熱,用190℃烤15~18分左右,呈金黃色即可。每台烤箱烤溫不同。 ❻稍微放涼些拆棉線,等涼了不好拆,型塑出來南瓜樣的麵包鬆軟好吃,完全不加水,還有淡淡的椰香味。

MORE

世界地球日/放大蔬食力量 顧健康又愛地球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明天(4/22)是「世界地球日」,你知道吃「蔬食」除了「顧健康」還能「護地球」嗎?聯合國糧農組織計算,在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中,飼養牲畜占了14.5%,換言之,為了生產肉品所產生的碳排放,比全世界汽車、船、火車以及飛機的碳排「全部加起來」還要高! 綠色和平組織、Green Monday、牛津大學等機構,亦個別提出蔬食對環境的好處,只要每天或每周施行一餐蔬食,一個小小選擇,累積起來的減碳、減水效果,十分驚人。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放大蔬食的力量 * 一個人吃1天蔬食,可減少2.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73棵樹一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 一個人吃1天蔬食,可省下1611公升的水 (相當於20次的淋浴水量) ! *若眾人一起吃蔬食,全球農地的使用量有望減少75%! 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報告顯示,9成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這也代表我們的蔬菜、水果都吃不夠!吃蔬食,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取的不二法門,不僅有助每天排便的順暢性,也能維持人們的腸胃道健康。 圖/pexels 植化素保健效果佳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表示,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的植化素,是人體本身無法製造的,須藉由食物攝取獲得。各種繽紛的蔬果、辛香料、全榖雜糧等,皆有不同型態的植化素,進而形成自己特殊的顏色或氣味,就如同植物本身的免疫防護機制。 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食物中的「植化素」,對人體健康很重要,有助於體內抗發炎、清除自由基、調節免疫力、防止癌細胞生成等功用,且植化素有著良好的「抗氧化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過敏反應等,也具有良好的預防保健效果。 徐景宜提醒,每種蔬菜、水果中富含的植化素不只有一種,因此多顏色、多種類的攝取是重要的關鍵,只要將「彩虹植化素」的概念融入日常飲食中,就能多方攝取到各種植化素。 圖/pexels 4撇步為營養加分 蔬食者更要特別注意營養的均衡、蛋白質及好油攝取,徐景宜營養師分享以下4大飲食撇步,幫助蔬食者吃得健康又均衡。 撇步1. 選擇多元、多樣化食物 在每餐飲食中,不論是蔬果或是蛋白質,都建議攝取多樣化的食物種類,幫助自己攝取到各種不同的營養素。 撇步2. 蛋白質份數要足夠 蛋白質不足,易影響肥胖、疲倦、落髮、肌肉量及免疫力下降。一天需要攝取多少份量的蛋白質呢?把「自己的體重÷7」即為一天所需份數,例如:目前體重是56公斤,換算一天蛋白質份數是8份,平均三餐每餐蛋白質份數為2-3份,相當於手掌加手指的長度及手掌的厚度。 圖/pexels 撇步3. 不忘健康夥伴:好油脂與堅果 有些民眾會有「油吃多了膽固醇會高」的迷思,但實際上吃適量的好油,可以幫助增加好膽固醇、抗發炎,對心血管保護更有益處;為求方便外食者,建議可選擇每天食用「一湯匙」份量的堅果(腰果、杏仁、核桃)來補充好油脂。 撇步4. 同時補充水分,排便更順暢 吃蔬食時,需補充足夠的水分,幫助纖維膨脹,才更有助於排便順暢、「腸」保健康。

MORE

【草本初心】認識一年五季 與二十四節氣

文/陳慧娟 我們從古人養生調理智慧與自然界五行,認識了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自然界屬性與養生的關係,並從五色五味的飲食觀中學會把握攝取當令食材,與天地接氣,即是最好的食療養生。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依次循環,氣候則是由溫變熱,轉而為涼,再進而為寒,自然萬物也依次生、長、收、藏,得以生生不息。研究或習讀漢學古籍中醫的人都知道一年有「五季」,才可對應到木火土金水之五行。二十四節氣是古人為了因應務農時節,透過觀測五季不同的氣候,所衍生出的一套生活方針。其中將春、夏、季夏、秋、冬畫分為二十四節氣;每個季節可與不同的臟器對應,再各自細分成小節氣,彼此間相隔15天,組合成一套包含生活起居、飲食習慣和養生保養,能供後人遵循的指南。 春季 春天是一年之初的季節,萬物都從沉寂的寒冬中甦醒,充滿著綠意和希望,剛入春之際,天氣往往還帶點寒涼,乍暖還寒、忽冷忽熱的天氣容易讓人體一時難以適應,要多注意保暖的措施。 春天的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對應腑臟:肝、膽 夏季 夏季是一年四季中陽氣最旺的時節,但同時也要注意氣候炎熱所帶來的酷暑,在飲食上除了需要避免太過上火的食材外,也別因為貪圖清涼而吃了過多的冰品。否則容易造成寒氣太重的情形發生,反而會出現頭暈、體內溼氣排不出來等不適症狀。 夏天的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 對應腑臟:心、小腸 季夏 季夏是特別從夏季延伸出來的中醫分類,僅有兩個小節氣,分別為「小暑」與「大暑」,也就是進入所謂的「三伏天」,主要是因為這兩個節氣正值炎炎酷暑,氣溫往往居高不下,在飲食與起居上必須要特別留意。 季夏的節氣:小暑、大暑 對應腑臟:脾、胃 秋季 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養生時節莫過於秋天,不僅是因為即將入冬,還延續著前一季的溽暑,使人感到燥熱不喜,身心靈都極需來場「換季」保養。 秋天的節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對應腑臟:肺、大腸 冬季 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過完後,緊接著就是入冬,此時草木日趨凋零、蟄蟲休眠,所有萬物都趨向靜止,人也不例外。有別於其他季節提倡早起,在冬天可以稍微賴一下床,讓身體在棉被中稍微避寒就溫後,再起身準備開啟新的一天。 冬天的節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對應腑臟:腎、膀胱

MORE

【逸饗蔬食】立秋 酪梨爸爸

文/林乃光 父親節這日正好是立秋,祝福天下爸爸們都幸福安樂。 這立秋一到,「秋老虎」就來了,代表著酷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了。 但是白天仍然非常炎熱,夜晚卻漸漸乾燥涼爽,俗諺說「一天落雨一天涼」,我們要提升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以免胃腸道、呼吸道、腦血管不舒服,因此要特別注意放鬆情緒,注意生活和飲食,提高免疫力,以預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順應這季節,要少吃過燥和寒涼的食物,要多食用可以清熱解毒、滋養潤燥、健脾益氣、鎮靜安神的柔潤食物。 此時正是酪梨的盛產季節,酪梨富含植物性脂肪、蛋白質,口感滑潤,被稱作森林中的奶油,所以有別稱牛油果,當中所含脂肪中多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代謝壞的膽固醇。酪梨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胡蘿蔔素、葉酸、抗氧化物質等,所以能抗發炎、降血壓、保護心血管、維持腸道通暢、預防癌症、延緩衰老,減少憂鬱症。營養密度很高,對健康的好處不勝枚舉,被金氏世界紀錄列為「全世界最營養的水果」。 酪梨中間有一個非常大的「芯」(種子),在酪梨熟軟時,礦物質含量會變得更高,愈營養也愈美味。像不像我們的爸爸呢?慢熟卻散發著成熟魅力,有著強大又堅強的心可以依靠,總是用最好的來教育我們、滋養我們、愛著我們。 立秋之時,別忘了親手為勞苦功高的爸爸做餐飯,一起享用、一起慶祝父親節喔! 法國麵包佐酪梨優格沙拉 食 材 法國麵包1條、酪梨1個、鷹嘴豆(雪蓮子)半杯、起司片數片、番茄1個、檸檬1個、紫高麗菜1/4個、芹菜葉適量。 優格醬:原味無糖優格1/2杯(或120公克)、檸檬汁1小匙、檸檬皮屑、粗黑胡椒粒、鹽適量,調勻即可。怕酸的,可調一點蜂蜜。 作 法 ❶鷹嘴豆加水1杯泡6至8小時,以電鍋外鍋1杯水蒸熟,放涼備用。 ❷紫高麗菜切細絲,抓拌上檸檬汁1大匙和鹽少許備用。酪梨、番茄切片,芹菜葉切碎,檸檬以刨絲器刨皮屑,再切開擠汁。 ❸法國麵包切片,以烤箱微烤後呈盤。依序排上起司片、番茄、酪梨、紫高麗菜絲、鷹嘴豆,盛盤,撒上芹菜葉,食用時再淋上調和好的優格醬。

MORE

鮮香好味 辣椒護心讓人快樂

文/本報綜合報導 世界各地的傳統美食,總少不了辣椒這一味,它除了能給人們舌尖上的味覺刺激,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功效。據美國《心臟病預防雜誌》的研究報告,經常吃辣椒的人,相較於不吃或很少吃辣椒的人,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癌症的死亡風險,以及中風的死亡風險都明顯較低。研究發現,辣椒具有保護心臟、抗癌功效,還能增加大腦的快樂物質,讓人們心情愉快。 天然快樂激素 科學研究發現,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內啡肽,這是一種天然的鎮痛物質和快樂激素。人們在吃辣椒時,會促進大腦釋放一種多巴胺,多巴胺會讓人感到快樂和滿足,能促進身心健康。 辣椒除了對大腦的功效,對心臟和身體代謝都有益處。一項研究發現,經常吃辣椒的人和從不或很少吃辣椒的人相比較,其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13%;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17%;癌症死亡風險降低了8%;中風的死亡風險降低了20%。 據《糖尿病雜誌》(Journal of Diabetes)發表的一篇研究,分析了華人的飲食習慣和代謝疾病,結果發現,愛吃辣椒的人得糖尿病的風險更低。該研究觀察發現,每天吃辣椒的人過早死亡的風險較低,經常吃辣椒甚至可能降低癌症、心臟病和呼吸疾病的死亡風險。 辣椒營養成分 辣椒對健康有好處,與它的營養成分有關,辣椒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首先,辣椒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並促進免疫系統功能和膠原蛋白的合成。 其次,辣椒還含有維生素A的前體β-胡蘿蔔素,它在體內能轉化成維生素A,對眼睛、皮膚和黏膜的健康,以及生長發育都有助益。而辣椒也含葉酸,這對神經系統發育和紅血球合成非常重要。辣椒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包括鉀、鎂、鐵和鋅等,能幫助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骨骼健康和紅血球形成。 此外,辣椒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維持腸道功能正常,預防便祕,也有益調節血糖指數。辣椒所含的辣椒素是最重要的,這種具有辣味的物質,同時也具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能對心血管健康帶來好處。 一般而言,大多數人都可以適量地食用辣椒,但也有些人可能對辣椒過敏或不適應,例如胃病患者,由於辣椒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腸道不良反應,因此胃腸不適者要小心食用。若是對辣椒過敏的人,也要避免食用辣椒。 葡萄 神奇果實 葡萄被譽為天然的神奇果實,研究發現,葡萄的抗氧化性有益人體恢復活力,延緩衰老。尤其葡萄含有酚類化合物,被證實對心血管有很大益處,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血管回春,保護心臟。 葡萄是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的水果,除鮮吃外,還可以做成葡萄乾或葡萄果醬。葡萄含有各種維生素以及鉀、鈣、鐵等。此外,葡萄皮和種子還含有多酚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防止自由基對細胞造成的損傷,幫助維持正常的細胞生長和發展。 傳統中醫對葡萄也有記載,據《滇南本草》記載,葡萄「味甘、性平,服之輕身延年、老人大補氣血、舒筋活絡。」葡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可以活絡身體的氣血,進而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甚至有延年益壽的積極效果。 不過,葡萄含有果糖和葡萄糖,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熱量過多,從而使體重增加。另外,對葡萄乾過敏者應該避免攝入,而且葡萄乾的糖分含量又比葡萄高,糖尿病患者應該嚴格限量攝入。 吃豆類有益健康 豆類通常被認為是純素飲食者的蛋白質最佳來源之一。事實上,豆類也是很好的澱粉類食材,屬於優質的碳水化合物,吃豆類食品對健康有多重好處。豆類及豆製品含有對身體有益的膳食纖維、植化素、大豆異黃酮等,因此吃豆類攝取營養,健康無負擔。 豆類及豆製品最大的優點,就是有千變萬化的加工食品,其實想要補充蛋白質,最好直接吃原型食物,如毛豆仁,或是加工程度較低的豆製品,例如豆漿、豆腐、豆皮等,盡量避免油炸及添加物多的豆製品。 抗癌控血糖 談到高纖維、含澱粉的食物,許多人往往想到的是全穀物,但豆類的營養價值更優越。豆類和豆科蔬菜都是理想的澱粉類食材。豆類獨特之處在於富含纖維和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這種碳水化合物不會被消化系統分解。雖然這類碳水化合物較難消化,但對健康非常有益。因為它們難以消化,因此攝入的卡路里總量減少了,當攝入豆類的抗性澱粉和纖維到達結腸時,成為腸道有益菌的食物,在結腸中發酵成抗癌化合物。 由於豆類和豆科蔬菜中的纖維和抗性澱粉有助於維持較低的血糖負荷,是預防或逆轉糖尿病的絕佳食物。一項對6萬4000名女性為期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大量攝入豆類可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38%。又豆類營養成分高,富含纖維且熱量低,因此大量食用也不必擔心體重增加。 如果吃豆類容易導致脹氣,建議吃豆類時要充分咀嚼,這樣會幫助減少脹氣和腹脹,並且從少量開始吃,隨著消化道的適應再逐漸增量。

MORE

蜜橙皮

文/陳滿花 這是一道既惜福又好吃的小點心,靈感主要來自「柚子皮」。 我想,同樣屬於柑橘類,柳丁皮應該也可以變成一道創意小點心,沒想到做出來的果乾條,香氣濃郁而且口感細緻。趁著柳丁出產的季節,不妨多做一些! 當零嘴之外,也可切丁加入生菜沙拉,或加進手工餅乾的麵團裡,增添風味。 食材 橙皮200公克(5粒)。 醃料:細砂糖150公克、鹽1/4小匙。 作法 ❶橙皮洗淨,每粒切16條長條,以滾水汆燙10秒,瀝乾水分,取出放涼,備用。 ❷取一鍋,倒入80公克水、細砂糖、鹽,開小火,煮至糖溶解,加入橙皮條,不斷翻炒至糖水收乾,起鍋放涼,待表面呈白色結晶,即可裝罐。 小叮嚀 ①將柳橙皮內的白囊部分祛除,可減少苦味。 ②汆燙橙皮的目的為防止農藥殘留。——摘錄自《禪味點心》法鼓文化

MORE

夏日彩蔬 味噌沙拉

文/林孝雲 夏日容易心浮氣躁,在料理中調多一點油脂,身體才不會因為天氣炎熱而感到緊繃;夏日炎炎,攝取油脂與生菜也能達到讓身體放鬆的效果。 這道沙拉採用陰陽平衡法則調配,不慍不火,養生恰到好處。溫性食材包括紅蘿蔔、海帶芽、蠶豆、海鹽、核桃、味噌、麻油,中性食物是鹽漬小黃瓜、麥芽糖和糙米醋,涼性食物即豆腐。 清爽又容易料理,嘗起來非常清新爽口,可以帶來消暑涼意。 味噌豆腐沙拉醬DIY 食 材 核桃10公克、豆腐40公克、白味噌20公克、麥芽糖1大匙、糙米醋2大匙、麻油1大匙、天然海鹽少許。 作 法 ❶核桃用烤箱烤香後,切碎,備用。豆腐用研磨器磨至均勻。 ❷加入白味噌、麥芽糖、糙米醋、麻油、海鹽,一起研磨至均勻。 彩蔬味噌沙拉(2人份) 食 材 紅蘿蔔50公克、小黃瓜80公克、豌豆苗5公克、蠶豆4粒、長海帶芽3公克、天然海鹽少許。不能食用蠶豆,可以甜豆、毛豆,或四季豆,汆燙取代。 作 法 ❶紅蘿蔔洗淨,刨絲;小黃瓜洗淨,切滾刀塊;豌豆苗洗淨,瀝乾水分;蠶豆煮熟;長海帶芽用滾水煮2分鐘至3分鐘,瀝乾水分,備用。 ❷小黃瓜撒上海鹽調味後,靜置2分鐘至3分鐘。 ❸小黃瓜、紅蘿蔔、豌豆苗、蠶豆、長海帶芽,放入沙拉碗內,淋上「味噌豆腐沙拉醬」。 健康小叮嚀 須特別留意煮食的過程中,切生菜的砧板,與切熟食的砧板須分開使用,以免食物汙染中毒。生菜切好後,如果吃不完,要加蓋保存,放入冰箱,2小時內吃完。 ──摘錄自《四季禪食》

MORE

早餐吃植物性蛋白質 營養健康打造好氣色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8歲女上班族,每天上班都昏昏欲睡,凶手竟是「早餐吃錯蛋白質」?營養師提醒,當心「蛋白質攝取3NG行為」, 吃錯恐釀健康危機。營養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早餐吃「植物性蛋白質」,杜絕「勞命又傷財」的健康NG行為。 晨光健康營養專科諮詢中心院長趙函穎提醒,現代人總以為蛋白質有吃、多吃就好,反而容易落入「吃錯食物、吃錯順序、吃錯時間」的「蛋白質攝取3NG」陷阱,不僅在補充蛋白質的早餐黃金期愈吃愈累,還可能招致「脂肪負擔」找上門、讓健康亮紅燈。 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民眾在把關日常飲食均衡時,多會秉持「多一點蛋白質、少一點澱粉」的原則,原因來自多攝取蛋白質可幫助肌肉生長,維持健康。她提醒,攝取蛋白質時,若像上述OL誤犯以下3個NG行為,可能反而讓自己籠罩在健康風險中。 NG行為1:吃錯蛋白質 現代上班族外食比例高,雖然蛋白質食物選擇多元,但卻容易連帶將高油、精緻澱粉吃下肚。 以早餐來說,豬排蛋餅、蘿蔔糕加蛋等常見的早餐菜單雖然有蛋、肉等蛋白質,卻也會同時攝取多餘的油脂、澱粉及調味料,增加身體負擔。 研究指出,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恐囤積內臟脂肪,進而提升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NG行為2:吃錯順序 只要是蛋白質,怎麼吃、怎麼挑選都可以嗎?許多人會優先選擇肉、蛋、魚作為蛋白質來源,然而動物性蛋白質中有較多「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易使膽固醇沉積在血管中,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國外已有研究發現,增加動物性蛋白質攝取恐讓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隨之提升。因此,營養師提醒,應跟隨國健署的指引,以「豆>魚>蛋>肉類」順序來補充蛋白質,優先挑選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豆類,減輕身體負擔。 像超商常見的罐裝豆漿,就含有大豆蛋白,是外食族方便取得的植物性蛋白選擇。 《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也指出,若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3%的動物性蛋白質,死亡風險就能大幅降低10%。 NG行為3:吃錯時間 蛋白質攝取不是「吃夠」、「吃對」食物就好,原來還有「蛋白質攝取關鍵期」?趙函穎說,經過一整夜能量消耗,早上是身體非常渴求蛋白質來補充能量的時段,能夠為身體「開機」,開啟一天的機能運作。 此外,有研究指出,人體一次合成蛋白質的量體有限,若集中在一餐中攝取大量蛋白質,超過負荷的部分,反而會流失、浪費掉。 她建議民眾,可以多把握蛋白質攝取的早餐黃金期,透過以「豆類」為優先的植物性蛋白質攝取,開啟一天的活力。例如用一杯豆漿,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或澱粉,補充「黃金三角營養」。 豆漿中除了有屬於植物性蛋白質的大豆蛋白,可以幫助肌肉生長、少負擔,還含有「大豆異黃酮」,可打造好氣色,「大豆卵磷脂」則可幫助提升精神、讓思緒更靈光。

MORE

【台灣風土好料理】四月梅子 青梅酵素 春季養肝排毒最佳食品

文/但漢蓉 台灣4月分,清明、穀雨節氣的前後,隨著雨水潤澤大地,繁花、綠葉,春意盎然,鳥兒枝頭齊鳴,進入了春季的尾聲,此刻也是梅子、桑椹豐收的時節,忙碌、歡喜的釀造時刻。 梅子酸澀,縱然梅香撲鼻,卻難以直接入口,所以多需要經過釀造,青梅的有機酸是最豐富的,鹼性度也最高,以往做青梅時,都會經過用鹽、糖水醃過,去除酸、澀水的過程,後來梅子的產品吃習慣了,發現微微酸、澀的也別有一番風味,消除疲勞的功效,似乎也更好,再加上作法簡單,所以每年搶在青梅短暫的採收期,一定會做一桶起來品嘗,是春季養肝、排毒的最佳食品,在即將進入炎熱的夏季裡,酸香的梅子也是最開胃、消除疲勞的健康飲料。 梅子,味酸、性平、無毒含有豐富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鈣、磷、鐵等礦物元素,有增進食欲、預防食物腐敗、消除腹脹、殺菌解毒、澄清血液、強肝、整腸、消除疲勞及防止老化的功效,是強力鹼性的健康果實,梅子中豐富的有機酸與礦物質可促進代謝,提高肝臟進行解毒、預防腎臟或膀胱結石,及預防脂肪沉澱在肝臟或血管內,具有解酒、健胃整腸等功效,檸檬酸亦可促進代謝,將存積於體內的老舊細胞、廢棄物排出體外。 梅子的酸味可以刺激唾液的分泌,並可引起胃液分泌活躍,使胃壁黏膜得以受到保護,並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作用,形成體內良好的消化和吸收環境,唾液中含有許多天然賀爾蒙,又稱為腮腺激素,具有抗老化、美容養顏的功效。 青梅酵素 食 材 青梅1斤、蜂蜜1250公克、冰糖100公克。 作 法 ❶將青梅用煮過的冷開水快速洗3遍。 ❷「不需要經過晾乾」,晾乾的過程會催熟梅子,但是忌諱生水跟油,將青梅的蒂頭去除,在蒂頭的部分劃十字,以利酸、澀水流出,糖水浸潤。 ❸將處理好的梅子放入玻璃瓶中,倒入蜂蜜,將梅子裝滿罐以後,上面撒上冰糖,將蓋子蓋緊,每天早晚搖晃一會,輕輕把蓋子轉開一些,以利二氧化碳排出,大約3~5天以後糖水就會醃過梅子,持續每天搖晃一會,加速發酵,大約7天以後就可以開始品嘗青梅酵素的風味,可以加入優格裡面食用或者加水稀釋飲用。 小叮嚀 如果想要品嘗青梅氣泡水的風味,可以將做好的青梅酵素加入3倍的涼開水,密封瓶蓋,室溫發酵一天,冰箱冷藏5~7天,打開飲用就會有彈牙的氣泡感,消除疲勞的效果更好。

MORE

枇杷冷知識 這樣挑選最好吃

【記者趙奕寧台北報導】枇杷古稱「蘆橘」,因果型像樂器琵琶而得名,每年僅收成一次,2至4月為台灣枇杷主要產季,是四時節氣中最早採收的水果;挑選枇杷時,以果皮表面絨毛長、皮不皺且無風疤為佳。 台灣枇杷主要產地在台中、南投及台東,國內主要栽培品種為茂木,其果皮及果肉為橙黃色,品質佳的枇杷果粒大又飽滿、果皮茸毛密布且均勻,果肉軟Q、果汁量多,酸甜適口。 枇杷是春天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富有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群、鋅、葉酸等,可養護和修復肺部支氣管等細胞、調節血壓、減少身體組織發症等,是高營養價值、提升免疫力和保養效果的水果。 台中縣太平鄉頭汴坑出產的枇杷茸毛多、易剝皮、色澤偏紅,甜度高且入口即化。圖/資料照片 農糧署建議,枇杷挑選要觀察果皮表面,以絨毛長、皮不皺且無風疤者為佳。 食用枇杷時,建議握住果蒂將果皮剝除,由底部果臍處像剝香蕉般一片片向外剝開。 圖/資料照片 購買枇杷後,建議3至5天內食用完畢,且避免冷藏,應放置於陰涼通風處保存,因冷藏溫度低、溼氣重,易使枇杷變黑或風味降低。 而大家常食用的枇杷膏,其實是由晒乾後的枇杷葉搭配桔梗、薄荷等中藥材熬煮而成,並非使用枇杷果實製作。 圖/資料照片

MORE
/33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