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兩岸 | 人間福報

全球

蔡丹君 我們要傳遞的是溫度

文/記者邰思聰 成為短影片博主的第三年,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蔡丹君已經將自己的抖音主頁打造成一個古典文學沙龍。 通過短影片為網友講解文學經典中的故事,以及從各種有趣的角度出發,致力於為廣大網友提供文學知識,蔡丹君教授在抖音平台收穫了三十八萬四千粉絲。她的影片不僅讓更多中小學生感受到了文學之美,也讓很多忙於工作的「上班族」在詩歌中獲得力量。 點亮讀者的好奇心 對蔡丹君來說,用短影片做文學普及是一種教學方法形式上的新嘗試。二○二○年上半年,在給學生們開線上讀書會時,她錄製了一些講解《詩經》的影片。「當時學生們比較喜歡,就鼓勵我發到網上去。」蔡丹君意識到,年輕人獲取知識的管道,跟過去不一樣了。「一代有一代之學術,其實教學也是如此,教學的方法和形式也需要與時俱進,貼近年輕人。」她說。  「我發視頻的初衷是從書中來,到書中去。」蔡丹君表示,她通過年輕人喜歡的短影片形式,使用他們熟悉的表達方式來講授,希望能讓年輕人感受到古代文學與當代社會的「我」是相關的,從而在進一步閱讀中尋找古典文學能夠帶來的力量。 做文學普及也好、教學搞科研也好,蔡丹君喜歡通過提問去引導學生。蔡丹君發現,很多人是帶著一種獵奇心理和看文學八卦的目的點開她發布的影片。「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壞事,這恰恰是短視頻的好處,它能幫你點亮最開始的好奇心。」她說。 去偽存真做好引導 在她看來,短影片有它的傳播優勢,關鍵在如何利用。文學普及要做的是正視其優勢,去偽存真,做好引導。 在蔡丹君的粉絲中,很多都是中小學的語文教師,他們在影片裡學習如何更好地將文學的魅力帶給學生,而不是單純輸出知識。 收穫欣慰的同時,蔡丹君也愈來愈感到責任重大。她說:「粉絲的提問,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升,並且獲得了新的學術研究的視野,積累了更鮮活的教學經驗。教學、科研、學習是互相促進的。」 「我們能給予下一代的,不能是考點式的知識羅列,因為這部分AI會比人類做得更好,我們要傳遞的是溫度,是讀書帶給人的精神滋養。」蔡丹君說。

MORE

張聖潔 放下對短影片的偏見

文/記者馮維健 「岳父為什麼被稱作『泰山』或者『丈人』?」「『冒』字的上半部分寫成『日』或者『曰』,對嗎?」……去年以來,一位頭髮花白、精神矍鑠的老人在短影片平台上火了。他旁徵博引國學經典、名句名篇,講解著一個個易錯字詞,吸引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他名叫張聖潔,退休前是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語言文學研究所的所長,幾十年來,一直從事古籍整理和學術研究等工作。 改變看法選擇接受 年輕時,張聖潔做過六年老師,但如今要面對鏡頭,拍短影片進行國學科普,剛開始他心裡也打鼓。 「做了一輩子教學和學術研究,一開始我對短視頻平台有一定偏見。」張聖潔坦言,「那時候,我覺得短視頻平台上的內容零敲碎打,不成體系,跟寫論文、出專著相比,算不得真學問。」後來一次偶然的經歷,改變了他的認識。 二○二一年,一次在北京和出版界朋友餐前閒聊,張聖潔看著面前幾位年輕人,拋出了問題:「子在川上曰,後半句是什麼?」結果在場的人中,好幾個讀錯了字音。等到張聖潔講解這句話的出處、字音和字義時,有人覺得有意思,就拍成了短影片發到抖音平台,沒想到效果很好。 隨著身邊鼓勵張聖潔用短影片科普國學的聲音增多,尤其是看到其他學者發布的科普影片,雖然短小精悍,但傳播很廣,張聖潔也萌生了試一試的想法。 隨後,幾位出版界的朋友帶著攝像器材到張聖潔家中,錄製了一些影片素材,剪輯後再發到抖音平台上。沒想到,第一條就收穫了三萬二千個讚,約八千名網友在這條影片下方留言。 「一場專門的學術講座,也就一、二百人聽。一條一分鐘的短視頻,竟然有這麼多觀看人次。」這讓張聖潔倍感振奮。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的抖音賬號發布了近一百二十條國學科普影片,吸引了五萬六千名粉絲持續關注著他的更新。 虛心接受網友指正 為了更準確地傳播國學知識,張聖潔對待短影片製作愈來愈嚴苛。有時為了講透一個知識點,要查幾個小時資料。做過兩次腰椎間盤手術的他,腰部置入兩塊鈦合金板和六根釘子,最忌久坐。「但有時讀起書來,也就忘了疼。」 「有一次,我在講解一個典故時,把人名『子路』說成了『子貢』,有網友留言,指出了我的錯誤。」張聖潔說,這讓他很欣喜,馬上發訊息置頂更正,向大家表達歉意,並向提出意見的網友表示感謝。

MORE

何楚涵 短影片是沒有圍牆的大學

文/記者馮維健 每逢周日,河北大學一間普通的教室裡擠滿了學生,講台前架設的相機全程記錄著老師的授課內容,一段段精采的國學知識被剪輯成短影片放到網上,引來數百萬點讚。 授課教師名叫何楚涵,是一名「九○後」年輕教師。二○二二年,何楚涵從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畢業,進入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工作。 小嘗試有大迴響 寒假裡,何楚涵用手機錄了一小段自己的備課影片發到網上,準備接受網友的檢驗。「第一段視頻︵影片︶講的是蘇東坡一路被貶一路吃的故事,我想傳達的是一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即使過得再淒苦,也要點亮生活。」何楚涵說,「當時我的粉絲還只有百人。我只是想做一個小小的嘗試,看看大家的反應,也好藉此調整課程。」 隨後幾天,何楚涵圍繞「中年看西遊,我們都是取經人」等主題又錄製了多條影片。雖然點讚量一般,但網友的評論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勇氣和完善課程的決心。 二○二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何楚涵講授的《藝術導論》在河北大學首次開課,她把相機架在教室裡,鏡頭對準自己。此時,何楚涵的粉絲只有約二百個,她還在課上和學生開玩笑:「我要努力一把,看看五月底能不能超過一千個。」 講授到蘇東坡的愛情故事時,課堂效果很好。這條影片剛一發出,三天瀏覽量破萬,如今各平台的總瀏覽量已突破百萬。到了二○二三年四月,何楚涵的粉絲就已過萬,遠遠超過了五月粉絲過千的目標。 「作為『九○後』,我本身是隨著互聯網長大的一代。自己身上的『網感』讓網民和大學生覺得接地氣。」何楚涵說,講到高適時,她說這是「一個中年草根的逆風翻盤」;講到劉禹錫時,她又評價「一身反骨嘴還硬」……她將晦澀的知識盡可能講得輕鬆易懂,不到半年就收穫了百萬粉絲。 圈粉超過五百萬 何楚涵發布的影片全部圍繞文化藝術、古典文學等主題,雖然並不多產,但乾貨多,內容吸引人,粉絲黏性很高。一些粉絲還經常將她講課的內容抄下來發到評論區,以此表達感謝。 「視頻書寫逐漸成為這個時代主要的表達方式,它讓知識突破『圈層』。短視頻(短影片)不僅可以記錄生活,更能傳遞人文精神與人文關懷。」何楚涵說,短影片平台就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 如今,何楚涵的抖音粉絲有上百萬,全網圈粉超過五百萬。總容量一百二十人的線下課堂,在搬到線上後效果無限放大。但在何楚涵看來,無論擁有多少粉絲,她的本職工作都是一名大學老師,「能不能出名不重要,我的課能讓學生喜歡,讓他們真正受益才重要。」

MORE

大陸五一連假其實只放一天 官方調休拼消費引民怨

【中央社台北訊】為了拼消費,大陸排定今年五一勞動節連放5天,但真正放假只有1天,其中有2天是調休,2天例休,連日來引發廣大網友抱怨。官媒今天發文力挺調休,反招致一面倒批評週休二日都沒落實,「放不起別放」。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0月25日下發通知,排定2024年五一勞動節連假為5月1日至5月5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8日、5月11日改為上班。 隨著五一假期臨近,大陸相關的交通旅遊預訂進入高峰,近期在社群平台,「五一其實只放一天」衝上熱搜榜,引發網友熱議國定假日是否應該調休。 綜合澎湃新聞等陸媒報導,不少網友吐槽,清明與五一調休後,「湊假」模式下,連續幾周「雙休」都變成了「單休」,連假前後上了3個「六天班」;「調休一時爽,節前節後累斷腸」。許多人表示,希望能夠正常放假,正常雙休。 在中國新聞週刊官方微博4月12日發起的「你希望怎樣放假?」投票中,「不調休,也要長假」的選項票數最多,為1.1萬票;位居第二的是「假期長短無所謂,不調休就行」,有6033票。而選擇「調休拼長假」的只有517票。 報導引述環球旅訊首席分析師彭涵指出,從輿論層面可以看出,目前公眾對於調休「湊假」模式的意見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調整的呼聲非常高。究其根源,在於調休「湊假」模式沒有增加大家的假期總量,只是在拆東牆補西牆,讓公眾在享受假期之後就必須「還債」,把欠下的工作日補上。 彭涵認為,這種模式的導向很明顯,不是為了讓公眾真正「休息」,而是為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動消費經濟。所以公眾對此意見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面對輿論翻車,官媒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今天發文稱,早在去年10月25日,國家發改委官方微博就刊發解讀「2024年放假安排」一文。文章認為,「總體而言,調休比不調休好,而且是不得不調。」 中國之聲評論稱,如何調休,也有講究。一個基本原則是,「最小干預,儘量不打亂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東挪挪,西湊湊,透過「零存整取」來避免節假日「碎片化」,這是調休初衷。當然,無論調與不調,都難以滿足所有人的意願。 評論並稱,中國現行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為11天,週末休息104天,帶薪休假5至15天,總假期天數在國際上處於中等偏上水準。專家指出,「之所以大家仍然覺得假期不夠、獲得感不強,主要還是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不到位」。帶薪年休假制度不能原地空轉,落實好這一制度安排,勢在必行。 不過評論一出,反而在社群招致大陸網友一面倒批評。在微博相關新聞討論區,許多網友批評官方「雙休(周休二日)都沒落實」;其中,有網友稱「我敢說超過一半以上的沒有雙休」,獲得上萬網友按讚。許多人反問官方,工作8小時制與帶薪年休假,「你落實哪個了?」 還有網友批評官方:「放不起別放。大家都累。調休是雪上加霜。」也獲得上萬按讚。 許多人表示,官方如果真的不想增加法定節假日,就不要東拼西湊硬整出5天長假。

MORE

【微文創大翻轉】 河西走廊 文旅地標 記錄絲綢之路

文/記者張欽、何問、張睿、王紫軒、方欣  漫步敦煌,人行道上鋪設的蓮花紋、石榴紋等花磚,路口矗立的反彈琵琶伎樂天雕塑,以及砂金色建築外牆等,都彰顯著這裡的古樸氣質。走進敦煌研究院,處處可以感受到厚重文化底蘊背後的科技範、國際範。在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的接續奮鬥下,這裡創造了眾多「唯一」和「第一」:中國大陸文化遺產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古代壁畫和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陸首個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首個基於風險理論的石窟監測預警體系、中國文化遺產領域首個模擬研究平台「多場耦合環境模擬實驗室」、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文化遺產開放共享平台…… 「敦煌是一片沃土,養育了無數文化人、藝術家。」已經在敦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湖南人申洪杰說。二○○四年的一次旅行,讓他毅然決定舉家搬遷,將藝術夢想扎根在這裡。他將敦煌藝術與擅長的木雕畫相結合,開創了自己的敦煌木雕畫品牌,在他一筆一刻的凹凸之中,「飛天」動感再現。 在河西走廊,甘州小調、河西寶卷、涼州寶卷、敦煌曲子戲等,吸納多元文化養分,也成為歷久彌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年近古稀的李建成,十歲起就習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州小調,見證文化遺產不斷散發時代活力。如今他主導成立的民間藝術團演出場次,從二○一○年的每年一百三十多場增加至目前的一千五百場,表演人員平均年齡僅有二十六歲。 「我們農忙時聽,閒了也唱,甘州人似乎天生就愛這種表演形式。」李建成說。 採訪中,李建成還拿出手機,為記者播放了他的最新作品。雄渾熱鬧的氣勢伴著交響樂迎面襲來。這是他與河西學院的教師以甘州小調傳統詞牌〈颳地風〉為基礎,輔以管弦樂器伴奏創作的交響曲。 採訪途中,記者偶遇來自泉州師範學院繪畫專業的研學團隊。五十多名大三學生來到河西走廊,尋找畢業作品的創作靈感。學生劉豐說,在河西走廊,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展現得淋灕盡致,令人心馳神往。 文化瑰寶數位發揚 在萬物互聯時代,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不再是一個遙遠而又陌生的存在。 只要點擊「數字藏經洞」,就能透過手機的螢幕,「走進」莫高窟這個文化殿堂,開啟一場從開窟造像、經卷封藏、重現於世、文物流散到再次聚首的探險之旅。這種「文物┼科技」的沉浸式體驗,使諸多文化瑰寶以全新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河西走廊地處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歷史上就是兼收並蓄各類文化的前沿。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的天梯山石窟因開創了開窟造像的「涼州模式」,對後世的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影響深遠;莫高窟「歷代延續修建,壁畫層疊分布」的特徵也成為代代創新的實證。 一九八○年代末,隨著敦煌研究院探索將莫高窟「畫」進數字世界,大陸文物數位化技術在河西走廊率先發展。如今通過數位技術採集的張掖明長城,牆體的土坯肌理以毫米級的精度清晰真切呈現。 「數字化(數位化)技術不僅讓文物實現永久保存、永續利用,還能打破時空界限,推動全人類共享文物遺產的價值。」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俞天秀說。 河西都會繁華盛景 在河西走廊的歷史文化名城,每個地市級博物館都擁有「出圈」的文創產品。武威磨咀子漢墓出土的鳩杖頭有「不噎之鳥」的美好寓意,以其為原型製作的冰箱貼、書簽等文創產品成為熱銷伴手禮;張掖市博物館的戰國銅立鹿生動刻畫了麋鹿突然停步的神情,它與傳統扎染相結合創作的手工藝品深受遊客喜愛;漫步敦煌夜市,遊客隨時可將模擬莫高窟壁畫形態、用礦物顏料畫就的「九色鹿」泥板畫帶回家。 市場對文創產品的青睞,實際上是民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崇。 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劇《天馬行》、大型歷史情景劇《回道張掖》、大型長城史詩歌舞劇《天下雄關》,以及在敦煌上演的《樂動敦煌》、《又見敦煌》、《千手千眼》……近幾年,許多再現絲路繁盛往來、邊塞兵戈鐵馬、代代文物守護的劇目在河西走廊上演,讓人目不暇給。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走進古涼州所在地武威市,一片雄渾古拙的漢風建築群架起「時空通道」,讓遊客們體驗古人參加宴席、觀看樂舞、品葡萄美酒的生活,遙想歷史上「河西都會」的繁華盛景。 古今同框,歷史與現實就這樣勾連起來。回望歷史,有了絲路古道的百業興旺,才有河西走廊文化的大交流大繁盛。展望未來,文旅的深度融合發展,為以文化人創造了新的條件。 絲路遊大熱門 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路線 河西走廊的古代文化,高雅而不高深,總是面向大眾。如今,河西走廊正以文化為紐帶,邀海內外遊人共同體驗絲路文化。 如今,一座座新的「文旅地標」,在河西走廊拔地而起。 西遊記主題博覽園 在張掖市臨澤縣,有一座以本土西遊文化為主題的河西民俗博覽園︱︱「高老莊」。遊客不僅可以在「高員外府」聽戲曲、賞秦腔、觀看西遊文化和非遺展覽,還能親身參與一齣「豬八戒娶親」的大戲。 進門處,一面西遊磚雕影壁與土木結構的四合院式院落相得益彰,體現了張掖獨特的西遊文化內涵。其中影壁刻畫的是張掖大佛寺的一幅壁畫。壁畫中,「西遊記」師徒四人與「救活人參果樹」、「大戰紅孩兒」等故事情節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但與吳承恩書寫的《西遊記》不同的是,壁畫中的豬八戒被描繪成任勞任怨、勤勞勇敢的形象,他主動為唐僧汲水、為團隊挑擔,手裡握的兵器是狼牙棒。 「壁畫、傳說、地名等共同構成了張掖西遊文化的遺跡。」張掖河西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葛風玲說,二○二二年這裡入選大陸首批西遊文化研學基地。 絲路文化主題樂園 在明長城西端起點的嘉峪關,坐落著大陸唯一以絲路文化為主題的方特樂園。九州神韻、敦煌瑰寶、絲路奇遇……這座主題樂園容納了河西走廊最出彩的文化標籤。在高逼真全景影像、增強現實技術、融合軌道跟蹤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加持下,遊客如夢如醉。 十四歲的朱榮軒體驗完「絲路奇遇」項目後滿臉興奮。他從小就喜歡歷史,這場體驗讓他「乘坐」大雁,「飛躍」暢遊絲路,將古老國度的風土人情盡收眼底。「高科技增添了歷史的趣味,讓人夢回漢唐。」他說。 在古絲路重鎮敦煌,受地處戈壁的敦煌懸泉置遺址啟發,創業者陳麗松在此開辦了一家「沙州食驛」。據漢簡記載,漢代長安至敦煌共設驛站八十餘處,懸泉置遺址是目前唯一可考的一處。該遺址出土了大量實證中西往來的簡牘文獻。 三十六個美食攤位將興盛的絲路圖景徐徐鋪開,一千八百個燈籠齊亮,身處其中,一口品千里,一眼望千年。「文化讓商業有溫度、有意思。」陳麗松說。在她的想像中,敦煌的酒肆迎來送往各地商賈使團,胡旋樂舞、絲竹齊鳴,成為旅人漫漫旅途的慰藉。 深厚的文化底蘊不斷煥發時代華彩,近年來西部絲路遊成為大陸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路線之一。從河西走廊二○二三年各大博物館和「文旅地標」的熱度來看,平均旅遊接待人次比二○一九年增長約百分之五十。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MORE

超抽地下水影響 大陸16%主要城市每年下降逾1公分

【中央社台北訊】最新研究揭示,在超抽地下水與長期承受大量建築物重量之下,中國正在「下沉」,16%的大城市每年海拔高度下降超過10毫米(1公分);100年內,1/4中國城市的沿海土地可能位於海平面以下。 綜合紐時中文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份研究19日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由中國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敖祖銳為首的研究團隊,藉由衛星雷達,測量了佔中國城市人口3/4的82個主要城市的地表,從2015年至2022年間的升降幅度,所得到的結果。 根據這份研究顯示,有16%的大城市每年海拔高度下降超過10毫米,整體約一半的城市,每年海拔高度下降超過3毫米。 雖然這些數字看起來很小,但長期累積下也將造成嚴重影響。根據這項研究,在100年內,由於地表下沉加上海平面上升,「中國1/4的城市沿海土地可能位於海平面以下」。 研究提到,北京是全中國下沉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此外,鄰近的天津也同樣面臨下沉的風險;去年天津的幾條道路突然坍陷,導致數千名當地居民從住家公寓撤離,「在這些城市中,下沉的情況是不均勻的,如果相鄰的土地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地面上的任何建築與物品都存在受損的風險」。 研究也發現,造成這些城市下沉的原因之一,是建築物和基礎設施的重量造成的。另一方面,城市中抽取地下水,或是石油鑽探和煤礦開採,都會在地下創造空間,可能造成塌陷。 此外,許多沿海地區同時面對海平面上升和土地下沉的影響,因此這些地區往往面臨更大規模的破壞性洪水威脅。 報導引述這項研究的其中一名參與者、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陶勝利表示,為了面對日益增加的洪水風險,中國部分沿海地區已經建立了具體的保護措施,例如上海市建造了數公尺高的沿岸堤防。 他說,中國政府正在透過多種方式解決下沉問題,包含以法律嚴格控制抽取地下水的行為。 研究也顯示,中國「南水北調工程」也改善了北京等北方城市的用水問題,同時也減緩了超抽地下水造成的下沉情形。

MORE

大陸推免簽服務 2024第一季出入境人次逾1.4億

【本報綜合報導】《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移民管理機構累計出入境人員超過1.41億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7.8%。 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表示,外國人來華數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3倍多。 來華外國人較多的國家中包括美國、澳洲、加拿大和德國等歐美國家,俄羅斯、越南、蒙古、寮國等毗鄰國家,以及南韓、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亞、東南亞國家。 外國人來華以旅遊觀光最多,占3成以上,其次為商務、探親訪友、工作和學習等。 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在記者會中指出,移民管理局推出一系列移民和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不斷深化區域性入境免簽、過境免簽和口岸簽證政策,實施便利外國人來華5項措施,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在西安市和青島市符合條件人員者簽發往來港澳「個人旅遊通行證」。 為吸引更多境外旅客,中國大陸官方自去年10月陸續實施多項區域性入境免簽,包括外國團客在港澳跟團到廣東10天享6天免簽,搭郵輪從上海赴沿海省區及北京享10天免簽,59國遊客赴海南免簽30天等。

MORE

今年首季訪港旅客逾1100萬 陸客逾7成

【本報台北訊】香港旅遊發展局公布3月訪港旅客數據,顯示旅客同比上升4成,首季訪港旅客已逾1,100萬人次,其中逾七成為大陸旅客。 香港旅發局公布,3月訪港旅客約34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近四成;累計下來訪港旅客首季計有1,123萬人次,按季上升5%,按年則比去年同期增長1.5倍。 香港旅發局最新統計不細分旅客來源地,只將訪港旅客分為「內地」即大陸旅客和「非內地」旅客兩大類。3月訪港旅客中,內地旅客246.7萬人次,同比增長25.4%,在總旅客數中占比72.5%;非內地旅客93.45萬人次,同比增長92.1%。 以香港旅發局的數據,去年訪港旅客為3,400萬人次,已超過預期達2018年時的五成五。相較之下,今年首季訪港旅客已逾千萬,全年訪港旅客數信可超過去年。而香港觀光旅客的高峰數據,是年逾6,000萬人次。 香港當局為穩住經濟,不斷舉辦各種大型文旅活動,稱之為「盛事」。訪港旅客的增加,特別是大陸旅客的增加,一定程度與這一努力相關。

MORE

大陸首季GDP成長5.3% 半導體業呈現高成長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公布第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大陸第一季GDP成長5.3%。今天統計局相關部門多位負責人就分項細化數據進行解讀。其中就工業生產,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湯魏巍指出,一季度,隨著宏觀組合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工業生產穩定成長,實現良好開局。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提出「新質生產力引領轉型升級」的觀察時指出,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價值年增7.5%,高於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準1.4個百分點,較上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他說,其中,智慧車載設備製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製造、集成電路製造等產業增加值分別成長61.5%、40.6%、18.5%。 由於中國大陸受到美國嚴厲的晶片制裁,急欲實現國產化替代,前述後二者攸關大陸半導體發展的項目,都呈現高幅度增長,分別達到40.6%、18.5%,令人側目。 此外,裝備製造業增加價值年增7.6%,他說,亦高於全部規上工業平均水準1.5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上工業成長2.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及鐵路船舶航空航太產業增加值分別成長13.0%及10.0% ,汽車產業成長9.7%。從相關產品來看,3D列印設備、積體電路、民用鋼船舶、服務機器人等產量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40.6%、40.0%、38.8%、26.7%。 湯魏巍表示,一季度工業生產持續加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價值年增6.1%,成長速度較上年四季加快0.1個百分點,持續維持回升向好態勢。其中,製造業增加價值成長6.7%,較上年四季加速0.4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瓦斯及水生產及供應業成長6.9%,加速0.5個百分點;礦業成長1.6%,回落2.3個百分點。從當月情況來看,3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價值成長4.5%。 他表示,一季度產業和產品增長面擴大。在工業41個大類產業中,37個產業增加價值年實現成長,成長面達90.2%,較上年第四季擴大24.3個百分點。在統計的619種主要工業產品中,406種產品產量成長,成長面為65.6%,較上年第四季擴大5.4個百分點。 他表示,綠色製造推動綠色發展。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年增29.2%,與之相關的充電樁、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等產品產量分別成長41.7%、8.6%;綠色能源產品生產較好,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太陽能電池等產品產量分別成長46.4%、20.1%;綠色材料生產維持高速,單晶矽、多晶矽、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等產品產量分別成長58.2%、53.5%、19.5%。綠色循環產業發展良好,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加價值年增10.9%,相關的噪音與振動控制設備、固體廢棄物處理設備等產品產量分別成長30.7%、12.9%。 另一方面,湯魏巍表示,大陸第一季的工業出口由降轉增。1─2月份,全國規上工業企業獲利年增10.2%,利潤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轉為正成長。而出口交貨值由降轉增。受惠於近期外需改善及外貿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一季度,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由上年四季度同比下降2.2%轉為增長0.8%,回升3.0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1.4%,較1─2月份和上年12月份分別加速1.0個、4.6個百分點,延續向好態勢。 他表示,整體看,第一季工業經濟開局良好。但也要看到,有效需求不足、企業獲利壓力較大等限制工業經濟恢復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下階段,要推動製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實現工業領域技術升級與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化轉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實際提升工業發展質效,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MORE

金門外海大陸貨輪沉沒 12船員落海全獲救

【本報金門訊】金門近日濃霧籠罩,國家搜救指揮中心在今天清晨5時接獲陸方通報,陸籍貨輪「瑞誠6」號於料羅西南方7.3浬有進水情形,12名船員待救,兩岸各派出艇艦聯手進行救援,雖然貨輪後來沉沒,所幸人員全救起,但據了解,由於貨輪沉沒,船上有約7噸重油洩漏,目前正在緊急處理中。 今天清晨5時許,海巡署第十二巡防區接獲通報,陸籍貨輪「瑞誠6」號航行到金門料羅外海時,船艙因不明原因大量進水,恐將沉沒,船上12名船員亟待救援,旋即調遣巡弋中金門海巡隊PP-3552艇前往馳援,與陸方「東海救113」、「華英391」及陸籍貨輪「東億 602」實地聯合救援,並同步通報金門縣港務處、料羅港調度台、漁業電台、中部航務中心、金門防衛指揮部等單位,請周邊鄰近船舶,搜尋有無遇險人員緊急救援。 據了解,海巡 PP-3552艇在6時15分抵達案發海城時,海域濃霧四起,能見度僅5米,視線極差,救援難度加大,需緩慢前行,避免碰撞鄰近漁船,接近「瑞誠6」貨輪時已經沉沒,所幸12名船員已登上救生筏,由附近陸籍貨輪「東億602」接起救生筏上的船員,所有船員無生命危險之虞,船員全數載返中國。 這艘「瑞誠6號」貨輪,船長約106公尺、船寬約16公尺,船上有約7噸重油,因為沉沒外洩。

MORE
/1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