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地震與大都更時代

社論 四月三日規模達七點二的花蓮大地震不僅造成十三人死亡六人失蹤,更震垮了花蓮幾棟大樓,尤其是天王星大樓整棟傾斜,不得不拆除,令人怵目驚心。為此,台北市長蔣萬安率先宣布台北市進入「大都更時代」,全面推動都更政策,針對防災需求的危老建築更是必須積極進行都更。其實全台灣的危老建築所在多有,行政院更該宣布台灣全面進入大都更時代。 內政部的資料顯示,全國住宅約有九百萬戶,平均屋齡三十二年;而全台屋齡超過三十年的老宅達半數,共四百六十萬戶,屋齡五十年以上的住宅則達到一百萬戶,占九分之一。台北市平均屋齡高達三十七年,問題尤其嚴重。調查顯示,台北市三十年以上老屋高達七成,實在是必須強制都更的時候了。 政府推動都更已有二十餘年,但成效並不彰顯,一因獎勵措施不高,建商興趣缺缺。政府不願直接插手,只是從旁協助,只有少數建商去推動。建商在商言商,有利可圖才會推動,蠅頭小利根本沒興趣。一般危老建築不像高樓大廈樓層高、面積大,有高利潤,推動危老重建困難度更高。 二因政府和建商未能顧慮到住戶心理,只想及早完成都更計畫,一些危老建築的住戶多有戀舊情懷,不願意離開居住多年的老家,政府又沒有更多的誘因給他,要他暫居他處,人生地不熟,而且都更得等個十年八年,等到都更好了人都走了,他還不如在老屋裡將就過著餘年,因此心理上抗拒都更。 都更確實是一個浩大工程,但是不做確實不行。據國家地震中心的研究,只要北台灣發生規模六點三以上的地震,台北地區會有四千棟房屋倒塌,災民達十萬;如果發生九二一等級的地震,會有三萬五千棟房屋倒塌,災民將達九十萬。這樣的數字還不能讓政府嚇出一身冷汗! 多年來,幾乎所有的選舉活動,候選人的第一政見無不是「居住正義」,訴求年輕人要居有屋,他們不婚、不生的原因就是因為買不起房,看不到願景、人生沒有希望,只好躺平。於是候選人、政黨無不大開支票,又是要蓋多少社會住宅,又是要給多少青年貸款優惠;當選舉過後仍是一縷輕煙飄散。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說「居住安全比居住正義」更重要,確實是一語中的。 目前政府的政績大半是吹噓,不管是蓋社會住宅還是推動危老建築都更,數字吹得天花亂墜,但不管怎麼吹,距離真正的需求還太遠。如政府承諾八年要蓋二十萬戶社會住宅,至今不到五萬戶。又號稱中央地方攜手推動危老都更已達四千二百件,但距離全台四百六十萬戶的老屋,這算是什麼成績! 從九二一到這次花蓮大地震,大自然已經多次示警,不僅危老建築的安全有問題,山坡地水土保持不良更是隨時有山崩落石的危險,這次花蓮砂卡礑步道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政府每次都只會靠一張嘴吹噓政績,而不確實檢討,終必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人民的生命財產白白喪失。大都更時代的到來再也不是喊口號的時候了,從中央到地方,立即付諸行動吧!

MORE

社論--沙漠淹大水的警示

日前,阿拉伯地區出現了七十五年來最大的暴雨,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甚至在半天之內下足了一整年的雨量,造成全球第二繁忙的杜拜機場因豪雨造成的淹水,有高達近九百個航班延誤或取消,機場關閉超過兩個小時,大量旅客被迫滯留機場超過二十四小時。這場暴雨還造成鄰國阿曼十九人死亡。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的統計資料,阿聯每年平均降雨量僅一百四十至二百毫米,而四月分的平均降雨量則只有八毫米,然而,這次卻在不到二十四小時內降下了二百五十五毫米的豪雨,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降雨量。 這場大雨不只襲擊阿拉伯地區,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也因大雨出現重大事故,阿富汗六成以上的城市陷入洪水,死亡人數超過五十人,巴基斯坦到目前為止,四月分的降雨已是歷史紀錄的兩倍以上,且已至少有六十五人死於暴風雨相關事件。 俄羅斯因大雨帶來的雪融,造成多條大河水位暴漲,烏拉河流域緊急撤出二十多萬居民;哈薩克撤離近十二萬居民,總統托卡葉夫稱該國正在經歷近八十年來的最大天災之一,他迅速下令削減其他支出,以騰出資金協助救災及災後復原工作。 受到鋒面影響,北台灣十八日也下了一場暴雨。氣象署資料顯示,當天北北基清晨五時至八時的三個小時間,時雨量達五十至七十毫米,且下周二起還有連續鋒面,預估至少會有三天容易下雨,要提高注意。 長期以來,阿拉伯地區只有缺水的問題,如今竟出現民眾四處躲避大水、飛機被大水沖跑的場景,實在令人難以想像。事實上各類天災已成為許多人生活的日常,除了大雨,台灣還有地震的威脅。連日來台灣各處出現停電、跳電,工業與農業兩大重鎮的桃園,甚至一日數停,衝擊民眾的生活、農業和工業。台電公司不諱言,這與「○四○三地震」有關。 記得「○四○三地震」後,有多家媒體和不少網紅表示,這次大地震沒有造成大規模的停、跳電,要歸功於台灣幾年來在電力轉型上的努力和成果。不料,十五日全台出現電力吃緊,備轉容量率一度掉到只剩百分之二點八,北部地區差點要實施分區停電,最後台電急call台積電等企業大戶迅速減少用電,才把備轉率拉回到安全低標百分之六。 現只是四月中旬,台灣的電力就得仰賴「護國神山」少用電才能勉強度過危機,當然會讓人擔心進入夏季用電高峰時期之後,電力會出現何等緊繃的局面。 面對到處停電的窘狀,台電也只好承認,其實「○四○三地震」的確損害了電力供應系統。除了當天和平、台中、國光、海湖等機組故障外,地震當天受損的和平電廠一號機、台中電廠七號機等多個機組因地震導致故障,必須停機檢修;此外,大潭電廠八號機也發生了跳脫,因而全台電力吃緊。 在地震、洪水的威脅下,許多公共設施都面臨必須重新檢視的考驗。如前述阿拉伯地區的洪災,除了降雨量太大之外,也因沙漠地區出現暴雨的機會極為罕見,各城市的地下排水道設施並不多、功能也不強,以致於洪水久久難退,使城市大亂。又如「○四○三地震」影響全台電力系統的穩定,以致於電力供應直瀕臨界點,如果本來電力供應的餘裕就高些,也不致於因為幾個機組進入檢修,就立即讓供電陷入窘境。 應知在氣候異常之下,天災變得愈來愈難預測,政府施政必須「料敵從寬」,因此,都市排水能量、電力供應量等都寧可多不可少,請政府好好盤點各種公共工程面對挑戰的韌性。

MORE

社論--替川普添柴火司法戰

美國前總統川普官司纏身,最新上場的是付給豔星的「封口費案」,這個案子也可能是在十一月大選前唯一可以定案的案子。看似對川普不利,但擅長見風使舵的川普,反而可以藉法律攻防塑造被迫害者的形象,司法戰反而替他添薪加柴。 川普挑戰現任總統拜登,兩人目前民調相近,川普略為領先。由於美國總統選舉是選舉人團制度,普選票贏不一定會贏,勝負關鍵還是要看七個搖擺州。 川普現在身負四個刑事案件,也創下美國有前任總統被刑事起訴的先例。他的四個刑案分別是:私自帶出機密文件案、國會暴動案、推翻喬治亞州總統選舉結果案,以及這個封口費案。 所謂封口費案,是川普被爆在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前,遭成人片女星「暴風女丹妮爾絲」指控二人有染,川普透過律師付給該女封口費,但這筆錢是由川普的企業所支付,因此違反商業紀錄等法律規定。 這個案子先在紐約開庭,川普是否有罪,將由十二名陪審團員決定,未演先轟動,一方面因為話題十足,另方面如果川普被判有罪,肯定創下美國司法紀錄,成為首位前總統被陪審團判刑的案例。 該案預計會進行數周之久,但估計可在七月共和黨召開黨代表大會前判決,也可能是四大刑案中的唯一一個可確定審判結果的案子,對選情和輿論必然有相當影響。 實在四大刑案當中,封口費案是情節最為輕微的案子,屬於輕量級刑案,相較其他可能涉及叛國罪名的大案,本案主要屬於私德層次的犯行,加以川普原本形象不佳,緋聞不斷,發生這樣的案子,已先減低了殺傷力。 證諸美聯社最新民調,確也如此。僅有三成的美國民眾認為川普在本案中涉有不法,尤其共和黨支持者更僅有一成民眾認為他有罪,而民主黨有六成、無黨派有三成認為他違法,民眾觀感充分反映出政治立場,黨派分明。 早就是半個電視人的川普,當然很清楚如何操控支持者,他形容審判是在「攻擊美國」,是對他的政治獵巫。就數據來看,川普所言可能不假,在去年三月紐約州法庭的大陪審團決定起訴他時,川普原來領先黨內對手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提斯十四個百分點,一下竄升到二十六個百分點;而川普獲得的政治獻金,也立刻暴增一千三百萬美元。 民主黨拜登團隊原本樂見川普被司法案件綁在法院裡,但川普屢屢用肢體語言和咆哮言詞,反而凝聚了共和黨的戰力,甚至每天都博取媒體版面,使拜登的政績訴求,變得乏味無趣。川普將自己塑造成被美國左翼追殺的政治受害者,順勢操作,期能在逆境中突圍。 依美國憲法及相關法律,就算川普被判刑,如果他能選上總統,並不影響他的就職及執行總統的權利。這也就是川普與共和黨陣營有恃無恐的原因,即使封口費案極可能被陪審團判決有罪,但共和黨還是會如期提名川普與拜登一戰。 川普和美國選民應該都心裡清楚,只要川普選上總統,這些纏身的司法案件都可完全擺脫,可一旦敗選,他就有可能面對百年以上的刑期。因此十一月大選對川普或共和黨,都是生死存亡的生命共同體,只有破釜沉舟一決死戰。 至於案情本質或是法律見解,都是其次了。

MORE

社論--食安須加油

台北市某高檔百貨公司裡的美食餐廳日前發生新型態食物中毒案件,罪魁禍首是「炒粿條」裡含有在台灣首次檢出的「米酵菌酸」毒素。以往「米酵菌酸」中毒只發生在印尼、非洲、中國大陸,台灣從未發現。 盼國內專家與政府官員應查明真相,並盡速找到毒素源頭,防止米酵菌酸在台生根、擴散,危害國人食品安全。 很多民眾難以想像,到餐廳簡單吃盤「炒粿條」、「炒河粉」,竟然可能喪命。 台北市發生的「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事件,已致兩人死亡、五人病危,令民眾感到震驚與心慌。 而國內面對這項新型食安危機的反應遲緩,一開始連「米酵菌酸」的檢驗方法都沒有,導致案發四、五天都無法確定死亡原因。後來是中部一家醫學中心剛好自國外進口尚未拆封的這個毒素樣品,提供法醫與死者血液比對,才證實是國內首例「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中毒事件發生已逾一周,迄今許多事實都還莫衷一是,顯見政府的食安把關有待加油。 到目前為止,國人對這次的食安風暴有一大堆疑問,但迄今政府官員或國內專家都還沒辦法釐清,對於如何防治也尚未找到具體方向。 首先,「米酵菌酸」毒素來源究竟是來自國外?還是台灣自生?根據國外文獻,印尼、莫三比克、中國大陸曾發生過米酵菌酸的相關食品中毒事件。 其中印尼是因為民眾食用傳統椰漿製成的發酵餅;莫三比克是民眾飲用發酵玉米粉飲料;中國大陸是食用玉米發酵食品。 如果說米酵菌酸會出現在澱粉類食物,台灣民眾是以米食為主,鄰近其他以米食為主的日本、韓國,過去都從未聽聞米酵菌酸的中毒紀錄。為什麼這次死亡民眾的血液裡會驗到這個毒素呢? 有穀物專家表示,有些粿條、河粉在製程中會添加「玉米澱粉」,但玉米澱粉已糊化不會發酵;而且,幾乎很多勾芡食品都會添加玉米澱粉,長期以來也都未傳出中毒事件。 台北市這次中毒事件,死亡民眾的血液雖驗出米酵菌酸,但「粿條」本身卻沒有這個毒素的存在。這毒素究竟是出現在「粿條」還是「調味醬料」?是生成自國外進口的食材?還是已存在台灣的食物鏈環境? 其次,衛福部查到,中毒餐廳的「粿條」貨源一共有三家中盤商販售,銷路遍及全台的餐廳、商店、市場攤販。 如果是「粿條」有問題,為什麼這麼致命的中毒事件只集中在台北市這家餐廳,其他各地未見通報?另外,該餐廳是連續四、五天都有中毒事件,並非集中在某一天。而且這幾天到該餐廳用餐的顧客,有的死亡、有的沒事,這跟一般傳統的食物中毒樣態不同,也令人匪夷所思。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只要環境的溫度、溼度、酸鹼值條件合宜,就極容易繁殖,而且無色無味無臭令人難以察覺,對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台灣已經首度驗到這個毒素,代表已在國內的環境中存在。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要加速全面撲滅唐菖蒲伯克氏菌的行動,趕緊查明真相,找到源頭盡速處理,防止米酵菌酸在台灣落地生根、繼續擴散;未來也應對玉米、穀類等高風險食材加強檢驗,全力做好食安把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MORE

社論--亞洲小北約成形與中國

本月上旬,美日峰會與美日菲峰會接連在華府舉行,美國藉著強化美日雙邊聯盟與美日菲三邊結盟方式,防範與遏阻印太地區發生潛在衝突,形同在中國大陸四周設置包圍網。一個亞洲版的小北約逐漸成形。 不同於北約的是由歐洲幾十個國家參與一個以美國為首的單一安全機制,亞洲各國由於安全利益差異甚大,因此美國採取的是「軸輻式網絡」戰略,透過跟多個亞洲國家建立雙邊合作或盟友關係。這些雙邊關係猶如車子的輪,彼此沒有重疊,而是靠一個軸把車輪外框連接,這個軸就是美國。 拜登上任後,美國先是在二○二一年跟英國與澳洲建立AUKUS,去年跟日本與南韓舉行峰會,上周與日本和菲律賓召開三方峰會。拜登政府希望這些「戰略三角」交織起來,可以對中國和北韓形成一道道圍欄,減輕美國在區內安保的負擔。 華府成功加強圍堵中國大陸,並非美國靠自己一廂情願就能達成。如同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導致歐洲各國再度重視北約,過去十年,中共在南海問題上有違國際仲裁的行為,讓美國藉機拉攏南海周邊國家對抗中國,並讓美菲軍事同盟復活,美軍使用的菲國基地從五個增為九個,還擴建距台灣不到二百公里的巴丹島基地,用意不言可喻。 更讓外界矚目的是,兩年前裴洛西訪台時,中共在台海、東海藉機尋釁,促使日本強化與駐日美軍合作,將提升駐日司令到四星級位階。同時日本將協助生產製造美國軍火,進一步解除日本自衛隊束縛。日本軍事國防得到自戰後前所未有的提升,在亞洲軍事角力舞台漸漸走到中央,其和平憲法已名存實亡。 北京這次面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兩場外交攻勢,顯得被動,先是外交部對日本加入AUKUS表示「日本需要認真反省侵略歷史,停止參與小型軍事和安全組織,真正走上和平發展道路」,淡化處理。同時官媒刊出專訪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大罵現任小馬可仕的錯誤政策,只是小打小鬧,無補於事。 但中方也不是沒有反制籌碼。膠著的俄烏戰爭與近來惡化的中東情勢,都給中國外交創造新空間。美國一直批評中國暗助俄羅斯,才導致烏戰無法結束,但歐洲國家知道沒中國支持,俄國不會參加任何與烏戰有關的和平倡議。 現在烏克蘭已落居下風,如果美國的軍援無法及時通過,烏國恐將於年底前戰敗。萬一川普當選,極可能逼迫烏克蘭割地達成停戰協議。所以目前法國與德國都主張,最好能及早停火和談,俾能替烏克蘭爭取最好條件,挽救戰場頹勢。 這就給了中國介入謀和烏戰的機會,藉此改善與歐洲關係。最近德國總理蕭茲先在北京與習近平會見,接著普亭將訪問北京;然後習近平就要訪問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敲定此事。 再則以哈戰爭近日擴大,拜登政府曾多次私下請託中國運用其對德黑蘭的影響力,讓地區緊張局勢降溫。可見北京只要改變「戰狼外交」,廣結善緣,面對美國主導的亞洲小北約,仍有破解之道。

MORE

社論--中華民國才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大陸順利圓滿,他在北京與習近平會晤時,一度說「兩岸同屬中華民國」,但馬上改口說「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一般解讀為口誤,但他被問到是否為口誤時,笑而不答。 他行前也出現類似的問題,行政院長陳建仁希望他跟習近平說「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馬英九基金會祕書長蕭旭岑反駁說,台灣不是國家,屬於中國(中華民國)的一部分。  蕭旭岑的說法符合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即台灣與大陸地區同屬一中,名稱為中華民國。任何人都不能否定中華民國為主權國家,中華民國誕生於一九一一年,在一九四九年失去大陸地區的統治權,治權範圍局限於台澎金馬地區。 雖然承認中華民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政府的國家只有十三個,但仍是一個主權國家存在於世。  至於台灣是否為主權獨立的國家,爭議就大了,畢竟台灣是地區名稱,而不是國家名稱,既沒有以台灣之名宣布獨立過,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最近歐洲議會通過一個決議,也只說台灣與中國不相隸屬,而沒有明示台灣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獨立國家。 台灣的主權地位一直爭論不休。「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主張中國擁有對台灣的主權。然而,自一九四九年中國內戰後與中國大陸分裂後,實際上仍運作著一個獨立的政府,擁有自己的憲法、國會、軍隊和外交,也定期舉行選舉,選舉產生的政府代表台灣人民的意志。 這些都是構成主權國家的必備條件,且台灣在國際社會中擁有一些獨立性,與其他國家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外交和經濟關係,只是主權地位並未得到普遍承認。中國大陸要求其他國家不與台灣建立官方外交關係,在國際組織中,台灣只有非官方地位,並且僅以「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等名義參與。 因此,台灣的主權地位無法確立。  一般人習慣說「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民進黨人更是刻意這樣說,其實是混淆了「國家」的真意。中文的「國家」,英文有三個相關的詞彙:country、nation和state。 這三個詞彙有不同的用法和涵義。country通常用來表示一個具有獨立政府、領土和國民的地區,強調的是一個政治實體,有明確的國界和主權。nation強調的是一個具有共同語言、文化、歷史和身分認同的人群,可用來描述一個國家的居民,也可用來描述一個族群或民族。state在國際關係中通常指的是一個具有主權的國家,也可指代表政府的機構和權力以及法律和秩序的維護。 台灣當然是一個nation,至於country和state,台灣實在夠不上,中華民國才當之無愧。畢竟,擁有主權而成為country和state的實體,是在其領土內擁有最高的政治權力和獨立性,擁有自主決定內政和外交政策的權力,其他國家不得干涉或侵犯該國的內部事務。另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是國際承認。主權國家需要得到其他國家的國際承認,以確定其合法性和地位。這通常是通過外交關係、國際組織成員資格和條約簽署等方式來實現。台灣完全沒有國際承認,中華民國則有,雖然為數不多,但已具備主權國家起碼的要件。  

MORE

社論--光大真善美 福報滿人間

自二十四年前《人間福報》創刊發行,心心念念在傳遞善和美的回報(福報)給讀者、家庭和世人。 媒體的天職是守望和傳播訊息,絕大多數媒體會守望外部威脅,監督公權力機構,傳播教化,或提供娛樂。福報的定位是:為人間守望德智體群動態訊息的媒體,通過常規性時事,分享人間心靈的感動。 福報每天的頭版新聞,多與商業性或公營媒體有別,編輯部會選擇海內外各地足資法式的人與事放在頭題;如愛心媽媽駕著塑膠桶列車,帶身障狗狗兜風;肺功能弱的樂師,竟能克服困難演奏十四種樂器等值得鼓勵的事項,且樂此不疲。 春天百花齊放,福報不惜用珍貴的一版,刊登大幅圖文,期望帶給晨起讀者悅目的好心情。 福報看重攸關庶民生計的公共政策,電價要漲、水庫半乾、全球生育率與人口議題、青年與銀髮的生活與就業情況、氣候變化與糧食供應、減碳與產業發展等,有背景解析,也有評論。 福報願意用頭版報導高中、大學籃球聯賽的全過程,當綜合性報紙縮小體育新聞版面,或偏重職業賽事及國際賽得獎報導時,福報從校園體育賽事投入編採資源,培育運動風氣,已具品牌效果。 福報認真推廣科普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圖表,說明圓周率故事;羊在陡峭崎嶇的山岩上為什麼行動自如?不同植物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數學難理解怎麼辦?六十年前寂靜的春天出版,如何正視蔬果殘留農藥? 科技正高速演進,人工智能(AI)跨越語言障礙,有助人際溝通;能為醫護節省文書作業時間,提高手術後業務效能;讓自動駕車和無人機運輸更省力。可是人工智能用在深偽詐騙、軍事行動上,破壞力也大。 福報隨技術進階介紹AI運作常識,助長讀者前瞻未來的能力,勇於學習並更新本身技能。福報還常報導宇宙天文、衛星探月、量子運算等進程,兼及物理、化學、生物科技的源起與應用。 網路即時新聞和社群平台的短影音,深度改變了建制媒體生態。今天印刷平面型報紙和所屬網站,不只報導重要的傳統新聞,還提供服務型新聞內容(Service Journalism),傳播醫療常識、怎麼吃才健康、家居烹飪食譜、適時適度的運動方法。 福報自創刊起就有服務型新聞內容,近似生活百寶箱,向讀者介紹蔬食餐點做法,怎麼吃才富於均衡營養,農曆節氣與養生之道;慢性病和急重症的初期癥狀,適量運動的保健方法等。 福報關注讀者精神生活,會報導寫實的人生故事,提供讀者在遇到挫折、不幸事故時,可以參考他人經驗,自我療癒,藉正向心靈,勇對人生。 福報會介紹鄉土和近現代興替故事,中國各朝代傑出人物的貢獻,創作古文、詩詞的背景與心緒等,提供讀者豐富的人文養分,進而思古自勵,並敦品修身。較之建制媒體熱追的若干突發新聞,這些篇章意境悠然,更堪反覆體會。 二十四年前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期勉《人間福報》是一份深入家庭、讓每位家中成員都適合看的報紙。當下傳統媒體正遭網路巨鱷(Inteternet Giants)與多元網媒夾擊,福報得到讀者支持,通過市場機制,承載著佛法的修持,走入全球千家萬戶華文讀者的家庭。未來福報仍會秉持初衷,續送善美的回報到人間。

MORE

社論--拜習通話與東亞局勢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二日互通電話,是自去年底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後,首度就當前美中關係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直接交換意見。 美中領導人在這個時間點通話,似與近期東亞三海情勢(南海、台海、東海)都不平靜有關。加上年底美國有大選,為防範緊張態勢升高,並免受選舉牽制或影響選情,因此選在此時通話,以穩定東亞局勢。 就南海來說,衝突點主要在於中菲之間。上月中國海警船向菲律賓補給船發射水砲,造成七名菲海軍人員受傷,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公開表示,如果菲律賓有水兵或軍人被殺,可援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此話引起中方強烈批評,稱美方妄圖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進行脅迫,中方不吃這一套。 前周由中共南部戰區海軍組成的編隊,前往南海某海域演習,明顯是衝著稍後美日菲首度在南海展開的三國聯合海上巡邏,及美日澳菲四國首次在南海舉行聯合反潛演習而來。 除了南海,東海情勢同樣外弛內張。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月八日赴美進行國是訪問,岸田此行有多重目標,首要是與美國總統拜登會談,將針對《美日安保條約》進行自一九六○年簽署以來的最大規模升級,包括為駐日美軍任命一位四星將軍。 依現行美日安保體制,美日的軍事協調因時差而存在障礙。美軍在橫須賀部署海軍第七艦隊,在沖繩駐有美軍陸戰隊,但指揮權掌握在夏威夷的「美軍印太司令部」手上,兩地相隔六千二百公里,並有十九個小時的時差,不利於緊密聯繫作業的需要。 加上位於東京的「駐日美軍司令部」權限較小,不像駐韓美軍是由一名四星上將聯合指揮,與南韓軍方的指揮體制一體化。有專家分析指出,美國任命如此高軍階的駐日美軍指揮官,可能為日後美、日統一指揮行動奠定基礎。 與此同時,岸田此行也將與拜登及菲律賓總統馬可仕在華府首度舉行美日菲三方領袖會談。自岸田就任以來,就以日美同盟為基礎,尋求強化美日韓與美、日、印度及澳洲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機制,這次加入菲律賓,旨在層層建構嚇阻中國的安全架構。 去年十一月菲律賓與日本啟動《相互准入協定》(RAA)談判,允許日菲兩國在對方領土部署軍隊,將是繼澳洲和英國之後,第三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的國家。若日菲兩國可在對方領土部署軍隊,美日菲三邊關係將出現類似「美英澳三方安全聯盟」(AUKUS)的機制,進而演變為三國軍事同盟。 綜觀美國不但牽頭組成美日菲同盟,並提升駐日美軍功能,積極強化美日韓同盟,逐步在東海、台海和南海形成劍指中國的包圍網。如此情勢中方當然不會坐視,建立種種反制措施,任何一方若不小心,隨時可能擦槍走火。 初估這是拜登和習近平此刻通話的最大原因,務求在美國年底大選前,盼藉由共同管控,確保東亞局勢不致失控。

MORE

社論--葉倫訪中的兩難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中,她行前似乎有意放話「以壯行色」,指責中國大陸向世界傾銷綠能產品、電動汽車、各種五金、生活用品等,要中國拿出辦法。倒是中國也不遑多讓,向WTO指控美國針對中國的高關稅、限制進口、限制投資,是貿易壁壘,違反自由貿易原則。 在美國大資本控制下的各大媒體,也隨之起舞。但回顧歷史,仔細一想,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是美國造成的,理論是美國打造的。一九九○年代,中國大陸經濟還落後,美國打的算盤是「和平演變」,所以一再要求中國大陸開放市場,與世界經濟接軌,還一再透過貿易手段施壓。當時大陸深恐市場落後,生產力薄弱,國內產業不堪一擊,因而戰戰兢兢。只能利用自身體量龐大的勞動力,付出環保生態的代價,做世界工廠。 如此一來,便造成世界生活消費用品的低價時代。使歐美國家都享受到了高增長、低通膨的好處。他們把代工產品線不斷往中國大陸遷移,還怕大陸抗拒,大力提倡「全球化、自由化」。美國打的算盤,大約是大陸永遠做代工廠,世界永遠享受低價的好處。 但隨著大陸產業穩定,經濟增長,加入WTO,很快它的經濟體量逐漸增強,變成一個大經濟體。同時產業的升級也讓大陸在電子產品、手機、網路、電子銷售等各方面,取得巨大的進展。有些大陸民間企業的規模(如騰訊、阿里巴巴),甚至超越美國一些大公司。這時美國才驚覺到,這不是亞洲的另一條小龍,而是一條即將騰飛大龍,或將威脅美國經濟主宰的霸權。這才開始壓制。 而美國最難的是,如何自圓其說。明明全球化的秩序是美國造出來的,現在要自我否定;明明自由貿易是美國標榜的普世價值,現在要重建貿易圍牆;明明自由投資是美國要各國開放的,現在要阻擋中國資本。 當然,所有的說法最後只有回歸「紅色陰謀論」,把中國打回「共產主義國家陰謀顛覆自由世界」這樣的論調。但中國的產品已流向世界,且讓世界享受了二、三十年的便宜貨,改得過來嗎? 這就是現在世界的結構性問題所在:美國高通膨,而中國卻在通縮。美國因為壓制中國產品而不斷升高的通膨,怎麼也壓不下來。而中國因被壓制出口,只能通縮。這是人為的流通斷鏈,逼得中國過剩的產能只有對外傾銷。即使中國官方想壓制,都沒有用,企業要生存,只能鑽洞求生。 製造這個世界大勢的美國,卻回過頭來,要中國不能低價銷售。那是要如何?讓中國用官方力量壓制,讓民間經濟死亡嗎?民間經濟一死,民生凋敝,中共還有什麼統治正當性嗎?世界上可曾有這種政權嗎?恐怕美國民選總統都不會幹這種蠢事吧! 這就是美國財長葉倫訪中前放話的真實內涵。坦白說,就算中共高官跟她口頭承諾再多,也做不到。這是民生經濟甚至是政權存亡的關鍵,誰也做不到。美國官方知道嗎?當然知道。究其實,葉倫的角色只是拜登的文宣人員,去宣傳拜登政府有在反中而已。 全球化是一種話術,不利了,便是反全球化。兩種話語霸權,三十年之內,矛盾百出,任它說了算。而究其本質,一切是美國自造的兩難之局。請葉倫就好好去享用川菜吧!

MORE

社論--戰爭與領導人任期

目前國際上有兩場主要戰爭的後續發展,與其國家領導人的任期之間,存在著彼此交纏、互為因果的關係。這兩場戰爭分別是以色列、哈瑪斯衝突、及俄羅斯總統普亭對烏克蘭展開的「特別軍事行動」,在今年三月已改稱為俄烏戰爭。 這兩場戰爭不但已造成交戰雙方嚴重的人命傷亡及資源耗損,也給全球帶來地緣關係緊張、能源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等負面影響,許多國家都想透過各種努力、特別是聯合國的機制促成早日停火;而相關國家的領導人卻未必有此期望;他們出於選舉等政治因素的考量,反而想盡辦法試圖拖延戰事。 通常在政治學和國際關係上,戰爭有所謂的「聚旗效應」。 這是指當一個國家面臨戰爭或是外交危機時,容易激發人民的愛國心及團結氣勢,且通常此時國內輿論對政府施政的批評比較少,執政者會得到較高的支持度。因此不少國家領導人喜歡以戰爭來轉移對內施政不力的焦點。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任期將在今年五月二十一日屆滿,烏克蘭本來應該在今年三月底之前舉行下一屆總統的選舉,但烏克蘭政府持續實施戒嚴令,取消了各大選舉。 除了今年的總統大選,原預定在去年十月舉行的國會選舉,也被澤倫斯基政府取消了。 按規定澤倫斯基的任期本來只剩下不到一個月,但他宣布暫停選舉,讓烏克蘭政局陷入不穩定情勢,如前烏克蘭總理尼古拉.阿扎洛夫就強烈表示不滿,認為在五月二十一日後,澤倫斯基就失去了執政的合法性,沒資格繼續領導國家;而前總司令扎盧日內的人氣曾超越澤倫斯基,甚至得到美歐的支持,一旦選舉,扎盧日內被認為取代澤倫斯基的機會很大,但澤倫斯基「沒收」了大選,且於今年二月撤換了扎盧日內,化解了扎盧日內的威脅。 許多國際政治專家認為,支持率持續走低的美國總統拜登也不希望俄烏戰爭就此打住,因為烏克蘭未取得明顯優勢,如果戰爭很快結束,對他的選情不利,所以拜登政府想透過繼續軍援烏克蘭,將戰爭拖過今年十一月的大選之後。      另一個有意藉戰爭延續執政的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 以哈戰爭已超過半年,作風剽悍的納坦雅胡持續攻擊加薩走廊,造成嚴重的人道災難,除了引發國際日愈強烈的反對聲浪外,以色列人也不埋單,每個周末都有成千上萬的以色列人示威抗議。 據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的民調顯示,百分之四十二的受訪者認為納坦雅胡應該立即辭職,百分之二十九的人認為他應該在戰爭結束後下台,有超過七成的以色列人不願見到納坦雅胡政權持續。 另一知名媒體、以色列第十二頻道的民調結果則顯示,百分之五十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提前舉行選舉,而如果立即舉行選舉,現任的納坦雅胡政府將被推翻;只有百分之二十六的人認同如期在二○二六年十月舉行選舉。可以想像為什麼納坦雅胡不願戰爭平息,因為不能對哈瑪斯取得壓倒性勝利且救回人質,結束戰爭就意味著他的政治生命告終。 世人渴望和平,而對政治人物、特別是現任的執政者來說,戰爭卻往往代表著政權延續的機會,正說明這兩場戰爭如此欲罷不能、欲小不易,真是苦了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啊!  

MORE
/7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