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社論 | 人間福報

社論

社論--珍惜台灣的國際好感度

台灣由於人口及土地面積規模有限,長久以來並沒有獲得各國民間人士的高度關注。 過去許多國家的人民甚至對於台灣的地理位置毫無所知,也時常將台灣及泰國的英文名稱相混淆。 近年以來,台灣的國際形象不斷提升,台灣在先進國家民間人士的心目中,好感度也呈現飛躍式的成長。 這是台灣現階段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值得國人珍惜與把握的「好感紅利」。 日前美國蓋洛普公司公布了一分民調,顯示有百分之七十七的美國民眾對於台灣具有好感。這分民調抽樣訪問了美國五十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的民眾,調查結果顯示,美國民眾最具好感度的國家為加拿大及日本,二國均贏得全美百分之八十三民眾好感,英國獲得百分之八十二美國民眾的好感,德國獲得百分之七十九、法國獲得百分之七十八,分別位居第三、第四以及第五名。台灣則以百分之七十七,位居美國民眾心目中的好感國家第六名。 去年下半年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也公布了一分「全球態度調查」,針對全球二十四個中高收入國家人民對於台灣的好感度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有百分之八十二的日本民眾對於台灣具有好感,其次為韓國有百分之七十七的民眾對於台灣具有好感,再其次為澳洲的百分之七十一、以色列的百分之六十六、以及美國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顯示,台灣普遍獲得亞太地區先進國家民眾的好感與肯定,並被認為是亞太先進國家的好鄰居。 許多先進國家對於台灣的好感度之所以提升,一方面是由於台灣近年來經濟表現傑出,同時在半導體等科技產業扮演全球關鍵性角色;其次,台灣民眾的溫文有禮以及熱情洋溢,也給曾經和台灣人有互動經驗的外籍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大陸近年來戰狼外交的不斷升級,帶給各國人士愈來愈多的負面觀感,對比之下,台灣民眾就益顯親和可愛。 台灣以一彈丸小島,竟然能夠獲得各主要國家民眾的好感與注目,可以說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良機,應珍惜並把握此一難得的「好感紅利」。 在外交方面,美歐日韓澳等相關國家民眾對於台灣的好感,將會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民意,從而使得各國政府必須配合民意的潮流,持續改善與台灣的關係,並讓台灣民眾獲得更佳的機會與待遇。 台灣的「好感紅利」,可使得我國的企業品牌、產品、文化、影音等各方面,更容易行銷到全世界、更容易獲得各國民眾的肯定與認同,從而提升相關產品的附加價值。「台灣製造」的形象,將從過去的價格優勢轉變為未來的品質及品牌優勢。 利用台灣的「好感紅利」,政府及社會各界更應該積極推廣台灣的觀光、教育以及工作環境,吸引更多外國人士前來台灣旅遊、就學和就業。台灣做為全球漢傳佛教的中心,也可以透過此一「好感紅利」,將佛陀正法弘揚於全世界,進一步實現「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景。 更重要的是,台灣應該珍惜與感念相關國家民眾的肯定與支持。做為回報,台灣的政府及民眾應該更積極參與及回饋國際社會,秉持善念與正念與國際社會互動。 台灣既已獲得國際好感,同時也應成為輸出「好感」到全世界的正念國家。

MORE

社論--折磨師生的語言學習政策

社論 教育部的語言政策正在折磨所有的學生和老師。不僅是中小學生,大學生也苦不堪言。苦了老師,累了學生,卻沒有學習效果,真是何苦來哉! 先說大學的例子。某知名國立大學為因應教育部的語言政策,開設台語言課程,以台語講授課文內容。此舉當然可以讓學校得到補助,老師多了鐘點費福利。學生起初也挺開心的,因為這是實驗性的課程,等於容易得到的「營養學分」。可是,一旦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多使用台語,要求學生以台語參與課堂討論,學生就大打退堂鼓了。他們根本不會說,要如何開口?於是選修的人變得非常少。 此事反映了幾個現實:一,老師可以用台語授課,但學生不一定聽得懂;即使聽得懂,也不一定能說。有些學術的專有名詞,本來就是國外翻譯過來的外來語,硬以台語來譯成不一樣的字詞,等於讓學生在語言間不斷轉換。上課上得比過去更累,學習效果事倍功半。 最麻煩的是,某一些專業課程,用國語可以清楚說明,例如物理、化學、數學等,本身已有許多專業術語,大家早已熟悉國語的表述。現在,變成用台語講授,光是在名詞間轉換說明,就要多花一倍的時間,更何況講解數理化專業內容,來回轉換語言,學生得跟著語言跳躍思惟,課程理解力大為降低。學生聽台語已很吃力了,還要再透過台語來學數學,結果數學沒學會,台語也學不好,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台語課程如此,雙語教育的課堂更難。 一些參與雙語課程的中小學叫苦連天。因為,語言學習是需要有規畫的。正如早期國語文課本的內容,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逐級規畫,一步步深入,如此才能有學習效果。 國語如此,英語當然不例外。我們只要設想英美的英語課程都有語言教育專家,從單字的由淺入深,由生活語言到知識性語言,都有一定規範,並依此安排課程與課文內容。 但現在台灣的雙語教育卻缺乏總體規畫,師資的聘任只是取得英語能力,並無教育資格的規範,而授課內容也並未安排一定的學習方法,逐步深入,而是任由各學校老師安排。有的注重會話,有的注重生活語言,有的教閱讀唱作。有些老師雖然號稱「外師」,但這些外國人並未受過教育訓練,也不懂教學方法,只因為是外國人,會講英語,就成為了學校英語老師。其結果即是學生面對著毫無學習規畫的課程,東學一點,西念幾句,學得不精,能用不能用也無人可以測知。這樣的學習有什麼效果,不難想見。 母語教育與雙語教育需要有學程的規畫,要有教師的培育,要有好的課本,要有學校的配套措施,而不僅是急就章,讓學校拿出計畫書,獲得教育部通過,就可以得到補助。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學校生存面臨困境,為了獲取教育部補助,大家都搶破了頭。結果為了符合教育部的要求,不顧自己的能力就拚命申請,這樣的教學,怎麼會有效果呢? 最可憐的是學生了,他們成了實驗性教育政策的犧牲品。現在,從中小學到大學,所有老師都叫苦連天。我們希望教育部從長計議,將教學內容、師資來源、師資培訓、教材編訂、教學考評等,從頭好好規畫,這才是百年樹人的教育之本。  

MORE

社論--廢死與否的爭議

社論 「作為法定刑之一的死刑是否違憲」,憲法法庭於昨日進行言詞辯論,以作為釋憲依據。由於目前的民意仍有八成以上反對廢死,而高院近年來的判決已趨於廢死,現任大法官泰半是蔡英文總統提名,意識形態偏向民進黨的廢死主張,兩股力量互相衝擊,不管結論如何,這項言詞辯論將是台灣司法史上的一次重大里程,備受矚目。 目前有三十七名等待執行的死刑犯,他們主張死刑侵害人權尊嚴、生命權,聲請憲法法庭審理。十五名大法官中有三人迴避,宣告死刑違憲只要七票,而審案的十二名法官中有六人最晚於今年十月卸任,這樣的結構要針對如此重大的議題做出釋憲,也備受疵議。畢竟蔡英文總統提名的大法官在過去的釋憲主張多有意識形態傾向,而六名屆退的大法官放個起身砲,回饋民進黨的栽培,也是很自然的聯想。 面對憲法法庭的辯論,國民黨日前舉行「死刑存廢,人民作主」的記者會,要大家都聽見被害者的聲音,「台灣犯罪被害人人權服務協會」副理事長許福生疾呼,「加害人被判死刑後又不執行,對家屬是二次傷害」。的確,所有被判死刑的殺人案件,都可以聽到被害家屬痛苦的心聲。 殺人犯每次出庭,都可以聽見被害人家屬嘶聲竭力的呼喊,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難走出痛失親人的陰影。一九八七年發生的陸正被撕票案,陸父陸晉德一生都在為此案奔波,遭判死刑的邱和順至今尚未執行,陸晉德獲知邱某還有機會再審,痛罵政府是在懲罰被害人家屬、拯救罪犯。而被告律師卻指責他「將來上帝會審判你」,這是一個怎樣顛倒是非的邏輯? 殺人者可以主張「死刑侵害人權、生命權」,而他們侵害人權、生命權又怎麼說?有些死刑犯一連殺了數人,不但毫無悔意,且以各種方法諸如精神病症以迴避法律判死,即使至今判死已經超過三十年仍再企圖迴避執行,他們在殺人的當下,有想過被害人的人權和生命權嗎?被害人的生命權又該向誰去討? 對於廢死議題,法務部主張死刑制度合憲,大多數國家都是經過立法或修憲程序廢除死刑,經由憲法法庭直接宣告違憲者極少,且也都必須行政、立法機關有一致共識。若驟然宣告死刑違憲必然引發社會極大的衝突與對立,更侵犯了立法權。國民黨立院黨團也提出「法庭之友意見書」聲請,支持維持現行死刑制度,主張死刑存廢應該尊重民意,若驟然宣告死刑違憲必引發民怨,衝擊法律秩序安定,且介入立法政策自由,破壞權力分立原則。 在中華民族傳統法制中,三千年來,無論刑罰制度如何演進,廢死從來不是選項,「殺人償命」是基本的原則。即使到了今天,廢死也不是普世價值,廢死團體強調的聯合國兩公約──《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雖強烈捍衛天賦人權,卻沒有明確要求締約國修法廢死、停止宣判或執行死刑。而包括美國、日本、南韓等一百多個國家至今都沒有簽署兩公約。 廢死在台灣社會是個爭議極大的議題,不但毫無共識,且多數民意反對。民進黨似無須以「進步價值」之名,違逆多數民意和人民情感;大法官更應體察傳統價值和台灣社會的普遍主張,做出明智的決定。  

MORE

社論--女力推動世界更前進

社論 近日一則地方新聞引起大家關注。新北市某警察分局派出所的一名女警因身體不適,向長官請病假,卻被認為是在「裝病」,幾經波折後才到醫院檢查,發現竟已罹患癌症第四期,幸好開刀後恢復良好。分局長認為這名長官缺乏同理心,已給予告誡。 兩性身心理的差異,造成彼此間可能存在「理解的鴻溝」,使得這類誤解往往給女性帶來困擾甚至對健康有害,且其後果可能並不只是影響個人,而是社會的集體損失。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今年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因為長久以來的醫學研究、診斷和治療重點都偏向男性,使得女性一生中健康欠佳的時間,比男性多了四分之一;長久以來有高達七百種以上的疾病,女性比男性晚被診斷出來,而女性被診斷出罹癌的時間,平均也比男性晚了二點五年。 WEF報告指出,每在女性健康上投資一美元,預估可以創造三美元的經濟增長,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罹病婦女痊癒後重返職場所帶動。如果到二○四○年之前,能夠縮小男女健康的差距,則全球經濟每年可以提高一兆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三十一兆元),換算起來,女性可以帶動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百分之一點七的增幅。 因此,WEF提醒,「投資女性的健康應該是每個國家的優先政策。」WEF也決定成立「全球婦女健康聯盟」,並承諾會在婦女健康相關領域至少投資五千五百萬美元,作為示範。 除了健康權益不均等影響女性在經濟和社會不同領域的表現外,兩性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也是不利因素。根據行政院發布的《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國際審查報告指出,疫情過後,台灣性別薪資落差出現不減反增的現象。若以台灣與香港、新加坡再加上經合組織(OECD)有長期進行統計的國家相比較,疫情前,台灣性別薪資差距排名第十,疫情後掉至第十四名。 專家認為,這應該跟台灣產業結構的變動有關。疫情推動資通訊產業迅速擴張,再加上疫後人工智慧(AI)產業大爆發,這些高科技製造業多是男性就業機會大於女性的產業,因此無論是就業人數的成長或是薪資增加的幅度,男性都優於女性。例如,二○二○年到二○二三年,製造業男性專業人員增加了三點一萬人,女性卻僅增加四千人。 即使在服務業也有相同的趨勢:二○二三年女性平均總工時較前一年增加了五點八小時,但男性卻僅增加一個小時,導致性別薪資差距擴大。餐飲業的差距更大,二○二三年女性平均總工時較前一年增加了六點二小時,但男性卻減少了零點五小時。總體而言,二○二二年台灣兩性薪資差距為百分之十三點六,二○二三年擴大為百分之十四點七。 為降低兩性勞動條件差距,歐盟在二○二三年正式通過「薪酬透明指令」,要求企業須定期提出「性別薪資報告」,如果兩性薪資差距幅度達百分之五(及以上),雇主就必須改善。 為了避免行業發展不均讓兩性薪資差距擴大,政府除了須在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上,制度性解決女性集中低薪產業的問題之外,也應考慮採取類似前述歐盟的制度,先從上市公司開始,將性別透明化、董監事女性所占比例等列為ESG揭露項目,藉此逐步改善企業界性別同工不同酬的缺失。 期待女力推動世界更前進,提升女性在就業環境中的權益,給女性更公平、更合理的就業條件是基礎也是關鍵,在這方面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MORE

社論--美國走向衰落了嗎?

近年來,有關美國是否已經走衰、甚至預測中國大陸何時可以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相關研究和分析報告,可謂滿坑滿谷,而身為全球頂尖研究機構的蘭德公司,受美五角大廈的委託,提出這分長達一百一十三頁、題為「國家活力新泉源」(The Sources of Renewed National Dynamism)的美國國力報告,將問題核心直指美國內部,直率也格外令人重視。 美國成為全球強權已有一百三十年的時間,是否會和歷史上的強權大約維持百年盛世的命運一樣,逐漸從巔峰下滑,是目前國際間最熱門的議題之一。 蘭德公司的觀察是,確實有跡象顯示,美國出現了「相對性」的衰落。蘭德之所以使用「相對性」一詞,是因為目前美國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只是她被其他國家「追趕」上來了,並非美國變弱。 而造成美國與其他國家差距縮小的原因,就外部而言,包括中國大陸快速崛起、發展中國家對美國的尊崇和依賴下滑,內部理由則是生產力滑落、人口高齡化及政治對立。 道瓊社去年曾經報導,生產力的成長正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全球最富有國家的關鍵因素,但美國生產力增幅從一九七○年代後期開始下滑,二○一○至二○二二年期間,平均每年只成長百分之一點三;但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報告,二○二三年至二○二七年的生產力,預估平均僅將成長百分之零點四。遠低於中國大陸的百分之三點五。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研究則指出,如果美國在二○三○年之前,能將生產力的成長率拉高至二戰後的百分之二點二,那麼就有望舒緩通貨膨脹與國力走低的困境。 至於美國國內政治的對立,從近日風起雲湧的高校學運,及已有超過十萬人連署的「德州獨立運動」等事件,即可看出。儘管這次學運應不致於像一九六○年代末期反越戰學運那麼強勢,德州獨立也還只是空中樓閣,短期內實現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在美國兩黨嚴重對立及年底選舉的背景下,這些事件都加劇了美國內部的分裂與紛爭。 面對美國所面臨的挑戰與考驗,包括蘭德公司在內的多個研究機構,都寄望美國菁英和領導人,能將眼光轉回國內,設法解決內部的問題,這才是治本之道。 可惜,目前看來,無論是執政的拜登政府,還是挑戰的共和黨川普陣營,仍是把力氣花在處理外部事務上,除了繼續耗費民脂民膏支援烏克蘭和以色列之外,就是持續對中國大陸進行各種壓制。 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才剛剛在四月底走訪上海和北京,還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會談,宣稱「會負責任地處理美中間的分歧」。不料,美國商務部就緊接著宣布撤銷英特爾與高通向華為供應晶片的出口許可,進一步加強打壓華為。美國的遏華政策執行多年,短期間當然會給中企帶來相當的壓力,但是卻也因此給了他們突破技術關卡的動力,因而出現進口替代的發展,中長期而言,其實不利於美企。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戰略需要重新檢討。 儘管點出了美國衰落的趨勢正在加速,但蘭德的這分報告還是給出了樂觀的結論。蘭德認為,目前美國仍具有相當的工具和資源,可以挽回頹勢,則要看主政者能否做出正確的歷史抉擇。

MORE

社論--文化幣缺文化

文化部發放文化幣給十六歲到二十二歲的年輕人,一年一千二百元。但文化部的規定細碎混亂,以致於年輕人到誠品書店、文具店買各種文具用品,還有年輕人去買拍立得,或者做美妝美甲。總之,年輕人認為是文化的用途,卻不一定在規範之內,逼得文化部趕緊出來澄清相關規定,這才知道拍立得不能算,美妝美甲也不算。 這個過程所呈現的,其實是文化部如何定義文化,以及什麼「文化」才能加以補助?但補助有用嗎? 我們來看一下規定裡,表演藝術,即兩廳院、各地文化中心的演出,不管是音樂會、舞台劇、京戲、打擊等,都算文化幣的使用範圍。但問題來了,那表演藝術要不要化妝,那美容的訓練為何不能算藝術?打擊樂器的使用算不算?同樣的比對,去小巨蛋看演唱會,能不能算?街頭藝人的表演,小劇場的演出算不算? 還有,去樂器行買樂器、買樂譜,文化幣可用,這是音樂所必須。但為什麼買拍立得就不行?它難道不是攝影的一種器材?音樂器材算文化,而拍立得做為實踐攝影藝術的工具,難道不可以算?如果一把吉他算是藝術,拍立得難道不是文化嗎? 另外一個問題,看電影只能看國片,這是為了支持國片,無可厚非。但如果年輕人要去看《富都青年》,以為吳慷仁主演當然是國片,卻不料到了才發現是馬來西亞的電影。換言之,當你到電影院之前,一定要先查清楚屬不屬於國片。但是對電影有這個限制,對表演藝術卻沒有國產不國產的限制,兩廳院的外國表演團體、外國指揮家所指揮的管弦樂團都可以,那規定的標準在哪裡? 其實當代藝術領域,有很多跨界合作,幾乎很難有可明確劃分的界限。以書籍出版為例,常會有跨界表演、視頻、廣播、線上課程、podcast、讀書會等的合作。參加讀書會者,往往會在獨立書店舉辦,買一杯咖啡,做為入場券,或者外加一本書。這到底能不能算文化幣的使用範圍?書店該怎麼定價給發票,才能會算上呢?難道要把書與咖啡、與作者的分享費用分開嗎? 又如詩集的行銷常會結合詩劇場的表演,有時結合舞蹈,參與者可能在獨立書店,以一杯咖啡為代價,一起觀看舞蹈與詩朗讀結合的表演,但這算在文化幣的範圍嗎? 太多跨界的結合已成為當代文化的共同現象,文化部要強加細分,只會讓自己陷入治絲益棼的困境。 當然文化幣的使用還牽涉在地文化資源的提供。文化幣的思惟主要以都會區為主,但對偏鄉年輕人來說,它能被使用的場域是非常有限的。書店、表演藝術、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等,都是都會的產物,偏鄉根本不存在,能夠買買文具參考書已經很不錯了。尤其是原住民部落,幾乎連書局都沒有,想想年輕人要在哪裡使用呢? 這樣的文化幣政策,基本上不是給年輕人一種文化的示範與福利,而是讓年輕人對於文化的認知更加混淆。與其如此,還不如針對明確的文化藝術領域進行補助或許更有幫助吧。像這樣胡亂撒幣,完全是買票的行為,其實是非常沒有文化的政策,是一個錯誤的示範。

MORE

社論--令人心痛的虐童案

這兩天虐童致死案的新聞讓天下父母感到無比痛心。特別是才一歲的孩童,剛剛學會走路,連發話求救都還沒學會,就被虐待到去指甲、餵餿水、打斷牙齒、折彎身體塞入水桶,乃至於燒傷他的下體,不讓他睡覺等等。才一歲的孩子,剛剛會走路,再怎麼不好帶,也不致於招來如此暴虐的對待! 更不可原諒的是,這位保母是受到兒福聯盟所托付出養,所以是領有月薪的保母,如此作為,不只非常沒有人性,簡直是虐殺!然而,社福人員也不是沒有責任的,他們要負責去探視,看看孩子有沒有被虐待,生活過得能不能適應,有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可惜在長達一年多的探視裡,為什麼未曾注意到孩子的身體有沒有受傷、眼神有沒有畏縮、行動有沒有正常、言語是不是有發育遲緩等。 可嘆這一次社福人員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到底是那害死孩子的保母太奸詐,還是社福人員太愚笨,都是值得探究的所在。畢竟,地檢署將負責探視的社工人員戴上了手銬帶走,留下涉嫌「過失致死」的罪名。這也讓全台灣的社工人員感到痛心。他們忍不住想問:他到底有沒有好好去探視?探視的時候是否受到蒙蔽,沒有看到真相?以此罪名是不是不符合比例原則呢? 此次虐案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制度性的課題。一是出養制度的規範。此次該名男童的父親失蹤,母親因入監服刑,所以本想交給一名私人保母領養,但因她離婚,不合領養資格,才由兒福聯盟轉介給現在的保母出養。質言之,這個孩童的父母本身就有問題。我們可以想見,這個社會其實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他們往往缺乏較好的教育與社會機會,甚或是有問題的家庭出身,因而男女青年很容易在社會底層互相取暖般的在一起,而他們又缺少更多的性知識,以至於不小心懷了孕,而生下孩子之後,又不知如何去撫養。 曾有報導指出,一對年輕的父母因為沉迷於打電動,只是把孩子放在旁邊,未曾注意養育,以致於孩子營養不良而死。這都是不成熟的父母所造成的悲劇。而這些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困頓者,或許更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當我們談到受虐孩童,或許也該看到底層青少年的困境,在社會結構裡去改變它,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生。 二是我們該如何建立起一個健康的、足以保護孩童的領養制度。事實上,對於私人領養,我們設了許多限制,以保護兒童。它的立意是良善的,但相對的,也使得私人想要領養者找不到管道。而符合資格的保母,卻造成這樣嚴重的後果。這是未來修法時該檢討的地方。 三是關於社工人員的責任問題。事實上,社工人員應該增加探視的次數,探視的內容要加強更多與孩子的接觸與對談,才不致於孩子因懼於保母的暴力,而沉默無語,讓暴力真相被掩蓋。如何去探視才能找出問題,如何更深度的關懷,這是該檢討的另一層細部環節。 天下父母心,這一則虐童案太讓人不忍心了。我們希望各級政府要好好督導社福機構,保護好一個孩子,就是保護一個新生命,也是保護國家的未來!

MORE

社論--信任對話與排解爭端

今年一月大選前,前總統馬英九接受德國媒體訪問:「你認為可以相信習近平嗎?」馬答:「就兩岸關係而言,你必須相信他。」馬還說:「習是不是獨裁者對兩岸關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雙方要創造和平相處的局面,不使用武力。」馬氏此說遭民進黨批評,指馬英九的時代與主張過去了,歷史已經翻開新的一頁。國民黨陣營也與「馬信習說」切割,選前之夜未邀馬助選。 不幸大選後發生金門海巡艇追趕大陸漁船,造成兩位陸籍漁民喪命案,使兩岸形勢驟變嚴竣,不禁讓人細思反芻馬氏信念的可欲之善。 馬英九兩任總統屆滿,卸任後並無所求;但看到兩岸朝著關係劣變成緊張對峙;他所經營的和睦友陸資產,遭後繼者消耗殆盡,自心所謂危。如今金門海域生波,而我政府卻未提出善策溝通化解,才下警句:「不可思議。」 農曆年初五的大陸漁船遭金門海巡艇追逐、碰撞、翻覆,致四名船員二死案,未必是無解難題。照連江縣(馬祖)立委陳雪生判斷,陸籍漁民進入金門禁限制水域,不外釣魚或割漁網取走魚貨;我方海巡取締、驅趕早有前例。 這些年兩岸官方既無互動,發生漁船命案後若以務實態度妥處,可委由金門縣政府或公益團體代行,與陸方民間對口團體共同查明真相。若該道歉、賠償、慰問,迅即依序辦理,未始不能善了。 可惜事發後兩岸官方都升級了對抗手段。陸方指金廈海域是傳統漁場,不存在台灣片面劃定的禁限制水域,並出動有武裝的海警船,和海監漁政船繞行金門、馬祖等我方島嶼執法,還登檢金門的觀光船。 我方陸委會、海委會、海巡署卻置重點於口頭宣示主權,指陸方小艇越界遭追逐而生意外,已交司法釐清肇事責任,再據以善後。 陸方不信任我方的調查與說法,我方則認為陸方藉爭端改變現狀;陸方要求道歉、賠償、懲罰肇事者,我方海巡署回以無疏失,沒有道歉規畫;雙方言詞交鋒,口出不遜之言。 兩岸官方既各行其是,大陸乃頻繁單邊操作,如片面改變台海M503空中航線運行方式。這些航線申准之初,我方認為會威脅台灣防衛安全;促成兩岸直航的馬英九政府能商請陸方讓步,偏置原規畫航線以息爭止疑。 換蔡政府執政,兩岸不協同,無法會商航線事。我方也單邊操作,推翻原欲開放團遊大陸的方案,停止業界招攬赴大陸的旅遊團。陸方再批蔡政府操弄旅遊政治,出爾反爾,業界和民眾都反感。台灣輿論也抱怨妨礙組團旅行自由,等於懲罰自己人。 馬英九執政時,認同《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定義;兩岸本有共同的歷史傳承,共通的多元宗教、方言、文字,與共祀的祖輩血源。雙方基於民族情感和誠信為寶,進行有意義的對話,排解許多分歧。 可惜現實政治演變成當下大陸恃強,既調整商貿讓利,又收緊海、空域行之有年的安全默契。台灣政黨則以為抗中才有選票,再藉選票固權,非但不知中,還常醜詆大陸。 目前複雜的台海形勢,不只折損產業、庶民等相對利益,還製造緊張情勢,升高地緣政治風險,不利投資興業與改善民生。 整理兩岸關係的頭緒,就在信任對話;體制不同並不影響互信,兩岸應以和為貴,別再漠視人民福祉,令萬民挫折。

MORE

社論--主權限縮 如何求解

大陸國台辦日前否認金廈海域有「禁止、限制水域」存在後,隔天大陸海警局宣布將加強海上執法,在金廈海域展開「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國台辦對此舉表示堅決支持。而我方陸委會僅表示,政府依《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立場一貫,大陸船舶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台灣限制及禁止海域。隨後,大陸出動六艘海警船巡查金廈海域,並強制登船臨檢我觀光遊艇「初日號」半小時,兩岸敵意螺旋逐日上升。  本月十四日,大陸漁民駕駛快艇在金門禁止水域越界捕魚,被我方海巡追緝時翻覆,造成四人落海,其中二人喪生。大陸國台辦聲稱,兩岸漁民自古就在金廈海域作業,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說法。陸委會說,金門地區的限制水域自民國八十一年修正公告至今,雙方即依此進行水域執法,此一歷史事實和現狀不容否認。  針對這次意外事件,大陸國台辦的態度強硬,說話也不客氣。發言人朱鳳蓮用「草菅人命,態度惡劣」形容台灣的驅離行動,並說「嚴重傷害兩岸同胞感情,嚴重破壞兩岸關係」。大陸海警部門隨即展開常態化執法,登我觀光遊艇臨檢,是落實「不存在禁止限制水域」的作為。兩岸不對話,互相指責,尤其陸委會在發生翻船事件還說著硬話,是落下把柄給對岸。 從賴清德宣布參選之後,兩岸關係就開始倒退,大陸先是祭出十二項石化產品早收清單要課徵關稅,接著又祭出貿易壁壘調查;等到賴清德當選之後,先是諾魯與我斷交,接著大陸宣布校正回歸M503航線並啟用W122和W123航路,如今海事生波,大陸宣布巡查水域常態化,無異於在沒收空中海峽中線之後,再度打破金廈海域中線默契。  前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大陸實施圍台軍演,沒收海峽中線,共機多次越過中線,並貼近我二十四海浬線,國軍強調以「守中線、守領海、守主權」原則穩固現狀。但對共機的越界也莫可奈何,由於兩方實力懸殊,只能期待中共能退回中線以西,但以兩岸目前的氛圍來看,已不可能,只能祈求雙方克制,不要擦槍走火。  本月初交通部觀光署宣布原訂三月一日開放組團赴大陸觀光;六月一日起國內旅行社不准組團赴大陸觀光,理由是大陸逕行改變M503航線運行方式。觀光署的這一宣布完全沒有顧及到業者與民眾的需求,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憲法》保障人民有遷徙的自由,觀光署居然認為「損害國家利益」;當局無異拿自己的過錯懲罰人民。  兩岸關係在開春以來惡意螺旋不斷攀升,不思如何改善,展開對話,竟一味以言語挑釁,以政策掣肘,傷害人民權益。蔡總統在出席台商新春活動時,還說要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八年來不斷跳針,重複著夢囈一般的話語,兩岸就是無法向前跨進一步。 如今兩岸的空中海峽中線被沒收了,金廈海域的限禁制區也快沒了,原本主張的「兩岸互不否認治權」時代也要終結了,台灣的主權限縮至此,新政府的領導者能挽回?  

MORE

社論--利民非利黨乃立委職責

新立法院開議後,將首議台糖公司肉品被驗出禁藥,所引起的食安疑慮;朝野立委各本所見,必有發揮。唯食品安全本於科學,應實事求是;立委們別被黨派腦官員說的「沒有就是沒有;無稽之談」而迷糊了。 春節前台中市政府抽檢市售肉品,驗出經濟部所屬台糖公司生產的梅花豬肉,含禁用瘦肉精西布特羅(Cimbuterol)。市府發布食安警訊前曾告知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卻傳令要慎重,別急著公布。 食品安全攸關民命和健康,合規的檢驗單位既已驗到不得檢出的禁藥,自可依法即時發布警訊,以免節前旺季肉品很快售罄,等消費者吃下肚才公布,已失保護之至意。 不料台中市府本「寧快勿慢、寧緊勿鬆」原則發布警訊後,遭衛福部、經濟部、民進黨民代、網工、綠媒一致質疑。有的說是實驗室汙染;有的說禁藥價昂,不可能用於餵豬;有的說從進口藥商追蹤通路,未見銷貨至養豬場。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指台中市檢驗結果有五大荒謬:包括官、民各方再抽檢同批肉品未發現禁藥;台中實驗室檢驗二十二次,只驗出微量,可能實驗遭汙染;西布特羅是不易取得的化學品,用於養豬可能性低;台糖家大業大不會用禁藥自砸招牌;業界質疑台糖混用進口美豬肉是無稽之談。 總之公營的台糖公司,被國民黨執政的台中市政府查出肉品有禁藥,檢驗效度就是疑點重重。 大選剛結束,民進黨就把施政滿意度第一名的國民黨台中市長盧秀燕,當成未來大選對手。王次長還酸說:「面對危機考驗著未來雄心壯志的領導者。」 台糖公司自始否認用禁藥,經濟部長力保台糖,對檢出禁藥說遺憾;即使食藥署與台中市府同步複檢,證實仍含禁藥,還是說沒有就是沒有,硬是挺台糖到底。 至此本質是科學檢出,一翻兩瞪眼的食安案,在黨派腦充血下,竟公益退散。中央的民進黨大員,挾龐大聲量鬥地方政府,食安案瞬間質變成為下次大選綢繆的固權戰。民進黨立委隨之起舞,鼓動台糖控告台中市府請求賠償。 衛福部等單位挑戰台中市抽檢警訊所恃憑據,是多次檢驗台糖肉品均未驗出瘦肉精禁藥;對其他肉商懷疑是否混摻了進口美豬肉,又斷言是無稽之談。 行政系統官官相護其來有自,輿論期待司法調查;但媒體訪問與台糖案有關的台南、台中、嘉義等地檢署,所得答案是持續關注,未見行動。對照十年前,彰化地檢署偵辦混油案、劣油案,和果汁含塑化劑、起雲劑案,都是檢察官剪報或第一時間主動偵查。 彰化地檢署史記載檢察官的辦案心法是「兵貴神速」。查食安案涉及專業配方、合法原料混摻劣品,甚至添加工業用製劑,危害人體健康。檢警調必須在案情初萌時即搜索進出貨單據,比對勾稽,探求真相;若待黨派腦下達上令,已難周全。 當年沒有黨派腦的法務部長羅瑩雪,彰化地檢署主動作為,輿論聚焦,雖重創政府聲望;但羅前部長為打擊黑心食品有成的檢察官們,親赴彰化嘉勉食安英雄。 如今立法院開議,萬眾矚目新科委員們,能做到利民而非利黨嗎?能亡羊補牢求索到真相嗎?能發揚職權制衡黨派腦嗎?這些年黨派福氣啦,殷盼立法院別再讓人民晦氣啦!

MORE
/9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