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智人90】社會心理學家 戴斯汀 搭建鷹架 助人築夢踏實 | 人間福報

【生活智人90】社會心理學家 戴斯汀 搭建鷹架 助人築夢踏實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28觀看次
花些時間讓別人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他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圖/Pexels
如果有人適時出現,提供正面訊息,就能讓有些文化不利學童離夢想近一點。圖/Pexels
成功路上,與人建立深層而有意義的關係,有益健康。圖/Pexels
獲得正面訊息的孩子,往往就能更認真學習。圖/Pixabay
圖/推特
文/楊慧莉

飲水 思源

成龍成鳳

際遇是關鍵

梅思敏‧戴斯汀(Mesmin Destin)是社會心理學家和西北大學心理系副教授。目前,他跟學校和社區合作,目的在拓寬年輕人探索自我、未來人生的機會,促進他們追求幸福人生。為了達此目的,他和團隊出示許多寶貴證據,證明有哪些力量可延續或中斷一些固著的社會不公現象。

戴斯汀的研究已被美國心理學會、國家科學基金會、拉塞爾‧塞奇基金會等組織認可和支持。他的實驗室團體一方面持續提出新的學術發展,另一方面繼續設計課程改善教育機會,讓年輕人無懼於所遭遇的社會和經濟障礙,努力達成人生目標。

負面回應很糟糕

戴斯汀的人生旨趣與他的成長背景有關。他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從小在海地裔的家庭中成長。換句話說,他是海地移民,屬於有色人種,成長過程無法一如白人那樣暢通無阻。

十六歲時,戴斯汀念大學預科學校,成績優異,覺得自己前途無量。一天,他走進指導教師辦公室,分享他當時心中所想、讓人興奮的人生計畫。他跟指導教師說,自己想去芝加哥,展開全新人生,他有哥哥住那裡;還想去念知名的西北大學的生物學、心理學等,骨子裡覺得那樣的道路非常適合他。

年紀稍長的白人指導教師聽完後,看著他說,「你的計畫不錯,這個學校很棒,不過要花很多錢,而且很多人都進不去。」兩人對話到此結束。戴斯汀走出辦公室,儘管有些失望,但知道還有很多人會支持他,於是先把教師的回應放一邊,讓人生持續邁進。

不過,指導教師的話自此揮之不去,多年來不時浮出心中,讓戴斯汀想知,那樣或類似的互動可以如何去影響人,尤其是那些生命中沒有太多支持,也不確定自己能做些什麼的人。

拓展人生的訊息

後來,他帶著這個想法,按照計畫邁開人生,除了一路念到心理系研所,還發現自己鑽研起年輕人的人生道路,並從中意識到一個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人們經常因周遭人和制度而小看自己,讓人看不到、也到不了自己原本應有的更好發展之路。不只如此,戴斯汀和他的同事還發現,重要時刻的關鍵訊息還可讓人因看到各種可能性而備受鼓舞。

事實上,過去十五年來,他們執行了許多實驗,針對一些可以開啟可能性的訊息進行測試,看看它們可以如何改變人們的生命,主要是藉由擴大,而非縮小其身分認同。

所謂的身分認同,戴斯汀指的是,所有個人所擁有,關於自己是誰或可能是誰的概念,包括隸屬於哪些跟你是誰息息相關的團體,即一般人所說的社會認同,如家人、種族、經濟地位等都是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不過,戴斯汀也強調,身分不光是關於你現在是誰的所有概念,也包括你未來可能會成為誰的想法,即未來身分;而這些不同部分的身分認同也不斷由你所處的環境、所經歷的事物和接收的訊息所形塑,「那些訊息不是縮小你的認同範圍,讓你覺得自己更渺小,就是擴大身分認同,帶進更多可讓人努力達成的可能目標。」

助瑞吉一臂之力

為了釐清其所說,戴斯汀舉一名孩童的發展為例。他給這孩童取了一個化名「瑞吉」。瑞吉,十一歲,即將從一個可愛小男孩步入青春期。他愛他的家人,還有許多好朋友。當有人問他未來志向,他其實心中已有譜。即便住家樸素,但他喜歡美麗的家,常留意住房設計,而他也喜歡數學。因此,他夢想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建築師,要在全世界設計房子。同時,他也開始得知愈來愈多建築師路上的阻礙,包括他得完成的事物、所需要的錢。而就是這些「路障」,成了戴斯汀想在研究中解決的部分。

於是,戴斯汀和團隊針對瑞吉這樣的孩子進行了一些實驗,看看他們對打開或關閉一些可能性的回應。比方說,有一天,他們讓某個人來到瑞吉的教室分享一個重要訊息:噢,上大學要花很多錢,但有個叫做「助學金」的東西,或是有一些資源和機會,協助你達成目標,學費還滿低的,甚至可以免費,只要你步步為營,讓自己適得其所。

實驗結果顯示,得知此訊息的瑞吉,建築師的形象在他心中更清晰了。更有趣的是,開啟可能性的訊息不只增強瑞吉的想像,還改變了他的學習態度。得知此訊息後,他打算當晚回家花兩倍時間做功課,且更有動力完成老師隔天出的功課。



成人 之美

圓夢之路

人人是貴人

四年後,瑞吉十五歲,就讀高中。戴斯汀團隊持續追蹤他的發展,發現他仍興高采烈的追逐建築師之夢,只是他愈來愈敏感於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社經地位,認知到哪些人更容易取得大家所想要的成功。

戴斯汀的研究想弄明白,瑞吉在這個階段所得知跟個人身分有關的訊息,不管是他現在或未來可能的樣貌,會如何影響其發展,是否能讓瑞吉堅定腳步,朝長程目標邁進。

英雄不怕出身低

此時,戴斯汀團隊又讓另一個人來到瑞吉的高中教室,分享一個跟他的身分有關的重要訊息:「你們可能注意到社會上有些人比你們更有錢,成長於一個更容易成功的優勢環境中。不過,人生裡,卻反而是那些本身條件不好、需要更努力的人,擁有更多的優勢,因為他們得發展出各種實力、觀點和關係,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

得此訊息的瑞吉,發現自己的身分反而有加分作用,就覺得好多了。這超越了「你辦得到」的正面訊息,得知身分與某些實力的關係,讓人覺得特別強大。他可能開始反思,明白自己得努力協助家計,在母親加班時幫忙照顧弟妹。結果,他很懂得時間管理,還能把每件事打理好,自尊心也大大增強。

更有趣的是,他變得更備受鼓舞了。每當他在學業上遭遇困難,比起沒得此訊息時,堅持下去的意願至少增加一成。而那分增強的堅持隨著時間也看到反映在其保持優秀或進步的成績上。

於是,原本劣勢的身分經訊息轉化後,瑞吉持續往目標邁進。

學長經歷給助力

戴斯汀持續追蹤瑞吉個案。四年後,瑞吉十九歲了。因為那些增強其身分和實力的訊息,他一路挺進大學,置身在一個既讓人興奮、又有點害怕的新世界。

此刻,瑞吉有些不確定了。他環顧周遭,聽到其他學生信心滿滿的說些他過去未曾聽聞的事,他們在說自己到歐洲和世界各地之旅。於是,他也在尋找某些訊息,關於這個新環境會如何看待像他這樣的人。

後來,瑞吉在學校用餐區聽到坐在附近的學長們的對話。他們剛好來自各領域,正好在說拿到一筆助學金,覺得學校好幫忙。而這些學長們自知儘管家境不如同學富裕,卻反而讓他們念書不順時更懂得如何自處。此外,他們對真實世界所發生的問題,也比別人更通透。瑞吉還聽到他們說,「明白自己的身分給班上所帶來的貢獻,自己的身分也獲得他人的認可。」

得此訊息後,瑞吉備增信心,覺得別人會接納他,也知道該如何善用大學生活,好好表現。戴斯汀的追蹤實驗也顯示,瑞吉因此訊息在大一就積極投入大學生活,成績表現一如他的有錢或先前念過有名私校的同學。

結交益友促健康

透過移除文化不利學童成長經歷的障礙,瑞吉似乎可以就此一帆風順。不過,戴斯汀的實驗可不止於此。團隊明白像瑞吉這樣的孩子想成功,過程中要耗盡多少心思和體力排除「路障」,包括學校和職場中的各種偏見和歧視,而其結果往往是為了成功而犧牲健康。

為避免此憾事發生,戴斯汀團隊與健康研究實驗室合作,以確保瑞吉可以一邊圓夢一邊顧及健康。所以,回到他聽到學長們說話那段。當時,他除了備受激勵,應該還要在適當時機加入新的朋友群組,或是加入一些社群、組織、家鄉團體,跟有相同背景的人一起分享、探索成功經驗,彼此建立深層而有意義的關係。戴斯汀認為所有這些社會關係是身體健康的基礎。

透過實驗,戴斯汀和團隊發現那些成功路上有建立好關係的參與者身上,身體發炎情況至少降低二成五。因此,像瑞吉這樣的孩子不僅要擴大自己的身分認同,還要與他人建立好關係,才能兼顧成功和健康。

你也可以造就人

戴斯汀希望每個人所成長的學校和相關體制都能支持其願景和潛力,不管其背景如何,都能鼓勵他們鎖定目標,勇往直前,並提供建構其身分和自尊的環境。他期許一些重要「訊息」能夠融入科學、語言、數學、藝術、歷史等學科的教法中,或是成為校外活動的重點,而這些訊息也能受到一些助學金政策的支持,讓學童在逐夢之路上沒有太多的學費負擔。

在此重要訊息全面建置前,戴斯汀建議每個人先善用自己的「賦權」能力,「不管你是雙親、同事、領導、朋友,都能花些時間讓別人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他們、他們有哪些潛質,甚至指引迷津,讓他們知道圓夢的路徑。因為你提供的訊息可能會讓對方在夢想之路上再多堅持一下。」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