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252】海天遊踪1-42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252】海天遊踪1-42

THE MERIT TIMES
文/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文/星雲大師

海外佛教的弘法,可以說以青年為主力的,相反地在台灣佛教裡,青年信佛的人數終究嫌少。我們知道,青年時期有抱負、有熱忱,今後佛教的弘法事業是極待青年來推動。因此負責佛教教育的大德法師居士們,對於佛教青年人才的造就,便需特別注重。

金明、金星二位法師

我們在馬六甲,下榻在佛教會裡。這所佛教會,不久以前也是花了數萬元的叻幣買下來的。

南洋地方的佛教徒對於佛教會很重視,他們寧可廟小會大,就是把將要建築寺廟的經費移來充作擴展佛教會辦公的地方都在所不惜。但是在我們台灣的情形可不同了,在台灣一間間大寺廟相繼落成,可是佛教會連求個辦公的地方,都不容易得到,中國佛教會熱心於競選理監事的諸公不知為什麼對這一點不加注意?

現在我們住的這個馬六甲的佛教會有佛殿、教室、施診室、寢室、辦公室、庭院,一應俱全,設備完善,金明、金星兩位法師在這裡領導。

金明法師是香林學校的創辦人,佛教會由他來擔任主席;金星法師是青雲亭的住持,美國有一位比丘尼就是由金星法師在這裡為他剃度出家的。

金明、金星兩位法師是師兄弟,對於弘法很熱心,他倆雖是身在海外,但對於家鄉的常住卻關懷不已,稍有餘蓄便接濟他們,這種飲水思源,懷念舊恩,不因時日而異,著實不可多得。

下午是自由活動的時間,我沐浴完畢,趁著他們在午睡的時候,便跑到青雲亭參觀。青雲亭的殿堂與房舍一間間地,有不少間;室內設備幽雅肅穆,古色古香,聽說這裡是馬來亞最早的佛寺。這裡信徒以青年為多,求法心很強,尤其是有一位陳瑞治女居士曾經以《釋迦牟尼佛傳》當作課本來教授這裡的青年,他們在金明與金星兩位法師的領導之下,個個熱心向學,非常難得。

從青雲亭回到佛教會,正好趕上晚宴的時候,晚宴有議員、地方首長、僑領等為數不少。

1963/8/1

馬六甲的古蹟

馬六甲這一州,是馬來亞開發最早的地方,我們如果想要研究馬來亞的歷史文化,那麼就應該先到馬六甲這個地方來參觀才對。

今天早上,我們由金明法師、金星法師及寂晃法師、趙忍菴居士陪著,參觀馬六甲的三處古蹟:聖保羅教堂、古城及三保井。

聖保羅教堂位於馬六甲州政府後面的一座小山上,約在二百年前建築的。現在已經年久失修,只剩下幾處斷垣頹壁,一切設備破壞無餘,人已經無法在這裡居住了。

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適逢當地的衛生所正在噴灑 DDT,這裡的蚊蟲很多,因為是所古教堂,參觀的人數也不少,所以政府便經常派人噴灑殺蟲藥,以驅逐蚊蟲。

從教堂外舉目遠眺,馬六甲整個市區,盡在眼簾,這裡的地點不錯,只可惜的是如果當地的人不加修整保持,那麼這所古教堂的遺蹟能夠再保持多久,那是很難說的。

這座聖保羅教堂的地下室及後面的庭院,現在還留著許多墳墓,聽說是建築這座教堂的建築師及傳教士死後埋葬在這裡的。教堂本來是傳教的地方,應當是清淨雅潔的,如埋葬了些死人的屍體在裡面,難免會使人聯想到歐洲古世紀的帝王墳墓,那種陰森森的氣氛。

從聖保羅教堂的小山崗步行下來,就到了馬六甲古城。這座只有剩下幾道城牆、及幾座小炮台的古城,聽說以前是用來與荷蘭人作戰與防禦用的。荷蘭人從前在馬來亞也曾占領一時,經過馬來亞當地人與華人不斷的努力奮鬥,就像鄭成功在台灣將荷蘭人驅逐回去一樣。

從古城參觀後,我們又轉往三保井參觀。

這口三保井,想各位讀者看到這個井名,當不至於如何生疏;它就是十五世紀,奉了明成祖的命令,造了62隻大船,帶了二萬七千八百人,開往南洋,宣揚我國德威的三保太監鄭和所開鑿的。

那時因為隨從的人多,一時找不到水源,便在這裡挖掘出這口直徑約二丈的水井,來解決飲水的問題。現在這口三保井有圍牆,我們來到這裡的時候,聽說此地已經數月不雨了,我們看到許多民眾在這裡取水飲用。

在三保井的旁邊,有我國僑民開設的許多酒店、茶肆,生意還很興隆。就在三保井邊,有一座三保寺,這座寺廟大概是為了紀念三保太監而興建的。我們在這裡禮佛以後,主持人忙煮了三保井的水,端出來給我們吃。陪我們來的金明、金星兩位法師,及趙忍庵居士對我們說,吃了這個三保井裡的水以後可以發財長命,大家聽說,連忙開懷暢飲,至於是否真的能夠發財與長命,那就不得而知了。

暑期青年訓練班

我們聽說在馬六甲有一所由小乘比丘所建立的釋迦院,正在開辦佛教青年暑期訓練班,所以當參觀過三保井以後,便到那裡去參觀。

釋迦院占地雖然不大,可是他們對於傳教的熱心,卻極令人敬佩。除了佛殿以外,尚有講堂,院落環境,清靜幽雅,處在這裡來研究佛法,一定會有豐碩的收穫。

聽說報名參加暑期青年訓練班的學員,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位,這許多位青年,都將集合在一起,接受為期一個月的佛教生活。在這裡訓練的學員,食宿一律由釋迦院負責,當然這些經費,都是由華人信徒捐助的。這些報名受訓的學員大都是華人的子弟,在觀音亭的佛教青年,也有很多人來報名參加。

海外佛教的弘法,可以說以青年為主力,相反地在台灣佛教裡,青年信佛的人數終究嫌少。我們知道,青年時期有抱負、有熱忱,今後佛教的弘法事業是極待青年來推動。因此負責佛教教育的大德法師居士們,對於佛教青年人才的造就,便需特別注重。近年來各大專院校,相繼成立佛學研究學社,有的辦得很有成績,有的因缺乏領導而徒有虛名而已,這實在非常可惜。

除了各大專校的佛學社以外,其他有關佛教青年的活動,可以說是很少聽到的。在台灣各寺廟,我想也可以模倣他們的組織,每當寒暑假期便不妨設立寒暑假期佛教青年知識研習會,平常也可成立青年會、學生會、兒童班等組織,來培育佛教青年學生,使他們能夠接近佛教,信仰佛教。

社會上是有許多青年學生極嚮往佛法的,只可惜他們對於這「宮室之美,百宮之富」的佛教,不得其門而入,雖然心嚮往之,也只是徒嘆奈何而已!

關於《釋迦傳》(1)

這天午飯,我們是在慈惠院吃的。慈惠院是女眾修行的道場,有許多女眾住在這裡。目前,在台灣編輯《覺世旬刊》的就是由一位慈惠小姐負責,朱居士在此攝影一張,要我寄給他當紀念。

席間,我們大談日本《釋迦》影片,金明法師曾問起我在台灣有一部《釋迦傳》的台語影片,該片還由我擔任顧問,不知內容如何?

提起台製的《釋迦傳》,真是一言難盡。(待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