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趨勢人物66】阿魯亞‧亞瑟 臨終陪伴 見證生命價值 | 人間福報

【趨勢人物66】阿魯亞‧亞瑟 臨終陪伴 見證生命價值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有時,一份甜品就能讓人感受生命的美好。圖/Pexels
葬禮上,多數人所緬懷的是亡者生前的為人處事,而非其豐功偉業。圖/Pexels
臨終陪伴者「亞瑟」努力平衡工作和生活。她會把指甲修剪得很漂亮,對美好事物來者不拒。圖/Going With Grace
亞瑟的工作是提供臨終者和其家屬全面性的支持。圖/Los Angeles Times
遇到對死亡極度恐懼之人,亞瑟會帶他們做死亡冥想,從中感受到一種平靜感。圖/Insider
文/楊慧莉

捨我 其誰

意外踏入安寧照護行列

阿魯亞‧亞瑟(Alua Arthur)是組織「優雅離世」(Going with Grace)的創辦者。這個組織除了顧名思義,協助人們優雅離世,也在教導全球安寧人員非醫療性的臨終照護。對多數人而言,從事跟死亡有關的行業,讓人毛骨悚然,但對亞瑟來說,感覺卻相反。她的工作職稱是「臨終陪伴者」或「安寧護理師」(death doula);因助人安詳往生,也常常被指稱為「死亡助產士」(death midwife),有別於幫人接生的專業人員。

哪些人需要協助

即便踏上安寧之旅是個人行動,亞瑟卻代表著一群專業同好,他們有志一同的推廣「善終」運動,此運動的重點在於把善終變成「美好人生」的一部分。

臨終陪伴者是一個非醫療專業,提供臨終者和其家屬全面性的支持。亞瑟表示,會先協助臨終者認識死亡大概是怎麼一回事,再幫助家屬處理他們的問題。

此外,她也協助健康的人,「只要有人意識到自己終歸一死,覺得該是時候有所準備了」。這時,她就會協助他們做善終計畫,花很多時間寫下事情,一起釐清希望有什麼樣的生命支持、誰要幫忙做決定,也會一一檢視重要訊息和文件。

亞瑟還協助那些對死亡極度恐懼之人。她發現有人對垂死過程的害怕更甚死亡本身,於是會帶他們做死亡冥想,就好像一起經歷身體的最後衰敗、身體系統關閉、呼吸變得不順等。怕死之人藉此機會躺在那裡感受死亡過程;往往,接著就會感受到一種平靜感。

安寧人員的一天

亞瑟的職業特殊,那麼她是如何度過自己的每一天呢?

典型的一天,她會需要處理很多信件,這部分有些瑣碎,也讓她備感壓力,這時她會重新憶起安寧照護的初衷是「協助人們不那麼孤單」,免得失焦。

每天,亞瑟會先查看當天有哪些臨終之人、了解前一晚事情有了哪些進展,接著檢視當天有沒有出殯的安排,然後打電話給協助安寧對象的物理治療師。如果當天有臨終病人要關懷,她會安排下午探訪,或是去拜訪那些有臨終計畫的客戶。

此外,亞瑟也從事許多關於死亡和臨終知識的教導,幫助人們遇到這些事時知道該如何處理,因為我們一生都會有機會為某人服務此事。

至於工作與生活上的平衡,亞瑟說她會每天靜坐冥想、固定運動、喝很多的水,還會把指甲修剪得很漂亮。她對美好事物可是來者不拒。

冥冥之中的安排

亞瑟的工作,一般人不會選擇。事實上,她之所以走上臨終關懷,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成長時期,她的志願有很多,想當太空人、音樂指揮家、律師等。她也很愛閱讀,喜歡沉浸在閱讀的世界裡。過程中,她去上音樂學院,但沒有學得很好。於是,她決定去讀法律,之後在洛杉磯法律援助基金會任職,處理之事從政府補助、家庭暴力到非營利發展,在其中來回摸索了十年後,開始變得憂鬱。她還是會笑,但找不到喜樂和希望。於是,她告假飛往古巴放空。途中,她遇到一名女士,對方罹癌,兩人在長途巴士上一起度過十四小時,有了一段關於生死的深刻對談。亞瑟問對方很多生命難題,包括「萬一不幸癌逝,生命中可有未盡之事?」「是否經常想到死亡?」「覺得死後會發生什麼?」等等。這些問題,亞瑟從未問過自己,這也是她第一次覺得死亡很真實,而大家都不怎麼談論此事。這讓她決定要轉換跑道,找一份可以多多探討這個問題的工作。

亞瑟從古巴回來後不久,想從事跟死亡有關的工作意念就更強烈了。當時,她的姊夫得了不治之症。她和其他親屬一起陪伴姊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亞瑟很感恩有此福分,「我不僅能照顧到所愛的家人,也激發出自己悲天憫人的胸懷。」理智上,她知道自己所經歷的事一點都不新奇,過程中也想起古巴之行的死亡話題。在病榻上,每個人對於姊夫即將離世之事都感到不安,包括醫療團隊。她很清楚其實應該有個專業人士陪伴在旁,傾聽他們、提供資源、握著他們的手、見證他們的痛苦、協助他們釐清一些訊息、告訴他們面對最糟糕的事已做出最好的表現。然而,她當時找不到這樣的人。於是,當下她就決定成為那個眾所需要的人。



生死 一體

從死亡視角重新看人生

行行出狀元,亞瑟所從事的工作雖非主流,卻有其重要性,因為每個人終將一死,而其工作不僅賦予生命意義,也從死亡的角度重新檢視生命的價值。

臨終現場的觀察

亞瑟的臨終陪伴不拘形式,一切所為是為了協助人們回答一個問題:「怎麼做才能找回內心平靜,讓自己同時活在當下,又能優雅離世?」

她表示,「當我從優雅離世的制高點思索現在的生命,就能看清我想成為的樣貌,該如何善用時間及想留下什麼精神遺產;這會讓我即刻有意識的策畫自己的生命,也開始釐清自己心中很多的小疑問,畢竟人終將一死,我們還在等什麼?」

工作現場上,亞瑟遇到很多客戶行將就木,都希望自己還有更多的時間,讓她好奇想知道「更多的時間是要做什麼?」「有了那些多出的時間他們還能做什麼?」

多年的臨終陪伴,亞瑟接觸過許多人的生命故事,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她用一個普羅大眾都能理解的故事來說明。故事主角是她許多客戶的綜合體,每個人多少可以從這個雖是虛構、卻也真實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客戶故事的啟示

話說,故事主角事業成功、家庭美滿、有一些好友、也常旅行、成就了許多偉大的事;換句話說,以社會主流價值來說,屬於人生勝利組。一切看似美好的故事情節,卻突然急轉直下:她罹患了無法治癒的骨癌。一時之間,她搞不懂過去六十年來自己到底做了什麼,因為她總有忙不完的事。當她健康時,不管她做什麼,總有下一件事等著她;生病時,也差不多,一個個檢查、問診等著她,讓她總是可以從手邊事中分神。而今,死亡提醒她生命有限、已沒有下件事可做,只有當下。

這時,安寧護理師上場了,要從客戶所喜歡和珍視的事物上找到其生命意義。結果,這位女士真正喜歡的不是孩子、工作或金錢,而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園藝工作、閱讀和享受美食。她很愛吃,但成年後就很節制。而今,死亡逼近,什麼也帶不走,想吃就吃吧。

然而,由於化療影響她的味覺,她只能倚賴自己的嗅覺享受吃的快感。由於知道來日無多,這位女士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就盡量的吃,當身體無法消化食物時,安寧人員就把她最愛的百香果口味的舒芙蕾甜品放在她嘴邊,讓她淺嘗後露出滿意的微笑。這位女士靠著安寧照護的協助,在生命最後的八個月裡活得比以前更盡興。她終於活在當下了,從自己不久即將離世的身體裡獲得豐富的感官經驗。

活出有愛的生命

那位女士也很在乎自己是否有留下什麼精神遺產。對此,亞瑟的看法是,這種事也無法勉強,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累積遺產,從我們給人的笑容、每句好話等,用諸多行為告訴旁人我們的內在本質,而他們會在我們離世用這些行為來追念我們」。果真,那位女士的葬禮上,儘管生前有很多豐功偉業,但大家只說說她是什麼樣的人,沒人在乎她的那些成就。

亞瑟認為大家其實都會想談論死亡,只是話題太沉重。儘管如此,她覺得還是該面對,畢竟「生死一體,未知死,焉知生」。有趣的是,許多人知道她的身分後就會說,「如果某人離世了,我希望有你同在。」

活至今日,亞瑟已感受到悲喜交集,苦樂參半。她表示,所有好壞感受,都用自己的身體真切感受到了。每當她有各種負面感受,覺得自己快撐不下去時,都是從自己的身體開始累積聚集。她也記得每次都會再度起身,從身體裡開始感受所有的希望、喜悅、驚奇和自由,最重要的是感受到滿滿的愛——所有事情的支撐。

那趟古巴之行讓她接觸了死亡議題,在投入跟死亡有關的工作後,更加珍惜和熱愛生命。而今,她是「朝聞道,夕死可矣」,明白即便今天就算死去,也將死而無憾,因為她一直都在踏實的活著,並活出有愛的生命。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