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從歐美到台灣 蔡舜任修復古物留住美 | 人間福報

從歐美到台灣 蔡舜任修復古物留住美

THE MERIT TIMES
文/陳昭妤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蔡舜任近年引領團隊展開「百廟門」計畫,要讓台灣廟宇之美重生與被看見。圖/TSJ提供
蔡舜任認為,修復的重點是轉譯時間,翻新中必須保留歲月的痕跡。圖/王聰賢
蔡舜任認為台灣廟宇裡有許多珍貴的藝術細節,他期待透過修復讓更多人看見。圖/王聰賢
蔡舜任(左)從歐洲修復大師Stefano Scarpelli身上學得技術,也習得影響深遠的修復態度。圖/蔡舜任提供
台南的「八吉境關帝廳」是蔡舜任率領TSJ團隊完成的第一個廟宇修復案。圖/王聰賢
文/陳昭妤

採訪時值秋冬,台南還是陽光普照充滿暖意,像個平行時空。蔡舜任引著眾人,走進位於台南巷內的「八吉境關帝廳」,眼前又是另一個模糊時空界限的景象:濃烈的門神畫像和全殿彩繪,出自已逝廟宇畫師潘麗水之手,很難想像,這裡幾年前曾因漏水侵蝕,加上年久失修而幾近面目全非。蔡舜任因緣際會受邀修復,率領團隊TSJ花了約1年半才將它回復至如今的嶄新程度。

宛如某種回春之術,翻新中還得保留住歲月痕跡,圍坐在廟門前老樹邊閒聊的阿公阿嬤們,看著這座廟從破敗到重生,「真的不可思議!」

笑笑地站在一旁,蔡舜任說,和修復畫作與藝術品不同,廟宇涉及的層面更廣,時間和困難度都是以倍數加乘,「但如果透過我們的手,能讓這些老廟裡的文化和典故被看見,那很值得。欣賞美跟找到美,一直是我做這個工作時最快樂的事。」

受蔣勳啟蒙 愛上藝術  

出身高雄,兒時的蔡舜任愛玩模型、愛畫畫,更愛賞鳥,「有點像現代人迷寶可夢那樣。」他回憶當時資訊不對等,不像現在上個網就知道哪裡有觀鳥亭,「我們都是要聽其他鳥友說哪個池子出現什麼鳥,假日幾個鄰居小孩就一起出動,跟著大人去找。」

出發前,小小蔡舜任會先翻閱鳥類百科,從羽毛到姿態,細細畫下每一隻要尋找的鳥種,這是他另類的記憶法,也成了他畫畫的起點。因為愛鳥,蔡舜任本想選念生物相關科系,「但我數學真的太爛了,理科念不起來。」 轉文組後,讀得開心,加以繪畫天份,推甄上東海美術系,當時帶領蔡舜任的指導教授正是蔣勳。「真的滿幸運的,蔣勳老師教我時剛好是他在東海的最後一年,我就這樣變成他的『閉門弟子』。」

開始喜歡和理解藝術,也是因為遇到蔣勳。「跟著老師看書、看電影,聽音樂,認識柏格曼、塔可夫斯基等等,才發現自己高中之前根本沒認真在讀書。」從看不懂到看出樂趣,浸潤過知識後,蔡舜任繪畫的開關始真正開啟。非科班出身的他,剛進東海時連炭筆都沒拿過,大二時,卻能一舉拿下美術系系展第2名,甚至開始賣畫。

「我當時畫畫的狀況很可怕,一天都是10幾個小時,就站著一直畫、一直畫,畫完一整面牆的大小才會罷手。」從炭筆到粉彩,最後幾年再混合水彩、油畫等,一路進化至能掌握各類複合媒材。

前往義大利 學習專業

但愛畫畫和想投入修復畢竟是兩回事,念東海美術系之初,蔡舜任壓根沒聽過「修復師」這行業,20年前的台灣對修復文物或藝術品也沒太多概念,直到畢業前他發現自己幾幅畫竟因受潮發霉,甚至脫色損壞,嚇得找蔣勳求救,「也是老師說了我才知道,原來畫是可以修的,而國外這些修復機構或學校早就已經蓬勃發展。」

查了資料,蔡舜任對修復有點興趣了,加上本就喜歡卡拉瓦喬、席勒等人的作品,一直對歐洲非常著迷,在蔣勳建議下,25歲那年,他選擇了義大利的翡冷翠學習修復,古城裡的歷史養分,也為蔡舜任滋養出更深厚的美感和眼力。「義大利人的美感是累積的,它的美是幾千年的事情,城市就算頹圮了,那殘破的稜線也都美到不行。」



洗碗、啃硬麵包、當跑腿 磨出基本工

義大利人對藝術品細節的堅持,也影響蔡舜任深遠,即便是油畫的木框,木工都會把裡面每一個卡榫、組件做到宛如工藝品,組合起來天衣無縫。

於是初到義大利西恩納(Siena)念語言學校時,當大家還在享受校園生活,蔡舜任已著手找尋能學修復的地方,輾轉得知羅馬有個老師在教修復後,他不顧4個小時的巴士車程,靠著在餐廳洗碗存車費,每周跑到羅馬學基本功。

到了第2年,蔡舜任終於進入修復學院就讀,「進去後卻發現,學校裡的實作訓練不太夠。」於是他再上街找尋修復工坊,一間間敲門詢問是否願意收學徒,好不容易找到人介紹,前6個月卻只能天天掃地跟罰站,「義大利的師徒制很重,我大概半年後才真正接觸到修復相關的工作。」

這一做就是2年7個月。回憶當時,蔡舜任每天早出晚歸,到家往往已超過晚上10點,「怕吵到室友不敢開燈或點火,只能在黑暗裡啃已經硬掉的麵包。」儘管不輕鬆,這段經歷卻為蔡舜任磨出深厚的基本功。

離開修復工坊前,蔡舜任就已接到美國紐奧良的修復工作,「2005年卡翠娜大水災,我2007年過去時基礎建設修得差不多了,他們可能看我是從歐洲來的,就交給我不少歐洲的畫作修復。」

拜翹楚為師 接觸國寶級畫作

之後重新回到義大利,是因蔡舜任想再攻讀一個學位,也在這時,他認識到影響自己深遠的歐洲修復大師Stefano Scarpelli。在看到蔡舜任於紐奧良修復的小公主油畫肖像後,Stefano只問了句:「這你一個人完成的嗎?」蔡舜任答是,Stefano便說「好,你可以來了。」憶起順利進入Stefano工作室那一刻,他的眼底仍可窺見當年的不可置信。

他回憶開始修第一幅畫時,Stefano每天早上7點就會走到自己身邊,蔡舜任提出幾個不會的地方, Stefano就快速在調色盤上做示範,「他只要教給我,我就是馬上記起來,依他教的,調出一樣的顏色,絕對不會放到隔天才做。」

會如此堅持,還在於顏料乾掉後會有色差,「直到現在,這還是我的做事態度,最晚3天內就要把解決方案搞出來。」而那塊在Stefano工作室使用的調色盤,蔡舜任一用就是10幾年,上頭疊加的,不只是色彩,還是那幾年在Stefano身邊學到的態度。



回台貢獻所學 還原寺廟風華

在外闖蕩多年,事業也算穩定,之所以選擇回到台灣從零開始,蔡舜任笑說算是機緣巧合。2010年,他剛好有機會到上海世博會工作,TEDxTaipei又正風風火火,不少在各領域有成的人都受邀回台演講分享,「正好創辦人是我很好的兄弟,就問我要不要來給個Talk。」命運是如此,在某個時刻,總會領著人走向該去的地方。幾次回來,蔡舜任也重新和台灣接起連結。

「其實以前就想過說,等這裡進步到一個階段時,自己也許可以回來貢獻,不過10年前回來時,感覺沒有太大改變。」彼時許多台灣老建物正面臨拆遷重建等爭議,蔡舜任也因此開始關注相關問題。2012年,他應台藝大之邀回台教了一陣子的書後,正巧在文資中心幫忙一些案子,就決定落腳台南組團隊、開公司,實際深入民間做想做的事。從公司只有2、3人、懵懂摸索市場狀況和定價,到最後成為數十人規模,也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10年間,蔡舜任從畫作與藝術品,慢慢拓展至寺廟修復。

透過修復藝術品的手法來對待廟宇裡的物件,蔡舜任希望能讓更多人理解:「並非學院派做的東西才能稱為藝術,只要這個作品有它獨到的歷史脈絡和美感,就應該被視為是藝術品。」正如同開公司的初衷,也是想讓「修復」這門技術,和國外一樣真正變成一個行業,甚至是產業。 

「我想我會做到變成一個老頭子吧,到那時,也許還是騎著腳踏車到處跑。」修復於蔡舜任像片大海,總能因遇見不同物件,挖掘出能持續學習的知識。套上工作服、搬出工具箱,坐在桌邊的他,此時此刻,正修復著時間,也忘卻了時間。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