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47)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47)

THE MERIT TIMES
文/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字級
收藏文章
86觀看次
佛殿窟,因使用功能與寺院佛殿相同,故名;又因平面多作方形,亦稱「方形窟」。 通常在洞窟的正壁開龕造像,其餘壁面繪飾壁畫。在中國,佛殿窟大量見用於唐代。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

文/星雲大師

隨遇而安處處天堂/隨緣生活不要執著/隨心自在行事無礙/隨喜作務廣結善緣/隨筆記錄留下歷史/隨時服務給人方便/隨症用葯葯到病除/隨分處世樂天知命/隨眾合作同心協力/隨方就圓處事融和/隨口好話讚歎法門/隨高就低謙虛做人/隨機應變聰敏靈巧/隨智而作發揮所長/隨順因緣能得善果/隨念放下心無罣礙/隨境轉化克服困難/隨處作主低調安排/隨類教化觀機逗教/隨願成就發菩提心

【生活佛法】

一、如何在起伏不定的生活中,調適我們的心境呢?

以下四點參考:
一是「隨遇而安」:在唯心淨土裡,有也好,無也好;多也好,少也好,甚至光榮也好,羞辱也好,都不會太計較窮通得失、順逆有無,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接受,任何地方都能安住。只要能夠隨遇而安,何處不是淨土?
二是「隨緣生活」:在唯心淨土裡,或早或晚,或和好人相處,或遇壞人,或在寒冷乃至酷熱的環境中,善與不善的因緣裡,我們都能隨緣生活。
三是「隨心自在」:在唯心淨土裡,如觀世音菩薩的觀自在一樣,觀人自在,不管與任何人相處都很自在;觀事自在,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觀境自在,對一切境界都能自在;觀理自在,對一切道理都能通達自在;觀時自在,任何時刻都能自在。如此,於人、事、境、理、時,都能安住在唯心淨土的自在中。
四是「隨喜而作」:在唯心淨土裡,每一個人都抱著歡喜、快樂的心情工作,自然安然愉悅,不會苦惱計較。
──《人間佛教語錄(上)》〈建設唯心淨土〉

二、在團體中,如何隨眾參與?

世間萬法,都靠因緣和合才能成就,所謂「緣聚則成,緣滅則散」,缺少因緣,不但諸事難成;離開因緣,個人也無法生存,所以人不能離開大眾。大眾就是我們的因緣,大眾就是幫助我們生存的條件,故而佛教講究「緣起」,講究「集體創作」,講究「眾緣所成」。
眾,實在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意思,像「眾生平等」、「以眾為我」、「大眾第一」、「眾志成城」、「眾望所歸」、「眾擎易舉」、「眾星拱月」等,乃至佛經所說,任何一個法會,任何一個事業,都需要「眾成就」,因此和合隨順眾生才能成事,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大眾化的生活行為,就是不要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裡面,不要古怪,不要偏激,要面對現實,走向社會,靠近大眾。隨緣隨眾,為教為眾,眼裡要有大眾的影子,耳裡要有大眾的聲音,心內要有大眾的功績,身上要有大眾的恩惠,大眾為我,我要為大眾。

──節錄自《人間佛教論文集(上)(下)》〈化世與益人〉、〈佛教的前途在哪裡?第一講〉

如何豁達
文/星雲大師

有一句話說:「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心胸開闊的人,把握當下,心裡沒有半點障礙,人生任何處境,都能面對處之。如何才能豁達呢?以下四點:
第一、發財不如發心:《勸發菩提心文》:「入道要門,發心為首。」發心,是肯定自己的力量。從發心中,可以擁有無盡的財寶。發心工作,會獲得成就感,你努力付出,也會增加升遷的機會;發心研讀,能讀出學問的趣味,智慧知識愈來愈廣博;發心修行,內心多一層體悟,自然多一分自在。世間的財富,會有用完的一天,發心的財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第二、改運不如改心:俗話說:「烏鴉的聲音不改,飛到哪裡都不受歡迎。」一個人如果心念不正,看什麼都是歪的。如果不想被命運束縛,就要改變自己的心念,把汙穢的心,改為清淨的心,把邪惡的念頭,改為純正的念頭;改掉情緒化的脾氣,改掉逞強好鬥的個性,運氣自然會好轉起來。
第三、治世不如治心:社會上有環保問題、經濟問題、民生問題、治安問題、青少年問題……種種問題層出不窮。面對這些社會的沉痼,有人希望用嚴刑峻法,有人希望用種種條規約束,這都還是治標不治本。真正的問題出在人心,從人的自私、嫉妒、瞋恚、邪惡的心治起,大家的心治好了,這些問題就會有所解決。
第四、救人不如救心:有一則「中山狼」的故事,敘述東郭先生救了一匹狼,反而差點被狼吃掉,比喻不從心救,縱使救活,牠還是不離舊習。該如何救人呢?貧窮的人,要幫助他有謀生的能力;懶惰的人,要激發他奮發向上的力量;苦悶的人,要幫助他建立正向的人生觀。救了他的心,他的人生就跟著提升了。
豁達的人,處在困境能夠安忍,處在順遂樂於助人,處在疑惑找出答案,無論何境,都能為生命找到出路,因此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而作,隨心歡喜。想要豁達,有以上四點方法。

第一、發財不如發心。
第二、改運不如改心。
第三、治世不如治心。
第四、救人不如救心。

──摘自《星雲法語》第四冊 p.220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