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經典文學】(13)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經典文學】(13)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82觀看次
佛光山大佛城。圖/資料照片
西齋淨土詩(選錄五) 一朵蓮含一聖胎, 一生功就一華開。 稱身瓔珞隨心現, 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樓無地著塵埃。 法王為我談真諦, 直得虛空笑滿腮。 ──明‧梵琦楚石

西齋淨土詩(選錄五)
一朵蓮含一聖胎,
一生功就一華開。
稱身瓔珞隨心現,
盈器酥酡逐念來。
金殿有光吞日月,
玉樓無地著塵埃。
法王為我談真諦,
直得虛空笑滿腮。
──明‧梵琦楚石

【賞析】

「一朵蓮含一聖胎,一生功就一華開」,經典裡記載,如果有人發願往生西方,持念「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池裡,就會生長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等到念佛的功德圓滿,這朵蓮花就會盛開。
「稱身瓔珞隨心現,盈器酥酡逐念來」,屆時瓔珞寶物隨心念而顯現於身,酥酡妙味自然盈滿缽具,所以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既有美味的甘露珍饈,身上的珍寶裝飾也一應俱全。
佛教所說的淨土有很多種,像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藥師佛的琉璃淨土、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還有現在人間佛教所倡導的「人間淨土」等等。其實,我們只要把人做好,把心念照顧好,淨土就在現世,不必等待來生,淨土就在當下。
世間人只知汲汲營營追求物質的享樂,可是這只能滿足一時的需求,無法帶來恆久的快樂。
而淨土的世界是快樂的,西方淨土稱極樂世界,更是世俗之樂所難以比較的。
因此,與其追求短暫易逝的世間欲樂,何不念佛求取永久的快樂呢?念佛修行,能將極樂世界的淨土實現於人間,倘若人人都能念佛,淨土不就在人間可以實現了嗎?
不論我們現今所處的這個五濁惡世如何不理想、不完美,但是我們心中可以另外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
所謂「心淨則國土淨」,只要我們有一顆善良的心、慈悲的心、光明的心,就能創造自己心中的淨土。淨土處處都是,只是個人感受不同,凡事往好處想,往善美處想,所思所行皆善美,自然就能與淨土相應。

──摘自《星雲說偈》

【修行問題】

有一句話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樣以散亂心來念佛,會有什麼效果嗎?

散亂心和一心,當然是「一心」念佛最好。散亂心並不是沒有用,不見得「喊破
喉嚨也枉然」。散亂心念佛,至少他還有善根,所謂「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只要是念佛,都可以滅罪、消災,不能說完全沒有用。
過去有一位樵夫在山上砍柴,忽然一隻老虎跑出來要吃他,他嚇得趕緊爬到樹上,隨口叫了一聲「南無佛!」就因為這一句佛號,讓他種下一個善根,在無量劫以後,他有因緣跟隨佛陀出家、證得阿羅漢果。
所以無意之間的一句「阿彌陀佛」,就如同路上的招牌、牆壁、電線杆上,都掛著「南無阿彌陀佛」的標語,開車時猛然一抬頭,看到「南無阿彌陀佛」,那個一念的接觸,還是有很大的作用。

──節錄自星雲大師著《僧事百講(四)集會共修》〈往生助念〉

往生
文/星雲大師

「往生」一詞,不只是佛教徒百年之後,發願投生到佛國淨土,叫做「往生」。世間上,凡是流動的生命,從此處遷徙到他處,都應該叫做「往生」。
小的樹木移植後,才更容易成長;秧苗經過插種,才能長大結實。徐風流動,空氣才會清新;流水潺潺,才更見清澈。搬家喬遷,此處不住,「往生」他處;此地的職業告一段落,遷往他處就業,這許多都可以名之為「往生」。
現代的移民,都是感覺此地不適合居留,要遷「往」他處居住「生」存。女孩子嫁人,要前「往」夫家「生」活;學子前「往」學校苦讀,以便將來創造「生」命的意義。所以難怪佛教把到佛國淨土,定名曰「往生」。
「往生」一詞非常美好,他讓人感到生命不是死亡就算結束,此間死亡,只是肉體老朽後的淘汰,生命可以依其目的,往生到更善更美的去處。因此一般佛教信士,對於人之生死,看得非常平淡,因為他知道,這一期的色身毀壞,繼起的生命又會在他處流轉,何必要為生死掛礙呢?
人的一生,就拿人體的新陳代謝來說,也都是「昨日之我,已非今日之我;今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因為細胞的繁殖、生死、代謝,讓我們賴以生存的身體,一直在生生滅滅中不斷老化。
甚至人從母親懷胎十月生下之後,就不斷的在世間各地「往」來,求其「生」命的出路。進入學校讀書,一日復一日,早出晚歸,有去有來,這也有「往生」之意。公務人員朝九晚五,為了生計,養家活口,「往」來繁忙,也是為了「生」存。
早上出門,不必掛念,晚上自然會回家;今日去了,也不必著急,明日還會復來,所以吾人的生命也如同平常的時日,來來去去,生生死死。
人生就好像時鐘一樣,雖有運轉,但是周而復始,還會回來。信仰淨土宗的人更主張,往生以後還會乘願再來,所以「往生」一詞,給予人生命的空間,讓人對生命懷有無限的希望。因為有了希望,因此一個人對於往生,早也好,遲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生也是為了死,死了還會再重生,生死有什麼值得掛礙的呢?

──摘自《迷悟之間》第十二冊 p.305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