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79) | 人間福報

【星雲一筆字古德悟道詩】(79)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94觀看次
梁武帝可說是中國歷史上護持佛教的君王代表,他在位的時候,曾四次捨身同泰寺,布施天下眾僧,廣建寺廟佛像,修造橋梁道路,福利百姓。達摩東來,梁武帝禮請他到宮中問法:「朕自從主政以來,建寺度僧,行善不斷,請問有什麼功德?」達摩祖師回答:「了無功德!」梁武帝心想:「我做了那麼多善事,你不但不讚美我,怎麼還說沒有功德呢?」不免對達摩祖師心生反感,而達摩祖師也覺得與他無緣,於是拂袖而去。圖/高爾泰
圖/佛光山提供
吾本來唐國,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南朝梁‧菩提達摩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唐‧賈島

吾本來唐國,傳教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南朝梁‧菩提達摩
【賞析】
菩提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相傳為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原名菩提多羅,《續高僧傳》對他的評價:「志存大乘,冥心虛寂,定學高之」,被尊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菩提達摩最初渡海到中國南越(今廣州番禺一帶),篤信佛教的梁武帝派遣使者迎請到京城建業,然而和武帝話不投機,遂渡江到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坐禪九載。神光慧可禪師仰慕其高風,乃斷臂求法,並受其心印、袈裟及《楞伽經》四卷,成為禪宗二祖。
當時達摩告訴慧可:「但出此衣,並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偈曰:「吾本來唐國,傳教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並告示「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
禪法繼神光慧可之後,衣相傳,經歷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惠能,從此禪法大盛,不再傳衣,印證了達摩當初的預言。

【修行問題】
禪宗在中國的傳承,有所謂「一花開五葉」,這是什麼意思呢?

禪宗因菩提達摩東來,提倡「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法精要,以「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由此衣缽相傳,心法相付。自六祖惠能以後,衍成曹洞、臨濟、雲門、溈仰、法眼五派,故稱為「一花五葉」。《景德傳燈錄》卷三記載,菩提達摩曾預言:「吾本來唐國,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以上五家,加上出自臨濟的楊岐派、黃龍派,合稱七宗。我國南宗禪各派總稱為五家七宗,又作五派七流。

──節錄自《佛光教科書(九)佛教問題討論》〈宗派〉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唐‧賈島

【作者】
賈島(779~843),中國唐代詩人,範陽(今北京一帶)人。曾出家為僧,法號無本。擅長五言律詩,其詩造語奇特,意境多孤苦荒涼,給人印象深刻。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對當時的文學創作有一定的影響。

禪心
文/星雲大師

一般佛教徒大都喜歡到寺院參禪。什麼是禪呢?所謂「禪」,平常心是禪,花開花落是禪,人生人死也是禪;把對待泯除,把分別丟棄,不可說有,不可說無,所以禪離語言文字,不假思惟、分別,在那個時候,才有一些禪意。
禪是言語道斷,禪是不按牌理出牌的一種超越人生思想的境界。禪不是哲學、辯論,禪也不是一種思惟、探討;禪是一種透過悟道,對宇宙人生有另外的一種看法,另外的一種安排。禪可以說是我們的心,是一種心之用,心悟道了,禪在心上自然會顯發出另外的功用。茲將「禪心」述說如下:
一、在受苦的時候,感到快樂:一般人在世間上,都會有生老病死的苦、愛別瞋恚的苦,或者是大自然、社會,甚至政治迫害加之給我們身體或人格上的痛苦,但是一個真正的禪者,他的看法和修養,就不是一般人的模樣。目犍連甘願被外道打死,飛錫禪師把生死當作遊戲,普化禪師以遊四門與人開玩笑的方式告別人間,德普禪師令弟子辦齋祭祀,在享罷祭祀之後怡然長辭。生死是最苦的事,禪者在最苦的事上能夠嬉戲作樂,這不是禪心的力量而何?
二、在委屈的時候,覺得公平:人生在遭受冤枉委屈的時候,都會感到痛不欲生,但是禪者被冤枉,受了委屈,都是心平氣和。像舍利弗被佛陀批評他受不淨食,舍利弗即刻將所食之物吐出,並對自己的粗心大意,誠心感謝佛陀的教導;憨山大師被誤會挪用國庫的公款整修寺院,因此放逐邊疆,憨山大師神色自若向師友告假,宛然要到遠方旅行。神秀大師本來已是五祖弘忍的首座,但半路殺出六祖惠能,神秀禪師仍然歡喜承擔,尤其在北方指導禪法時,一樣讚歎南方的惠能,如果他不是在禪修的過程中得到平等心,何能有這麼豁達的表現呢?
三、在忙碌的時候,仍然安閒:過去的禪者,並不是每天只圖安然,不做事情;一個禪者,能忙能閒,甚至在閒中能忙,忙中能閒。真正的禪者,禪堂裡一坐數小時,下坐以後,田裡的春耕秋收,一樣的晨昏作息。有的禪者悟道以後,仍然討單典座,有的請求服務耘田,像臨濟栽松、雲門擔米、仰山牧牛、趙州掃地、雲巖作鞋、丹霞除草,他們把忙閒打成一片,所以生活一切皆是禪也。
四、在受責的時候,知道慈悲:臨濟義玄禪師在黃檗禪師座下參學三年,前後請問三次,三次都挨了打。後來到江西請謁大愚禪師,經大愚指點:「黃檗禪師對你是老婆心切,他是大慈大悲啊!」臨濟一聽,彷彿打破虛空、撥雲見日一般,廓然大悟。一般人受到責備,就會心生懷恨,但是禪師們反而感謝師長的慈悲教導,所以才能在禪門更上一層樓。
參禪有什麼用?禪就是開悟,只要一開悟,你在生死的邊緣沒有生死,你在寒暑的時候沒有冷熱,你在榮辱的當頭感覺平常,你在生活中處處都有禪悅法喜,這就是禪者的自在解脫。

──摘自《人間萬事》第十冊 p.362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