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 佛法義理⑫ 十二因緣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 佛法義理⑫ 十二因緣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我們的心具足一切萬法。 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人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這個三世生命流轉的過程,佛教透過「十二因緣」,也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的循環相續來做說明。換句話說,人之所以會有三世生命的不斷生死流轉,就是「十二因緣」相續循環的結果。

所謂「無明」,就是不明白「緣起性空」的宇宙人生真理;因為不明理,所以本具的佛性被煩惱的黑暗覆蓋,稱為「無明」。

眾生生命流轉的源頭,就是因為最初的一念「無明」,因此在身、口、意上造作種種的「行」為,於是產生了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了「名色」;藉由母親懷胎,「名」(精神作用)和「色」(物質體)結合,就長出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稱為「六入」。

一旦六入成形,母親懷胎足月誕生後,透過六根(六入)接「觸」外境,對世間的各種苦樂有了感「受」,就會生起「愛」染欲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例如,我喜歡的,我就要得到;我不喜歡的,我就排斥。於是又造作出很多的業,成為未來的因;有了業因,又會感招果報,於是再度「有」了下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生命就是這樣的生死重複,不斷的輪轉。

一般人常會問:「生從何來?」「從無明來的。」「死到何處去?」「隨業往生。」過去、現在、未來,其實是一個環形的關係,十二因緣會一直不斷的重複循環,因為煩惱造業,而產生苦的果報,周而復始。過去的會影響現在,現在的會成為過去,未來的也會成為現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三者是互為因果的關係。

但求諸己 創造自己生命

《三世因果經》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意思是說,我們今生所遭遇的,都是來自過去所做的因;要知道未來是什麼結果,就要看我們現在做什麼。所謂過去、現在、未來,不一定要等到來世,我們每一天都活在過去、現在、未來裡面,每一天都活在因緣果報的循環裡,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這「三世因果」足以說明,生命應該當下就知道:生從何來?死到何去?不用求神問卜、抽籤卜卦。我們要知道,自己「造了什麼業?做了什麼事?最後會得到什麼結果?」這些都可以從現在人生的際遇中明白;我們現在播撒了什麼善、惡種子,都會成為我們未來的果。所以,凡是真正學習佛法的人,要懂得一切但求諸己,我們才是能夠掌握前途未來,才是自己生命的創造者。



涅槃

一般人講到「涅槃」,往往與死亡畫上等號,甚至連自殺或槍斃而死的人,也稱「涅槃」;即使是佛教人士,對於大德長老辭世,也常用「涅槃」來形容,實在曲解了「涅槃」的真義。涅槃不是死了以後叫作涅槃;活著、開悟,就叫作涅槃。涅槃它是一個不生不滅的境界,所謂「去一分無明,就得一分智慧;去十分無明,就得十分智慧」。

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成就正等正覺,這就是涅槃。他泯除人我關係的對立,超越時空的障礙,而證悟生命永恆無限的境界;但因身體尚有依報在,所以稱為「有餘依涅槃」。他八十歲時在娑羅雙樹下寂滅證入的是「無餘依涅槃」,此外五十年間行化各地,接應群機,過的是無著無染的「無住涅槃」生活;像這種住而不住,應化自在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涅槃」。

涅槃,不是舊有生命的結束,而是新生命的開始。涅槃是不生不死的境界,是圓滿、永恆的生命,是超越時間和空間,不在生死中流轉,因此佛教的「三法印」裡,最後一個法印即是「涅槃寂靜」。當一個人證悟到「涅槃」境界,即代表他已經得到解脫自在。

試想,人活在世間上,為什麼不能自在?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不合己意,就不自在;吃飯時挑肥揀瘦,睡覺時輾轉反側,都是由於人心的貪瞋愚痴、種種煩惱妄想而讓我們不得自在。如果能體證世間實相,做得了自己的主人,便能處處自在無礙。

當然,涅槃境界也有深淺。在佛教裡,二乘羅漢開悟證果,只是證到「有餘涅槃」,必須是大乘菩薩經過百千萬劫的修行,才能證得「無餘涅槃」。「有餘涅槃」表示還有一些世間依靠,如依於精神、心理,依於悟道、智慧;能到達「無餘涅槃」,就是一個慧日朗照虛空,似無依靠卻又光輝普照的平等世界。那是一個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的世界,是沒有生死的法身實相,也是最究竟圓滿的境界。

其實佛教裡面,有很多同義不同詞的名相,它只是為了解釋某一個佛法義理,形容某一種證悟的法界實相,所延伸出來的不同名稱。比方說:如來、寂滅、真如、自性、法身、實相、本體……其實都和涅槃、般若一樣,是同一個意義。這都是佛教的大德們,為了解釋一個人生圓滿的境界,用般若、實相、法身、理體來說明最高的境界是什麼、最高的涅槃是什麼。但是一些初學佛法的人,一下不容易進入佛法大海之中,聽到這許多名相,就生起了疑難,產生了疑惑、錯誤的解釋。

因此,人人要了解,涅槃不是死的意思,涅槃是一種圓滿,證悟法身,進入到一種沒有動盪、是非、好壞、對立,是不染一塵的寂滅境界,就像光照大千、胸懷法界一樣。所以,涅槃是生命最究竟、最圓滿的境界。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