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副刊 | 人間福報

閱讀

【詩】畫題:常玉〈花〉

文/紀小樣 無從猜測── 一百年前的巴黎 會不會 比你的背景還黃? 正如要世界知道 一支 比水清透的花瓶 在桌上 可以張揚幾枝劍蘭是多麼艱難? 中國需不需要馬諦斯或蒙特里安 ──我也沒有答案…… 目下,我祇知道 ──孤獨正優雅地 要把偌大的畫面充滿 而你當然可以大方地窺探 因為──所有的花瓶 都是女體的隱喻 時間是多麼透澈的 一種流水啊!虎斑與利爪 早已越界而來;沒有任何 眼眸知道 我還在 等一隻手 伸入畫面── 把納希瑟斯的自戀挪開……

MORE

徽州的美麗與哀愁

文/符芝瑛 「耀華,你什麼時候回來?」 「橘子紅了的時候!」 這是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連續劇《橘子紅了》的第一幕。在豐收纍纍的橘園裡,看不清楚面孔的一男一女對話結束,男人毫不留戀大步走遠,鏡頭拉回女人,寬袍寬袖底下隱約露出三寸金蓮,低頭無聲淚泣,繁複厚重的傳統髮飾,壓著難以承受之重……。 清明節前應朋友邀約到婺源看油菜花,我卻完全跑題,對人工栽植的大片油菜花無感,反而一見鍾情迷戀上徽州文化。上面所說的故事正是以徽州為背景,透過螢幕展現出來徽州的美麗與哀愁,在這趟旅行中,我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及感悟。 婺源原屬安徽,上世紀三十年代被劃入江西,行政歸屬無法切割文化紐帶,無論形式或內涵,仍是徽州一脈相傳。 有人說,旅行包含三個層面:風土,風物與風情。我姑且按照這個邏輯,說說我走過的徽州。 首先是風土。 徽州自然環境多山多水,但山不是那種蘶然拔地的望之儼然,而是連綿圓潤的即之也溫。千百年來人們在山裡開墾梯田,種茶種稻,當雲霧飄來,農民人影綽約,彷彿置身潑墨畫中;徽州的水也不是轟然奔流的雄壯,而是靈秀蜿蜒的安靜,板凳橋橫跨兩岸,通濟橋加上飛簷翹頂,變成往來行人可以休憩聊家常的涼亭。 徽州的美,不存在手機相簿裡,不存在朋友圈裡,存在心裡腦海裡。 其次講講風物。 放眼徽州,最大特色應是白牆黛瓦建築,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目前看到的大多建於明、清兩朝。徽州這樣的建築形式,有其歷史社會原因。 如前所說,徽州地形閉塞,男人為謀出路,遠走他鄉做生意,留下親眷婦孺,為了安全,把圍牆建得很高,一樓只開窄門不開窗,二樓以上才開很小的窗戶。 當地人告訴我們,這種設計有「三防」──防火、防盜、防色狼。那麼採光怎麼辦?答案就在走進去的一瞬間呼之欲出,每一進都有天井,廳堂遍灑自然光,每個天井中不是挖一個池子,就是擺一口大缸,既有木造建築蓄水救火的功能,更寓意著「四水歸堂」(有水斯有財)。 徽州建築是典型的「內在美」,商人如何展現光宗耀祖、衣錦榮歸,就是蓋漂亮的房子。大量運用磚雕石雕木雕(這三項已列入非物質遺產名錄)裝飾,舉凡梁柱,門窗,無處不雕刻精美,八仙過海,福祿壽喜,琴棋書畫,漁樵耕讀等圖案,都代表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寓意家族長遠繁衍。 當地人介紹有兩個成語與徽派建築有關:一是「門當戶對」,徽派建築大門雕刻的圖樣上面有一組叫「戶對」,下面有一組叫「門當」,都可以彰顯家族的財富與地位,後來成為判斷兩家結親是否合適的標志。而「拐彎抹角」是建築與窄巷相交的那一面,從礎石往上約兩公尺,把直角修成圓弧形,一說怕轎子撞到,一說禮讓行人。 最後聊聊風情。 在風俗文化上,徽州受儒家思想熏陶極深,家族關係緊密,規矩禮法森嚴。徽商素有儒商之稱,每個村落都有私塾學堂,教導四維八德,孔孟之道,也源源不絕地向政府輸送人才,商賈之後進士秀才頗多,甚至出過不少中央大員。 但是隨著時代演變,儒家禮法慢慢成為壓抑人性,剝奪自由的枷鎖,就拿《橘子紅了》來說,大太太因為不能生育,自覺愧對夫家,花了五十銀元買來一個十八歲的姑娘為家族傳宗接代,故事以悲劇收場。在徽州仍有許多座「貞節牌坊」,提醒世人那一段生而不平等的悲慘歲月。 托朋友的福,我們有一晚住在延村清代老建築改裝的民宿裡,一腳踏出一聲百年木製樓梯的呻吟,撫摸著精雕細琢的窗櫺欄杆,不禁幽思,曾幾何時,這裡是否住過一位妙齡女子,或是一位深閨婦人,他們的世界只有天井望出去的一朵白雲,幾顆星辰? 「你什麼時候回來?」 橘子應是一年一年會紅,但是我已經不太記得詳細劇情,最後那個男人回來了沒有?♣

MORE

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MORE

【5-6月主題徵文母親節禮物】種給母親的花

文/黃長安 傍晚時分,煮飯花(即紫茉莉,又名夜晚花)總會綻開美麗的花朵。當別人家飄出飯菜香,我和姊姊也已經寫好作業,坐在門口等母親。母親忙著工作,通常在天黑前後回家。 三合院的角落盛開各色的煮飯花,偶爾出現混色的,喇叭形狀的白花上幾線鮮紅像流血。種子是母親從外婆家帶回來的,經過幾代雜交,常會出現意外的花色。母親的工作很雜,有時去工廠打掃,有時到菇寮種菇,有時幫人家殺鴨拔毛……。 煮飯花的果實堅硬,像小巧迷你的手榴彈,我常常趴在地上彈著玩。有次採果實,不小心踩斷好幾棵煮飯花的枝條,母親罰我跪在床前,我抗辯:「很快又會長出來!」母親很生氣,說:「植物長得好好的,沒有理由踐踏!」 那天天黑了,煮飯花陪著我和姊姊一直等,母親沒有回家煮晚飯。我和姊姊煮地瓜吃,鄰人跑來說母親在港邊幫人殺魚,落海失蹤了。姊姊很擔心,低聲啜泣,不懂事的我生著悶氣,又要像討海的父親不回來了嗎? 沒有錢搭公車,姊姊拉著我走路去外婆家。沒有月亮,星星稀疏,走了很久,腳底起了水疱。涼涼的夜風吹拂,我們不害怕,路旁有許多人家種的煮飯花相伴。 外婆家的煮飯花種更多,前後院牆角滿滿都是。暑假在外婆家等母親,母親還是沒消息,我和姊姊採了很多煮飯花的種子,裝入玻璃罐內。每到五月,我們把種子撒在家前面的路兩旁,這是給母親的禮物。種給母親的的煮飯花,黃昏時朵朵開放,母親聞到熟悉的花香,一定會找到路,回家看看已經長大的我們。♣

MORE

【詩】螢火魅影

文/邱慧娟 星星未寐的夜 穿鑿了聊齋密語 鬼火 附會演出 風的笙歌 早酣了半山明亮 費洛蒙的起義,點燃曖昧 一季皴染 荒煙的華麗總在時空裡茫然 幾縷形骸,無聲曝光 轉身後的幽客 一閃而逝 抵達人間的課 漫寫悠悠

MORE

【藝文訊息】「我們的文學夢」──路寒袖講座

由紀州庵文學森林與上海商銀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將邀請知名詩人路寒袖引領大家看見詩與歌的複音交響,以及詩與圖像的交融互譯。 免費報名可上紀州庵官網:http://kishuan.org.tw/ 時間:5月3日(五)19:30-21:00 地點:紀州庵新館2樓

MORE

【我行遲遲】雅丹.逐日

文/葉含氤 看雅丹地貌是一種視覺震撼,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巨石沙海的決絕荒涼,是雄奇磅礴的寂寞孤獨…… 走在敦煌彷彿走在人文歷史裡,不論是莫高窟、鎖陽城或陽關,但有一個例外——雅丹魔鬼城,一座天然的地質公園。「雅丹」是維吾爾語,意即陡壁的小山包。這是乾燥氣候中的一種風蝕地貌,常見於中國西北地區。而「魔鬼」,指的是常會有尖厲的勁風吹過這些山包,發出鬼哭神嚎的聲響,宛如魔鬼經過。 雅丹魔鬼城是當天的最後一個景點,這個區域東西長約二十五公里,南北寬約二公里。雅丹地貌的獨特性,在於每座山包都能對應出世間萬物的形象,如人面獅身、西海艦隊、美人像……。因為是自然形成的樣貌,所以三分靠觀看,七分靠想像,能瞧出個所以然,靠的是天分。其實它們像什麼,我倒不在意,這些山包變成今日的模樣,全是風吹的偶然,既然是偶然,也就無需執著其形貌。這片雅丹,以平坦的大地為床,矗立著一系列的高壟山脊,有些蔚然成群,有些零星孤立,不論群聚或單一,它們就是一個整體,一個由戈壁與雅丹合一的獨特地貌。 我從玉門關過來,剛好趕上景區看日落的交通車班次。雅丹的落日極富盛名,因為會隨著光線變化,產生與白天不同的光影效果。 剛開始跟著四十人座的交通車走馬看花,每一個定點的拍照處總有圍欄,只能遠觀,玩得很拘束。如果要深入雅丹,在景區大巴車的第三個站點,可以選擇再花錢包一輛吉普車。吉普車走的不是常規路線,而是能進入更精采更豐富的雅丹。我來的前一日,問過已來過此地的溫州姊姊,她認為包吉普車雖貴,但值得。當日我很幸運的湊到四人共同包一輛吉普車,減省了許多費用。 吉普車行經的路段與景區大巴完全不同,所到之處都是沒有圍欄的南區。這區域雅丹密度很高,更是遼遠壯闊,車子隨便一停,景觀都好,又因遊客銳減,賞玩品質很精緻。司機會選擇比較有看頭的地方,讓我們下車近距離觀看。有一片雅丹,從馬路走去大約要六七分鐘,是個向下的緩斜坡,沿途很美,山石旁還有不知名的耐旱植物,望眼而去蒼蒼茫茫,在曖曖暮光下更顯幽深,我們四人忍不住地一路往下探索。 看雅丹地貌是一種視覺震撼,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巨石沙海的決絕荒涼,是雄奇磅礴的寂寞孤獨。我在那裡拍到幾張滿意的風景照,上海姑娘則自拍得愉快忘我,另一對情侶也拿著專業相機到處取景。因為沒有其他人,四周很安靜,連風聲也靜悄悄的。大約十分鐘後,聽見司機遠遠地朝我們大喊:「回來了,要不趕不上落日。」確認我們都聽到後,又加強道:「用跑的。」 我們一聽到呼喊,立即收起手機相機奮力往上跑,跑不動就停下來走幾步再跑,偏偏在沙磧地跑步又格外吃力,總之跑得氣喘吁吁。我邊跑邊開玩笑地跟旁邊的上海姑娘說:「還好中午我們在陽關有吃飯,要不哪有力氣這樣跑!」這一跑,才知道方才竟不知不覺地走了老遠。戈壁像海,廣闊浩瀚,如果沒有馬路這個明顯的座標,估計會迷路。 待會合後,司機說:「今天落日時間是六點二十分。我們得趕一趕。」我看一下表,已將近六點。 看落日處是一片較平坦的雅丹戈壁,我們抵達時,已有十多人在嬉遊,在閒晃,還有一架無人機如鷹般在天空飛翔。剛開始大家還漫無目標地東走走,西拍拍,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大夥的身影與目光逐漸往同一方位聚集,並屏氣凝神地用雙眼,用手機記錄著太陽從三十度角,二十度角,到十度角,然後忽地一瞬,完全隱沒在地平面。此刻,眾人的神色有別於方才的專注,都放鬆了下來,也零星緩慢地往停車處走去。正當我以為萬物都將退場,天地也將回歸沉默時,卻在兩三分鐘後,瞥見西邊天空,綻放出如櫻花般的緋紅霞光。 真美!比等待日落時更美。那霞雲如水墨般漸次洇染,讓我忘了身處於乾旱的黃沙大漠。 搭乘吉普車離開時,我望向窗外,流連著天邊彤雲爛漫。在雅丹,我沒有聽到魔鬼般的狂風呼嘯,只看見日落天涯的雲彩,為我彈奏出優雅溫柔的樂音。

MORE

【尋找希望】綬草傳遞愛的力量

文/林筱汶 四月三日花蓮地震,我想起一位退休後長居在花蓮的老師。透過許多管道終於確認到他人平安,不過房子變成危樓,暫被安置到其他地方,幾位原本各自獨居的老人,頓時成為患難室友。 餘震不斷,老師婉拒我們前往探望,聲音裡透著驚惶後的疲累不安。想著該如何給老師一點支持呢? 思及老師對蘭花非常著迷,因為蘭花基因古老,又具多樣性,幾乎各種氣候環境都有她們的蹤跡,可見其生命力的強韌。老師如今受災寄人籬下,需要適應一陣子,也暫時無法到處訪蘭、種蘭了,我想也許可用另一種方式,讓蘭花與他再次產生連結。 上山下海訪蘭,我們絕對比不上老師,不過時值清明,正是台灣最小蘭花「綬草」的花期呀,而且平地就有機會尋得。當年也是在這樣的細雨紛紛,老師帶我們與綬草相遇,她那盤龍狀上攀的精緻小花,猶如一條粉色絲帶,令人驚豔難忘! 於是我在群組發動朋友們一起尋找綬草的身影,要把各地綬草開花的身姿傳給老師看。其實不確定能徵集到多少,因為原本在平地很常見的綬草,因被過度採集和環境開發,已列為瀕危植物,加上不開花時簡直跟雜草無異,開花時不仔細看也容易錯過,所以要尋得她的花踪,除了要有好眼力,還得憑藉一點好運氣。 心念一旦啟動,緣分便磁吸而至,朋友們無論識或不識,開始猶如都市偵探,互相通報芳蹤,密集轉傳分享;這堅韌的蘭花草啊,只要割草時不連根剷除,來年春天就有機會看她開花。有時她守候在牆角、躲在大石邊,有時新建案整地後的停車場,竟也冒出一小株,入目時忍不住一陣悸動:原來你在這裡! 整理照片時,我彷彿看見夥伴或跪蹲或趴躺在地,以各種盡可能微距的姿勢靠近,才捕捉下這些「期間限定」的身影,像在困難中尋找希望和美好,這是一種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啊! 這一季蘭花草盛放,見證了有情與友情的同在,我們不只把愛傳給老師,也療癒了自己!

MORE

左腳與右腳的距離

文/方秋停 左腳與右腳的距離有多遠?右腳發生的狀況多久會輪到左腳?免疫風溼病持續數年,答案便告揭曉! 關節疼痛經常是免疫疾病病發的警訊,骨骼藏匿皮膚底下,無言受到攻擊,軟骨遭破壞,骨點發炎,反覆性疼痛後續造成關節受損變形或者骨頭增生僵直,察覺異狀時往往已成不可逆損傷。 手趾如樹枝率性歧出,莫名變異正在發生。手趾病變外,腳的狀況亦不遑多讓。不知何時起我右腳大拇趾往第二腳趾日漸偏移,大拇趾骨頭突出,第二腳趾因受擠壓而懸空,造成穿鞋困難,走路失衡,只好遵從醫囑,進開刀房處置。 醫師先將突出的大拇趾骨鋸除以鈦合金包覆住,防止組織再生,另以鋼丁刺入第二趾固定矯正。 ● 猶記得術後有好一段時間不良於行,必須拄拐杖上班。上班前晚,我徹底失眠!不盡然因為難為情,更因想到將遇著旁人的詫異目光、必須反覆訴說事發原因、手術過程、後續治療及影響……,想像一雙雙迎面走來的疑惑眼神,關心、好奇或同情,此般情景對向來低調的我而言將是一大考驗。於是拚命思索如何減低尷尬、繞遠路、閃避可能觸踩到的地雷……,腦子不停盤算預想,夜就這樣流失! 強硬自尊讓人無法輕鬆!倘不要有那引人側目的拐杖,我似可忍痛健步,佯裝沒事! 清晨以單腳撐挺,梳洗畢穿著衣褲,左腳穿平常鞋襪、右腳套上石膏鞋,厚笨鞋型全然無法穿搭,頓時我似拙劣的cosplay、亦像裝載失衡的單車騎士。左手拄著柺杖緩慢前進,彷在昭告世人──我是傷患! 上車讓拐杖先再側身緩慢移入,下車一樣拐杖先下,左手施力幫助右足及全身挺站起來。校門就在前方,拐杖連手,朝陽似鎂光燈打亮舞台,引我一步步走向前晚預想的路徑。新來的警衛和我不熟,目光不造成威脅,再往前,遇見幾個行色匆匆的同事,大家都忙著呢,無人留意我的異狀,哈,前晚的擔心顯然多餘,心裡不禁感覺輕鬆與失落。再往前繞路便可搭乘電梯躲進辦公室,左手拄枴杖與右傷腳一起踩出,蠢鞋笨腳具體化我的狼狽! 踩上樓梯,突然忘記默念再三的口訣,啊!上樓時健腳先出,拐杖輔助壞腳接著跟上,下樓相反。拐杖成為第三隻腳,上樓下樓,欄杆異位,左手抓換右手,頓時手忙腳亂──「啊!哪一腳先呢?」 路過同事好心前來幫忙出主意:「應該是左腳先吧──小心──妳腳怎麼了?」 「手術!」 對方皺眉,願聞其詳的表情寫在臉上。 「還好啦!只是拇趾外翻!」 佇足或陪我走一小段,鐘聲揚起,腳步於迴廊間來來回回,不希望遇見的人陸續出現。 「妳怎麼了?」 「摔倒了喔?」車禍嗎?什麼時候發生的?保守或誇張,神情瞬間轉成嚴肅或強忍著笑…… 我擇要敘述,原來的介意全然無法守住,即連平常不曾交談,甚或叫不出名字的同事也來關心。 「拇趾外翻,我也有耶,妳覺得開刀有用嗎?」 「我兩腳都開過了!很痛喔!」 拐杖緩慢行走速度,卻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現成話題引來討論,原來某人腳也有問題,難怪常見他搭乘電梯,健步鞋內暗藏著隱疾! 原本痛恨的拐杖突然變成船槳,助我於人際流域中前行。 校園多走幾回,被所有人瞧見過便不必再擔心遇到誰! 拐杖是歧出的肢體,表明我需要扶持與禮讓,似森林中的梅花鹿角可以領路,亦像可連綿前進的樹藤。有些疼痛藏在體內或存心中,即便嚴重亦無人知曉,拄著拐杖步步前行,真誠表白,鮮少人會猜疑或傷害不良於行之人。潮浪襲擊,貝殼、樹枝被衝上岸,風暴似已遠離。 笨拙石膏鞋保護傷腳,讓我心平氣和,教我捨棄執著、開放自我! ● 日子緩慢前進,被整治後的右足部看似完好卻常抽筋,腳平放或抬高皆不舒服,一股發自體內的刺痛感於筋脈間穿行。神出鬼沒的疼痛似會移轉,久而久之甚至凝聚特定位置。漫長的復原期夜裡經常被痛喚醒。平伸、側躺或墊枕頭,傾斜、舉高或垂放……,如陷落深淵斷崖的樹木,阻斷的血肉試圖於扭繞荊棘中接連出生存脈絡,數著日子,跛腳踩著疼痛節奏前行,總算捱到拆封那天! 護理師拿著老虎鉗靠近我,要我深呼吸,說著鉗子便咬住腳趾,猛力抽出,一次不成再一次,終於瞥見那兩根約莫四五公分的大鋼釘,當下我倒抽了一口氣──血肉之軀如何承受這般強硬迫害,難怪我最近如此難受! 腳如被砍削過的樹幹,斑斑斧痕,拆去縫線仍殘留血跡,腳板持續腫脹瘀青,這是我的腳嗎? 鋼釘抽出,骨子裡仍然疼痛不已,一道道激烈疼痛於體內蔓延,如夏日雷電自雲層密集處劈開,渾身神經跟著轟轟然。腳平伸、提舉都不舒服,筋骨齟齬,相互指責,深藏體內的劇痛無法平撫,吃力移動右腳,遍尋不著舒適點,日子難熬如擱淺船隻,啊!腳丫如破裂船槳,待養護後方能再使用! 疼痛須靠忍耐或想辦法遺忘,銼斷筋骨存留暗黑密語,總於深夜或穩坐沙發之際,筋脈便頑強地抽痛,啊!又來了,漩渦又起,烏雲聚集,欲奮力划行卻動彈不得,深怕一用力筋脈便將斷裂,只能咬緊牙根,等候這波苦難過去…… 雙足忍痛踏出,心底竟浮起勵志諺語:「苦難是成功的階梯,需要勇敢邁出腳步」、「正視疾病,勇於忍受的人,將變得更堅強、壯大」(希爾泰)。 醫師說我可以畢業了,不必再回診!此後可穿著寬鬆布鞋,等候拿掉拐杖,回復正常生活。啊!看著那被剖開復縫合的腳丫子,感覺被抑制的腳拇跟,與其他趾頭排列一起總不對勁。疼痛移轉,皮肉筋骨相互拉扯,大拇趾側邊的疼逐漸移轉至趾骨。削足適履後,腳總算塞得進以前的鞋子,而另一股疼痛卻自腳底與日俱增,腳裡似埋了顆小炸彈,一踩下便有引爆之虞,只好踮著腳尖或盡量踩腳後跟。肢體未能盡符人意,日日清洗、呵護雙腳,夜晚將之舉高,查看它們是否安好。 ● 無形的痛於體內凝固,只能與之和平共處! 近年注意力多置於右腳。不知何時起,左腳大姆趾側邊骨頭漸地凸出,初始以為是單純的皮肉組織增生,發炎指數降低後將平復,而事與願違,那不被期待的凸起日益明顯。四年前被鋸開的右腳仍留傷疤,有了上回經驗絕不願輕易再試,暗自祈禱厄運平息,而拇趾骨急切外推,凸出之骨彷如遇到了沃土生長快速,一股強烈力道自腳掌側邊挺出,大姆趾如無處伸展的樹根擠向食趾,相互壓迫的腳趾如根浮出。第二趾與中趾逐漸交錯,不在同一平面。眼看歷史就將重演,右腳曾受的苦難將於左腳重演,內心滿是抗拒…… 紅斑性狼瘡或許不會立即危及生命,卻不斷生發新的考驗,時聽小行星在體內爆破的聲響。 午後骨科不似往昔那樣喧擾,主治醫師多看兒童,候診室於是多了幾分天真吵雜。對於形同復發的類似狀況,我盡量保持不憂不懼,換了新的醫師,期待能有更好的醫療品質。X光拍攝採全新姿勢,單腳站立,膝蓋著地,腳尖撐住作預備起跑動作。嚴重變形的兩腳如荒野裡的倨傲石岩,不知醫師將如何整治? 夢魘再現,我終須面對,再次進入開刀房。

MORE

【時食有味】好愛好艾

文/林念慈 艾草被譽為「百草之王」,渾身是寶,全草可入藥,多應用於針灸、薰香、藥浴。晾乾後,保存三年再製成艾條或艾柱,稱「三年之艾」,施灸相對溫和且炙感明顯;俗諺云:「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新歡迷人,但治病還得找舊艾。 清明前後,恰逢艾草盛產。艾草的殺菌功效絕佳,用來摻染「草仔粿」不易敗壞,接著一路「艾」到端午節;五月五,家家戶戶掛「艾虎」,把艾草紮成老虎的形狀,或縫製成香包,懸在門口、配戴於身,便可驅五毒,招百福。民間工藝千姿百態,紮了老虎,也可編成「艾人」,《荊楚歲時記》載:「採艾為人,懸於門上,以禳毒氣。」但艾人總讓人浮想聯篇,就連「採艾」,也帶有求愛的既視感。 艾與愛的連結,自《詩經》始:「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愛情裡的時空感相對魔幻,有時剎那即永遠,有時天涯若比鄰,既如此,一天抵三年也沒什麼奇怪。相守方見良辰美景,相思唯餘斷井頹垣,千古以來,都是同一種情懷。 南宋李石〈長相思‧重午〉:「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釵頭雙荔枝。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相思十二時。」端午佳節,悉心打扮,心上人卻不在眼前,分外「思偶」,十二個時辰都在想念,即便懸艾虎、貼符咒,也躲不開心裡那個可愛的「討厭鬼」。蘇軾〈浣溪紗‧端午〉,描寫侍妾朝雲身穿綠衣,因暑熱而滿頭大汗,但在他心裡仍如幽蘭美麗;末句「佳人相見一千年」實在太俗,不該是文豪手筆,但面對生病的愛侶,沒什麼比俗套更見日常情分。 這或許也是一般人喜歡艾草的原因吧!長在人間,樸素又踏實,但「芳名自有庶民知」:它渾身都是煙火氣,與我們同慶佳節,期盼美好生活,也在女子身心作痛時,在暗夜點起一米星火,帶來溫暖,溫經散寒。屈原最愛杜若、蘅芷,奉若仙子,將艾草視為惡草與小人,誰知幾千年過去了,每逢他自沉汨羅的日子,只有艾,依然年年敬他一縷清芬。 艾,是天地予人之大愛;愛,則是人與人之間的珍惜與關懷。 人生難滿百,但愛能永恆。當最初的情愫退去,當容顏姣好的「少艾」,走著走著,成了白髮蒼蒼的「耆艾」,請相愛如昔。

MORE
/141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