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家寶寶 安心享用新鮮水果

文/派翠西亞 |2022.12.10
2643觀看次
字級
志工協助包裝給育幼院的蔬果。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無毒農」創辦人曾逸峰希望消費者珍惜每個農作。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藝人嚴正嵐擔任2022等家寶寶耶誕公益大使。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產地特派員林元芯與無毒農粉專小編,到產地採訪農民。 圖/無毒農
等家寶寶協會每年耶誕節,都會舉辦耶誕傳情活動,為育幼院募集禮物。 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文/派翠西亞

農產品電商平台「無毒農」負責人曾逸峰,2016年意外獲知台灣育幼院童,長期吃不到新鮮的各式水果,決定開展一項揪團送水果到育幼院的公益計畫,結果獲得熱烈回響,如今不但嘉惠全台600多名育幼院童,而且也間接支持了台灣栽培無毒蔬果的小農……



台灣是世界公認的「水果王國」,出產的季節水果味美多汁、盛名遠揚,然而,可能很多人難以想像:有不少孩子從小一直成長到青春期,竟然沒有吃過台灣出產的芒果、黑珍珠蓮霧、草莓……

事實上,對很多育幼院來說,能讓院童「吃飽」及「穿暖」,已是非常吃力的超級任務,就算有善心人士捐款,也要盡量保留用於孩子生病、升學時,有足夠的醫療及教育資源足以支應,因此院童是不是每天都有水果可(換著)吃,或是配有足量的蔬菜瓜果,通常院方大多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省著菜錢過日子。

連續創業專注無毒農

曾多次創業的曾逸峰,曾是程式設計師,創辦過軟體公司,還開辦過文創公司,也創建過結合app的旅遊平台,後來因為拜訪各地小農,深受感動之餘,決定創建一個友善環境的無毒安心蔬果平台,為台灣小農建立順暢的通路,於是陸續成立「無毒農」電商平台及實體店面。

有一回,一位長期訂戶要「無毒農」幫忙把預訂的整箱水果,「幫忙找一家育幼院送過去」,原來,因為訂戶家人那周剛好出遊,無法收水果,因此便想到何不轉送給育幼院童。

剛開始,曾逸峰只覺得好奇:育幼院真的喜歡收到捐贈的水果箱嗎?於是他請現職協會執行長的王子瑜上網去了解現況,沒想到查詢發現,育幼院果然奇缺新鮮蔬果,甚至表示:如果不是因為某樣水果盛產,有人成堆送去,孩子已經很久沒吃過水果了……

安置院童渴望吃水果

也有育幼院坦言:育幼院常收到善心人送嬰兒奶粉,迫使很多大孩子為了補充營養及怕過期,不得不喝甜得膩人的嬰兒奶粉,至於水果,育幼院很難有充裕經費購買一些價格稍高的葡萄、奇異果、水蜜桃、草莓、玉荷苞荔枝、牛奶蜜棗……等水果,孩子有時會好奇:究竟那些水果嘗起來是什麼滋味……

曾逸峰決定用群眾募資的方式,推動這項新型態的公益計畫,他特地找了幾位工作夥伴負責規畫募資計畫,將每月募得的「水果基金」,以成本價轉換成一箱箱經過檢驗的安心蔬菜、水果,並逐一詢問全台各縣市有安置0歲至18歲孩子的機構,再依各自不同的需求,自費透過物流將蔬果、米糧或物資送到育幼院。

由於初期贈送孩子為0~3 歲,他們正是弱勢中的弱勢,在缺乏副食品的狀況下,蔬菜水果等製作出來的天然蔬果泥,正好彌補孩子成長時的不足,同時無毒農的蔬果皆需要檢驗合格,也能讓這群最弱勢的等家寶寶安心食用。

育幼院代替父母呵護

透過普查,曾逸峰發現,如今台灣真正的「孤兒」為數不算多,但每年還是有數百名新生棄嬰,以及600~700個嬰幼兒、國小及國高中生,因家庭變故、父母坐牢或親人施虐,失去原生家庭照顧,不得不暫時入育幼院等安置機構。

這些孩子被安置後,有的從4歲一直待到18歲,有的從12歲待到18歲,儘管孩子們有原生家庭,卻有家歸不得,反而在安置機構還比較可以健康成長、受到守護……「這些孩子就是『等著回歸家庭的寶寶』,所以我們在2019年成立了『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希望能為育幼院的孩子們,定期提供檢驗合格的生鮮蔬果……」

遍嘗水果孩子樂開懷

曾逸峰認為,育幼院或許沒辦法像父母般細心呵護每個院童,卻扮演著孩子成長關鍵期賴以茁壯的保護傘,如果社會人士能盡量補足育幼院做不到的部分,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孩子生活於其間的過程,便能感受來自社會的溫暖和善意,也比較不會覺得和同儕落差太大。

儘管2020年起受全球疫情影響,募款不如預期,「等家寶寶」協會並未中斷計畫,每個月都至少送出600多箱的無毒安心蔬果,嘉惠全台至少46家育幼院童。「送蔬果的行動,不只受到小農支持認同,育幼院更大表歡迎,而我們看到孩子開心吃著屏東木瓜、滿天星百香果、阿露斯洋香瓜、玫瑰蕉、金瑩小番茄、巨鑽蓮霧……也十分感動。」

募款送物資日漸多元

到2022年底,「等家寶寶」協會幫助的孩童將累積超過5萬人次。光是2022年度,就捐出水果近9萬台斤、蔬菜達到4萬包、稻米1800斤,甚至還包括2台全新公務車、筆電、口罩及快篩劑等防疫物資、年終的耶誕禮物……更號召200多位志願服務者,定期協助整理及分裝物資,也以認養稻田的實際行動,無形中把民眾、弱勢、農民組合一個善的正循環,讓民眾的愛心轉換成支持農業成長的力量,又能幫助到台灣弱勢族群。

曾逸峰相信,這些孩子雖然被迫離開家,無法在原生家庭享用香甜水果,但民眾的愛與熱情,無形中填滿了這當中的遺憾,孩子們在整個社會力量下陪伴著長大,無形中也讓社會正義獲得實踐,難怪每次「等家寶寶」登高一呼,總有歌手、名人自動熱烈響應。



溫暖的「窩」等待改善

每到歲末,不少團體會發起「耶誕禮物傳情」,讓育幼院童能滿足一些屬於個人的小心願,但「等家寶寶」協會更貼心的,為不同育幼院輪流募集家園修繕基金,從根本改善及解決育幼院的硬體設備。

今年,等家寶寶協會在歲末年終,發起「『窩』想和你在一起──家園修繕基金募集計畫」,資助「伯大尼育幼院」、「聖方濟少女之家」兩個社福機構,鼓勵社會大眾以每份500元的贊助金,提供這兩所安置機構一份最特別的年終禮物。

其中,伯大尼育幼院前年剛搬進了新大樓,但孩子們發現,大樓電梯出來的梯廳,空間冰冰冷冷的,空白的牆面常讓他們想到醫院,缺少家的溫暖,孩子們希望能以彩繪的方式,讓梯廳顯得熱鬧繽紛……

而聖方濟少女之家目前安置18位因為家庭失能或遭受不當對待的失依女孩,這座暫時棲身的避風港,是一幢60年的老公寓,年老房舍使得居住空間不再安全,正在翻新的家園急需裝修經費及購置家具……

「窩」想和你在一起計畫,目前還差3000份左右的禮物缺口,等家寶寶協會希望社會善心人士,能認購禮物為孩子圓夢,或是捐款義助兩個機構改善基礎設施,提供孩子更舒適的環境和更溫暖的「窩」。



「窩」想和你在一起|募集進度請見https://go.greenbox.tw/3UAw64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