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迷悟之間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吃虧的奧妙

文╱星雲大師 儘管有一句話說:「吃虧就是占便宜」,但是,大多數的人仍然喜歡討便宜,而不喜歡「吃虧」。既然沒有人願意吃虧,那麼,經常占人便宜的人,無庸置疑的,必然是不受歡迎的人。因此,處世做人要肯得吃虧,吃虧不但是待人處事最討巧的方式,也是做人處世能夠成功的不二法門。 圖╱unsplash 過去社會上經常傳出金光黨騙財的案例,其實受騙的人正是為了占人便宜,因為一時利欲薰心,希望貪圖意外之財,結果反而吃了大虧。反觀一些看起來「吃虧」的人,結果才是真正占了大便宜。例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他為民謀福,寧願自己吃虧,但到最後,大家公推他為帝;著名的「管鮑之交」,旁人都說管仲在占鮑叔牙的便宜,但是鮑叔牙卻處處為管仲說話,後來還推薦他作宰相,然而正因為鮑叔牙肯「吃虧」,所以不但交到一個好朋友,而且為國舉才,利益了全國人民。 圖╱unsplash 台語有一句俗諺說:「佛祖疼憨人」;中國也有一則故事,敘述甲乙兩個小鬼要到人間投胎,閻羅王要他們選擇過接受或付出的人生,結果選擇付出的甲投生在一個富貴人家,終其一生樂善好施,希望過接受人生的乙卻投生在一個以乞丐為生的人士,終其一生皆以乞討為業。 這則故事說明:一個人如果懂得付出,不計較「吃虧」,才能擁有一個富有的人生;相反的,如果錙銖必較,只知道接受,卻吝於付出,必定是一個貧窮的人生。所以,討便宜的,未必真討便宜;吃虧的,也未必真吃虧,真正說來,吃虧才是在討便宜。 圖╱unsplash 俗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個人只要心存正念,隨順因緣,助人為先,即使一時「吃虧」,最終「因果」必定不會讓你「吃虧」。因為,吃虧即非吃虧也,該是你的,即使吃虧,還是你的。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吃虧便是福」,真可以說是先人智慧的結晶。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圖╱unsplash

MORE

星雲大師:心胸要寬大

文╱星雲大師 我們讚美佛陀的偉大,都說他「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自古的聖賢明君,也都能以天下蒼生為念,甚至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在在說明欲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必須要有寬大的胸襟。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這本來是很正常的道理,但是世界上也有一個很奇妙的現象:擁有金錢的人沒有能力,擁有能力的人沒有機會;心量大的人沒有發展,氣量狹小的人倒是很有辦法。 圖╱資料照片 在這個世間上,如果真的有「天」的話,老天爺真是作弄人,很多胸懷群眾的人,鬱鬱不得志;反而是那些性格暴戾、寡廉鮮恥的政客,卻能身居高位,作威作福。 世間上還有另外一個奇妙的現象,刻苦自勵的人,他們都居住在貧瘠的土地上;富裕的大地則往往居住著懶散的民族。例如,沙漠的民族享有豐富的石油能源;海島的民族擁有海洋的產物,這或許是老天爺有意想平衡這個世間吧!所以沒有給予心胸寬大的人多一些資源,致使賢聖如孔孟者,雖有匡時救世的心胸,卻苦無時機因緣,因為連帝王都不相信他們,因此只有隨緣的「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罷了! 圖╱unsplash 心量大的人能包容小人,小人不能包容有心量的人,所以心胸寬大的人,也是比較吃虧。歷史上有抱負的賢臣良將,往往被一些妒賢害能的小人所排斥,例如三閭大夫屈原,滿腔憂時憂國的熱忱,卻不能見容於小人,因此最後除了投江以外,又能奈何! 我們一直為我們的社會世間叫屈,賢臣良將多遭冤屈,讓他們的匡時濟世之才,不能得用,殊為可惜啊! 圖╱unsplash 現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不是主管不能善用人才,就是人才不肯給無能的主管所用。尤以我國的企業界更是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凡居高位者,如董事長、總經理等,多數未曾受過高等教育,反而是技術人員則大多是學有專精的人才,所以福慧不能兼具也。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世間上的一些宵小魔鬼,他也要統理世間;小混混橫行鄉里,大奸巨惡操縱朝廷,讓世間的忠奸善惡,永遠都成了對比的戰鬥,苦了一些平民百姓,不容易遇到盛世明君,經常都是在群魔起舞的亂世裡苟且維生。 圖╱unsplash 然而,轉輪聖王的盛世雖然不容易重現,但我們可以寄望世間各行各業能出現一些寬宏大肚的社團領袖,能夠真正以社會民生的福祉為念,是則人民幸甚,國家幸甚!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圖╱unsplash

MORE

星雲大師:你我之間

文╱星雲大師 「你我之間」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因為我認不清緣分,沒有把你我的關係連在一起,認為你和我是兩個個體,因此我不容你,當然你也不能容我。這並非誰好誰壞的問題,只因為你我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所以我要排拒你。 男女結為夫妻,因為彼此認為你我是一體的,所以就會相親相愛;兄弟姊妹由於是同一個母親所生,所以你我就是一體的。是一體的東西,即使是身體上的爛瘡爛肉,我也要好好的洗滌、敷藥、包紮、愛護,讓它不要受到傷害。 圖╱unsplash 假如你不是我的,你有多好,你擁有多少的東西,因為不是我的,即使被偷被搶,與我何干?我一點也不會為你心疼。所以,人就是因為分你分我,我的不是你的,你的不是我的,才會彼此排斥、彼此相爭、彼此不能同在一起。 假如你是我的,任何事情我都不會和你計較,我都能原諒你、體貼你、幫助你。你是我的爸爸,你打我兩個耳光,我不會和你計較;你是我剛學走路的兒子,我做父親的跪下來讓你當馬騎,我不但不會怨恨,而且感到很甜蜜、很歡喜。因為爸爸是我的,兒女也是我的;是「我的」,所以就能天下無事,一切平安。 圖╱unsplash 假如不是我的,你給我一個眼色,我可能會給你一拳;你給我一拳,我可能會捅你一刀。一句話不喜歡聽,我非得回罵過去不可;一件事我不喜歡看,我就非得給你難堪。因為你不是我的,生死與我何關?榮辱與我何干?但是只要你侵犯我一點點,我就和你誓不罷休。 我的親人,我的朋友,我的同志,凡是我的,我會把他們都看成是好人,我喜愛他們,我幫助他們,即使再艱難困苦,我也會忍耐,因為他們和我的關係不容許我不重視這許多的因緣。 圖╱unsplash 假如不是我的,你有學問,你有能力,你再多才多藝,我也會嫉妒你、批評你,因為我不容許你比我更好。最好你是不學無術、一無所用、一無是處,我反而能容許你的存在,總之,我不容許一個跟我對等的不同個體存在。 圖╱unsplash 其實,人生彼此都是相關一體的,都是因緣的相互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我之間是相關的、相通的。今日我不要你,不一定將來我會求你;今日我要你,你也不要排拒,將來不一定你會來求我。所以做人心胸要放寬大一些,眼光要放深遠一點,要懂得人我一如,彼此相關。能夠認清自己與法界眾生「同體共生」,這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圖╱unsplash

MORE

星雲大師:五分鐘的熱度

文╱星雲大師 「五分鐘的熱度」,這是恥笑一個人沒有恆心,做事才有了開始,接著就後力不繼,這就是只有「五分鐘的熱度」。 有的人染上了不良習慣,發誓賭咒要改過,可是他只有「五分鐘的熱度」,過後就忘得一乾二淨;有的人聽到善行義舉,他也立志發願要參加,可是熱得快,冷卻得也快,只有「五分鐘的熱度」。 情緒化的人生,大多數忽冷忽熱,就如現在的速食,經過微波爐的加溫,熱得快,也冷得快。又如花草樹木,今年種,明年就長大的,必不耐久;必須在時間之流中,歷經多少的寒暑,才能長成所謂的「青松翠柏」。 圖╱unsplash 佛教鼓勵人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長遠心」;所謂「菩提心好發,恆常心難持」,所以學佛重在「不退轉」。 平常我們孝順父母,不能「久病床前無孝子!」我們愛國護國也不是喊喊口號,回家就忘記了!我們開店經商,知名度與信用都還沒有建立,就因為賺錢有限而不耐煩,如此短見,怎麼能有未來呢? 圖╱unsplash 立志發心,不能像朝露,所謂「露水道心」,經不起太陽一照,就自己消失了。佛教所謂的「摩訶薩」,意思就是說,要做「大菩薩」,必須「經大時」;所以行菩薩道要能「千生萬劫」。所謂「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如果只有「五分鐘的熱度」,就無法成就佛道。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歷經二十餘年的整軍經武,而後才能完成復國的志願;楚漢之爭,漢王劉邦忍辱含垢,一直以低姿態和項羽周旋,他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所謂「爭千秋,不爭一時」,如果只有「五分鐘的熱度」,如何能和人一爭長短呢? 圖╱unsplash 有的人做事「虎頭蛇尾」、「一暴十寒」;這種只有「五分鐘熱度」的人做事,終究「掘井九仞,功虧一簣」。所以,做人做事,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要經得起麻煩苦惱的挫折,要能忍耐得了千辛萬苦的錘鍊;能夠奮鬥不懈,堅定毅力,發大願心,所謂「虛空有盡,我願無盡;世界有盡,我願無盡;眾生有盡,我願無盡。」能夠有此願心,才能在長遠的佛道上精進不懈。 即使是走在人生的道上,也要有馬拉松賽跑的精神;能夠耐力持久,才能在人生道上做一個長跑健將,也才能跑出自己光明的前途。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圖╱unsplash

MORE

星雲大師:時間管理

文/星雲大師 一個人,要管理家,要管理人,要管理事,要管理錢;管理,才能上軌道,才能有條理,才能用而不亂。 圖/unsplash 但是,時間也要管理,有人一生下來,老天給他的數十年時間,他不知道運用,一生就在時間裡七顛八倒。例如,童年應該讀書,他偏要遊玩;中年了,應該要做事,他想到讀書。如果學習,應該先要為人服務,他偏偏自私,什麼都只想到自己;等到老年了,應該要為自己保留一些餘力,他又去為兒孫效力,搞得自己精疲力竭、焦頭爛額。人生可以用一些時間去做一點善事,結一些人緣,他偏要去打牌、喝酒、跳舞,浪費了時間,到最後自己生命中的花種不能結果,豈不可惜! 圖/unsplash 一個人在銀行裡的存款有多少,如何使用?要「量入為出」;每個人在生命裡的時間,你擁有多少?要「量有而用」。當青春已經不再,他還要及時行樂,不知無常之將至;當老年了,眼耳鼻舌身,甚至五臟六腑已經不太聽話了,他還毫無警覺,還在繼續濫用,致使一切東西不知它的時間壽命。由於你濫用無度,等到百病叢生的時候,即使再有時間,它也不屬於你的了。 圖/unsplash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時間就是生命,愛惜時間,才能懂得愛惜生命。如果時間是金錢的話,將每個月所得分作十分,其中用五分去顧念家庭、兒女、親人的生活,另外要以二分去為社會公眾服務,做社會的義工;再有一分留給自己,過著宗教發心、奉獻的生活,剩下的二分,要做旅遊、參學,以及正當娛樂、運動等。 圖/unsplash 綜合起來,時間的管理,要讓它有正當性,要讓它有建設性,要讓它有成就感;要讓人生的歲月雖然是老去了,但時間卻帶來了你的成就、你的歷史、你的功德。所謂「精神不死」,就是你能留下了時間中的許多傑作,昭昭都能存在,例如佛陀的說法,例如孔子的傳道,例如玄奘的西行,例如馬祖的叢林;以及許許多多偉大的建寺、偉大的雕刻、偉大的藝術、偉大的文學作品之光輝,都能輝耀人間,這才是一流的時間管理。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圖/unsplash

MORE

星雲大師:進退之間

文/星雲大師 學開汽車,只知前進,不是高手;要會倒車,才更高明。學開輪船,不能一直前行;有時轉彎、倒退,更為重要。 做人,不是一意地猛衝,走向前去;所謂進退之間,是人生應有的修養哲學。 圖/unsplash 你只知道向前,碰壁的時候,你怎麼辦呢?你只知道退後,後面有個懸崖、陷坑,你怎麼辦呢?所以,做人要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進退如儀,才是合理的人生。 我們鼓勵一個人,要勇猛地向前,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人生的前面只有半個世界,你回過頭來,後面還有半個世界,所以不必認為前進一定是好的,也不要認為後退就一定不好。 圖/unsplash 人的一生,應該要能進能退,進退自如。一場戰爭,勝利的時候,衝鋒陷陣,勇往向前,固然重要;敗軍之際,周折迂迴,轉進後退,如果沒有大將之風,不擅指揮,則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勝戰易打,敗退艱難;因此,人要能擅於前進,也要能懂得後退。 語云:大丈夫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不能向前的時候,你硬是向前,則前途多乖,前途危險;不應該後退的時候你一直後退,退到無路可退的時候,你又怎麼辦呢?所以,《百喻經》中「不退一步」的譬喻,實在可以做為我們在進退之間,重新估定一個立場。 圖/unsplash 向前進,是吾人的責任;往後退,也是吾人的責任。破冰之旅,冒險前進,而你不進,則何能到達目標呢?要你退守最後防線,以保安全,而你不退,則又如何善後呢? 圖/unsplash 所以,進退之間,就是要吾人在社會上,不管任何時候,都要能進能退。我們在功名富貴場中,要「能進則進,能退則退」;我們在朋友、感情、金錢之中,也要「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甚至在親族、父母、人事之中,也要能「應進則進,應退則退」。 一部機器性能好的時候,就能進退自如;一個人能夠通情達理,自然也會進退有序。進退之間,你是不是都能把握得宜呢?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圖/unsplash

MORE

煩惱來了

文/星雲大師 你有煩惱嗎?沒有人敢說他沒有煩惱!他掛念自己的身體健康與否,就會有煩惱!他擔心擁有的金錢會消失,他就會有煩惱!他憂心學業無成、事業又做不好,這也是煩惱。這些都是壞相的煩惱。 田地增多了,耕種不了;房屋建多了,沒有人居住,都很煩惱。甚至錢多了,不知存放哪裡;人情增多了,不知如何來往,這些都是增相的煩惱。 增也煩惱,減也煩惱,人生怎得不煩惱呢?煩惱是什麼樣子呢?一般人答不上來!不過,總是感到自己有很多的煩惱。憂愁悲苦,這是煩惱;懷恨嫉妒,那也是煩惱。我不喜歡的,我喜歡的,都會引發煩惱。煩惱是無形無相的,但煩惱又像是一根繩索,把我們綑得緊緊的。 煩惱就叫「無明」;不明白道理,就會產生無明煩惱。煩惱來了,就像壞人來了,我所結交的良朋善友都會離開;煩惱來了,就像颱風過境,山崩地裂,讓我的心情不能平靜。仔細找尋,煩惱從哪裡來?原來是從我自己的心中生起的,我心中有藏匿煩惱的地方,所以煩惱不時的興風作浪,擾得我日夜難安。 圖說:煩惱從哪裡來?圖/取自網路 因為有人,我聽不慣他的語言,我就煩惱;我看不慣他的行為,我就有煩惱。因為有物質的得失心態,我就會生起煩惱。為了自己的許多大小事情而煩惱之外,兒女不學好,考不取好的學校,我會煩惱;男大未婚,女大未嫁,甚至股票的漲跌,都會引起我的煩惱。 我知道萬般的煩惱皆是因「我」而生;我有力量處理世間萬事,但是在煩惱之前,我就感到自己的渺小、無能和薄弱。 有人有了煩惱,請禪師告訴他解脫煩惱的方法。禪師反問:煩惱在哪裡?原來煩惱是我們自己!就如凡事靠我們自己來解決,所以名利可以給我們煩惱,貪瞋可以給我們煩惱,有無可以給我們煩惱,好壞可以給我們煩惱!假如我們能把煩惱的原因放在一邊,不就可以遠離煩惱了嗎? 有人問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對煩惱的看法,邱吉爾幽默地回答道:「如果我碰到煩惱時,我就會想起一個老人在臨終時說的一段話,他說他大半輩子都活在煩惱中,可是大部分煩惱的事卻從來沒有發生過。」 一個人如果天天想到的只是自己,煩惱一定很多,反而忘了自己,心中只有國家、只有社會、只有大眾、只有工作、只有服務,那麼幸福快樂必定無窮無盡! ──《星雲大師全集‧迷悟之間》

MORE

【迷悟之間】學做事

學做事,等同於學做人,從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就可以了解他的個性及人格,所以「學做事」有四點建議: 第一、祿不可以無功而取:學生成績優異,學校頒發獎狀獎勵;警察破案有功,上級給予記功嘉勉。一個人能為團體、社會肯定,非一夕可得,背後歷經的辛酸難為外人所知,所以功勞、獎牌、勳爵、獎賞的獲得要實至名歸。所謂「無功不受祿」,榮譽要以自己的成績去擁有,不能無功而取,如果沒有功勞、沒有功德,即使得到勳爵獎章那也不是我的。甚至光榮有時候是大眾一起努力得來的,也要能作「成就歸於大眾」想,不可以驕矜自恃。 第二、刑不可以因勢而免:一個人不可以因為自己擁有權勢就公私不分,刑罰、處分是罪有應得,犯了錯就應該接受處罰。作奸犯科,國家有處以刑罰的職責;違反團體規約也理當做適當的處分。所謂「王子犯錯與庶民同罪」,絕不因為你是商場大亨,或擁有高官厚祿,權高勢大,犯了過失就可以免刑,那會導致眾人不服、輿論譴責,甚至引發動亂。國家的法律是用來保護百姓的生活,團體的制度是用來保障人民的福祉,所以執法要公平。 第三、利不可以因寬而有:做事要能公正,利益要能均等。校園裡,老師有義務指導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不能因為學生資質的差別,而忽略某些人的學習 ;社會裡,警察是人民的保母,有義務維護人民的安全,處理事情立場要能中立;公司裡,主管是領導中心,對於屬下的福利照顧應當公平一致。大眾的事,要能一視同仁,依法辦理,憑著良心做事,才能讓人心悅誠服。 第四、嚴不可以因苛而求:父母基於教育子女的責任,要求會嚴格;教師基於學生學業成績的進步,要求會嚴格;公司為了產品品質的提昇,要求會嚴格。「嚴格」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未必不好,但如果成了「嚴苛」,摻有情緒的干擾就不好了。《禮記》上說:「苛政猛於虎。」一個國家的政令過於苛刻,比老虎更加兇猛可怕;待人如果以苛,就沒有人敢和他接近了。所以「嚴」可以,但是絕對不要「苛」,苛求苛嚴反而適得其反。 學做事,應當要常常反省今天的我是否比昨日的我更進步。「學做事」有四點: 第一、祿不可以無功而取,   第二、刑不可以因勢而免, 第三、利不可以因寬而有,   第四、嚴不可以因苛而求。

MORE

【迷悟之間】四種善用

《佛光菜根譚》說:「一個良將,殘兵敗卒也能訓練成勇士;一個明醫,枯木朽石也能炮製成仙丹;一個名匠,破銅爛鐵也能鍛鍊成精鋼;一個巧婦,剩菜殘羹也能烹煮成佳餚。」做事能有善巧方便的智慧,才能夠圓融無礙。列舉「四種善用」,提供參考: 第一、善養威者,不易發怒:「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的舉止行儀要有威嚴,不可輕浮,才不會被人看輕。但是威嚴不是不苟言笑的擺出一幅嚴肅的面孔,或是靠發怒、罵人來顯示威風。所謂「不怒而威」,一個人的威嚴,要用道德讓人對你信服,例如誠實守信、廉潔自持,對人言而有信,凡事以身作則等,能夠讓人因你有德而對你肅然起敬,這才是真正的威德。 第二、善感恩者,不吝施捨:「滴水之恩,湧泉以報。」做人要懂得感恩,感恩的人生最富有。每一個人的存在,都要感謝社會大眾的因緣成就,我們在感恩之餘,也要給人因緣,所以要不吝施捨。所謂施捨,並不一定要施捨金錢或物質,有時候給人一句好話、一個鼓勵、一臉微笑,尤其對人心存尊敬,更是最好的布施。 第三、善承諾者,不避誠信:「人無信不立」,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做人要重然諾,不可輕諾寡信。所謂「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個人如果經常失信於人,自己的信用、人格破產,日後必定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因此做人誠信第一,對於自己所說的話,一定要履行、實踐,這是善於承諾者。 第四、善用人者,不會苛責:人皆有所長,也有所短,一個善於用人的人,必然懂得取人之長、容人所短。用人之長,則破銅爛鐵也能成鋼;容人之短,則不會苛責別人,而能以體諒的心,隨時原諒別人、幫助別人,如此對方也會心悅誠服的為你所用,這是用人之道。 做人,要善於培養各種美好因緣,也要善用一切好因好緣來創造美好的人生,所以「四種善用」,值得參考: 第一、善養威者,不易發怒; 第二、善感恩者,不吝施捨; 第三、善承諾者,不避誠信; 第四、善用人者,不會苛責。

MORE

《迷悟之間》螃蟹行為

竹簍中,如果只有一隻螃蟹時,一定要將竹簍口緊緊蓋住,否則螃蟹會沿著竹壁,爬出竹簍子。反之,如果竹簍中,有兩隻以上的螃蟹時,不需蓋上竹簍蓋,螃蟹也逃不出去,因為只要其中一隻螃蟹,想爬到竹簍口,另一隻螃蟹,為了要讓自己順利逃生,就會死命地將前一隻往下拖,因此沒有任何一隻螃蟹可以逃得出去。 《紅樓夢》裏形容螃蟹為「鐵甲長戈死未忘」。因為螃蟹沒有群我的精神,是唯利是圖的表現;是見利忘義,同歸於盡的行為;是看不得別人好,沒有團隊的精神;是沒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胸襟;是橫行霸道,陷害別人的行為,所以,我們常將貪官污吏比作螃蟹,表示他們的橫行無忌。 家庭裡,一般排行老么的,常是橫行不講理的小霸王;朋友間,也有如少年管仲般不講理的朋友;商場中,也不難看到壟斷市的橫行廠商;社會上,也有敲詐搶劫、橫行擄掠的地痞流氓;甚至連政壇,也有不少讓生民塗炭,橫征暴斂的權貴人物。 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人格,只求個人突出,輕忽團隊成功,就是螃蟹行為。螃蟹行為就是播惡遺臭,貽害社會的行為;就是讓國家落後、社會不安、家庭不和、朋友不義的行為。 現代的世間,是一個同體共生的社會,但是現代人,往往只求自我的生存,自我的利益,因此才會造成空氣、水源、生活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如果人人能具有群我的觀念,具有自愛、愛人的公德心,具有關懷社會的胸懷,這才是自利利人的行為。 佛陀在未成佛之前,有一世墮入地獄,他在受無量苦的當下,發願:「願承擔所有地獄眾生的苦。」他因這一念為別人、希望別人免於痛苦的慈悲心,而立刻升天,可見,發一念為眾的心,這是何等的功德啊! 孔子說:「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古人把道德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認為具有無私之心,擁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才是具有高品格的人。老子也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如果我們能施之於眾,肯付出,肯為人服務,能捨己利群、和平互助,必能因此而獲福無量;反之,自私者、陰懷嫉忮者,其下場昭然若揭,我們應引以為惕!

MORE
/105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