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人口海嘯

 |2023.01.30
12530觀看次
字級

人口負成長帶來的少子化、高齡化社會,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新挑戰。面對人口負成長、低成長,各國多會採取一些相應措施,包括獎勵生育、減免稅負、津貼補助、吸引國際移民等積極應對。

在亞洲,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都名列全球生育率最低國家,低於人口學家所稱的總和生育率;大陸首次出現了人口負成長,而台灣已連續三年人口負成長。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專文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警告低出生率和人口高齡化構成緊迫危機,宣布增加與兒童相關支出,以鼓勵人民生育更多孩子。韓國則提供現金,新生兒家庭每月可以獲得數百美元的嬰兒補助金。大陸自二○一六年起取消一胎化政策,允許生育兩個孩子,習近平並將提高生育率列為優先事項;但事實證明,提高生育率比降低生育率更困難。

對於大陸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有西方學者認為,大陸可能和日本同樣因為低生育率和高齡化社會嚴重,壓低了經濟成長,以致無法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美國之音文章指「大陸似乎離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愈來愈遠了」,《紐約時報》甚且形容「人口危機將在本世紀對大陸及其經濟,以及全世界產生影響」;人口負成長意味著大陸消費者支出下降,進而衝擊到依賴大陸市場的全球重要品牌如蘋果、耐吉等營運狀況。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文章指出,人口下降會給經濟管理帶來兩大問題,一是人口老齡化,二是勞動適齡人口的減少,而勞動適齡人口減少的社會往往會經歷持續的經濟疲軟,日本就是明證;克魯曼看壞大陸經濟前景,他在文章中雖表示不知道大陸的人口困境會造成經濟上多大拖累,但有充分理由擔憂大陸的情況與後經濟泡沫時代的日本相似。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人口自然增長幾乎停滯,與其他發達國家人口趨勢一致,有許多州出現人口自然減少現象。

美國之所以勉強維持人口成長,主要來自國際移民;但囿於移民政策趨緊以致移民人數亦呈下降趨勢,致使美國人口徘徊在負成長邊緣。

對於出生率下降的國家,移民有助改善、推遲人口減少和高齡化,只不過亞洲國家對接納移民態度相對保守,無助解決人口問題。

根據大陸二○一七年《「十三五」全國計畫生育事業發展規畫》明確要求,到二○二○年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千分之六左右,但事與願違,大陸國家統計局一月中旬披露數據顯示,人口自然增長率大幅降至負千分之零點六,遠低於原訂目標,且首次出現總人口負成長。這說明近年雖推出許多新措施並無助提高生育率,人口下降的走向將持續。

台灣社會同樣面臨低生育率困境,政府在二○一八年提出了《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蔡總統還把少子化提高至國安層級,試圖改善日益嚴重的少子化、高齡化現象。

不過政府新推出諸多政策卻未發揮功效,人口負成長已經持續三年,勢將影響國家發展所需勞動力、生產力、兵源以及學校生源不足等嚴肅國安問題。

人口負成長海嘯儼然成形,迄今未見低生育率國家能夠成功扭轉的例子,少子化、高齡化已是大趨勢,短期內看不出逆轉跡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