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7)日本殖民:伐木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02.03 語音朗讀 14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阿里山檜木貯木場與日本帝國御用建材 1920年代,嘉義的貯木場,存放阿里山上砍下的大量珍貴檜木,準備運往日本,成為日本興建最神聖神宮和御陵的最上等建材。此照片取自1930年代印行的《台灣寫真大觀產業篇(附動物植物)》相冊,此處附上原日文解說,說明阿里山的紅繪和扁柏,正是日本橿原神宮、桃山御陵和明治神宮之御用建材。 以上三座建築的排位,代表了大日本帝國神聖的社稷倫理。1890年,明治天皇在奈良日本開山祖神武天皇據傳的皇宮處,興建了橿原神宮,以祭祀象徵日本民族起源的神武天皇。桃山御陵位於京都伏見,1912年明治天皇葬於此地,昭憲皇太后隨後亦葬於東側;明治天皇在位期間,從幕府手中重建皇權,成功推動了日本近代化,躋身世界列強,在日本人民心目中形同神人,他的陵寢自是莊嚴的聖地。至於明治神宮則興建於1920年,供奉明治天皇和皇太后的靈位。這是大和民族宗社倫理最莊嚴神聖的三座建築,總督府自然反覆強調,視為無上光榮。 此時,台灣與朝鮮半島同為日本的海外殖民地,所有地上地下之物均屬於帝國政府所有,可以任意取之用之。雖然留世文獻對台灣的伐木事業僅有數量上的統計,然而,阿里山檜木作為日本重要建築的材料,合理推斷,其最精華的部分,應該在1910年至1920年間砍伐殆盡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阿里山檜木林 1920年代,阿里山的檜木林。檜木喜歡生長在氣候涼爽、潮溼的環境裡,台灣阿里山山區有大量的天然檜木林。日本時代因長期伐木開採,大型檜木所剩稀少,巨木林群幾乎已經被砍伐殆盡,現今所見的大型檜木,多半是在當時被認定為不良品,因此未經開採,得以生長至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阿里山檜木的大量砍伐與殖民掠奪 1920年代,阿里山巨木的採伐,四周有去枝葉切斷的大樹幹,顯示已有成片的樹木遭到砍伐。此照片取自1930年代出版的《台灣寫真大觀產業篇(附動物植物)》,約拍攝於1920年代末期。日文解說提到巨木(檜木)的平均樹齡在2000年以上,如果日方的推估準確,意味著這些巨樹誕生的時間約在西元前70年。台灣檜木包括紅檜和扁柏,成長極其緩慢,故材質十分堅實。其樹形高大如山,樹齡如雲,盡吸林木精氣,守護萬物,其地位猶如山神,令人敬畏。 1930年代,總督府將阿里山巨型檜木的砍伐拍攝整組照片,編入「紀念寫真」,自然是當成殖民建設的重大成就之一。必須說明的是,日本政府的做法實際上也是當時世界強國的一般態度,並不特殊。18世紀興起的工業革命,催生了西方的殖民帝國,仗著強大的槍砲在世界各地尋找生產原料和消費市場。因此,開山挖礦、砍伐森林,種植經濟作物如蔗糖、橡膠等,成為資本與技術積累的基本方式,也是最快速的致富之道。 20世紀上半葉,殖民主義所帶動的全球開發達到了最高峰,東西方殖民帝國為了爭奪勢力範圍、占領土地和資源,更爆發了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導致生靈塗炭的慘況。儘管殖民帝國興建了一些新型的市街,培植了一批當地的精英,但對殖民地資源的貪婪掠奪,以及對殖民地人民的殘暴奴役,也終於隨著二戰結束壽終正寢。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阿里山台灣紅檜的砍伐 1920年代,為砍伐阿里山巨大的台灣紅檜,工作人員在樹幹底部取樣並確認鋸木的位置。日本殖民台灣後,積極經營山林資源,阿里山地形植被覆蓋完整,同時包括熱帶、溫帶、寒帶三個區域,充滿原始神祕的色彩。1899年日本勘查隊伍在阿里山高山區發現大片的原始的檜木林,茂密遮天、鳥獸蟲嗚,有如人間幻境,且檜木材質優良,堅實如石、沉香撲鼻,世所罕見。此後,殖民政府架橋造路,運送設備和工人入山,興建大小駐所,將砍伐的大型紅檜木運送下山。1910年代起,大規模的伐木時代於焉展開。 殖民當局陸續成立了三大官營林場,阿里山、太平山和八仙山林場。由於日式寺院和房舍主要是木造,木料建材需求龐大,阿里山的伐木和運輸鐵道更為現代化,產量日增。台灣檜木大量供應日本本土,伐木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十分興旺。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宣傳片《南進台灣》即直言,阿里山的木材「光榮肩負著桃山御陵、橿原神宮、箱崎八幡宮、明治神宮等營造的用材」。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索道運送太平山巨型檜木 1920年代,宜蘭太平山砍伐的巨型檜木由索道運送下山。1910年代初,日本調查台灣林木資源,發現宜蘭太平山森林茂密,雲霧繚繞,不僅景色絕美,也蘊藏大片珍貴的檜木林,旋即在此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事業。從一開始的手工伐木以及木馬、滑道的運送,一直到興建山區台車鐵軌、運材鐵路以及高空索道,不僅伐木量大增,也使得檜木在運送過程中得以保持完好無損。照片由上下望,太平山下蘭陽美景,一覽無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民俗資產】板橋接雲寺 熱門新聞 01經典賽/壓軸劇本大谷三振楚奧特 日本奪第三冠2023.03.2202它連8年農藥殘留排第一 蔬果這樣洗才乾淨2023.03.2103狒狒逃走 里長繪路線圖示警2023.03.2404世界水資源日 認識飲水重要知識2023.03.2205不到10年 全球淡水短缺40%2023.03.2306社論--今年經濟寒風刺骨2023.03.2107社論--詐騙案件與政府態度2023.03.2208頭髮DNA揭密貝多芬 死因和血緣有新發現2023.03.2309登機前行李超重!打開整理驚見寵物「探頭」2023.03.2110社論--回歸人文價值 重申兩岸善意2023.03.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3 ) 日本殖民:山岳【撫今追昔】苗栗古炭窯【回鄉的我——朱義成雕塑展】飛天【護生畫集】蠅集筆端【撫今追昔】亡國君臣血淚:赤灣宋少帝陵【歷史點滴】亞洲第一 苗栗出磺坑與石油、天然氣的開發(上)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3 ) 日本殖民:山岳【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2) 日本殖民:動植物【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11) 日本殖民:水利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