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城之道」開通 縫合左營大、小龜山分離百年風水

王淑芬 |2023.03.26
1590觀看次
字級
高雄左營蓮池潭畔龜山腳下的「見城之道」竣工啟用,此文化廊道跨越300年的歷史時光,並見證左營舊城縫合大、小龜山。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歷時7年,高雄左營蓮池潭畔龜山腳下的「見城之道」今天竣工啟用。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這是台灣第一石城,此文化廊道跨越300年的歷史時光,也見證了左營舊城縫合大、小龜山的第一哩路,下一步將是啟動「南門賦歸」計畫。

「見城之道」啟用典禮在左營勝利路海光停車場舉行,文化部長史哲、立委及市議員等多人出席並見證「見城之道」縫合了身首分離百年的大、小龜山風水。

左營舊城是台灣現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但是在百年前的日治時期為了開闢道路,將龜山挖成二半,成為大、小龜山;高雄市文化局歷經多年工期,修補龜山被勝利路切斷身首分離的風水。

左營舊城一帶有「圍龜放蛇」的傳說,就是在形容左營舊城的形勢。原來,日治時期為了道路建設將龜山切成兩邊,地方期盼有縫合的機會,高雄市爭取獲文化部支持並啟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高雄市自2016年推動左營舊城見城計畫,全力重建與重現台灣第一石城的面貌,7年努力,陸續完成護城河通水、見城館設置及修復東、西、北門等重大基礎建設,今天「見城之道」開通啟用。

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竣工的「見城之道」縫合了自1930年代因開闢道路被切開的龜山風水,路線由見城館開始,往北沿著舊城牆穿越樹林及停車場,跨越勝利路,連接大小龜山既有步道,銜接至北門,總長約770公尺。

文化局長王文翠表示,「見城之道」設計上顏色、量體、高度等與周遭地景融合要有多面向考量,乃至於交通安全並跨越勝利路段拉高到6米高等,既要兼顧歷史也要考量文化、觀光交通使用、水土樹木保持等,有很多的難度。

圖/高雄市文化局提供

「見城之道」縫合了龜山,也方便民眾延伸步行在原有的城牆高度,欣賞舊城磅礡氣勢與蓮池潭的明媚風光,還能遠眺半屏山的天然屏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