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佛法僧 豔麗三寶鳥 | 人間福報

佛法僧 豔麗三寶鳥

THE MERIT TIMES
文/木易整理
字級
收藏文章
46觀看次
圖/維基百科
理毛中的藍胸佛法僧。圖/維基百科
禪意十足的紫胸佛法僧。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文/木易整理

從2015年在台東縣卑南鄉知本山區,鳥友發現罕見的過境鳥「佛法僧」後,這種全身披著暗綠色袈裟,能在豔麗陽光下,幻化出不同色彩的斑斕飛羽,因擁有特殊名號,很快便吸引各地鳥友前往尋訪……



所謂「佛法僧」,是「佛教三寶」,指佛寶、法寶、僧寶,為佛教的教法和證法的核心。而大自然界的佛法僧鳥,最喜歡站在電線或枯枝上,居高睇視遠方,宛如道行頗深的高僧……

曾是罕見過境鳥

「佛法僧」鳥俗稱為「山鸚哥」,別名:老鵠翠、老鴰翠、東方寬嘴轉鳥、闊嘴鳥,為佛法僧目、佛法僧科、三寶鳥屬、佛法僧種的鳥類。原產地在印度、中國大陸,分布於大陸東部沿海,西至甘肅、四川、西藏、雲南、廣西等地,對台灣鳥友而言,是罕見的過境鳥,但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阿拉伯半島南部地區,及世界多個國家,有機會見到其蹤影。

關於「佛法僧」鳥的名稱由來,最早源自於日語。原來,在日本的平安時代(794~1192,約為中國唐朝),不少日本人在寺院後山樹林中,常聽到一種鳥類發出「but po so」的鳥鳴聲,聲音聽起來像是日語的「布、頗、梭」, 也就是日語「佛、法、僧」的讀音,時人便以此為鳥兒命名,又因佛家稱「佛、法、僧」為「三寶」,因而此鳥也稱作「三寶鳥」。

聽聲辨鳥大誤會

不過在「佛法僧」一名流傳1000多年後,1935年,人們赫然發現:這個稱呼「喊錯了」。原來1000多年前,人們所聽到發出「布、頗、梭」的鳥類,其實是東方角鴞,其頭、目宛如貓,為有毛角的小型貓頭鷹,並非山鸚哥發出的叫聲。

由於「佛法僧」和東方角鴞均是夏候鳥,每年同時出現,「佛法僧」外觀美麗好動,而東方角鴞喜歡夜行,白天躲在森林暗處,很難被人們發現,只有夜晚才活躍鳴叫,所以才會被誤認為是「佛法僧」鳥的叫聲。但最後鳥類專家決定約定俗成,不修正這個陰錯陽差的稱呼,從此,世上也多了一種佛法僧鳥。

飛羽豔麗如潑染

佛法僧科鳥類共有12種,包括鵑鴗和地鴗。分布範圍包含熱帶、亞熱帶地區,常棲居於歐洲、非洲、澳大利亞的溫暖地帶。生活方式十分多樣,分群棲或獨棲性兩種,從高山至平原,到江河湖泊周圍;大森林至居民駐點附近的園林、田野;從水上、土穴中、陸地至空中,都是牠們賴以生活的環境。

佛法僧鳥種體型大小不一,形似矮壯短腿的松鴉,外貌多為藍色或紫色。其中,以紫胸佛法僧,顏色最為絢麗斑斕,彷彿是畫家打翻調色盤,無意中潑染形成,若不詳加暸解,很容易誤以為羽毛的顏色,是人為故意渲染而成。

育兒大事共承擔

佛法僧鳥擅於久站,也擅於飛翔,有時像蝴蝶一樣翱翔於高空(追逐飛蟲),有時突然急拍翅膀,定位滯留於空中(徘徊窺視地面餌物),然後俯衝而下捕獵餌物。除上述飛行方式外,有的會佇立於枝頭啄食野果,有時在地面啄食落果或追逐蟲蟻。

近年佛法僧鳥大多數成為各地留鳥,僅少數如候鳥般遷徙。喜在洞穴中繁殖,常見在天然的樹洞,或在堤岸、山坡、墳墓、山路邊的土壁等環境,挖鑿坑道作為巢穴產卵。每次產1~8枚卵,卵殼白色,無斑點。孵卵和育雛工作,大都由雌雄雙親分擔,孵卵經18~24天出雛,雛鳥須靠雙親餵養3~4周時間,再由雌鳥教授飛行技巧。



紫胸佛法僧 全球最美

很多鳥類都有鮮豔的羽毛,且能防風防雨,兼具求偶、避敵功能。其中,肯亞和波札那共和國的「國鳥」──紫胸佛法僧,更是五彩繽紛,匯集藍、紫、棕、綠、白、黃、紅、橘、桃紅、藍綠等,多種顏色混搭集於一身,猶如彩虹的化身,因而被公認「全球最美」的鳥種之一。

相當罕見的紫胸佛法僧,振翅飛翔時,像是一道彩虹畫過天際,美得不可思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阿拉伯半島南部地區,常有機會見到其蹤影。

紫胸佛法僧雖然個性兇猛、野性十足,卻很忠誠、顧家,對愛情和家庭忠貞不渝。在找尋伴侶時,雄鳥的求偶行為很特別,由於身上亮麗色彩在飛行時更為耀眼,所以會以嘹亮叫聲從高處快速飛行俯衝而下,將自己最帥氣的一面展現出來,以吸引雌鳥關注。

在非洲民間傳說中,紫胸佛法僧是和平象徵,代表著「婚姻美滿」。有不少非洲部落於婚禮場合上,都會以紫胸佛法僧的羽毛,來縫製新娘禮服,祝福新人「白頭偕老」。



藍胸佛法僧 行蹤詭祕

藍胸佛法僧主要分布於北非、歐洲,往東到阿爾泰和中亞,常見於南歐到西亞,越冬於非洲和印度,行蹤詭祕難測,林間一飛而過,往往只能看到牠閃著藍色金屬光澤的雙羽。

藍胸佛法僧性格獨立,常獨自或成對活動,經常棲息在樹枝、木樁或電線上觀察張望。藍胸佛法僧是捕蟲能手,常捕獲大量害蟲,有時一口氣能抓住好幾隻昆蟲,是對環境有幫助的益鳥。



棕胸佛法僧 公園可見

棕胸佛法僧屬中型鳥類,體長32~35公分,飛行時,兩翼及尾部的鮮豔藍色非常顯眼;停棲時看似暗淡,但若近看其頭頂、尾覆羽及兩翼,實為華麗的青藍色組合。

棕胸佛法僧並非候鳥,只會短途遷徙,但在全球各地分布甚廣。在東南亞地區及印度,更是常見鳥類,尤其在泰國曼谷市區公園,就能看到其飛翔身影,因而在當地俗稱為「泰國鳥」。

棕胸佛法僧對人類的警覺性高,性喜棲息於樹木頂端,叫聲為粗啞似烏鴉的「chak—cha—」聲,當受到外界威脅時,叫聲尤其會變得尖銳和頻繁。

棕胸佛法僧不喜歡合群,常見單獨或成對活動,極少見到聚集成群。當發現入侵者時,會使用快速滾動的飛行方式驅逐敵人。

平日則喜歡在溪流、水塘洗浴,從高空向水中俯衝而下的動作,常被誤解為捕魚行為,但其實並不是。

棕胸佛法僧喜歡棲息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低地區域,尤愛開闊的種植平原或落葉林帶,更常棲息於林緣疏林、竹林、村邊和農田、公園的喬木頂端、枯枝上或電線電纜上,或麥田、油菜花田周邊,伺機捕捉農田害蟲,因而被人們定義為「農田鳥」。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你可能也喜歡

Favorite

作者其他文章

Writer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