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9) 日本殖民:養蠶 | 人間福報

【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 16-9) 日本殖民:養蠶

THE MERIT TIMES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字級
收藏文章
20觀看次
破繭而出的蠶蛾 1930年代,一處養蠶所中破繭而出的蠶蛾,攝影師用特寫鏡頭拍出生動細膩的畫面。蠶的生命周期約50~60天,成蛾後的唯一功能即是產卵,之後隨即死亡。蠶繭可以製成絲,做成美麗的衣裳。養蠶和織造可以養活大量的農業和工業人口,蠶糞還可以泡茶,甘爽可口,蠶可說是對人類最有貢獻的昆蟲。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的養蠶業 1930年代,一處養蠶所以桑葉飼育幼蠶。日治時代,日本人認為台灣氣候溫和、四面環海,無傳染性家蠶病毒,是蠶種繁殖的最佳環境,因此積極在台灣發展蠶種製造業,再將蠶種運銷回日本供應養蠶農戶使用。 1895年,自日本移入桑葉苗及蠶種。1909年,在今台北市的公館一帶成立桑苗養成所,1913年改為養蠶所。1936年,日本農林省蠶絲試驗場在苗栗大湖設立「日本農林省蠶絲試驗場台灣試育所大湖分場」。養蠶業最盛時期,台灣每年繁殖外銷的蠶卵高達15萬張。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兩位女性技術人員檢視蠶種的品質 1930年代,一處養蠶培育場內兩位年輕的女性工作人員,用顯微鏡檢視蠶種的品質。殖民政府引進日本的蠶種培育技術,提高品質,但必須說明的是,台灣養蠶以蠶種和蠶繭銷售為主,並不涉及到大規模的繅絲、生絲製造,以及紡織工業。 這也是日本殖民台灣的基本政策,即把台灣作為原料的生產地,以供應日本工業製造之需。利用台灣的初級原料和低廉的人力,獲得價廉物美的加工原料,以大幅提升日本工業產品的競爭力,但不會在台灣建立工業製造體系。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養蠶林間飼育場 1930年代,台灣一處林間的養蠶培育場,以生產蠶種和蠶繭。蠶絲是中國古老的工藝,絲製衣裳讓中亞和歐洲貴族趨之若鶩,大批駱駝商旅穿越草原和大漠,長途跋涉來到中土求取絲綢和瓷器,創造了輝煌的絲路文明。 晚清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為了增加農業生產,鼓勵農家栽桑、養蠶和繅絲,一些望族遂由大陸聘請養蠶師來台教授相關技術,推動養蠶事業。日治時代,殖民政府進一步由日本引進蠶種和養殖技術,擴大規模,最多時全台灣多達41家蠶種製造場,具有相當規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蠶吐絲成繭 1930年代,一處養蠶所蠶吐絲成繭的情況。當幼蠶生長到足夠成繭時,便會停止吃桑葉。此時,幼蠶開始吐絲製繭,經過4、5日的時間,用吐出來的白絲將自己包裹成蠶蛹,接著便是靜靜等待羽化成蠶蛾。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蠶蛾交配 1930年代,養蠶所的女工們進行蠶蛾的交配。蠶在破繭完之後,女工們會將蠶蛾依照性別與種別分開放置,方便讓雄蛾與雌蛾進行交配,雄蛾一般可以交配2次,如果雌雄比例懸殊時,可以交配3次。蠶在羽化成蠶蛾後唯一的任務就是交配產卵,產完卵後即會死亡。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養蠶所的蠶卵包裝 1930年代,養蠶製造所工人正在包裝蠶卵。破繭而出的母蛾,經過交配後產卵在特定的紙上,再分配包裝成盒,經由特別的設備即可保存一定時日,成為可供銷售的蠶種。台灣養蠶所主要是生產蠶種和蠶繭,作為日本絲綢與紡織業的原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