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精選書摘】成為自己大腦的雕塑家 | 人間福報

【精選書摘】成為自己大腦的雕塑家

THE MERIT TIMES
文/汪漢澄
字級
收藏文章
27觀看次
圖/方寸文創提供、宋明憲繪圖
圖/方寸文創提供、宋明憲繪圖
方寸文創出版《大腦不思議:圖說腦科學發展的神奇時刻》 圖/方寸文創提供、宋明憲繪圖
文/汪漢澄

所謂的儲備,是指我們的大腦在退化或是被疾病侵襲以前,先存下了多少智能備用。就是趁年輕時存夠了錢,退休失去收入後還能把存款提出來用的概念。多年來,科學家試圖分辨出在同樣老化的人群當中,哪些人比較容易失智,哪些人比較不容易失智,結果有大量研究顯示:高教育程度、高事業成就的人,比起低教育程度、低事業成就的人來說,年老後更不容易失智,就算同樣罹患了失智症,前者的惡化速度也比後者要慢。

換句話說,長期處於高標準、高要求之下使用過的大腦,較能免於日後的腦退化。雖然科學家目前還不是完全確定這個現象的原因,但從大腦可塑性的角度來看,它完全說得通:長期因應高標準、高要求而使用的大腦,其中的軸突、樹突、突觸的數目,突觸的傳遞效率,以及神經網路的連接密度,一定會比僅符合低標準、低要求使用的大腦要來得發達,因此在同樣受到退化與疾病的侵襲時,前者剩下的「戰備存量」當然會多得多。

所謂的代償,則是指我們的大腦在已經被退化及疾病侵襲之後,剩下的可用神經細胞努力適應,並且彌補已經發生的心智缺失而延緩退化速度的能力。這是在銀行存款已經被不斷削減的情況下,還能另闢蹊徑,擠出錢來用的概念。前面提過的邁克爾.梅爾澤尼奇等人,近年來發展出許多針對腦退化病患的大腦訓練方法,用來改善他們的記憶力、反應速度等等多種面向,或多或少都有了成效。當然,直到目前為止,腦科學家對於用什麼訓練方式能最有效激發大腦的代償能力還沒有共識,但是適當的大腦訓練能夠延緩甚至反轉心智的退化,已經沒有什麼疑問。

運動改善心智功能

從大腦可塑性的角度來看,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大腦的可塑性可以一直持續到老年,對已經開始退化大腦的刻意訓練,可以有效刺激它那些尚存活著的神經元,增加軸突、樹突以及突觸的數目,提升突觸的傳遞效率,並且優化神經網路的連結密度。

從這個「儲備」與「代償」的大腦可塑性觀點出發,我們就不難理解,早從1980年代開始到現在,每當腦科學家想要找出影響腦退化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時,都會發現「生活形態」是決定性的重點。具體而言,有三個方向的生活形態選擇,會影響我們心智的退化程度,分別是:身體的活動、智能的挑戰與社交的活躍。

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好處,可以減少疾病,延緩身體的老化,這些都早經證實。然而近年來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顯示,運動改善的不僅僅是身體,還包括了心智功能。有運動習慣的老人,智能退化的速度明顯比沒有運動的老人來得慢;而給予一些原先沒有運動、已經開始出現早期失智的老人足夠的運動訓練之後,他們的心智能力可以獲得改善,甚至連已經萎縮的大腦皮質,也在運動之後產生「逆齡」的恢復現象。

端看自己如何塑造

對身體的鍛鍊之外,針對心智功能的刻意訓練,也被證實可以延緩甚至回復老人的智能退化。坊間盛傳,預防老年痴呆症要多打麻將,但若真想要達到療效,心智訓練的強度要比打麻將高許多才夠,麻將畢竟是「國技」,對許多老人來說,打麻將已經太習以為常,不構成對智能的挑戰,這樣是沒有效果的。科學上已經證實能有效預防或治療失智的智能訓練很多,例如學樂器、學陌生的語言、學跳舞、玩難度高的電腦遊戲、進行有系統的智力訓練等等。總之,訓練的內容要對這個人現存的智能構成相當的門檻,具備一定的難度,讓人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來跨越門檻以達熟練,才是有用的訓練方法。

一直維持著積極的人際交流、朋友來往、談天說地、生活有火花有期待的老人,心智退化的速度明顯要比那些經常獨處、缺少交流與刺激的老人來得慢。當然,社交的活躍,往往也同時會伴隨運動量的增加,以及心智訓練的機會。

大腦是活物,它的一生都在盡力重塑自己,以因應我們對它的要求。它的實力強或弱、進化或衰退並非先天註定,端看我們自己怎麼去塑造它。就如同偉大的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在近百年前就說過的:「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成為他自己大腦的雕塑家。」

(本文摘自方寸文創出版《大腦不思議:圖說腦科學發展的神奇時刻》一書)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