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我眼中的星雲大師 | 人間福報

我眼中的星雲大師

THE MERIT TIMES
文/李泉佃(中國大陸資深新聞工作者)
字級
收藏文章
22觀看次
文/李泉佃(中國大陸資深新聞工作者)

2023年2月6日清晨,台灣佛光山宣布,開山宗長星雲大師5日下午在位於高雄的佛光山傳燈樓開山寮圓寂。一時間,微信朋友圈裡回憶大師的文章成了主導,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也紛紛刊發消息。

這讓我回想起十多年前在台灣與大師有過的一面之緣。

2011年1月21日,由台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旺報》舉行的第一屆兩岸徵文在台北舉辦頒獎典禮。時任海協會副會長、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及10多家大陸媒體負責人、記者出席,我也名列其中。

翌日,根據主辦方安排,我們一路向南,目的地為台灣佛光山,到達時已是上午十一點多。我們先參觀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並深入幾個重要場所,親身感受佛光山的氛圍。這裡沒有急功近利的燒香拜佛,看不見為了升學、發財、升官的浮躁,感受到的是心氣既深且靜,讓人如沐春風。



將近中午一點,主辦方激動地告訴大家,83歲高齡的星雲大師因為身體原因,已經很少出來見客了;當聽說是來自大陸的媒體代表團到訪時,他仍堅持要出來會見。會見時間控制在十來分鐘,所以,大家如果要提問,務必打好腹稿,簡明扼要。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當我們剛步入大會客室片刻,星雲大師在法師的攙扶下,蹣跚地走了出來。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大師,他身材高大,臉色紅潤,慈眉善目。一見面,他就用十分濃重的江蘇揚州口音來了個開場白:「歡迎大家來佛光山呀,我對記者特別有親切感,我年輕的時候當過記者。」又說:「一張報紙,一杯茶,一張椅子,跟天下同在。」大師又意味深長地說,兩岸媒體要做兩岸和諧的推動者,讓兩岸雙方互相了解,互相幫助,共同攜手,走向未來。他的一席話,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說完開場白,大師又和我們一一握手。輪到我時,我雙手緊緊握住大師那雙寫滿滄桑歲月而又溫潤有力的大手。事前,我得知,2003年7月,大師曾應邀至廈門南普陀寺參加「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界為降伏『非典』國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會」,並到廈大參加一個佛學研究會。這是他第一次到廈門。所以,我激動地對大師說,敬請他再次蒞臨廈門弘法。沒料到,大師對我說,他和廈門因緣很深厚,他出家時的老師大部分都是位於南普陀的閩南佛學院畢業的。而且,更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他還透露,4月份,他將再次到廈門,參加廈門大學90周年校慶。不僅是這樣,2014年4月7日,大師第三次到廈門,參加廈大93周年校慶。他的兩次廈門之旅,《廈門日報》派出了知名記者年月採訪,並做了深度報導。

入座後,星雲大師還饒有興趣地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有的問,人在紅塵中要如何才能放下?大師說:「也不一定要放下。」他又比喻說,人生就像旅行的行李,不提起沒有東西用,怎能統統放下,但回到家就要放下,不能背著睡覺、吃飯,該放下要放下,該提起要提起,要提放自如。總之,就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還有的請教大師有關佛教民間化的問題,大師從禪說起。

他說,過去印度佛教講到心,禪是到中國發展起來的,人人都有禪心,禪也不是屬於佛教,是全人類每一個人的寶貝,有茶禪、畫禪、禪話、茶飯禪,「禪就是我們的心」,不只是找到禪的大師,最主要找到自己,中國人最重要的是找回自己,找回國家,找到力量。



聊著聊著,時間已過去半個多鐘頭了,原定十多分鐘的見面時間,因為大師的興致勃勃而大大延長,直到身邊人再次提醒大師該午休了,他這才停下話來,與每一位團員單獨合影,並且親筆簽名送上他的新作。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他用一支硬筆在書的扉頁上簽名,字和字之間並無停頓,筆劃相連。當時我只是覺得大師的簽名有個性,瀟灑,後來方知,因為糖尿病的原因,大師的眼睛細胞已鈣化,幾乎看不見了,他是憑著感覺為大家簽名的。

星雲大師身上濃厚的媒體情懷,強烈的媒體意識,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大師最初到台灣時,為了弘揚佛教法義,義務擔任《人生月刊》編輯,不但為撰文排版傷神,為改稿潤筆熬夜,還得自付交通費,倒貼郵票錢,前後約6年時間;1997年,他創立了佛光衛視,後更名為「人間衛視」;2000年,又創辦了《人間福報》,成為第一份由佛教界發行的日報;他著作等身,除了學術性、專業性比較強的《星雲大師佛學著作集》外,他的《捨得》一書,以無上智慧證悟人生、開示大眾,更是讓一般讀者手不釋卷。

告別大師後,午餐時分,佛光山的法師安排我們享用素筵。素筵者,菜餚當然均由素食做成,用餐環境也不事裝飾,當然更沒有俊男靚女的服務員侍候左右。然而,落座之後,一道道素菜的呈現,卻令我眼界大開,甚至驚訝不已。

末了,法師告訴我們,星雲大師說過:「做素食要簡單、單純、保持原味,不要花太多時間。刀功、火功、配料、調味都不可忽視。除此之外,一顆供養心,給大家吃得歡喜才是最重要的。」難怪,大師常常給人題寫的四個字就是:「觀心自在」。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