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生活智人91】 科學記者 普萊斯 分享健康人生的祕訣 | 人間福報

【生活智人91】 科學記者 普萊斯 分享健康人生的祕訣

THE MERIT TIMES
文/楊慧莉
字級
收藏文章
34觀看次
與其老是盯著手機螢幕,不如放下,沉浸在自己喜歡的活動裡。圖/Pexels
心流常出現在彈奏樂器的音樂家身上。圖/Pexels
普萊斯的作品《如何掰了手機》(左)和《樂趣的力量:如何再感活力》(右)。圖/推特
固定撥時間跟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讓玩心、連結和心流一次到位。圖/Pexels
對小孩而言,找樂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圖/Pexels
圖/Freedom
文/楊慧莉

活力泉源

揭開樂趣的面紗

凱瑟琳‧普萊斯(Catherine Price, 1978-)是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美國最佳科學寫作》、《時代》雜誌等媒體的得獎科學記者。她寫過多部作品,並創辦線上平台「 Screen/Life Balance」,助人重拾對自己注意力和時間的掌控,讓自己少些勞碌,多些興味。

最新作品《樂趣的力量:如何再感活力》(The Power of Fun: How to Feel Alive Again),結合了她對「樂趣」是什麼、為何其對人生很重要的研究,同時也提供如何讓人生有更多樂趣的方法。

有事也要找樂子

普萊斯之所以鑽研起樂趣,起因於有一回在家有個空檔,老公出差、女兒在睡午覺,一時之間不知做什麼好。她發現自己懶洋洋的,很沒勁。於是,她開始想著自己以前喜歡做什麼。第一個出現的念頭是音樂,接著她去報名吉他課。結果,她好喜歡上吉他課,整個人感覺又活過來了。她明白自己就是要這樣「清醒」的活著。於是,她開始走進「樂趣」的世界,一窺其堂奧。

同時間,環顧周遭,普萊斯也發現很多人就跟她一樣,整天忙忙碌碌,很累,卻很沒勁,有點像行屍走肉,為了擺脫這種感覺,就繼續忙碌,好轉移注意力。

根據她的研究和觀察,面對這種狀況最好的方式就是給自己的生活添些樂趣。不過,在此之前,要先釐清何謂「樂趣」。

普萊斯坦承自己曾經跟多數人一樣,對「樂趣」有誤解,以為它是一種輕浮的奢侈活動;也跟許多成人一樣,用生產力和金錢去決定某些事是否值得去做。實際狀況是,「我們常說自己沒時間找樂子,卻可以一天花好幾小時看電視、緊盯壞消息或在社群媒體上放上一堆照片。」

反之,對小孩而言,找樂子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當了大人後,責任使然,包括要工作、要付帳單,已經不太思索生活中其實需要來點彈性和能量去做那些事。但當普萊斯要許多人回想最開心的事時,那些事就會成為他們生命中最快樂且珍貴的回憶。因此,現實中,樂趣,不只是讓人心情輕鬆,也不只是小孩的專利,當然也不會是輕浮的。樂趣,其實是保持活力的祕訣。

樂趣顏色與要素

既然許多人對「樂趣」有誤解,普萊斯就先為大家澄清「樂趣」的屬性。

首先,樂趣是一種感覺,而非活動。因為她問過很多人其樂趣所在,他們就會條列一堆他們所喜歡的活動,「跳舞好有趣」或是「滑雪好好玩」等等。這些活動有其趣味所在,不過普萊斯認為有些活動看似有趣,但投入後未必每次都很開心,抑或是有些事看似不有趣,結果經歷後覺得樂趣無窮。

因此,「好不好玩,有不有趣,固然有其機緣巧合,但只要覺得好玩、有趣,別人一定馬上認出,因為他們看起來容光煥發。」普萊斯曾問女兒覺得「樂趣」是什麼顏色,五歲小女孩說,「就是陽光的顏色!」

那麼,這個有著陽光色澤的快樂感受又是什麼?

普萊斯聽過許多關於樂趣的故事,都很有趣,儘管細節不同,往往也很平凡,但貫穿其中的能量卻是一樣的,而且都有三個要素:玩心、連結和心流。

普萊斯進一步說明三個要素的內涵。

◎玩心:一種放鬆心情玩樂的態度,不在乎結果,也沒有完美心結,「玩樂時就是卸下心防,不把自己太當一回事。」

◎連結:一種與人共享經驗的感受。某些狀況下,獨樂樂是有可能的,但普萊斯聽過的多數故事都顯示,「最開心之事的回憶裡,一定有他人同樂,即便對內向者而言亦如此。」

◎心流:一種非常投入、專注於所做之事,而忘了時間的流逝。這種感受常發生在比賽中的運動員、彈奏樂器的音樂家等人身上。有心流之人,未必有樂趣,如跟人吵翻天時,但如果不是處於心流中,很難覺得有興味。

樂趣有四大益處

普萊斯認為玩心、連結與心流各自存在就很棒,但如果能同時感受到,神奇的事就發生了。而那也就是樂趣所在,不僅是感受良好的問題,對我們也助益良多,讓她相信,樂趣不只是個人蓬勃發展的結果,也是原因。

助益1:注入活力。人生中有很多事讓人疲憊,樂趣卻給人活力,也讓人活在當下。現代人為了活在當下,會做瑜伽、靜坐冥想等,這些都很不錯。但處於樂趣中的人,就會進入一種心流狀態,真正的活在當下。

助益2:讓人凝聚。我們處於兩極化的世界,而且還面對許多嚴重的問題。不過,當我們與人玩樂在一起,就不再把人看作是來自不同的政黨、國籍或宗教,而是彼此連結的人類,可以一起共事解決難題。

助益3:更加健康。過去兩、三年,許多人因新冠疫情處於孤單和壓力中,造成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因而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但當我們玩樂時,就讓人放鬆,有更多的社會交流,產生翻轉罹病風險的效果。

助益4:更加喜悅。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想獲得幸福。於是,我們閱讀跟幸福有關的書、下載幸福App,但只要我們有片刻的玩樂,就會覺得幸福,讓人忍不住想,或許,獲得長久幸福的祕密就只是每天有多一點的樂趣。



快活之道

放下手機尋樂去

顯然,樂趣,可以給人注入活力、點亮生命,讓人更快樂、更健康!

樂趣有真假之別

不過,根據普萊斯的研究,樂趣也有真假之分。真的樂趣是玩心、連結和心流合而為一,讓人死心踏地的投入其中,而無怨無悔。但假樂趣通常偽裝得很好,讓人一時難以辨識,因為它也會釋放與真樂趣一樣的化學物質到我們的身體和腦部。但在現實社會中,這種樂趣通常是商人製造的幻象,其動機、價值和目標自然跟我們有所不同。一如垃圾食物,假樂趣給人快感,但最終感覺並不好。

舉例而言,如果你有自己喜歡看的影集,一次看個兩集,還滿過癮的。但如果太過著迷,連續七個小時都耗在觀賞上,讓你對自己過著有些頹廢的生活感到嫌惡,那麼你就墮入了假樂趣的陷阱裡了。

由於有不少魚目混珠的假樂趣,想增添生活樂趣,普萊斯認為可別參照雜誌中那些烤一隻火雞、讀一篇氣候變遷報導、裝飾餐桌等建議。取而代之,如想有更多的生活樂趣,最有效的做法是聚焦於樂趣的三要素,讓生活中有更多集中三元素的時刻。她建議可以從減少分神之事以增加心流做起;「任何讓你分神之事都是阻止你走進心流,使你無法有更多的樂趣。」

人際互動添樂趣

以現代人人手一機、且隨時都在滑的狀況來說,最分神之事莫過於手機。現代人沉迷於手機,已經不太有時間花在自己的嗜好上或與親朋好友相處上。換句話說,我們並未把玩樂列在生活中的優先順序裡。

《如何掰了手機》(How to Break Up With Your Phone)是普萊斯的作品之一,所以她很清楚手機之害,也因此能明確的告訴你,「只要手機不離身,樂趣就不上門。」但要離開手機也不難,只要多增加與人的連結,不是透過手機,而是透過在真實生活中與他人互動。

當然,普萊斯也很清楚許多人成天巴著手機不放,原因之一就是為了避免與人互動。只是,她覺得跟人互動絕對值得,而且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與對方眼神交會就好」。

與人互動時,可以先打聲招呼,如果感覺不錯,就可以自我介紹,接著問些可以讓人思索、對個人不具威脅性的問題,像是「今天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或「今天有什麼事讓你很高興?」你可能會驚訝於這短暫的生命連結所帶給自己的美好感受。

眼睛發光有神采

如果有找到某個可互動之人,普萊斯建議可一起找機會「叛逆」一下,找回玩心,但這不是離經叛道,只是小小脫出常軌。比方說,有人在周五早晨跟幾個朋友暫時拋開工作和養兒之責,溜進戲院,看一場早場電影《壞媽媽》(Bad Moms)。

想讓生活多些樂趣,普萊斯認為前提是把它列入生活中之必要,但不是規定自己在何時要投入這一塊,如此僵化,反而不好玩。倒不如固定撥時間跟某個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或是知道哪個活動能讓你產生玩心、連結和心流,就把它安排在自己的行事曆裡。

重點就是把樂趣當一回事。她個人的經驗是,這些年投入樂趣後看到自己的改變。個人部分:變得更有創意、更有生產力、更有彈性,也常笑;人際關係上,則成為更好的伴侶、母親和朋友。

普萊斯鼓勵世人去找尋帶給自己喜悅的活動,如雨中散步、學搖擺舞或吉他課等。為了慎重以對樂趣,她甚至做出了一個名為「SPARK」(發光)的配方,供世人方便使用:S代表騰出空間(make space),P則為追求熱情(pursue passions),A為引來樂趣(attract fun),R為叛逆(rebel),K為持之以恆(keep at it)。照著此配方做,就能讓人眼睛發光,活得正面而充實了。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