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3.5 萬塑膠袋 變環保綠建築 | 人間福報

3.5 萬塑膠袋 變環保綠建築

THE MERIT TIME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字級
收藏文章
29觀看次
南韓 塑膠袋花瓶 圖/取自網路
法國 塑膠袋永生花 圖/取自網路
峇里島河川清汙 法國環保人士班切吉布在印尼峇里島河流中,收集3.5萬個塑膠袋,打造出一間環保房屋。圖/取自網路、班切吉布IG
台灣 塑膠袋珠寶 圖/取自網路
峇里島河川清汙 法國環保人士班切吉布在印尼峇里島河流中,收集3.5萬個塑膠袋,打造出一間環保房屋。圖/取自網路、班切吉布IG
峇里島河川清汙 法國環保人士班切吉布在印尼峇里島河流中,收集3.5萬個塑膠袋,打造出一間環保房屋。圖/取自網路、班切吉布IG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塑膠袋」在全世界各地民眾的生活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因為無法自然分解,釀成許多汙染問題。法國知名28歲環保人士暨電影製片人班切吉布(Gary Bencheghib),最近2個月都居住在印尼峇里島一處12平方公尺(約3.6坪)的房子裡,這間房子是以峇里島河流中3.5萬個廢棄塑膠袋打造,包括內部裝潢、家具,都由廢棄塑膠製成。

班切吉布此前發起「看守河川」(Sungai Watch)活動,清理峇里島、爪哇的河流垃圾,如今他希望進一步大量建造回收房屋,並提供給為自然災害所累的居民居住。近年來每逢季風時節,風雨沖刷鄰近爪哇島的汙染物,使峇里島四處都是垃圾,當局統計2022年10~12月,至少有600噸的垃圾。

當地民眾、遊客對這類環保創意表示歡迎,另一方面,政府也祭出超市禁用塑膠袋等政策,希望解決汙染問題。

除了把塑膠袋變房子,美國紐約的皮革製造商達巴格(Pierre Dabagh)則突發奇想,把塑膠袋做成包包;塑膠袋包一個售價最高近250美元(約新台幣7600元),在2022年更成功站上時裝周伸展台。

95個塑膠袋 變7600元名牌包

達巴格表示:「我們將把紐約市的所有垃圾回收到這個美麗的豪華包中,每個包使用95個一次性塑膠袋。」

法國巴黎藝術家艾莫爾(William Amor)則巧手將塑膠袋改造成美麗「永生花」,賦予塑膠垃圾全新生命。在艾莫爾的工作室,可看到淡紫色的鬱金香、黃色的鐵線蓮,這些栩栩如生的花朵,全由艾莫爾從巴黎街頭與海灘撿來的塑膠垃圾做成,連寶特瓶都能成為永生花的一部分。艾莫爾表示,這麼做是希望能為減少塑膠垃圾盡一份心力。

埃及一家2021年成立的新創公司TileGreen,專門收集人們丟棄的塑膠袋,拿來生產環保磚塊,磚塊不用泥土燒製而成。

TileGreen創辦人拉法特(Khaled Raafat)指出,建材行業是汙染環境最嚴重的行業,碳排放很大部分來自水泥業或蓋房子,但將塑膠廢棄物轉變為對環境友善的建築材料,不會製造碳排,也不會有負面影響。

她撿河川垃圾 打造永續珠寶

國內方面,台灣民眾平均每人每天使用2.7個塑膠袋,一年超過180億個。

住在基隆的設計師黃玉婷,以美學推廣環保概念,在家鄉創立「飾不飾── Alley Design Studio」。

她把在基隆河川裡撿來的塑膠袋,重新燒熔再巧手雕琢,做成耳環、胸針、戒指等美麗飾品,打造出獨一無二的「永續珠寶」,讓整個基隆街道、河邊及海邊,都變成她創作的素材庫。

另外,南韓設計師Jisun Kim也響應環保,她透過熱壓成型技術,將層層塑膠袋壓成美麗花瓶,由於融化塑膠袋會讓產品表面有宛如血管的紋路,提供產品獨一無二的質感。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