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pre_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160

Warning: file_exists():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layoutv3/render.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home/merittimes/.composer:/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rivate:/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shtml:/home/merittimes/tmp:/tmp:/var/www/html:/bin:/usr/bin:/usr/local/bin:/usr/share:/opt) in /home/merittimes/web/merit-times.com/public_html/parent/_page.php on line 322
【星雲大師全集36】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58 | 人間福報

【星雲大師全集36】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58

THE MERIT TIMES
星雲大師
字級
收藏文章
30觀看次
甘迺迪國際機場停機坪。圖/中央社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倫理問題」的看法 6

如何建立國際之間的倫理

【問】國際之間,國與國的建交、斷交反覆無常,一切都以本國的利益為考量,完全漠視對方的立場、感受。請問大師對國際倫理有何看法?國際之間是否也應該建立起一套大家共遵的邦交倫理呢?


【答】生活在世界上,每個人都需要財富、幸福與歡喜,但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世界接觸時,最需要的就是融和與和平。因為家庭融和,家人才會幸福;世界和平,國家民族才能相安無事。
「人我融和、世界和平」的實踐,首先必須建立一套舉世共遵的倫理道德觀,例如:
一、種族之間要平等,不可故意挑起族群對立,對少數民族要尊重,對弱勢大眾要愛護。
二、人權應該受到尊重,舉凡生存、參政、財產、自由、文化、智慧、信仰等,都應受到尊重與保障。
三、國際之間語言要溝通、文化要交流、種族要平等、經濟要互助、物質要互通;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天下本一家」,民族之間不應該狹義的分成你和我,大家應該發願做個「地球人」。
四、國與國之間要提供移民、開放觀光,對於國際人士進出海關受檢時,應該給予尊重;旅客也應配合、接受當地的出入境辦法規範。
五、國際間遇有重大災難,應該本著人道精神,迅速提供救援,彼此相互幫助,要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共生共榮」的關懷。
六、凡是正信宗教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包容。各自的教主不同,彼此要尊重,不可混淆;教義各有所宗,應該各自發揮,彼此「同中存異、異中求同」;教徒之間則可以彼此溝通往來,增進友誼。
此外,重視國際邦交友誼,促進國際經貿往來,舉辦國際會議交流,尊重國際種族通婚等。總之,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國家、文化、種族,彼此要互相包容、尊重,如一個盒子,能盛裝不同的東西;如一只茶杯,不管倒入茶水或咖啡,杯子都能容納。尊重與包容是世間最美好、最高尚的品德,當別人有人格道德不健全時,只有誠心誠意去感化、包容他,才能讓對方有改進的機會。如果每個人都能「給人一點空間、給人一點諒解、給人一點尊重、給人一點包容」,則不管對自己、對他人,乃至對整個世界和平的促進,都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問】現代人的倫理道德觀念日益薄弱,是否與現今功利主義掛帥,各國的大學教育普遍偏重資訊、企管、科技等理工學系,忽略人文思想的重要,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偏差有關呢?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這種現象?

【答】隨著工業科技的高度發展,現代社會的確充斥著功利主義,尤其在「升學壓力」下,學校教育普遍著重知識的傳授,忽視生活教育、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而青年學子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也把讀書當成是考上一流學校,或是求取專業知識,以便將來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好職業,賺取高薪,享受豐厚物質生活的途徑。
由於社會價值觀的偏差、誤導,現代青年普遍識見短淺,缺乏理想,凡事向「錢」看齊,造成社會物欲橫流,脫序、亂象叢生。要改變這種現象,當務之急,應該提倡「人學」的重要。因為世間上除了「物」以外,還有「人」的存在,「人」才是世間最重要的學問;人與人之間若能相親相愛,宇宙何其寬廣?
記得1994年11月,我出席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的「海峽兩岸學術會議」,席中有一位教授說:目前大陸有一批學者專門研究「人學」,他就是其中之一。原來現在「唯物主義」已經不足為共產社會所需要,因此他們從「唯物主義」覺醒,開始研究「人學」,我覺得這是一大進步。不過我認為光是在表面上研究「人」還是不夠,重要的是研究我們的「心」,因為人是色與心和合所成,必須將物質與精神調和,才能徹底將「人」做好。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想,有理想就有志願、就有抱負、就有熱力、就有成就。理想就是正當的希望,希望可以引導我們走上正途,希望可以指示我們達到目標。所謂「哀莫大於心死」,人生最悲哀的事,就是沒有希望;沒有希望的人生,前途一片灰色,黯淡無光。
人生有了理想,才有奮鬥的力量;有了理想,才有生機;有了理想,才有生命。沒有理想的人生,好比乾涸的泉水,不能長養生機;沒有理想的人生,好比荒涼的沙漠,無法孕育生命。
動物中,就算貓狗,也希望有美好的三餐;植物界,就算花草,也希望有朝露的滋潤;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怎麼能沒有正當的希望,怎麼能沒有崇高的理想呢?
有鑑於人文精神的重要,當初佛光大學創校時,我就立定要辦一所以「人文精神」為依歸的精緻型大學,希望師生朝向師徒式的關係發展,學生不只是知識的追求,而是在師生共同生活中,學習如何待人處事,並且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期能為國家社會培育出品學兼優的下一代。
因此,針對當前教育缺失所產生的價值觀偏差、道德淪喪等問題,希望舉世在現有的正規教育以外,應該同時重視人文精神修養的宗教教育;以宗教的精神淨化社會人心,敦厚社會風氣,去除人民暴戾之氣,使國家成為富而有禮的樂邦,使世界邁向同體共生的地球村時代。(待續)


【讀者回響】

積德不留產 多佈施行善
文/吳一忠

拜讀星雲大師「佛教對經濟問題的看法」,心有所感。大師提到,佛教非常重視均富、共有、施他、利濟,企業經營者更應善用財富,一語點破常人的盲點。
華人舊時代的思惟,打拚都是為了下一代,財產留給子孫,這樣的習俗和執著,衍生不少糾紛。佛教《善生經》提到財富四分法,「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從企業立場來看,除了營運開銷,員工薪支,設備投資,還要行善做公益,才是正確的做法。
佛教認為財產是五家共有,會被水、火、惡王、盜賊和敗家子所敗壞。人生在世,有使用權卻沒有所有權,即使今生享盡榮華,金山銀山也可能敗光。錢財添爭鬥,品德能長久,應灌輸子孫因果觀念,及止惡行善的德性,才是留給後代最好的資產。
有的企業家不貪名利、不求回報,正符合「無相布施」的精神,司馬遷說:「人富而仁義附焉」,只要富者好禮,積德行善,絕對會受到尊重和敬佩,如比爾蓋茲和巴菲特捐出多數財產,「為富當仁,為善最樂」,有為者應若是。與其留錢給後代造業,不如多結緣積德,比死後子孫爭產好多了。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

- 支持福報,做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前往支持
加人間福報LINE好友

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熱門文章

Most read
看更多 看更多
追蹤我們 訂閱《人間福報》